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十年,我和香港


作者:李佳佳     整理日期:2015-05-06 21:14:12

本书是香港凤凰卫视高级记者李佳佳以自己在香港生活十年的经历为主线,介绍大陆毕业生留港、融入香港生活的一本书。同时李佳佳作为一名主跑香港新闻的记者,在每天的工作中,她从最近的距离,以内地人的视角,了解和感受着香港。她对于香港十年间的变化,两岸的融合有着更深的体会,在她的书中内地人涌港潮,“双非”衍生的人口规划问题,中港矛盾等都有体现。
  作者简介:
  李佳佳,凤凰卫视高级记者。担任驻香港总部记者多年,曾经参与采访香港回归十周年及十五周年等大型庆祝活动,以及香港协办北京奥运马术比赛项目等香港的重要新闻。
  目录:
  第一章:选择香港,一个不太经意的开始
  第二章:去香港读书,港校和内地生彼此适应的十年
  第三章:毕业了留下工作,香港迎来内地人才涌入潮
  第四章:一寸土一寸金,香港人对房子的不懈追求
  第五章“双非”衍生的人口规划,香港,你准备好了吗?
  第六章:两地矛盾,需要时间彼此理解,坦诚面对
  第七章:未来,面对竞争,香港,你还能安枕无忧吗?
  后记前言李佳佳从小热爱新闻传播,一路获得科班的专业教育,学成后又立即投身其中,她的新闻触角是相当敏锐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新闻无时无处不在,她也无时无处不在新闻中李佳佳从小热爱新闻传播,一路获得科班的专业教育,学成后又立即投身其中,她的新闻触角是相当敏锐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新闻无时无处不在,她也无时无处不在新闻中。从她写的这本书里,看到了她对社会细微的观察,深入的思考与客观的分析,而且文笔流畅,语言朴素,表现出一个传媒人对文字技巧的熟练掌握。她选择十年心路历程中发生在身边的见闻——例如就学,就业,住房,“双非”,奶粉,“蝗虫”以及近期经常被争论的若干问题,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一组组具说服力的数据图表,夹叙夹议地讲述了哺育她成长的香港的发展变化和祖国内地的发展变化,不遮丑,不虚张声势,客观真实,入情入理。她发表的善意议论,洋溢着一个有责任心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中国公民对香港的爱,这份爱挚诚且高尚。我以为,只要不存什么偏见,任何一位内地或香港的读者,都会理解和支持她。
     从八千年前香港岛问世地球开始,它就与华夏大陆紧密相连,是一座血浓于水的移民城市。从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政治的劇變,數百萬人從内地不同的角落移居到香港起,几乎每一个年代都有大批不同原因的新移民纷至沓來,七十年代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和煎熬中,不少人跨过罗湖桥,含泪回首向国旗鞠一躬,来到了香港;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又有一批人來香港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香港成为内地年轻人眺望世界的第一窗口;直到新世纪一十年代,一批像李佳佳夫妇这样的有为青年怀着求知、求发展的满腔热情,通过过硬的考试从深圳河彼岸来到了这里。无论先来后到,在这座移民城市里辛勤付出、安居乐业的所有居民,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香港特区居民,都是香港人。与此同时,也有以数十万计的香港居民涌到了内地各个省市,把握着国家发展的机遇,用自己的才干和汗水成就了辉煌的事业,他们也都是中国人。这种互通和交流,再次证明背靠祖国的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惟其多元才得以璀璨夺目,芳香四溢,惟其多元才需要和谐包容,和衷共济。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佳佳展望香港的未来,忧喜交集,使我受到感动。她在第一段中就发问:“面对挑战,香港,你还能安枕无忧吗?”
     作为香港社会的一份子,她并不认同某文化評論員推出的《香港城邦論》,那书鼓吹“香港只有不參與內地的發展,才是自己未來的出路”。我想,绝大多数香港理性民众都会同李佳佳一样批评这种对近乎自绝的所谓“本土主义”的看法。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我要自豪地说,香港的确是祖国母亲的掌上明珠,也因有赖于母亲而成为福地。北方的友邦俄罗斯羡慕中国,因为中国的发展有这样开放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香港;南方的友邦新加坡羡慕香港,因为香港的发展拥有这样广阔的祖国腹地,不但优势互补,而且挡风遮雨。李佳佳和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都看到,香港和祖国内地在共同发展中的联系合作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密切和广泛,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是全中国人都应该顺应的历史潮流。
     全书的最后一段,作者发问和嘅叹的最后一句话是“香港,你知道自己的好吗?温和,自信的迎接你的未来吧!”香港的优势仍在,明天当然更好。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个颠簸不破的共识: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我想这一定也是李佳佳的见识。
  让我们一起来为祖国,为香港祝福吧!(凤凰台刘长乐台长)凤凰卫视启播于香港,从此与香港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凤凰香港总部,有不少像佳佳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在内地长大,在香港读书,之后留在这里工作,成为了香港社会的一份子。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背景,他们在报道香港新闻时,会用大中华的眼光观察香港社会。佳佳在凤凰全球记者队伍里表现突出,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永远洋溢着新闻人的专业主义热情。而在激情褪后,她把对社会的深入思考都落到了笔尖中。新闻需要思考,佳佳能有这样的思想沉淀,让我感到欣慰。第一章:选择香港,一个不太经意的开始
  在大学本科的最后一年,临近毕业,是直接工作?还是准备考研?我在各种选择中举棋不定。妈妈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提到了香港大学,她认为港大是一所知名学府,而如果我选择出外读书,她和爸爸也不太放心,所以距离比较近的香港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时是2002年年底,到香港大学读书的内地学生还非常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港大新闻系截止报名的最后一天,我寄出了报名表。而当时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这张匆匆忙忙寄出的报名表,会在未来十年,把我和香港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第二章:去香港读书,港校和内地生彼此适应的十年
  2003年,我进入香港大学读书,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国家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十年间,香港的大学在内地的招生人数成倍增长,而对于内地的学生们来说,香港的大学也已经成为了清华或者北大之外的又一个选择。十年的时间里,香港的大学因为内地生的到来而改变着,而内地学生们到香港大学读书的心态和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可以说,双方都在彼此适应着。
  第三章:毕业了留下工作,香港迎来内地人才涌入潮
  2005年,我从港大毕业,进入凤凰卫视工作,留在了香港。有调查显示,对于到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们来说,留在香港工作是毕业后的首选目标。事实上,在过去十年,香港确实迎来了一个内地人才涌入潮,而面对这些人才,香港也只有以开放的胸襟和勇气接受,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当然在过去十年,随着香港与内地关系的日趋紧密,两地人才的流动也绝不仅仅是单向的。到内地发展,近年来也正在成为香港学生们的就业选项之一。
  第四章:一寸土一寸金,香港人对房子的不懈追求
  一项调查显示,多达40%的内地学生,在“试验式”留港一年后,都会毅然告别香港,而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坦言,离开香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居住环境的不适应。我从来都没有研究过房地产,对楼市当然也不能做出什么专业的分析,在这本书里,我只想说说这十年来,我看到的香港楼市,和我看到的香港人对房子的不懈追求。
  第五章“双非”衍生的人口规划,香港,你准备好了吗?
  2005年春天,我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经过几次的选题波折,我的论文题目最终确定为maternitytourism,也就是孕妇之旅,而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双非”这个话题。在正式工作成为港闻记者后,“双非“问题多年来也持续成为我们的报导焦点。2011年是内地双非孕妇到港产子的高峰期,而在这一年我怀孕了,和平时采访时的纸上谈兵不同,在怀孕期间,我切身感受着香港的双非问题。如今,香港宣布了零双非政策,但几年前在香港出生的双非宝宝们都已经长大,他们会回到香港吗?有社会学者预期,双非的后续影响将逐渐浮现。面对未知的人口回流,香港,你准备好了吗?





上一本:吴福桢 下一本:天使不落泪:伊丽莎白泰勒的率性绽放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十年,我和香港的作者是李佳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