作品介绍

毕业是个大问号


作者:高军良     整理日期:2016-05-07 16:44:49

以此书,送给那些面对毕业迷茫无助的学子,送给那些初入职场手足无措的兄弟姐妹。书稿介绍了作者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学毕业生到企业高管的人生经历。作者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并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中国传统经典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一些难题。作者的感悟与经历,对于当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高军良
  中国人民大学MBA,现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爱立信中国分部——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任副总裁兼广电及新媒体客户部总经理。拥有10年管理经验,19年IT从业经历,是集研发、生产、运营于一身的管理型人才。
  先后在英飞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原西门子半导体部门)、德州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美博通信设备(北京)有限公司、泰立嘉集团等多家跨国公司担任管理职务,深谙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熟知世界500强职场历练之法。
  目录:
  推荐序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前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引子寻找职场隐形的手
  第一章推开职场那扇门,进入社会大学校
  先融入后发挥
  根深才能叶茂
  从老同事身上学技能
  寻找适合自己的“梯子”
  慎重转型,避免“羊到狼圈”
  职场智慧:新人入门的4个智慧
  第二章力守正道,直面职场冲突
  一不小心差点被牵连
  把坚持当成一种能力
  人事变动,应有三朝元老的定力
  与产品经理的博弈推荐序 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前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引子 寻找职场隐形的手
  第一章 推开职场那扇门,进入社会大学校
  先融入后发挥
  根深才能叶茂
  从老同事身上学技能
  寻找适合自己的“梯子”
  慎重转型,避免“羊到狼圈”
  职场智慧:新人入门的4个智慧
  第二章 力守正道,直面职场冲突
  一不小心差点被牵连
  把坚持当成一种能力
  人事变动,应有三朝元老的定力
  与产品经理的博弈
  谨慎对待不速之客
  化解合资公司与客户的矛盾
  不唯上,收拾LBE
  莫让“一勺污水”破坏了企业
  职场智慧:职场成长中的4个安全策略
  第三章 重新审视自己,开拓事业新平台
  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你是老板眼中的“鲶鱼”吗?
  “逐水草而居”的职场高手
  做得好也挨骂,攘外必先安内
  寻找成就自己的“3G”机会
  看到那张无形的组织架构图
  值得借鉴的5个商业技巧
  职场智慧:解决职场中困难的3种方式
  第四章 跳出怪圈,认清变化与机遇
  看清成功的关键性指标
  选对合作伙伴,避免无解方程
  宝剑开刃需待时
  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上错花轿的“新娘”
  清洁工的“慧眼”
  职场智慧:把握机遇的3个法则
  第五章 团结力量,打造无形人际网
  三组PPT,让中西方管理层沟通无障碍
  职场看不见的“隔代亲”
  “管好”自己的老板
  “轮岗调职”培训法
  成就自己的下属
  职场智慧:打造无形关系网的4个规则
  第六章 调整心态,培养职场第六感
  珍惜顺境,常想一二
  S曲线:西方的《易经》
  停止抱怨,逆境也是幸福
  防止成为“倒霉鬼”
  培养BusinessSense:职场感应
  给心灵放个假
  原来“黑天鹅”就在你我身边
  职场元神在何处
  职场智慧:对于职场心态的4种认识
  第七章 人生,是另一种形式的职场
  童年的职场基因
  看清圈子,找到“大人”
  解读成功的奥秘
  职场的惑与不惑
  合乎自然便是道
  下行的艺术,退步原来是向前
  职场智慧:经营人生职场的些许感悟
  后记“易”样职场,“经”简人前言推荐序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钱光培
  作为炎黄子孙,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感情。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在其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说,历史的演变就是文化的发展。观古知今,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甚至可以预见未来。
  古人有言:“识时务者为俊杰。”能通达社会关系者,更容易成功。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论中国的三次文艺复兴》的长文,指出了中国历史的三次文化兴旺:第一次兴于先秦;第二次旺于唐宋;第三次则始于民初。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次中华文化复兴的阶段中。
  1996年,我在主讲《首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时,提出了“北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后来,这个思路还被写入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北京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之中。
  这应当是国内率先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红头文件。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显示出了文化复兴的巨大能量。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得到突显。推荐序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钱光培
  作为炎黄子孙,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感情。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在其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说,历史的演变就是文化的发展。观古知今,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甚至可以预见未来。
  古人有言:“识时务者为俊杰。”能通达社会关系者,更容易成功。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论中国的三次文艺复兴》的长文,指出了中国历史的三次文化兴旺:第一次兴于先秦;第二次旺于唐宋;第三次则始于民初。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次中华文化复兴的阶段中。
  1996年,我在主讲《首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时,提出了“北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后来,这个思路还被写入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北京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之中。
  这应当是国内率先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红头文件。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显示出了文化复兴的巨大能量。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得到突显。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读起来难免有些晦涩难懂,更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太快,大多数人都没有时间来好好接收和感悟这些宝贵的财富,所以,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
  这不是古人的过错,也不是现代人的过错。当务之急是要寻找一种易于现代人接受的方式,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看到高军良的新著后,我欣喜地看到了这种努力的收获。
  初识高军良是在2004年,后来几经接触,我发现他虽然岁数不大,但对经史子集都很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此外,在工作方面,更是成绩显著,而立之年就担任了外企的高管,更难得的是他能够把自己的生活、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赋予它们现代含义。本书就表达了他对《易经》及职场的领悟。《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职场案例跃然纸上,而这些案例对人的启发与《易经》的卦爻辞之内涵异曲同工。在我看来,这正是对传统文化独特的诠释和演绎。
  应当说,本书在这个快餐式文化的市场中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既有鲜明的当代性,又不失传统元素,它将会是一本好读的书。
  让我们一起努力,使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再放异彩!
  前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在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刚毕业时突变的环境:身边的依靠瞬间消失,我被迫独立。尽管自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却发现可学习的途径非常有限。学生时代的我无忧无虑,那时候有老师,有课本,有参考书,也有明确的方向、方法和途径,只要努力就行了。
  参加工作后,父母能给的建议越来越少;同学们都忙于生计,互相只有些问候;同事们也都忙于日常事务,自顾不暇。直到工作几年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但我还常常觉得自己做事情没有头绪,即使有了些许进步,也常常感到不安和迷茫。
  正在对未来迷茫之际,我开始接触《易经》等传统典籍。看过之后,深感前人的智慧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
  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非常大。有几个外国朋友告诉我,在西方,公司内部经常会开设《孙子兵法》课程、《三十六计》培训,等等。我听后非常震惊,惊于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却也有些感伤于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疏忽。简直不能想象,我们所面对的商业对手,竟是一群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很少静下心来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
  虽然总是有不断掀起的国学热,但大多流于形式,真正领悟并融会贯通的人少之又少,能够真正发掘其价值的就更有限了。
  《易经》博大精深,并非一些人认为的算算命、配个姻缘、问问福祸那么粗浅。许多传统文化都能在《易经》中找到影子。生活中,诸多的典故也能在《易经》中找到解释。
  在写作本书时,我对《易经》的博大精深很有体会,仅仅是乾、坤两卦就已经构成本书的整体结构。在六十四卦中,我从中挑选了与职场生活比较贴近、比较实用的六卦——屯、蒙、需、讼、师、比,集中展示了从职场菜鸟到中高层管理者的职场智慧。本书的后半部分则依托
  《易经》的核心价值,较为宏观地分析了职场与人生的关系。
  《易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人们的生活。而我依旧处在“雾里看花”的阶段,这颗明珠的光辉给了我美的感受,我却总觉得自己并未领略它全部的光芒。
  人生就像一段旅途,自己经历了,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你收获的经验。经验不在于多少,在于有效地分享。即便是世界级大师,如果不能有效地分享,这位大师也应该被质疑。成功的定义有千万种,成功的途径也各有不同。人生不能处处走捷径,但是少走点弯路还是可以的。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我谈不上游泳健将,但可以说尝到了海水的味道。我认为《易经》是有益的,也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它的乐趣。
  引子寻找职场隐形的手
  2004年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坐上飞往美国的飞机。作为航空公司的金卡会员,我可以选择紧邻空姐的位子。当然,我途中一定会和漂亮的空姐聊天。“不聊了,我得去后面忙一阵,等一会儿大家睡着了我们再谈吧!”
  空姐冲我笑了一下便离开了。
  十几分钟后,机舱里的灯光慢慢暗了下来,大家也慢慢停止了活动。我想起空姐所说的“等一会儿大家睡着了”,什么叫“等一会儿”?莫非她还懂催眠术。我这样想着,一股困意慢慢袭来。
  “坐国际航班就是累,而且挺无聊的,大家就只好睡觉了。”漂亮的
  空姐又出现了。
  “你怎么知道大家一会儿就会睡着?”我好奇地问道。
  “给你看看我刚才都在忙什么吧!”她自豪地指着身后一个大大的银灰色盒子,说,“其实每一趟国际航班,我们对整个旅途都是有安排的。乘客刚上飞机时,即便是用餐时间,我们也绝对不会送上饭菜,因为这个时候乘客的心情都还很浮躁。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选择调低空调的温度,开大气流,让大家慢慢平静下来,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送餐、播放影音等事宜。”
  经她介绍,我才知道,其实飞机上乘客的很多行为,包括喝水、吃饭、睡觉等,都是“被控制”的。原来,有这么一只“无形的手”正在通过灯光的明暗、气流的强弱、温度的高低来影响乘客的行为。为了帮助乘客更好地适应时差,乘务员都会提前规划客舱服务。
  “请问这班飞机几点能到?今天应该不会误点吧?”我继续问道。
  “应该会正点到达,这个季节一般没有问题。”尽管把握比较大,空姐还是回答得很保守。
  “能不能正点到,你们自己都不确定吗?”我故意“奚落”了她一番。
  “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飞机往返所用的时间不一样……”空姐若有所思地回答道。
  “既然你跟我分享了你们的‘行业秘密’,那我今天也告诉你飞机往返时长不同的原因。我先给你讲讲墨西哥湾流的故事:哥伦布在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一些欧洲人去那里‘淘金’,但他们的交通工具不是飞机,而是轮船。来往于欧美之间的轮船要通过大西洋,而时任美国邮政总局局长的富兰克林则注意到,邮船从美国到英国经常比从英国到美国快两个星期。
  “这一现象让富兰克林很疑惑,于是他认真查阅了船长的航海日志,并向一位船长讨教经验。他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从美洲到欧洲的航程中,总有一股势力强劲的水流推着轮船前行,因此,在返航时,他们便不走原路了。后来,富兰克林绘制出这支海流的流路图,这支海流被人们称为墨西哥湾暖流。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海洋学家、近代海洋科学奠基人莫里详细研究了墨西哥湾海流,并提出‘海洋中的河流’一说。”
  空姐有些疑惑地看着我,好像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告诉她这个。
  “你看,外表看起来相对平静和稳定的海洋,实际上却被一只隐形的手操控着。飞机在天空中航行,也有大气流这样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同样,飞机上你们神秘的手也控制了我们这么多人。推而广之,还有另外一只手控制着整个世界。其实,整个大自然并非孤立、静止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的规律。这一切就像神秘的推手一样存在!只是人的认知很有限而已。”
  其实,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自然界,无不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着我们。只要我们寻找到这个规律,并合理运用,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会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 一 章
  CHAPTER1
  推开职场那扇门,进入社会大学校
  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使我觉得自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真正走入社会,我才发现,自己推开的是一扇崭新的门,门的后面是一个新鲜而陌生的世界!
  初入职场,我尝到了里面的酸甜苦辣,但自己成长的愿望并没有被磨灭,总希望能够再学习、再进步。这时候才发现,学习的途径不一样了,相比之下,学校教给我的仅仅是方法,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一本书,我要开始一段不一样的学习生涯。
  先融入后发挥
  入行的偶然
  1993年,国家开始试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制度。我曾经向往的单位也来到学校招聘,但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一大堆获奖证书并没有为我赢得这个机会,他们只说了句“名额已满”,便把我拒之门外。
  临近毕业的春节,我放弃了考取曹老师(我的专业指导老师)研究生的机会,怀揣着曹老师学生的联系方式和仅有的100元钱独自来到北京。面对车水马龙的城市,我感到如此陌生而遥远。我按联系方式找到了学长。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大家都买不到回家的票,愁得要死,这个时候你倒来北京了。”
  临行前,曹老师特意对我说:“凡事讲究入行,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你第一份工作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先入一行。我前两年去日本的时候被他们发达的电子行业震撼,中国电子行业刚刚兴起,与国外同行差距还很大,但是未来一定会非常繁荣,你专业学的就是电子类,不要轻易丢掉。”按照他的建议,我应聘了几家电子公司,人家不是招满,就是主管的人不在,抑或是春节休假。三天下来,我身心疲惫,失望至极。
  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学长的宿舍时,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的一个同事辞职了,明天可以去问问组长!这个消息像一剂兴奋剂,让我忽然有了力量。可能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这个偶然的消息让我第二天顺利通过面试,并拿到了聘用我的双向协议书。
  几年以后,谈到来北京找工作的经历,我一直认为这是个很偶然的事件。同学却笑着说:“偶然中有必然,至少你冒着春节买不到回家火车票的风险来北京找工作,而你当时也可以选择先回老家,等来年春天公司来学校招聘。”
  有十年寒窗的积累,有辛勤学习的进步,也有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就犹如《易经》的屯卦,是因为有了乾坤两卦的酝酿,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天地相交因而有了万物的生命。屯卦中有“元亨”,元就是新生命的开始,新生命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生长的方向,新入职场的人最重要的也是要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这就是“入行”。
  好心帮倒忙
  屯卦开篇即提到“元亨”二字,“元”即广大、开始的意思,“亨”为亨通,描述了新生事物的希望和祥和。新环境,总是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感觉身边的人都非常友善,而自己则怀着好奇的心情忙着接触和认识众多的新鲜事物。在新的环境,我们的眼睛总能看见许多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东西。
  走向社会也是这样,我至今仍记得刚到北京的那几年:公司为每位新人指定了有经验的老同事,帮助、辅导我们。负责我的是王韶泽师傅。
  看到自己实验室那一套完整、先进的实验设备时,我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有永远使不完的劲儿。公司同组的很多老同事也都主动跟我分享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我一度觉得无论做任何事情,身边总会有帮助我的人。
  那段时间,我非常勤快,觉得周围的环境非常好、公司未来的发展也无限美好,自己的许多体会也是那么积极、正面。当时的公司里有固定的清洁工,主要负责走廊的卫生,而里面的工作间需要员工自己打扫。看到王师傅在我报到的第一天拿墩布拖地时,我以为这可能是每天必做的事情。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在他们上班前也学着这样做,见到开水没有打,我也总是在第一时间去打开水。直到一个星期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并不需要每天做这些事情。
  现在想来,大家在新环境中总能感觉到许多正面、美好的东西,尤其是刚进入公司的那段时间,周边的环境无限美好,同事关系十分融洽。这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时的我们没有任何组织派系,也不带有任何人的“影子”,更没有能威胁到任何人的实力。因此,对我们勤奋、虚心的态度,大家更容易接纳,即便偶尔犯下错误也可以原谅。
  工作之余,我很喜欢去图书馆看书。有一次,我刚从图书馆查完资料回到公司,发现许多同事都在清洁半成品芯片,于是,我也“热心”地跑去帮忙。等到下班前整理芯片时才发现,大家本来已经弄好的芯片被我弄脏了,原来是因为我手上沾着看书时留下的油墨。更可怕的是,因为“好心”,我甚至还弄碎了两个芯片。
  在那个薪水只有一千多元的年代,一个成品芯片的价格近乎一万元。幸亏我那时候弄坏的都是还未成型的芯片,而且,因为处在加工制作的早期阶段,损失不至于太大。
  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认真和勤奋,大家对于我的过错给予了极大的体谅和理解。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傅们在看到这一幕时对我说的话——这个没有关系的,从头再来就是了。
  寒冬里的麦苗
  上初中时,每逢冬天,我和伙伴们经常牵着牲口到野外去觅食。一不小心,牲口会跑到田里吃冬小麦,或者将麦苗踩入泥土之中。有一次,它们把麦田毁得特别“惨烈”——麦苗都被踩没了。因为想着“来年肯定长不出麦穗”,所以,我们再也不敢牵着牲口靠近有麦子的地方。
  后来,长辈们告诉我:庄稼在冬天时,偶尔受到一些伤害并不严重。麦苗还处于成长初期时,即便嫩芽被踩坏了,它还是能够再次成长起来。因为其根部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表面受到的损伤并不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到了春天,大地内部开始向外散发阳气,那些刚破土而出的种子,虽然只是小小的嫩芽,实际上却形成了很大、很深、很复杂的根基,只是内部的能量还没有发挥出来罢了。
  这个道理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明确前进方向,并不断努力,便可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便有小的过错,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其成长。
  接受“橄榄枝”
  1994年,我刚进公司不久便遇上部门的工会选举。领导宣布选举结果时,我意外地发现自己离全票只差两票。其中一票是自己的,还有一个同事很奇怪地问:“谁是高军良?”可以肯定的是,他也没有选我。这个结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那时我还想,还好没有选自己,万一只差一票是全票,岂不是很尴尬?
  这件事也证明,刚到公司的新人,不需要担心自己什么都不懂,没有依靠,没有关系。如果新人能虚心融入新环境,这个阶段会是一个特别安全、宽松、友好的时期,也因为职场新人没有派系,所以容易得民心。
  这时新人应该尽快熟悉情况,了解周边信息,了解公司组织架构,各部门分工及人员状况,建立人际关系网,学习必要的专业技能。慢慢地,周围的人都会向你递出橄榄枝。所以,有很多新人在试用期结束后并不一定留在原入职的部门,其他部门也许会给他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从卦象而言,任何事对于处在屯卦初期的新生物都是有利的。
  急于求成的代价
  读大学的时候,因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我的身体非常好,一天能连打两场篮球。每天我都坚持长跑、器械锻炼,要是碰到下雨天不方便锻炼,甚至会憋得难受。那个时候,我的心率一般是每分钟60次左右,而我的同事们一般每分钟都是70多次,以致我一度以为自己的心脏有问题,直到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的身体很健康。
  之后,我了解得知,生理学家发现,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和激烈运动的人,由于心脏得到了锻炼,心跳次数比常人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心脏得到锻炼的人,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因此,心脏收缩起来也更加有力,每次跳动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要比普通人多。这样,即便跳得次数少,由于单跳供血量高,也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
  1994年的一天,单位组织献血,要求每人献400毫升。当时,我仗着年轻、身体好,完全不将休息放在心上。大约在献血后的第三天,我就去逛商场。不巧的是,那天电梯坏了,只好爬楼梯,我走到三楼时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跳非常快,心里顿时觉得很慌张。此后大约一两个月,我的身体都不太好。
  这个时候,公司刚好要赶着交付一批货,作为科研员的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加班。那时的我,因为刚到单位,特别想好好表现,所以觉得自己仿佛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结果在封闭的实验室一干就是半个多月。
  自那以后,我的心跳从来没有低于每分钟80次,直到近些年,随着体育锻炼的加强,我的心跳才逐渐恢复到每分钟75次左右。
  反观身边的很多朋友,跟他们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也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在入职初期,大家都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谋取一席之地,但有时一味地进取,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隐患。人生是一次长跑,不是一时的领先就能改变命运的,更重要的应是耐力与坚持。
  古代有一个人找到一位老拳师拜师学艺,几天下来,觉得自己已经入门,便问老拳师:“老师,照我目前的速度,勤加练习,多长时间才能练成一流的武艺?”
  老拳师说:“需要十年吧。”
  那人伤心地说:“老师,我背负血海深仇,必须尽快学成下山。如果我日夜苦练,加倍努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成?”
  老拳师说:“二十年!”
  故事中那个急于求成的人就像是初入职场的我们。每个人都想有所作为,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也值得鼓励,但是事物的成长及发展是需要过程的,急功近利会带给自己负面的东西。
  屯卦中所说的“勿用”,是指这个阶段的人和物虽然具备创始、亨通、祥和、坚贞,有成王成侯的潜质,但仍处于萌芽期,因而非常脆弱,在开发利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过度开发,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企业的“空降兵”大多会因“水土不服”而阵亡。罗盛咨询公司曾发布过一份调研报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跳槽人才的生存率不高于50%,有相当一批外企经理人在加入本土企业6个月内,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选择离开。大量的实践证明,“空降兵”的引进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引进“空降兵”失败的比率超过90%。
  除了高失败率,“空降兵”在企业的“存活”时间也非常短,多则一两年,大多在半年左右就离开。一个企业一年内换两三个人力资源总监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创业人员的背景和内部人才培养等原因,引进“空降兵”是企业的无奈之举,但企业家应该正视“空降兵”失败的几大原因:专业素质不高;“空降兵”在权衡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时,缺乏为整体利益负责和贡献的意识;文化难以融合。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空降兵”水土不服的结果。
  其实,“空降兵”应该改变自己来适应公司,而不是倒过来。经常有一些企业的“空降兵”口口声声强调“我们的企业怎么好”,但要求他们改变自己适应企业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障碍。
  除了“融入”存在障碍,许多“空降兵”在“发挥”的层面也极易出现问题:“空降兵”总是习惯否定前任领导的成果。尽管在进入企业之前,他也欣赏即将服务的企业和企业的老板,但在进入企业以后,就开始看不惯诸多的事情,对过去的一切都予以否定。
  工作环境的变换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十分常见。自己在环境变换的初期如同屯卦描写的初期,谨慎处理非常必要,否则轻者碰壁,重者关系生死。屯卦讲到“动乎险中”,就是指新生事物在初期还是要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当以积蓄为主,如果贸然行动,不顾周遭危险的环境,则必然遭受风险,甚至会不被环境所容。
  根深才能叶茂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学什么都很快,任何事情参与几次后就能记住,包括当时的电子器件工艺。虽然电子器件工艺线很长,环节很多,但只要接触过并向师傅认真请教过,我也能很快学会。
  永远参与不到的流程
  慢慢地,我发现大领导总是不让我们接触一些核心工序。很多时候,重要的材料和配方都已经完成,我们却永远无法接触到那些关键的环节。我常想,哪怕是让我看一次,可能我就知道了,就算不能知道原始的方法,但只要知道一些基本信息,也许我也能摸索出来。
  有一次,我提出参与工程的全部过程,领导口头上同意了,却还是只给我安排了后半夜的班时,甚至到几年后我离开这家公司时,我都没有接触到其中的核心工艺。
  多年之后,我才理解领导这样做的原因。他实际上是害怕身边快速成长出一位全能的技术骨干,这会让他失去安全感。
  种子的力量
  1995年,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许多企业都更新了计算机设备。但公司领导一直不给我们配备新式计算机。我们的286电脑用了好几年,而别人都已经开始用586电脑,甚至是多媒体机了。我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跑到其他小组学习。
  后来,因为帮组里解决了一个核心技术,我得到了同事的认可,但是在年终报奖的时候,我的名字被放到了最后一个。我觉得很不公平,甚至是气愤,但多年以后,我理解了——毕竟前面的人工作了很久,我只是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前人的铺垫和前期投入,我也很难做到现有的成果。也许这些都是对我的历练,没有经历挫折的人,可能就不会体会到成功的珍贵。
  在职场中,诸如论资排辈、有能力却得不到认可的现状依旧存在,尤其是在国企。我们去餐馆吃饭,不难发现,新来的服务员总是干得多,老服务员则站在一旁指手画脚,只有当餐厅老板出现的时候,老服务员才摆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样子。
  这个时期的我们就像夏衍书中说到的种子,压在石头下面也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从石缝中长出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正如屯卦中讲到的:“磐桓,利居贞,利建侯。”磐桓指的是种子面临土壤的压力而暂时停滞不前的阶段。也就是说,在前进中徘徊并不可怕,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并努力奋斗,就可以更有效地历练自己,继而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都有成功的潜质
  我后来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那天,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来到中国给我们开会,会上设置了自由提问环节。或许是碍于面子,在座的中国区总裁和副总裁,乃至总监级的领导都没有一个人提问,倒是一个实习的小女生提了个问题。
  “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公司的CEO?”小女生有点怯生生地问道。
  这位CEO很平静地回答:“我从来没想过,那时候的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做事,那该多好啊!”
  不要惊叹于这样的答案,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就很不错了,很多人都把生存作为那个时候的目标。其实许多有一番成就的人,在一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料到自己有一天能做那么大的事情。
  2001年,我和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坐车去惠州,经过一所学校门前时,恰逢放学时间,很多孩子活蹦乱跳地从学校出来。司机有点不耐烦了,不断地摁喇叭,这时坐在车后座的总经理说了一句让我深有感触的话:“不用着急,我们时间还早,就等等吧,谁能知道这些孩子长大后是不是科学家、企业家呢?”
  实际上,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成王成侯的潜质,但后面的发展却有天壤之别。因此,我们在事业初期应做好职业规划,心存远大的理想,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不能急于求成。





上一本:奋斗,才配拥有美好未来 下一本:在最痛的时候加倍爱自己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毕业是个大问号的作者是高军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