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万女孩爱到不行的妖精的口袋创始人Emma首本图文集。她是八零后淘品牌创业者的典型代表,二十五岁离家辞职创业,与老公刘先生创立了旗下有妖精的口袋(ELFSACK)、森宿(Sam’stree)、黛雅可(Daiyake)、征途保罗(TRAJETPAUL)四个服装品牌,年收益数亿以上。 2、这是一本调性十足的书。妖精家独一无二的衣着风格,天马行空的插画设计,精致唯美的四色印刷,穿插让你想默背下来的Emma说,腔调具足,让你翻开就想买下来。 3、“每个电商分子都是折翼的文青”,没有令人振奋三秒又低沉的心灵鸡汤,没有让人哭到瞎的假故事,它以*文艺的强调记录*真实的创业经历,将文艺与商业结合,演绎了八零后淘品牌创业者们艰辛却精彩感人的故事。 本书简介: 当你购买妖精的口袋衣服时,会收到一个叫“野孩子的梦”的小册子,很多姑娘读到几千字的小册子时,都会为Emma的故事抹几鼻子泪。现在这本有数十万字的《野孩子的梦》从Emma小时候开始讲起,讲她不爱说话的孩提时代,讲她被应试教育压迫的初高中时代,讲她遇见刘先生的恋爱时代,以及25岁离家辞职创业,经历各种艰辛创立年收益数亿企业的创业故事。本书以俏皮轻松又天马行空的Emma风,将整个故事细细道来。 书里混合着混合着酒精与强调音乐,揉搓着理想、生活与日子,慢慢喝,细细聊,它最想告诉你:我们虽然都是最普通的人,却都能创造最奇迹的事。 作者简介: Emma,本名苏亚娟 曾经是小镇上最奇怪的英语老师 和刘先生一起创立了淘品牌“妖精的口袋”后 又乐此不疲地做了三个有趣的女装男装 两个人三心二意的小兴致 变成一群年轻人一心一意的理想国 这长长的故事要慢慢地说 Emma,本名苏亚娟 曾经是小镇上最奇怪的英语老师 和刘先生一起创立了淘品牌“妖精的口袋”后 又乐此不疲地做了三个有趣的女装男装 两个人三心二意的小兴致 变成一群年轻人一心一意的理想国 这长长的故事要慢慢地说 早年的每一个电商分子都是折翼的文青,是不是? 九年间她的每一篇文案腌制下也都是上好的下酒菜 不可否认,品牌三百万个稳定会员 早已不知不觉成为忠实的读者 她是Emma 拥有被无数人珍宝的想象力 在感性和商业的矛盾中激进热烈着 连他们那只叫毛线的汪星人也满脑子小火花 妖精的口袋里,其乐无穷 目录: : 自序你那里也有一个妖精 第一章好女孩有糖吃 怪孩子的城堡 成长就是等待春暖花开 从教的1755天 2006年6月25日 “不听话的小女儿” 第二章野丫头走四方 非传统式出走 知道么?我们有过实体店! Emma和咪咪的奇思妙想 梦想是最强大的镇定剂 第三章野孩子也有春天 回家回家回家 目录: : 自序你那里也有一个妖精 第一章好女孩有糖吃 怪孩子的城堡 成长就是等待春暖花开 从教的1755天 2006年6月25日 “不听话的小女儿” 第二章野丫头走四方 非传统式出走 知道么?我们有过实体店! Emma和咪咪的奇思妙想 梦想是最强大的镇定剂 第三章野孩子也有春天 回家回家回家 路途遥远我们在一起吧 慢下来待灵魂合上节拍 拐角处那些心有灵犀的传承者 初心是个好词语 第四章理想国的积木游戏 拼图和职场的比喻句 七年之痒,你们在哪里? 我想搭个理想国 第五章当爱因斯坦遇上兴尽晚回舟 想象力有多重要 完美主义狂的难题 理性和感性有场仗 第六章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 附录: 她的酒杯里怀揣着月亮 真诚是最动人的气质 我说,想快快长大 一世老友 大格局和细节控都是我 编辑手记 她说,愿你跳脱拘谨的生活,自由自在 世间所有相遇都有秘密 前言你那里也有一个妖精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要写一本书? 早年每一个电商分子,基本都是一个折翼的文青啊。是不是?都抱着天大的野心和小小的才华,无非是会写点短文章、听歌时爱挑虚火的乐队、走在海边都要一脚海水一脚沙。这样的心境里,是都想写一本书的,这跟想开一个花店、想有一个咖啡馆没什么两样。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这是一本自传吗?是本自传吗?自传吗? 不是的。这不是一本自传,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虽然这故事里大部分都是一个女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但它本身,应该是一个拟人化了的品牌的自传。她是怎样长成了现在的妖精的口袋?她的骨子里,和她的创始人有着怎样的血脉联系,他们之间又是为什么有一样的性格和脾气?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叫野孩子? 听起来像个爆炸头、雀斑鼻子、嘻嘻哈哈的古铜色姑娘,是这样吗?你那里也有一个妖精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要写一本书? 早年每一个电商分子,基本都是一个折翼的文青啊。是不是?都抱着天大的野心和小小的才华,无非是会写点短文章、听歌时爱挑虚火的乐队、走在海边都要一脚海水一脚沙。这样的心境里,是都想写一本书的,这跟想开一个花店、想有一个咖啡馆没什么两样。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这是一本自传吗?是本自传吗?自传吗? 不是的。这不是一本自传,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虽然这故事里大部分都是一个女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但它本身,应该是一个拟人化了的品牌的自传。她是怎样长成了现在的妖精的口袋?她的骨子里,和她的创始人有着怎样的血脉联系,他们之间又是为什么有一样的性格和脾气?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叫野孩子? 听起来像个爆炸头、雀斑鼻子、嘻嘻哈哈的古铜色姑娘,是这样吗? 野孩子在我的老家是用来称呼那些不听话的、无法无天的、晃荡在外面整日不回家的孩子。 在我的心里,野是生命力,是蓬勃顽强的攀爬,是敢于追求阳光水土的力量。而孩子则永存天真的想象力,善良拙稚。 野孩子是妖精的拟人化形象,是一个外表叛逆多变,却拥有着不竭的激情和想象力,热情自由的追梦者。 最后被问起:妖精其实是你自己吗? 嗯,这么说吧。 我和妖精的关系,就像这样—— 我很认真地对她说: “那个,我自负,爱臭美,更年轻那会儿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尝试,什么都能做成,并且,应该会长生不老。” “还有,我胆大,不合群,刚创业那会儿觉得不会有什么承担不了的后果,世界很大梦想很牛,并且,努力过就一定有获得。” 妖精听完我说这些就一直笑,笑得瘫倒在沙发上揉肚子。 “原来这都是你的基因。怪不得我脑子里老是有怪诞的念头冒泡,怎么喝药水也阻止不了。没什么朋友像我这样的个性,一面细腻敏感一面又要做侠客装强硬。” “原来这都是你的臭毛病。我在学校时自己都不晓得应该站在好学生还是坏学生的队伍里,老师恨透了我翻墙去看演出和上课打呼噜,却拿我的漂亮分数没办法。” 然后我俩笑累了,坐在地毯上一起喝啤酒。 聊了很多事,除了那些嘻嘻哈哈以外的正经段子。 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上过一样的大学,有过一样不被理解的言论。毕业后我去做了老师,她在北京做文编,弹得一手好钢琴。 她的额头上有个疤,我以为我也有,下意识摸了一把,却是颗痘。那是她在沽源县的老掌沟采风时经历一场小车祸留下的。 心有灵犀地聊了很多夜晚,她发出无法到达的想念我的短信。 之后我上床睡着,她慢慢隐去。 她是我的双生面,我的影子,我的田螺姑娘和神笔马良。她却不是我。 她是更立体的自己。 你那里,也有一个妖精。 她是你隐形的闺蜜,她的身上有你从小未完成的连你都忘了的愿望,比如一个酒窝一个美人顶。 她的身上有和你一样的成长痕迹,也做过公主梦,也想过逃课,认真善良,努力地对待感情,也对第一场面试中和蔼的人事经理印象深刻。 她的身上有你未达成的自己,她热情、叛逆、自由,你想当画家却没能上艺校,结果发现她竟然工笔、水彩和油画都超棒。你想去没去成的大世界,她已经替你去了七八次,在梦里给你发过好多照片,你甚至听得到耶路撒冷的风。 你和她并排站在镜子前,你俩合成一个人影。 镜子闪闪发亮。 写这本书的时候,去了很多旧地方拍照片。小县城熟悉的老路,任教的学校,来南京之后第一处租赁的房子。 去原来任教的学校时,门卫已经换了人,非常敬业地不让进去拍照,电话打给老同事才得逞。翻新了的各栋教学楼,五·一班的指示牌,一届比一届早熟的高年级孩子们围着相机做鬼脸。那个学校是我的母校,我在这儿的附属幼儿园上大班,然后到小学,到旁边的中学,一直到考去师范学校。我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是个默默无声的小孩,太过内向、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视力不太好、理科学得不怎么样,因为住得比同学远,晚自习结束后需要独自骑蛮长时间的自行车穿夜路回家。 南京的第一间房租在宁夏路上,离北京西路很近。省政府在附近,特别安静。南京著名的老梧桐树立满马路两旁,春夏时候尽掉飞絮和毛毛虫。 一年之后,我搬离那边,用小电瓶车一车一车把行李拖走。一周之后,半夜在新家怎么也找不到大学时候的轮滑鞋和旧吉他,想了半天应该是遗忘在旧房间的衣橱里了。后来却再也联系不上女房东,到现在都心塞得慌,好像某段回忆的钥匙,给落在了门背后。 写这本书的时候,喝了不少酒。美女编辑来催稿的时候,还被我带去边吃蒜蓉小龙虾边喝白葡萄酒直到沉醉不知归路。 一直号称酒量是遗传自我爸,喝完之后的话痨癖和精力旺盛也是跟他一模一样。二十一岁时,春节家宴上端起他的白酒杯敬了叔叔伯伯们一杯酒,回家挨批评说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主动喝白酒。我嘴里“哦哦”着,心里想的是他根本不知道师范毕业时,那酒瓶堆满女生宿舍的壮观相。 后来高兴和不高兴时,得意和失意时,写文案、做设计、拍照片时都会喝酒,慢慢地,我开始收集各种酒和酒具。甚至在这本书最后的附录里,还有一篇同伴写的各种跟我醉酒的故事,她说我的酒杯里怀揣着月亮。 我滴酒不沾的妈妈,有次在热烈回忆我小时候趣事的谈话里,兴致昂扬地说到了我小时候那么乖巧,从中学到大学到工作进了那么好的单位,漂亮能干,丝毫不让她费神。然后,然后就在高潮处卡壳了,她端起我爸的杯子,敬了婶婶阿姨们一杯。满脸红扑扑。 “你是怎么长成了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呢?明明从小吃我做的饭,看我买的书,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在哪个拐点上突然就拐上了另外一条路。” 满堂哄笑,大家更热烈地喝酒。 写这本书的时候,想起来不少事。惹了一帮共同找往事的朋友在深夜里扑啦啦掉眼泪。 写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走出去那么远。书柜里有最早的安妮宝贝、有米兰·昆德拉、有冯唐、有《我的阿勒泰》,大堆孟庭苇和范晓萱的卡带。 再往前的镜像,是五六岁时候的夏天,外公总是会叫住到厂区院子里卖西瓜的小贩,大咧咧地整担买下,让每家的孩子过来领。而我跟中了魔咒似的,每次抱着大西瓜回家的路上必将西瓜摔破,然后如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大哭着重新跑回外公家,最后由外公一手牵着一手拎着装西瓜的竹篮子再送回家里去。 这些旧事里,有柔软、脆弱和不可逆的遗憾,它们和其他坚硬、倔强和有刺角的记忆挨在一起,慢慢熬出香气。 写完这篇,妖精在我旁边睡着了。还没洗澡,抽了一根烟,吃了半个梨。 我知道,明天当我在办公室开例会的时候,她已经在西班牙。 找高迪或者毕加索谈一场新的恋爱。 祝她逍遥,愿她欢喜。 Emma 2015年4月22日 自序 你那里 也有一个妖精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要写一本书? 早年每一个电商分子,基本都是一个折翼的文青啊。是不是?都抱着天大的野心和小小的才华,无非是会写点短文章、听歌时爱挑虚火的乐队、走在海边都要一脚海水一脚沙。这样的心境里,是都想写一本书的,这跟想开一个花店、想有一个咖啡馆没什么两样。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这是一本自传吗?是本自传吗?自传吗? 不是的。这不是一本自传,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虽然这故事里大部分都是一个女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但它本身,应该是一个拟人化了的品牌的自传。她是怎样长成了现在的妖精的口袋?她的骨子里,和她的创始人有着怎样的血脉联系,他们之间又是为什么有一样的性格和脾气? 不停地被问起,为什么叫野孩子? 听起来像个爆炸头、雀斑鼻子、嘻嘻哈哈的古铜色姑娘,是这样吗? 野孩子在我的老家是用来称呼那些不听话的、无法无天的、晃荡在外面整日不回家的孩子。 在我的心里,野是生命力,是蓬勃顽强的攀爬,是敢于追求阳光水土的力量。而孩子则永存天真的想象力,善良拙稚。 野孩子是妖精的拟人化形象,是一个外表叛逆多变,却拥有着不竭的激情和想象力,热情自由的追梦者。 最后被问起:妖精其实是你自己吗? 嗯,这么说吧。 我和妖精的关系,就像这样—— 我很认真地对她说: “那个,我自负,爱臭美,更年轻那会儿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尝试,什么都能做成,并且,应该会长生不老。” “还有,我胆大,不合群,刚创业那会儿觉得不会有什么承担不了的后果,世界很大梦想很牛,并且,努力过就一定有获得。” 妖精听完我说这些就一直笑,笑得瘫倒在沙发上揉肚子。 “原来这都是你的基因。怪不得我脑子里老是有怪诞的念头冒泡,怎么喝药水也阻止不了。没什么朋友像我这样的个性,一面细腻敏感一面又要做侠客装强硬。” “原来这都是你的臭毛病。我在学校时自己都不晓得应该站在好学生还是坏学生的队伍里,老师恨透了我翻墙去看演出和上课打呼噜,却拿我的漂亮分数没办法。” 然后我俩笑累了,坐在地毯上一起喝啤酒。 聊了很多事,除了那些嘻嘻哈哈以外的正经段子。 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上过一样的大学,有过一样不被理解的言论。毕业后我去做了老师,她在北京做文编,弹得一手好钢琴。 她的额头上有个疤,我以为我也有,下意识摸了一把,却是颗痘。那是她在沽源县的老掌沟采风时经历一场小车祸留下的。 心有灵犀地聊了很多夜晚,她发出无法到达的想念我的短信。 之后我上床睡着,她慢慢隐去。 她是我的双生面,我的影子,我的田螺姑娘和神笔马良。她却不是我。 她是更立体的自己。 你那里,也有一个妖精。 她是你隐形的闺蜜,她的身上有你从小未完成的连你都忘了的愿望,比如一个酒窝一个美人顶。 她的身上有和你一样的成长痕迹,也做过公主梦,也想过逃课,认真善良,努力地对待感情,也对第一场面试中和蔼的人事经理印象深刻。 她的身上有你未达成的自己,她热情、叛逆、自由,你想当画家却没能上艺校,结果发现她竟然工笔、水彩和油画都超棒。你想去没去成的大世界,她已经替你去了七八次,在梦里给你发过好多照片,你甚至听得到耶路撒冷的风。 你和她并排站在镜子前,你俩合成一个人影。 镜子闪闪发亮。 写这本书的时候,去了很多旧地方拍照片。小县城熟悉的老路,任教的学校,来南京之后第一处租赁的房子。 去原来任教的学校时,门卫已经换了人,非常敬业地不让进去拍照,电话打给老同事才得逞。翻新了的各栋教学楼,五·一班的指示牌,一届比一届早熟的高年级孩子们围着相机做鬼脸。那个学校是我的母校,我在这儿的附属幼儿园上大班,然后到小学,到旁边的中学,一直到考去师范学校。我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是个默默无声的小孩,太过内向、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视力不太好、理科学得不怎么样,因为住得比同学远,晚自习结束后需要独自骑蛮长时间的自行车穿夜路回家。 南京的第一间房租在宁夏路上,离北京西路很近。省政府在附近,特别安静。南京著名的老梧桐树立满马路两旁,春夏时候尽掉飞絮和毛毛虫。 一年之后,我搬离那边,用小电瓶车一车一车把行李拖走。一周之后,半夜在新家怎么也找不到大学时候的轮滑鞋和旧吉他,想了半天应该是遗忘在旧房间的衣橱里了。后来却再也联系不上女房东,到现在都心塞得慌,好像某段回忆的钥匙,给落在了门背后。 写这本书的时候,喝了不少酒。美女编辑来催稿的时候,还被我带去边吃蒜蓉小龙虾边喝白葡萄酒直到沉醉不知归路。 一直号称酒量是遗传自我爸,喝完之后的话痨癖和精力旺盛也是跟他一模一样。二十一岁时,春节家宴上端起他的白酒杯敬了叔叔伯伯们一杯酒,回家挨批评说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主动喝白酒。我嘴里“哦哦”着,心里想的是他根本不知道师范毕业时,那酒瓶堆满女生宿舍的壮观相。 后来高兴和不高兴时,得意和失意时,写文案、做设计、拍照片时都会喝酒,慢慢地,我开始收集各种酒和酒具。甚至在这本书最后的附录里,还有一篇同伴写的各种跟我醉酒的故事,她说我的酒杯里怀揣着月亮。 我滴酒不沾的妈妈,有次在热烈回忆我小时候趣事的谈话里,兴致昂扬地说到了我小时候那么乖巧,从中学到大学到工作进了那么好的单位,漂亮能干,丝毫不让她费神。然后,然后就在高潮处卡壳了,她端起我爸的杯子,敬了婶婶阿姨们一杯。满脸红扑扑。 “你是怎么长成了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呢?明明从小吃我做的饭,看我买的书,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在哪个拐点上突然就拐上了另外一条路。” 满堂哄笑,大家更热烈地喝酒。 写这本书的时候,想起来不少事。惹了一帮共同找往事的朋友在深夜里扑啦啦掉眼泪。 写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走出去那么远。书柜里有最早的安妮宝贝、有米兰·昆德拉、有冯唐、有《我的阿勒泰》,大堆孟庭苇和范晓萱的卡带。 再往前的镜像,是五六岁时候的夏天,外公总是会叫住到厂区院子里卖西瓜的小贩,大咧咧地整担买下,让每家的孩子过来领。而我跟中了魔咒似的,每次抱着大西瓜回家的路上必将西瓜摔破,然后如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大哭着重新跑回外公家,最后由外公一手牵着一手拎着装西瓜的竹篮子再送回家里去。 这些旧事里,有柔软、脆弱和不可逆的遗憾,它们和其他坚硬、倔强和有刺角的记忆挨在一起,慢慢熬出香气。 写完这篇,妖精在我旁边睡着了。还没洗澡,抽了一根烟,吃了半个梨。 我知道,明天当我在办公室开例会的时候,她已经在西班牙。 找高迪或者毕加索谈一场新的恋爱。 祝她逍遥,愿她欢喜。 Emma 2015年4月22日 第一章好女孩有糖吃 怪孩子的城堡 Emma说—— 每个表情淡漠的怪小孩心里都有一捧火种等着闹钟响起来的时候果断点一把冲天大火烧红沉闷的森林然后蹲下来等待待新芽从焦黑的灰烬里冒尖待一个新鲜勃勃的还带着腥甜味的世界用仿佛从未笑过路过爱过活过的圣洁表情听一个未来 “独生子女政策刚施行的年代,不开朗合群对个小孩来说是巨大的缺点吧?” “八十年代初的娃,理想不是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是要被隔离教育的吧?” 我如此这般丢了十八九个问题给我娘亲,她基本用打哈哈的态度默认了我,对着镜子急忙选了条漂亮丝巾喜笑颜开和姐妹们去逛街了。 好吧,小时候的我半点都没有遗传她的开朗外向。 在这个出趟门都会遇到九成熟人的小镇上,孤僻、敏感、少话、怪孩子,是我童年的关键词。 当别的小姑娘在玩过家家和洋娃娃的时候,我就跟在男孩子后面,跟他们举着竹竿玩打仗玩沙子,还经常把别人打哭到需要父母晚上拎着鸡蛋去赔礼道歉。 唯一一个布娃娃,还因为我要在沙发上用一大桶水给她洗澡结果换来一顿暴打之后,被我迁怒记仇打入了冷宫。 更多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想着法子玩怪游戏。 代表性事例,嗯。比如。 搜罗出家里所有的板凳和椅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从客厅到卧室再拐到厨房,排成一座“壮观”的“桥”,再把我爸我妈我自己的拖鞋皮鞋高跟鞋扔在“桥”下的两边,好了,它们就是各种“大鱼”和“小鱼”。然后主角登场,我举着晾衣杆做的“鱼竿”走上那座颇有难度的“桥”,历经艰险不畏路途遥远去“钓鱼”,成就感十足。 嗯,再比如。 我还会从床底掏出放置好久的旧鞋盒,剪出门和窗户,再放进去小药瓶、麻将、用纸折好的大床。然后,我从“门”和“窗”看进去,整个下午,一动不动。脑子里的场景不停地来回转换,药瓶是一个叫李蚊子的姑娘挑裙子准备去舞会,麻将是叶银杏先生新得了只金猫咪,“屋子”里的老鼠其实是精灵,等着大人出门后就出来把墙壁呼啦换成橘红色…… 比起其他小姑娘的公主梦,我更好奇的,是外面的世界。导火索是幼年时父亲从外地带来的极其好吃的“红富士”,是重庆表弟的细眼睛和黄头发,是进城前兴奋得像过年的穿长筒靴的舅妈,是怪孩子读过的无数童话书。 父母曾经对我的性格大伤脑筋甚至大光其火,最终“你怎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的美好愿望也随着我越发固执地长大,落了空。 后来从教时再看到性格孤僻的孩子,会想,每个表情淡漠的怪孩子,心里应该都有一捧火种,其实敏感又热情。他们自己搭建城堡,当不愿意和外界打交道时,便躲回来,城堡里常年住着的,是宝贵的想象力、天真和孩子气。 成长就是等待春暖花开 Emma说—— 把情绪集中起来捏橡皮泥玩把迷恋集中起来捏橡皮泥玩捏个荷花不带叶子捏个龙头不上墙面是不是觉得总缺点火候总缺点个睛总是还忘不掉那一股子孤傲气。 小镇的孩子都倔强要强。也是,只有学习好坏才是检验你是棵好苗还是歪树的最高标准啊。不是么? 匪夷所思吧,我是从小学开始有高考一般的严苛科举考的,从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所有的孩子就必须立马把自己切换频道,努力苦读天天向上。 除了“积极举手发言”这条,老师的评语里各科都是优异。 但我的世界并没有被死板的应试教育搅到灰暗,因为内心有充盈的世界,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对小镇以外的世界的好奇心就越来越大,视觉越来越敏锐,内心反而变得更加明亮和灿烂。因为学习成绩,顺理成章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内向羞涩的“好孩子”藏着什么样的大秘密。 就这样,不慌不忙,在自己的森林里独自成长,我非常轻巧地度过了我的小学生活。 读中学以后,学校的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一个月只有一天休息,期间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有的人整天都埋在书堆里。整个教室望过去,全是一个一个脑袋顶。这种窒息日子里,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在课间飞奔去厕所的路上。低头路过长长的紫藤花走廊,有丰满的大黑蜂在花间嚣张地跳着它们的广场舞,有时候撞上女生的脸,引起一片尖叫和周遭男生的口哨。青春期女生匆忙的碎步和绯闻,在压抑的书页与考题间起了化学反应,尤喜尤忧,倒也是有趣回忆。 初三时候,化学课来袭,我第一次掉出前十名。张榜公示的排名让我一口气跑回家锁门大哭,把书包文具们从三楼一股脑扔到楼下。课本躺在地上哼唧得比我还惨。 父母因为这样的叛逆行为惊呆,“野心”露了馅。 满大街的小店都在放齐秦的那首《外面的世界》,我只记住了前半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中考结束后,我死活都不肯填报高中。以高出大截的分数毅然选了师范。 放弃了未来的大学。 十六岁,我选了眼下的自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出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