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


作者:伯纳德·罗斯     整理日期:2016-04-22 14:36:07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联合创始人伯纳德•罗斯带你见证设计思考的力量帮助你实现超乎想象的成就 如何排除所有的干扰因素,达成目标?如何成为一个将理想付诸实践的实干家?如何打开你的思维,变得更有创造力?如何提高沟通技巧,适应多变的环境?如何让你的梦想成真?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是一本能够帮助你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好书。作者伯纳德•罗斯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创造力工坊”的开创者。他不仅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支柱,也是学院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通过引入“设计思考”这个概念,帮助我们打开思维,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本身,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并提高内在的复原力,变得更有韧性,轻松地实现所有的人生目标,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本书简介:
  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梦想?我们的大脑是复杂的,而且它通常都会与我们的“小我”通力协作,从而破坏我们的意图,导致我们无法实现梦想。斯坦福大学设计研究院的伯纳德•罗斯向我们阐述了设计思考的力量。他认为,成功就像肌肉一样,一旦学会控制它的伸缩,你就能够应对人生挑战,达成所有的目标。本书以罗斯先生在斯坦福大学数十年教授的经典课程为蓝本,应用设计思考催生的超凡洞察力,帮助我们发掘自身潜藏的足以改写人生的强大力量。一旦打破限制个人潜能发挥的枷锁,我们就会获得自信,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领会到:不要“尝试去做”,应该“真正去做”找借口只能阻碍你的发展相信你是一个实干家,并且一定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通过你的行为增强自己的复原力,变得更加坚韧学会忽略那些能够阻止你成功的干扰因素从你的个人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打开思维,向周围的人和事学习其他更多…… 只要我们更加智慧,将设计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沟通技巧、适应环境的能力融会贯通,充分运用设计思考的模式,就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不断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而改写人生。
  作者简介:
  伯纳德•罗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联合创始人、主任。他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直接理解重大切身问题并获得解决经验的课程。此外,罗斯也是“创造力工坊”的主要开创者。数十年来,他借助这一工坊,将自己在斯坦福大学创造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传授给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员工。罗斯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人,他经常受到全球各大高端会议与工作坊的盛情邀约。
  目录:
  引言 V第1章 改变旧习惯培养新态度  001第2章 一切理由都是胡扯  025第3章 突破障碍,解决切实问题  049第4章 找到更多人帮你  081第5章 行动胜于一切  091第6章 注意你的沟通方式  113第7章 培养最好的团队习惯  135第8章 下决心,重塑最好的自己  173第9章 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199第10章 把达成目标当作你的习惯  219致谢 235注释 241注释 241伯纳德•罗斯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支柱,也是此设计学院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而这本著作则凝聚了罗斯的思想精华,可谓精彩之极。
  ——大卫•凯利
  斯坦福设计学院创始人,全球顶尖设计咨询公司IDEO创始人及董事长
  在思考其他事物之前,若能先将设计思考应用在你自己身上,那么你的人生将出现积极的转变,世界也会因此更加美好。本书为你指明了如何开展最切身的设计项目——改造自己。
  ——提姆•布朗
  全球顶尖设计咨询公司IDEO总裁
  伯纳德•罗斯是一位明师,他能帮助学生解放思想和心灵,拥有梦想中的生活。这本书的面世终于可以让他的智慧惠及全世界的读者。伯纳德•罗斯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支柱,也是此设计学院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而这本著作则凝聚了罗斯的思想精华,可谓精彩之极。——大卫•凯利 斯坦福设计学院创始人,全球顶尖设计咨询公司IDEO创始人及董事长 在思考其他事物之前,若能先将设计思考应用在你自己身上,那么你的人生将出现积极的转变,世界也会因此更加美好。本书为你指明了如何开展最切身的设计项目——改造自己。——提姆•布朗全球顶尖设计咨询公司IDEO总裁 伯纳德•罗斯是一位明师,他能帮助学生解放思想和心灵,拥有梦想中的生活。这本书的面世终于可以让他的智慧惠及全世界的读者。——蒂娜•齐莉格斯坦福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科技创业计划(STVP)执行长 这是一本当之无愧的杰作,它讲述了人们应当如何开展创造性思考,并达成人生目标。读完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何伯纳德•罗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创造力和自由意识的思想家。——保罗•霍尔特 企业家,奥运会金牌得主帕迪的想法并不是班上最大胆的。第一眼见到帕迪,你就能看出他有从军经历,从他那刚毅且令人生畏的站姿就可以看出。7~18岁这段时间,帕迪一直在英国北爱尔兰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毕业后便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在部队服役10年。平民生活让帕迪感到恐惧,退伍后他很快就通过社保体系在一家大公司谋得了一份日程紧凑、管理严格的记者工作。身为记者,帕迪经常奔波于世界各地,为BBC(英国广播公司)和C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等广播公司工作。帕迪后来跟我讲:“我算是一个广播人了。”当我再见到他时,他已经获得了斯坦福大学提供给身处职业生涯中期记者的一年期进修资助金,当时他正在斯坦福大学进修。帕迪选择了我开设的“社会生活设计师”课程,这门课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我在斯坦福大学做了52年的工科教授,见过太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工程师,但他们始终不敢迈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最终只能一直为硅谷的大公司打工。那些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的人寥寥无几,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况。拥有天资和奇思妙想并不意味着万事俱备,接下来更艰难的一步便是行动,成功要由你自己来实现。我于1969年设立了“社会生活设计师”这门课,旨在鼓励同学们换一种方式思考该如何达成人生目标,帮助他们消除患得患失的心态,并付诸行动。1在完善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引入了一些现在被称为“设计思考”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概念很宏大,稍后书中会涉及),同样也加入了一系列有助于打破内在障碍的理念和练习,这些内在障碍大多是人们自己设置的。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生自选课题,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一件自己向往已久却从未付诸实施的事情,或者选择解决一个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愿意随时同他们探讨课题的选择,但我同时也强调这是学生自己的课题,要为自己而完成,并不是为我。课题最终要由学生自己选定,我对课题的好坏与否、规模大小都不作判定,也不会为课题本身打分,我只看学生们是否完成了课题。完成了就能通过,否则就不能获得学分。我的学生在这门课上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便是学会了从心灵深处真诚地面对自己。对自我的认知越清晰,就越快乐。当我们充分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与自身定位后,便会知道如何打造一个更令自己满意,也更为充实的人生。随着自我剖析的越发深入,帕迪意识到,尽管自己在曾任职的各个机构都混得风生水起,但他从未拥有过真正的快乐,部分原因在于他和权力当局及他所供职的传媒巨头的立场之间存在一种抵触的关系。帕迪之所以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因为他早就有所觉察:由于怀着自我实现的愿望,他对这种关系一直心存厌恶并试图反抗。一旦帕迪看清并承认了这一事实,他就能够以此为契机,改变自己。因此,帕迪决定制作一期属于自己的电台主播秀,并以此作为学期项目的课题。在和其他同学的课题做了一番对比之后,帕迪开始怀疑自己的课题不够好。毕竟有些同学的想法看起来更具有挑战性(飞机跳伞)、更有创造力(制造火箭)、更雄心勃勃(参加第一次铁人三项比赛)。对帕迪而言,制作一期电台主播秀是一项大工程,他经过一番周折才意识到这个课题的吸引力所在:他一直都是电台播音员,从未当过节目制作人,因此这将是他人生中首次尝试制作一期不受他人管控并忠于自己想法的节目。这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几乎等于一次创业。我目前在斯坦福大学的哈素·普拉特纳设计研究院(以下统称“设计学院”)教授“社会生活设计师”这门课程。这所研究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我是这个中心的教务主任和联合创始人。这门课程极受欢迎,《华尔街日报》称之为“最火爆的研究生课程”2,选课人数已经超过这门课授课教室的容量。设计学院与其他任何一个院系都没有关联,但它集合了各专业的学生与教职人员,因此也营造出一种激发创意、鼓励创新、培养合作精神的环境。设计学院的宗旨是为学生开启一扇窗,挑战学生“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和先入为主的观念,让他们看到人生充满无限可能性。我们会把这些道理写在白板上、便笺上、纸巾上。我们不断试错,不断进步。我们也可能会通过意料之外的研究途径取得成果,并在此过程中加深自我认知,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如今,这门课已经开设多年,许多学生都反映这门课程帮助他们实现了自我,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我也一直秉承课堂上的教学理念,继续在世界各地开办讲习班。其实,你对成功的决定权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的人生就会迸发出力量。当你认为生活不如意时,请相信你能够改变它,绝对可以!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取得了各种成就,比如独立设计制作乐器、家具、汽车和服装,写书,创作诗歌与音乐,尝试高空跳伞,表演脱口秀,参加赛车比赛,学习烹饪、焊接,经营酒吧,学习外语,掌握救死扶伤的技能。他们中有人与父母、姐妹、朋友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有人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有人成功减肥,还有人挑战了野外生存冒险。我有一位学生名叫乔尔,他的经历是我所见过的最鼓舞人心的实例之一。在他父亲突发主动脉瘤去世的两个月前,父子之间积聚的怨气终于消除。虽然此事已过去了30年,但每次在街上遇到乔尔,我依然会因为喜悦和欣慰而热泪盈眶。另一位学生名叫辛迪,她父亲年轻时骑摩托车曾遭遇严重的车祸,因此一直禁止她骑摩托车。但辛迪对骑摩托车向往已久,于是她决定把学会骑摩托车作为自己的学期课题。课程结束几个月后的某一天,辛迪跨坐在摩托车上,邀请美术老师比尔一同去兜风。比尔以为他们不过是在附近转转,便坐上了后座,但45分钟之后他们来到了海滩。这是28年前的事了,现在比尔和辛迪的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班里还有一位女士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学会了游泳。课程结束的几个月后我遇到她,得知她正在学习意大利语,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让她备受鼓舞。几年之后她又拿下了特殊专业培训资格证,凭此资格她便能够转行到其他领域—这些成功都得益于她在培养成功的习惯的过程中获得的动力和启发。这些案例表明,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毕业后的生活中,成功都可以习得。就像锻炼肌肉,一旦学会控制它的伸缩,你所能实现的人生成就将不可限量。我很喜欢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谁遏止了他们实现理想的脚步?倾听他们的答案也是一件乐事,他们会说父母、爱人、子女、同事、老板等—似乎所有人都在阻碍他们实现理想。但他们所认为的阻碍其实都是借口,深挖原因就会发现,阻碍成功的罪魁祸首几乎都是他们自己。诚然,外在阻碍有时确实存在,但人们通常都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有能力扫清这些障碍。我面试过一位求职者,她向我讲述了她和男友在环球航行中遭遇海盗的经历。当时她们把船停在印尼海岸,她在船上晒着日光浴,男友进了城。这时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几个全副武装的男人登上了她的船,用枪指着她要钱。虽然她孤立无援、身无分文,但她并没有惊慌失措,她猜想这些海盗也应该有孩子,因为当地很难弄到牛奶,海盗可能急需奶粉喂养婴孩。于是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说服了这些海盗拿走船上的奶粉,以代替现金。海盗拿到奶粉之后十分感激,不但没有伤害她,还把船还给了她。我非常欣赏她独到的危机处理方式和清醒的头脑,当场便雇用了她。然而,大多数时候其实并没有海盗出没,只是我们在自我设限。为了在课堂上证明这一点,我会请一位学生上台配合我。我们面对面站着,我举着一个水瓶(换成其他物品也无妨)对他说:“试着把它从我手中抢走。”一开始他觉得我上了年纪,可能体力不佳,所以只是试探性地拽了拽,当他意识到我攥得很牢时便加大了力气。之后,我叫他停了下来。接下来,我让他认真听我的下一条指令。这次我是这样说的:“请把这个瓶子从我手里拿走。”他的动作和上次基本相同,只是加大了力气,手上还带了点儿扭转的动作。然后他改变了策略,请我主动交出瓶子,但被我拒绝了。最后,我让他把我想象成他的弟弟或妹妹,设想我们现在都是小孩子,而且父母不在身边,并且告诉他场面已变得非常恼人,他必须把瓶子从我手中收回去了。随后我又对他下了一遍指令:“把瓶子从我手里拿走。”这时,有些学生明白了我的用意,乘我不备迅速抽走了我手里的瓶子,我完全来不及抵抗。我被他们强烈的抢夺欲打败了。他们表现出的行动迅速、优雅而连贯,和他们之前呆板、犹豫的尝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他们其实都没用到之前那么大的力气就拿到了瓶子。我想通过这项练习说明一个道理:当你付诸行动,你靠的是能力;当你去尝试,你用的是蛮力。如果想在生活中做成一件事,你最好依靠自身能力而不是一味蛮干。当然,这种转变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易事。我们大都有下定决心之后便再无下文的经历,比如新年计划、锻炼身体、忠于伴侣、遵守截止日期以及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等。我们通常认为,思维在先,实践思维的行动在后。但有趣的是,医学家的临床实验并不支持这种认知。临床医学家对大脑各区域的核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解码后发现,在大脑有意识地形成一套和运动相关的思维指令之前,它就已经发出运动神经信号了。所以实际情况是你采取行动,大脑中才会形成行动的理由。人们的许多行为与其说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不如说是习惯使然。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填补尝试和行动之间的缝隙?如何弥合空想和付诸行动之间的鸿沟?如何架起一座由失败通向成功的桥梁?你将在本书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故事、中肯的建议以及为实现不同的人生体验而专门设计的练习—经验是真正的老师。我们在斯坦福设计学院成立之初,就决定为学生创造一些真实的人生体验,要他们来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生命充满意义。结果非常令人欣慰,学生们建立了目标意识,增强了掌控力,加深了对自身内在动机的了解。一个神奇的现象展现在眼前:分数已经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或有意义的驱动力。当内在动机成为主导时,你所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嘉奖。读完这本书,你将明白:•为什么努力尝试还不够好?它和真正去做有哪些天壤之别?•为什么借口会对自身进步不利?哪怕它基于真实的理由。•如何将自我形象定位为身体力行的实干家?这么做为何重要?•语言上的微妙变化怎样摆脱生存困境消除行动障碍?•如何通过强化关注你的行为而非事情的结果,从而构建适应能力,并增强恢复力?•如何训练自己提高抗干扰能力,从而达成目标?•如何敞开胸怀,从自身以及他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我们的心灵比我们想象的更具欺骗性,它与内在的小我纠缠,往往会毁掉我们最好的期望,这就是人性的特点。但我们可以在控制自我意愿方面多加留意,培养那些使生活更加美好的习惯。本书的一系列理念都基于设计思维的传统理念。可能会有人将这些理念用于组织创新和变革3,但我所关注的则是个人转变与个体激励。斯坦福设计学院是设计思维运动的先驱,作为学院创始人之一,我亲眼目睹了教育、工业以及政府各部门对它的浓厚兴趣。有一本非常精彩的社会学著作叫作《适应良好的美国人》,不过现在读起来可能有点儿过时,作者试图对美国人每天所遭受的神经紧张做出解释4。书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棒的故事:作者3岁的儿子过去只见过蓝眼暹罗猫,一天,他在街边遇到了一只波斯猫,于是蹲下来瞧个仔细,突然,他跳了起来,兴冲冲地跑回家,大喊道:“我看到了一只黄眼猫!妈妈,它的眼睛是黄色的!”邂逅一只不同品种的猫就可以改变这个孩子的世界观。同样,我们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固有看法有多少是基于有限的现实样本。我希望本书可以把黄眼猫带进你的世界。帕迪的世界里就走进过一只黄眼猫。学习这门课之前,帕迪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成为一名革新者或创造者。他的确获得过一些被普遍认可的成就,比如他曾经是一名海军军官,后来又当了记者,都干得不错。但帕迪没有自主创造过突破性的个人成就,只是因循别人走过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功。帕迪从我的课上学到这样一点:当你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时,千万别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你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就是这样的洞见(我们称之为“行动导向”,后文会进一步讨论)改变了他的世界观,让他过去两年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帕迪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电台节目,向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他还出版了一本经济学题材的图书—《人与市场》,完成了中途搁笔的小说,并且开始向创业之路迈进。目前,帕迪从设计学院毕业已有三年,他正在尝试另一次惊心动魄的人生飞跃—从一个衣食无忧的打工者转向一个创业自己当老板的广阔空间。但是,他的心中有一个畏惧的声音在劝阻他,而课堂上的收获则告诉他要循序渐进,让自己的想法成型,相信设计思维,也相信他自己。帕迪做到的一切,你也能做到。继续往下读,你就会明白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重要的事物上,如何塑造出让你满意的人生。本书将赋予你改变自我、打造美好人生的力量,帮助你消除那些妨碍你发挥潜能的障碍,让你有信心完成渴望已久的目标。掌控人生的经验可以改变你的现实境遇,让你拥有成功、幸福的生活。帕迪的想法并不是班上最大胆的。第一眼见到帕迪,你就能看出他有从军经历,从他那刚毅且令人生畏的站姿就可以看出。7~18岁这段时间,帕迪一直在英国北爱尔兰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毕业后便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在部队服役10年。平民生活让帕迪感到恐惧,退伍后他很快就通过社保体系在一家大公司谋得了一份日程紧凑、管理严格的记者工作。身为记者,帕迪经常奔波于世界各地,为BBC(英国广播公司)和C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等广播公司工作。帕迪后来跟我讲:“我算是一个广播人了。”当我再见到他时,他已经获得了斯坦福大学提供给身处职业生涯中期记者的一年期进修资助金,当时他正在斯坦福大学进修。帕迪选择了我开设的“社会生活设计师”课程,这门课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我在斯坦福大学做了52年的工科教授,见过太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工程师,但他们始终不敢迈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最终只能一直为硅谷的大公司打工。那些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的人寥寥无几,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况。拥有天资和奇思妙想并不意味着万事俱备,接下来更艰难的一步便是行动,成功要由你自己来实现。我于1969年设立了“社会生活设计师”这门课,旨在鼓励同学们换一种方式思考该如何达成人生目标,帮助他们消除患得患失的心态,并付诸行动。1在完善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引入了一些现在被称为“设计思考”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概念很宏大,稍后书中会涉及),同样也加入了一系列有助于打破内在障碍的理念和练习,这些内在障碍大多是人们自己设置的。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生自选课题,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一件自己向往已久却从未付诸实施的事情,或者选择解决一个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愿意随时同他们探讨课题的选择,但我同时也强调这是学生自己的课题,要为自己而完成,并不是为我。课题最终要由学生自己选定,我对课题的好坏与否、规模大小都不作判定,也不会为课题本身打分,我只看学生们是否完成了课题。完成了就能通过,否则就不能获得学分。我的学生在这门课上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便是学会了从心灵深处真诚地面对自己。对自我的认知越清晰,就越快乐。当我们充分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与自身定位后,便会知道如何打造一个更令自己满意,也更为充实的人生。随着自我剖析的越发深入,帕迪意识到,尽管自己在曾任职的各个机构都混得风生水起,但他从未拥有过真正的快乐,部分原因在于他和权力当局及他所供职的传媒巨头的立场之间存在一种抵触的关系。帕迪之所以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因为他早就有所觉察:由于怀着自我实现的愿望,他对这种关系一直心存厌恶并试图反抗。一旦帕迪看清并承认了这一事实,他就能够以此为契机,改变自己。因此,帕迪决定制作一期属于自己的电台主播秀,并以此作为学期项目的课题。在和其他同学的课题做了一番对比之后,帕迪开始怀疑自己的课题不够好。毕竟有些同学的想法看起来更具有挑战性(飞机跳伞)、更有创造力(制造火箭)、更雄心勃勃(参加第一次铁人三项比赛)。对帕迪而言,制作一期电台主播秀是一项大工程,他经过一番周折才意识到这个课题的吸引力所在:他一直都是电台播音员,从未当过节目制作人,因此这将是他人生中首次尝试制作一期不受他人管控并忠于自己想法的节目。这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几乎等于一次创业。我目前在斯坦福大学的哈素·普拉特纳设计研究院(以下统称“设计学院”)教授“社会生活设计师”这门课程。这所研究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我是这个中心的教务主任和联合创始人。这门课程极受欢迎,《华尔街日报》称之为“最火爆的研究生课程”2,选课人数已经超过这门课授课教室的容量。设计学院与其他任何一个院系都没有关联,但它集合了各专业的学生与教职人员,因此也营造出一种激发创意、鼓励创新、培养合作精神的环境。设计学院的宗旨是为学生开启一扇窗,挑战学生“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和先入为主的观念,让他们看到人生充满无限可能性。我们会把这些道理写在白板上、便笺上、纸巾上。我们不断试错,不断进步。我们也可能会通过意料之外的研究途径取得成果,并在此过程中加深自我认知,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如今,这门课已经开设多年,许多学生都反映这门课程帮助他们实现了自我,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我也一直秉承课堂上的教学理念,继续在世界各地开办讲习班。其实,你对成功的决定权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的人生就会迸发出力量。当你认为生活不如意时,请相信你能够改变它,绝对可以!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取得了各种成就,比如独立设计制作乐器、家具、汽车和服装,写书,创作诗歌与音乐,尝试高空跳伞,表演脱口秀,参加赛车比赛,学习烹饪、焊接,经营酒吧,学习外语,掌握救死扶伤的技能。他们中有人与父母、姐妹、朋友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有人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有人成功减肥,还有人挑战了野外生存冒险。我有一位学生名叫乔尔,他的经历是我所见过的最鼓舞人心的实例之一。在他父亲突发主动脉瘤去世的两个月前,父子之间积聚的怨气终于消除。虽然此事已过去了30年,但每次在街上遇到乔尔,我依然会因为喜悦和欣慰而热泪盈眶。另一位学生名叫辛迪,她父亲年轻时骑摩托车曾遭遇严重的车祸,因此一直禁止她骑摩托车。但辛迪对骑摩托车向往已久,于是她决定把学会骑摩托车作为自己的学期课题。课程结束几个月后的某一天,辛迪跨坐在摩托车上,邀请美术老师比尔一同去兜风。比尔以为他们不过是在附近转转,便坐上了后座,但45分钟之后他们来到了海滩。这是28年前的事了,现在比尔和辛迪的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班里还有一位女士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学会了游泳。课程结束的几个月后我遇到她,得知她正在学习意大利语,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让她备受鼓舞。几年之后她又拿下了特殊专业培训资格证,凭此资格她便能够转行到其他领域—这些成功都得益于她在培养成功的习惯的过程中获得的动力和启发。这些案例表明,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毕业后的生活中,成功都可以习得。就像锻炼肌肉,一旦学会控制它的伸缩,你所能实现的人生成就将不可限量。我很喜欢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谁遏止了他们实现理想的脚步?倾听他们的答案也是一件乐事,他们会说父母、爱人、子女、同事、老板等—似乎所有人都在阻碍他们实现理想。但他们所认为的阻碍其实都是借口,深挖原因就会发现,阻碍成功的罪魁祸首几乎都是他们自己。诚然,外在阻碍有时确实存在,但人们通常都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有能力扫清这些障碍。我面试过一位求职者,她向我讲述了她和男友在环球航行中遭遇海盗的经历。当时她们把船停在印尼海岸,她在船上晒着日光浴,男友进了城。这时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几个全副武装的男人登上了她的船,用枪指着她要钱。虽然她孤立无援、身无分文,但她并没有惊慌失措,她猜想这些海盗也应该有孩子,因为当地很难弄到牛奶,海盗可能急需奶粉喂养婴孩。于是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说服了这些海盗拿走船上的奶粉,以代替现金。海盗拿到奶粉之后十分感激,不但没有伤害她,还把船还给了她。我非常欣赏她独到的危机处理方式和清醒的头脑,当场便雇用了她。然而,大多数时候其实并没有海盗出没,只是我们在自我设限。为了在课堂上证明这一点,我会请一位学生上台配合我。我们面对面站着,我举着一个水瓶(换成其他物品也无妨)对他说:“试着把它从我手中抢走。”一开始他觉得我上了年纪,可能体力不佳,所以只是试探性地拽了拽,当他意识到我攥得很牢时便加大了力气。之后,我叫他停了下来。接下来,我让他认真听我的下一条指令。这次我是这样说的:“请把这个瓶子从我手里拿走。”他的动作和上次基本相同,只是加大了力气,手上还带了点儿扭转的动作。然后他改变了策略,请我主动交出瓶子,但被我拒绝了。最后,我让他把我想象成他的弟弟或妹妹,设想我们现在都是小孩子,而且父母不在身边,并且告诉他场面已变得非常恼人,他必须把瓶子从我手中收回去了。随后我又对他下了一遍指令:“把瓶子从我手里拿走。”这时,有些学生明白了我的用意,乘我不备迅速抽走了我手里的瓶子,我完全来不及抵抗。我被他们强烈的抢夺欲打败了。他们表现出的行动迅速、优雅而连贯,和他们之前呆板、犹豫的尝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他们其实都没用到之前那么大的力气就拿到了瓶子。我想通过这项练习说明一个道理:当你付诸行动,你靠的是能力;当你去尝试,你用的是蛮力。如果想在生活中做成一件事,你最好依靠自身能力而不是一味蛮干。当然,这种转变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易事。我们大都有下定决心之后便再无下文的经历,比如新年计划、锻炼身体、忠于伴侣、遵守截止日期以及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等。我们通常认为,思维在先,实践思维的行动在后。但有趣的是,医学家的临床实验并不支持这种认知。临床医学家对大脑各区域的核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解码后发现,在大脑有意识地形成一套和运动相关的思维指令之前,它就已经发出运动神经信号了。所以实际情况是你采取行动,大脑中才会形成行动的理由。人们的许多行为与其说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不如说是习惯使然。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填补尝试和行动之间的缝隙?如何弥合空想和付诸行动之间的鸿沟?如何架起一座由失败通向成功的桥梁?你将在本书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故事、中肯的建议以及为实现不同的人生体验而专门设计的练习—经验是真正的老师。我们在斯坦福设计学院成立之初,就决定为学生创造一些真实的人生体验,要他们来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生命充满意义。结果非常令人欣慰,学生们建立了目标意识,增强了掌控力,加深了对自身内在动机的了解。一个神奇的现象展现在眼前:分数已经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或有意义的驱动力。当内在动机成为主导时,你所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嘉奖。读完这本书,你将明白:•为什么努力尝试还不够好?它和真正去做有哪些天壤之别?•为什么借口会对自身进步不利?哪怕它基于真实的理由。•如何将自我形象定位为身体力行的实干家?这么做为何重要?•语言上的微妙变化怎样摆脱生存困境消除行动障碍?•如何通过强化关注你的行为而非事情的结果,从而构建适应能力,并增强恢复力?•如何训练自己提高抗干扰能力,从而达成目标?•如何敞开胸怀,从自身以及他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我们的心灵比我们想象的更具欺骗性,它与内在的小我纠缠,往往会毁掉我们最好的期望,这就是人性的特点。但我们可以在控制自我意愿方面多加留意,培养那些使生活更加美好的习惯。本书的一系列理念都基于设计思维的传统理念。可能会有人将这些理念用于组织创新和变革3,但我所关注的则是个人转变与个体激励。斯坦福设计学院是设计思维运动的先驱,作为学院创始人之一,我亲眼目睹了教育、工业以及政府各部门对它的浓厚兴趣。有一本非常精彩的社会学著作叫作《适应良好的美国人》,不过现在读起来可能有点儿过时,作者试图对美国人每天所遭受的神经紧张做出解释4。书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棒的故事:作者3岁的儿子过去只见过蓝眼暹罗猫,一天,他在街边遇到了一只波斯猫,于是蹲下来瞧个仔细,突然,他跳了起来,兴冲冲地跑回家,大喊道:“我看到了一只黄眼猫!妈妈,它的眼睛是黄色的!”邂逅一只不同品种的猫就可以改变这个孩子的世界观。同样,我们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固有看法有多少是基于有限的现实样本。我希望本书可以把黄眼猫带进你的世界。帕迪的世界里就走进过一只黄眼猫。学习这门课之前,帕迪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成为一名革新者或创造者。他的确获得过一些被普遍认可的成就,比如他曾经是一名海军军官,后来又当了记者,都干得不错。但帕迪没有自主创造过突破性的个人成就,只是因循别人走过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功。帕迪从我的课上学到这样一点:当你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时,千万别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你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就是这样的洞见(我们称之为“行动导向”,后文会进一步讨论)改变了他的世界观,让他过去两年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帕迪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电台节目,向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他还出版了一本经济学题材的图书—《人与市场》,完成了中途搁笔的小说,并且开始向创业之路迈进。目前,帕迪从设计学院毕业已有三年,他正在尝试另一次惊心动魄的人生飞跃—从一个衣食无忧的打工者转向一个创业自己当老板的广阔空间。但是,他的心中有一个畏惧的声音在劝阻他,而课堂上的收获则告诉他要循序渐进,让自己的想法成型,相信设计思维,也相信他自己。帕迪做到的一切,你也能做到。继续往下读,你就会明白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重要的事物上,如何塑造出让你满意的人生。本书将赋予你改变自我、打造美好人生的力量,帮助你消除那些妨碍你发挥潜能的障碍,让你有信心完成渴望已久的目标。掌控人生的经验可以改变你的现实境遇,让你拥有成功、幸福的生活。





上一本:最受欢迎的哈佛沟通课 下一本:别让世界改变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的作者是伯纳德·罗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