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一个逃难儿的人生


作者:曾文彬     整理日期:2015-04-25 14:59:11

本书作者从幼年成长、求学京城说起,一直说到入职外交部新闻司、担任驻日总领事以及退休后两次被日本大学聘为教授的传奇经历。还特别叙述了自己对中日关系的深入思考以及外交官应具备的独特品质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他对外交官怎样面对媒体以及中日关系都有自己颇为独到的看法。这些文章都曾在媒体发表,引起较大关注。作者表达顺畅,文字中可见其作为优秀知识人和外交官悠悠报国情怀。
  作者简介:
  1941年春生于湖南望城,自幼迁至湖北荆州江陵。1949年入学,196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外交学院,后转入北京外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1965年毕业后长期在外交部新闻司工作,并两度就任我国驻日使馆新闻官,直至担任新闻参赞。1993年起,先在外交部国外工作局工作,后担任我国驻日本长崎总领事。2001年退休。2003年~2011年受聘到日本长崎大学和中部大学担任教授。
  现为中部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外交部外交笔会和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
  目录:
  自序
  写在前面
  (一)苦学、立志篇
  一、苦难的童年
  二、苦读苦学
  三、在荆州中学的那些事
  四、立志要当外交官
  五、如愿考取国际关系学院
  六、艰苦而又庆幸的大学生活
  七、最后一课
  (二)新闻司工作篇
  一、跨入最高的外交殿堂——外交部
  二、锤炼干部的新闻司
  三、新闻司的工作特点及对干部的要求自序
  写在前面
  (一)苦学、立志篇
  一、苦难的童年
  二、苦读苦学
  三、在荆州中学的那些事
  四、立志要当外交官
  五、如愿考取国际关系学院
  六、艰苦而又庆幸的大学生活
  七、最后一课
  (二)新闻司工作篇
  一、跨入最高的外交殿堂——外交部
  二、锤炼干部的新闻司
  三、新闻司的工作特点及对干部的要求
  四、新闻司的迅猛发展
  五、新闻司的创建与龚澎同志的功绩
  六、一场尖锐、严峻的政治考验
  七、一见钟情
  八、在干校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
  九、激荡起伏、大悲大喜的1976年
  十、第一次跨出国门
  十一、怀念新闻司老司长秦加林同志
  十二、驻外使、领馆开展对外新闻工作之我见
  (三)驻日使馆工作篇
  一、第一次到驻外使馆工作
  二、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三、家书抵万金
  四、妻子终于来使馆工作
  五、一场没想到的“鉴定风波”
  六、还愿、感恩
  七、当驻日使馆首任新闻参赞
  八、日本天皇第一次访华
  九、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指导我们首先打破日本的制裁
  (四)长崎工作篇
  一、在长崎县知事欢迎总领事到任宴会上的致词
  二、长崎是个什么地方
  三、长崎的一个鲜明特点
  四、我在日本扮“皇帝”
  ——我的一次特殊经历
  五、我在日本当祭孔主祭人
  六、郑成功鲜为人知的故事
  七、“长崎国旗事件”及其启示
  八、豪斯登堡:东瀛的异国风情
  九、最激动、难忘的时刻
  ——回忆香港回归的时候
  十、中国人的1997
  ——访驻长崎总领事馆曾文彬总领事
  十一、惜别长崎
  十二、富有成果的三年工作
  十三、长崎的朋友们,我忘不了你们
  十四、找寻孙中山先生在长崎的足迹
  (五)捐资、感恩篇
  一、“曾文彬奖学金”与长大学子
  二、海外教授百万日元资助贫困学生
  三、前外交官回乡再资助18名贫困生
  四、感恩荆州
  ——访从荆州走出的中国驻日本长崎前总领事
  曾文彬教授
  五、儒雅长者,赤子情怀
  六、曾文彬教授回母校讲学并设立奖学金
  七、可亲可爱的榜样
  八、叔叔的脚印
  九、用心感谢党,用行动报答党
  (六)期待篇
  一、大学生应防止的几种思想倾向
  二、寄语大学生
  三、前驻日总领事曾文彬教授回母校谈立志
  四、对日本大学生的期待
  (七)中日比较篇
  一、日本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上)
  二、日本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中)
  三、日本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下)
  四、我国同日本的差距还有多大?
  五、从徐福在日本的影响说开去
  (八)友情篇
  一、我所认识的高田勇先生
  二、患难见真情
  三、光武显先生的二三事
  四、日中一定要友好
  ——记马场惠峰先生
  五、厦门市荣誉市民竹末先生
  六、一个日本前驻京记者的故事
  七、献身难民救援的日本女外交家绪方贞子
  八、访东北老航校日本教官筒井重雄先生
  九、军医山田辰一先生的贡献前言自序
  湖北荆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我是吃这儿的粮、喝这儿的水长大的,荆州是我的老家,我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都是在这儿度过的。这儿有我的家人、老师、同学以及父老乡亲,我对这儿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我走出荆州虽已有50多个春秋,或在北京,或在国外从事外交、新闻、教育工作,但我的心一直是与荆州的父老乡亲连在一起的。我几乎每天都要从报纸上,从网络上寻找有关荆州的消息,每隔几年,不,自2006年被聘为长江大学的客座教授以来,每年都要回荆州看看,以了解它的变化、发展,并为这些变化、发展感到鼓舞、高兴。
  去年,我步入“古稀”,于是利用在日本中部大学担任教授之余,回顾、总结了自己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以及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并陆续写成了一组文章,自2010年3月起,以“脚自序
  湖北荆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我是吃这儿的粮、喝这儿的水长大的,荆州是我的老家,我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都是在这儿度过的。这儿有我的家人、老师、同学以及父老乡亲,我对这儿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我走出荆州虽已有50多个春秋,或在北京,或在国外从事外交、新闻、教育工作,但我的心一直是与荆州的父老乡亲连在一起的。我几乎每天都要从报纸上,从网络上寻找有关荆州的消息,每隔几年,不,自2006年被聘为长江大学的客座教授以来,每年都要回荆州看看,以了解它的变化、发展,并为这些变化、发展感到鼓舞、高兴。
  去年,我步入“古稀”,于是利用在日本中部大学担任教授之余,回顾、总结了自己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以及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并陆续写成了一组文章,自2010年3月起,以“脚印”为题在家乡湖北荆州的《荆州日报》上连续发表,一共34篇。我是想以此献给我的家人以及故乡的父老乡亲,报答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爱与养育之恩。
  今年四月,我在中部大学正式退职并回到北京。六月,我回老家探亲,不少老同学都建议我把去年发表的文章汇集成书,予以出版,我家人也持同样想法。为此,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接受他们的建议,便着手修改去年发表的那些文章,同时也补充、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还加上了过去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部分文章,于是有了此时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此外,《荆州日报》刊登“脚印”时加了一副标题,名为“荆州走出的外交官。”我认为,该名较好,于是将它作为了此书的书名。我希望大家喜欢它、爱护它。由于自己的文字能力和政策水平所限,文章不免会有偏颇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我在日本扮“皇帝”——我的一次特殊经历
  我在日本长崎担任总领事期间,有一次特殊经历令我难忘。那是1997年农历正月初二(公历2月8日)下午,我应“长崎灯会”实行委员会的邀请,扮演了该灯会期间一次最重要的活动“皇帝检阅”中的“皇帝”。我身着龙袍,头戴皇冠,脚踏龙靴,和“皇后”一起分坐在八抬大轿里,由170多名侍卫、侍女簇拥着,在長崎最繁华的大街上行进,向市民和游客们热情招手致意,祝贺春节。
  “检阅”自下午5时开始,到7:30结束,共两个半小时。“检阅”开始前,“皇帝、皇后”都要提前到专门化装室由专人化装。化装室设在“长崎灯会”的到达终点“凑公园”不远的一家服装店内,这是每年举行此项活动时为“皇帝”、“皇后”专门化装的地方。我记得,我是下午3时到达的。
  我到后不久,“皇后”也随即到达。这是我们这对临时搭配的“皇帝”、“皇后”第一次见面。“皇后”是东京人,是实行委员会自东京专门邀请来的,是一家著名民间电台JFN的节目主持人,名叫石川小百合,长得不错,年龄不足30岁,还是一名未婚女子。当我们经人介绍初次见面时,我们都显得有些不太好意思,不太自然,尤其是她。我也没料到会是这么一个年轻、美貌的未婚女子来当我的“皇后”。但经过一番寒暄交谈后,也就逐渐自然了。之后不久,是几名化装师分别为我们化装。化装还真够罗嗦的,一时要我这样,一时要我那样,等化装完已是下午4点多了,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当我们俨然以“皇帝”、“皇后”的打扮从化装室走出大门时,街道上已经站满了等候我们的围观群众。他们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掌声,同时还不断发出赞美声,诸如“真像”、“真棒”、“真派”、“真好看”等等。不少人还要求同我们照相,有的是与我们“皇帝”、“皇后”一起合影,有的则是要求单独照,一时把我们忙得不亦乐乎。
  眼看就5点了,我们乘车急急忙忙来到了“皇帝检阅”的出发地崇福寺前大街。这里已整齐有序地摆放着“皇帝”、“皇后”乘坐的八抬大轿,吹鼓手、侍卫、侍女也都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精神抖擞地站在各自的岗位上,市民、游客们则争先恐后地站在大街两旁,显得热闹非凡。5时到了,主持人宣布“检阅”开始,顿时鞭炮、锣鼓齐鸣,响彻了整个长崎上空。然后是我为“检阅”致词。
  我首先向市民、游客致以春节的问候,祝大家节日愉快、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吉祥如意。然后我说,承蒙大家的厚爱,要我来扮演“皇帝”,我当然高兴,这说明大家对中国的友好。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在中国“皇帝”已不复存在,中国已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象征性的“皇帝”检阅显示出长崎同中国的渊远历史,同时也表现出当今的长崎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深情。对此我十分感动。我还指出,“皇帝检阅”提示我们,中日两国人民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使两国人民真正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最后我祝“检阅”取得圆满成功。我的讲话受到在场群众的热烈欢迎。“检阅”开始后,我和“皇后”分别坐上了八抬大轿。一路上,我们不停地向市民、游客招手致意,问候春节,祝大家节日愉快、生意兴隆什么的。到了长崎最繁华的街道浜町,由于人们已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轿子根本无法行进,我们只好下轿步行,与市民、游客“同乐”。直到晚7:30我们才终于到了终点。这时的我已有些倦意了。这天下午的观众达8万之多,超过过去的任何一次,这当然使我和“皇后”十分高兴,举办者更是喜形于色,一个劲地向我和“皇后”道谢。
  在长崎,在日本,“皇帝检阅”之仪式原本没有,大约在我国明代从我国传进去的。它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春节出巡时而举办的一种大型礼仪活动。长崎灯会期间最受欢迎的“皇帝检阅”就是对这种皇帝出巡时情景的仿照。“皇帝”通常由当地政界、财界的要人,如知事、市长、商会会长以及其一些著名人士扮演。“皇后”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确定的,要么是美女,要么是有影响的妇女界活跃分子。总之,都是为了吸引人,招徕游客,以活跃当地的经济,充实当地人的娱乐生活。
  说到“皇帝检阅”,还有必要简介一下“长崎灯会”。“长崎灯会”的历史不长,仅有二十来年。它最先是为了活跃长崎新地街的经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华侨发起才开始举办的。
  在“灯会”成功举办几年之后,长崎市政府和商工会议所(当地经济界最主要的组织)表示给予积极支持,增加预算,扩大规模,才使其成为了整个长崎市的活动。
  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结束,历时半个月。灯会开幕式是除夕晚7时,由长崎市各界代表聚集在主会场,按动电钮,为灯会揭幕。
  灯会期间,每天举行一、两项大型活动。“皇帝检阅”不必说,“马祖行列”、手制灯笼表彰、各种中国式文艺节目表演及中国食品展销等。整个灯会期间,长崎市主要街道,尤其是新地中华街,都用彩灯、条幅装饰得五光十色。主会场“凑公园”和过往行人最多的“中央桥”上,高高地耸立着笑容满面的“福神”,它不时地向行人点头致意,表示美好的祝愿。由两辆彩车分载着的两头身披“长崎灯会”横幅的彩狮,整日“奔跑”在长崎市的大街小巷,向人们展示灯会的雄姿,招徕游客。“春节祭”、“恭贺新禧”、“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热烈欢迎”等各种充满喜庆、祝福的彩带、条幅挂在街道各处,使整个长崎市呈现一派中国节日盛景,被日本人称为“中国一色”。
  现在,每年“灯会”的旅游者逐年增加,去年,即2010年已达近90万人。据悉,长崎市的目标是,再经过几年的努力,要使每年的观光游客达到100万以上,以形成北有札幌冰雪节,南有“长崎灯会”的犄角之势。现在“长崎灯会”已在长崎地区乃至日本全国,名声越来越大。我深信,再过几年就定会实现他们的目标。我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上一本:国学大师丛书:康有为评传 下一本:国学大师丛书:廖平评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一个逃难儿的人生的作者是曾文彬,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