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回忆录》是唯一一部以“朱自清回忆录”命名的朱自清的自述回忆性作品,具有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也有新的冲击力,还有难得的启迪力。朱自清本人从人生传奇、思想写作、家庭朋友三个方面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做了栩栩如生的回忆。《朱自清回忆录》朴素缜密、风格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为中国自传性作品的写作树立了典范。朱自清从沉溺于写作与研究、讲台与书斋的文人学者,成为一个走到时代前列的斗士,其坎坷的经历、纠结的思想、曲折的道路,都笼罩着一层传奇与神秘的色彩,吸引着读者,同时也让游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大众得到人生的启迪,尤其是对今天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与事业的创新双重境地的知识群体,是一本极好的启示录。《朱自清回忆录》从大量的为人们忽视的材料中发掘出一个与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但又是非常熟悉的已走进无数人记忆的智者形象,《朱自清回忆录》将让读者重新全面地认识这位大师。朱自清通过自己那些极具感染力而每个中小学学生又必须读的作品,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记忆,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在中国人中有极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读者都希望通过作者自己的形象描述,看到一个自己热爱的大师的形象。同时他的人生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又是一部形象的励志书。一个与人们心中不一样的大师,会让有梦想的人有一样的收获。作为中国人“精神导师”的朱自清,有更多的大众读者需要他。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多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辗转海内外,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表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毛泽东曾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他的作品《匆匆》被选为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第2课,被选为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第19课;《春》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上学期第13课,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第88课、语文版初一上第9课,北京课改版初一下第1课;《背影》被选为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第11课,沪教版初一下学期第5课,长春版教材初三下学期第3课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北京课改版初一上第2课;《荷塘月色》被选为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1课。 目录: 第一部 我是扬州人 我七岁到扬州 家乡的夏 幼时看花 我的父亲 择偶 儿女 只有我们四人 亡妻 第二部 我生在一个动乱时代 在春晖中学 我在白马湖第一部我是扬州人我七岁到扬州家乡的夏幼时看花我的父亲择偶儿女只有我们四人亡妻 第二部我生在一个动乱时代在春晖中学我在白马湖从浙江到上海初来清华清华的一日“三·一八”大屠杀在欧洲旅行日军占领北平随联大到蒙自在成都消夏暑假在重庆由联大回到北平拒购美援面粉我与新诗运动我选新诗国学是我的职业我的写作我的几本书 第三部我遇到的一个小女孩我遇到的西洋父子我看女人我人生的一种态度……毛泽东: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江泽民: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朱自清先生写出了《荷塘月色》、《背影》等清新淡雅的著名文章,他铁骨铮铮,一身正气,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郁达夫(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中国当代作家、教育家):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朱德熙(中国语言学家、北大教授):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毛泽东: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江泽民: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朱自清先生写出了《荷塘月色》、《背影》等清新淡雅的著名文章,他铁骨铮铮,一身正气,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郁达夫(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叶圣陶(中国当代作家、教育家):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德熙(中国语言学家、北大教授):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吴晗(中国当代学者、政治家、史学家):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我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季羡林(国学大师、作家):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青年、包括我们老年,都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立一身硬骨头。丁石孙(数学家、原北大校长):朱先生在清华大学工作的20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以自己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教学的坚实劳绩默默地参与社会历史进程,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王大中(物理学家、原清华大学校长):凡听过先生课的人都难忘他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精神,朱先生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贯通古今,融合中西”的治学方针和“微观上严谨、宏观上开阔”的学术风格,对我国的人文学科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两首诗里的三代世交情——江泽民缘何两次为纪念朱自清题诗[摘要]江泽民和朱自清同为扬州人,在1988年朱自清诞辰90周年和1998年朱自清诞辰100周年时,江泽民两次为纪念朱自清题诗,记录和展示了江、朱两家三代的世交情谊。江、朱两家的情谊,不仅有朋友、同窗、师生之情,而且有共同奋斗的革命情谊,从中也折射出了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扬州旧城安乐巷27号,是一处坐西朝东的普通民居,为晚清所建,计三间两厢一对照,另客座两间,大门过道一间,天井一方。1930年春以后,朱自清一家三代在此居住了13年之久。如今徜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由江泽民题写的“朱自清故居”匾额和两首诗。1988年,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为纪念朱自清诞辰90周年,题七律一首:“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坡〕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10年后的1998年,在朱自清诞辰100周年之际,江泽民又题五律一首:“晨鸣共北门,谈笑少时情。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两首诗均为扬州朱自清故居处资料。)这两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江泽民对朱自清散文名篇的欣赏,和对其“清芬正气”的推崇。不仅如此,在书写这些诗句时,同为扬州人的江泽民的思绪,或许也悄然飘至20世纪初期的老扬州,那由七拐八绕,枝枝蔓蔓,曲径通幽的扬州旧巷见证的江、朱两家绵延三代的交往情谊。朱家自1903年迁居扬州,曾先后在扬州的天宁门街、弥陀巷、皮市街、琼花观、安乐巷等地居住。而江家是在1915年前后,迁至扬州城内居住的,先住在东关街田家巷附近,后迁至江家桥、东圈门等地居住。对于两家的交往,江泽民的七叔江树峰曾有诗曰:“散文背影重人伦,三代交谊可细论。我见圣陶前辈议,犹思才气广陵人。”(扬州朱自清故居处资料。)江泽民的祖父江石溪与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字小坡)都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交往甚密,为同庚好友。对于朱小坡,江泽民不仅熟悉,且分外亲切。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病逝,办完丧事后,他和父亲同车北返赴北京继续学业,在南京浦口车站与父亲分手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背影》。“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对于少年江泽民来说,却是时常能够见到的。江泽民与朱自清次子朱闰生(即《荷塘月色》中提到的“闰儿”),以及朱自清的妻弟武钟乾都是中学同班同学。江泽民与朱闰生两人经常一起结伴上下学、一起到对方家中完成功课。江泽民对朱闰生的祖父,自然是十分熟悉。江泽民曾经在给朱闰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回忆少年时期常去你们家,看到令祖父小波[坡]老,再读背影一文感到分外亲切。”(扬州朱自清故居处资料。)儿时的记忆是深刻的,尽管岁月流逝,却总是难以忘怀。2006年,江泽民给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党委书记陈希致信,要将中学同学朱季和送给他的一幅手书《荷塘月色》转送给清华大学,信中再次深情地谈起了与朱自清一家的情谊:“我又回忆朱自清的父亲朱小坡和我的祖父江石溪是世交、朱自清和我父亲江世俊是扬州第八中学(扬州中学前身)同班同学。朱自清先生的有名散文《背影》所描绘的原型则是我们这些中学同学那时经常看到的。”他说:“回忆起这么多往事,宛如昨日。这么多巧合和机遇,不由得使我想起把这幅字转送给清华大学,以表达我们浓浓的乡情。”(扬州中学校史馆资料。)江泽民的父亲江世俊与朱自清是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同窗,两人同于1916年毕业。朱自清随即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了他艰辛的治学之路。江世俊高中毕业后到南通通明电气公司工作,担负起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尽管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有一点两人是相同的,就是对正义正气的坚守。抗战爆发后,朱自清于1937年7月7日夜挥笔疾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署名右边加了一句“时远处有炮声”后,跋山涉水,步行入滇,到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他积极支持昆明学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临终前,朱自清仍以微弱声音谆谆叮嘱家人要记住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始终保持了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为此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5页。)的骨气。江世俊在扬州沦陷后忍辱负重,积极支持自己的五弟江世雄、六弟江上青、七弟江树峰和长子江蛰君远赴皖东北进行革命事业,典卖家产以维持全家生计。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救援面粉的气概与江世俊生计艰难也支持亲人革命的行动,再现了那个时代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气节和坚持。与江世俊、朱自清同为省立八中校友的朱自清胞弟朱物华,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是江泽民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时的老师。由于两家有通家之谊,江泽民也称朱物华为“二叔”。1996年4月29日,江泽民再回上海交大时,特地躬身问候已95岁高龄的朱物华,并对他说:“朱老,代我问二婶好啊!”(《江泽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江泽民对朱物华的尊重和关心,及其延续半个世纪的师生情,一直在上海交大传为佳话。江、朱两家的情谊,不仅有朋友、同窗、师生之情,更有共同奋斗的革命情谊。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无数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难走上了革命道路,甚至献出了生命。九一八事变后,江泽民的六叔江上青以笔为刀枪,动员和唤醒了一大批革命群众和青年学生的斗志。这其中就有江上青的兄弟、子侄江世雄、江树峰和江蛰君、江泽民。朱迈先,是朱自清在早年散文《儿女》中提到的头生子阿九。七七事变后,朱迈先接受党组织派遣南下回到扬州老家,一面读书一面从事救亡运动和党的工作,朱家便成为中共地下党在扬州的一个聚会点。当时朱家住在安乐巷,江家住在东圈门,两家相距不过百十米。少年江泽民经常跟随六叔、七叔去朱家,耳濡目染接受了救亡图存、追求真理的革命教育。1937年11月,朱迈先参加了由江上青、陈素等人组织的“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简称“江文团”),溯长江而上2000余公里,宣传抗战,准备到武汉通过八路军办事处北上延安。在“江文团”离开扬州后,江泽民每有其叔江上青、江树峰及朱迈先行踪,常常悄悄告知当时与他同班同学的朱闰生,并转告他的祖父朱小坡,以免挂念。后来,江上青和朱迈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几度浮沉。连年的战乱和迁徙,使得江朱两家一度音讯中断。直到70年代,朱闰生从报上看到“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江泽民”的消息,才恢复了联系。此后,两人一直保持书信和电话来往。江泽民在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时,还曾以“晚辈”和“学生”的身份到清华园去看望朱自清的第二任夫人、朱闰生的继母陈竹隐。1988年朱自清诞辰90周年时,扬州市举办关于朱自清的纪念会和学术讨论会。为此,朱闰生写信请江泽民参加,并在信中向他提到了扬州将修复朱自清故居等有关事情。接信后,江泽民因公务繁忙不能与会,便复信给他,并作了一首七绝,就是前文提到的那首,以表示对朱自清的敬意。信中这样写道:“我因公务繁忙不克来扬参加纪念活动,现特附上纪念朱自清先生九十诞辰诗一首,以表心意。”“毛选四卷《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歌颂了朱自清先生的民族气节。他所著《宋五家诗钞》、《十四家诗钞》为先生教学科研之力作。我虽非专攻文艺专业,但亦十分爱好。月前碰到您二叔朱物华教授,谈起家父与令尊及二叔在第八中学之情景,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扬州朱自清故居处资料。)娓娓道来的是对朱自清人品、文品和著作的钦佩之情。1998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及清华大学筹备朱自清的百年诞辰活动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获悉此事,希望见一见朱自清的家属。于是,朱闰生从山西赶到北京。为此,江泽民为朱自清百年诞辰又欣然作了一首五律。其中的“晨鸣共北门,谈笑少时情”,讲的就是江泽民与朱闰生小时候一起读书、生活的往事。亲切之情,溢于言表。诗虽短而情更长,道不尽的是印在江泽民心中对朱自清的敬重亲切之情,对江、朱两家世交情谊的珍视。朱自清作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展现出的气节和高尚人格,给江泽民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又提到了朱自清的气节,他说:“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朱自清先生写出了《荷塘月色》、《背影》等清新淡雅的著名文章,他铁骨铮铮,一身正气,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人民日报》2001年4月30日。)这里,江泽民要求年轻学子们学习和继承朱自清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和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这也正是他一生的追求。〔作者王德蓉,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曹阳,女,扬州市委党史办公室转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