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国学大师丛书:廖平评传


作者:黄开国     整理日期:2015-04-25 14:59:05

《廖平评传》透过廖平一生学经六变的内在逻辑,详尽的论述了廖平经不学六变是如何由史到论,其论又如何以现实向空幻堕落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廖平经学所体现的中国经学在近代终结的历史必然性
  目录:
  总序张岱年/001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004
  英文提要/001
  第1章廖平的青少年时代/001
  1.1廖平早年的家乡生活/001
  1.2廖平早期的两次思想转变/012
  1.3廖平早年思想变化对经学六变的意义/033
  第2章经学六变概论/036
  2.1经学六变的基本内容/036
  2.2经学六变时间略考/038
  2.3经学六变的变因/049
  2.4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058
  第3章廖平的平分今古之论/063
  3.1平分今古之论的提出/063
  3.2今文经学祖《王制》,古文经学宗《周礼》/064总序张岱年/001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004英文提要/001第1章廖平的青少年时代/0011.1廖平早年的家乡生活/0011.2廖平早期的两次思想转变/0121.3廖平早年思想变化对经学六变的意义/033第2章经学六变概论/0362.1经学六变的基本内容/0362.2经学六变时间略考/0382.3经学六变的变因/0492.4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058第3章廖平的平分今古之论/0633.1平分今古之论的提出/0633.2今文经学祖《王制》,古文经学宗《周礼》/0643.3今文经学祖孔子,古文经学宗周公/0693.4古文经学祖孔子早年之说,今文经学宗孔子晚年定论/0743.5平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0813.6对前人区分今古理论的批评/090第4章尊今抑古和对其他经学派别的批评/0994.1尊今抑古/0994.2对其他经学派别的批评/111第5章廖平的孔经人学/1215.1建立孔经人学时期的廖平与近代中国/1215.2廖平的孔经人学大统说/1455.3孔经人学与近代古今中西之争/156第6章廖平的孔经天学/1666.1建构孔经天学时期的廖平/1666.2经学第四变的孔经天学/1716.3经学第五变的天人大小/1806.4以五运六气解《诗》、《易》/189第7章廖平与康有为/2037.1廖康羊城之会/2037.2《知圣篇》与《孔子改制考》之比较/2087.3《辟刘篇》与《新学伪经考》的比较/222第8章廖平与经学的终结/2398.1廖平是近代经学大师/2398.2廖平经学史研究的价值/2428.3廖平经学理论的意义/251附录廖平学术行年简表/258后记/271 严复评传总序张岱年/001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004序言刘桂生/001英文提要/001第1章孤寂先驱:早期求学生涯/0011.1寒窗苦读的少年/0011.2留学英伦求新知/0071.3仕途维艰,科举落第/015第2章维新巨擘:开新文化之先河/0242.1从救亡走向维新/0252.2严、康学术思想之分野/0342.3文化维新,教育救国/046第3章辛苦迻译:近世西学第一人/0583.1译事楷模,西学泰斗/0593.2严译展现的“西学”世界/0723.3严译的“中学”根柢/096第4章薪烬火传:旧学新释辟蹊径/1004.1“道”的诘思/1014.2庄子评注新特色/1114.3言之无文,行之不远/117第5章黄昏余晖:中西文化的前瞻/1305.1思想视角的移位/1315.2重估中西文化/1425.3老人的启示/154附录一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天演论》/160一、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与严复的《天演论》/161二、在赫胥黎与斯宾塞之间/165三、《天演论》与严复的维新思想/170四、对《天演论》译文的评价/175五、《天演论》的历史作用评估/180附录二辛亥革命时期严复的思想演变及其抉择/186一、走出体制外的抉择/187二、在教育转型中获取新的权势/189三、为立宪改革探寻理论/195四、置身风云诡谲的辛亥变局/203五、结  语/208附录三严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210一、欧战前期战局的准确解析/211二、一战后期世界变局的深刻透视/218三、“穷苛极酷”、“求其大欲”的日本/223四、战后国际形势的另一种解读/227结语/230附录四严复学术行年简表/232附录五主要参考书目/240后记/242增订版后记/245前言中西文明大潮的冲撞与交融,在今天仍是巨大的历史课题。如今,我们这一代学人业已开始自己的学术历程,经过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规模空前的学术文化积累(其表征为:各式样的丛书大量问世,以及纷至沓来名目繁多的学术热点的出现),应当说,我们这代学人无论就学术视野,抑或就学术环境而言,都是前辈学子所无法企及的。但平心而论,我们的学术功底尚远不足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我们仍往往陷于眼花缭乱的被动选择和迫不及待的学术功利之中难以自拔,而对自己真正的学术道路则缺乏明确的认识和了悟。我们至今尚未创建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成就。基于此,《国学大师丛书》的组编者以为,我们有必要先“回到近现代”—回到首先亲历中西文化急剧冲撞而又作出了创造性反应的第三代百家诸子那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与浮躁,我们也该着实潜下心来,去重新了解和领悟这一代宗师的学术生涯、为学风范和人生及心灵历程(大师们以其独特的理智灵感对自身际遇作出反应的阅历),我们这代学人方能于曙色熹微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学术位置。我们应当深信,历史是不会跨过我们这一代的,90年代的学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学术建树。我们将在温情与敬意中汲取,从和合与扬弃中把握,于沉潜与深思中奋起,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便是组织编辑《国学大师丛书》的出版宗旨。当我们这代学人站在前辈学术巨子们肩上的时候,便可望伸开双臂去拥抱那即将到来的中华学术新时代!《国学大师丛书》表现了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了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张岱年 郑玄早年曾师事第五元先,通《京氏易》、《公羊春秋》,治今文经学。又从张恭祖受《周官》、《左氏春秋》、《韩诗》等,兼治二家。其后,师事当时最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马融,成为兼通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大师。他注费氏古文《易》、采施、孟、梁丘、京氏今文经学四家之说;注《周礼》,用《王制》说;注《古文尚书》,取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之说;笺《毛诗》,用齐、鲁、韩三家诗说;注鲁《论语》,又取齐、古之说;注《孝经》,又采今文经学之论。从而,形成了会通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郑氏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界划也由此湣混。从文化学术的发展来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郑玄会通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本是汉代经学长期纷争的必然结果。汉代经学今文经学内部之争,今古二家之争,达百余年之久,学人厌其纷争,而思划一,乃是常理。郑玄会通二家,正是学界思其划一的体现。而且,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皆为儒学发展的流变,本来就存在相会通的基本点。但是,廖平认为:“夫说经之道与议礼不同,议礼可斟酌古今,择善而从;说经则当墨守家法,虽有可疑,不能改易,更据别家为说。”①讲经应笃守家法,即使有所怀疑,也不能更改。郑玄注经,兼采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从根本上破坏了经学的原则。所以,《今古学考》指责郑玄:“今古之分自郑君一人而斩”。三国魏国王肃求异郑玄之学,使今古之分进一步迷乱。廖平说:“郑君之说,犹各自为书;至于王氏,则并其堤防而全溃之。后人读其书,愈以迷乱,不能复理旧业,皆王氏之过也。故其混乱之罪,尤在郑君之上。欲求胜人,而不知择术,亦愚矣哉!”①廖平哀叹郑玄混乱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经学一大变,认为他的平分今古又是经学的一大变。但“郑变而违古,今变而合古。离之两美,合之两伤”②。郑玄破坏了今古二家的本来面目,平分今古之论则是对今古二家原貌的恢复。其高下优劣,自不待言。但自郑玄混乱今古两家以来,已经历一千多年的时间,加上历代关于今古之分的各种说法,都未抓住问题的根本,更在这个问题上造成了迷雾。因此,廖平认为今日今古之分,较郑玄当日今古之混要困难千百倍,除了要正面阐明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分所在外,还需对前人的各种今古之分的理论作出辨析。前人讲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后,尤其是清末,多有人探讨。有的主张今古之分在文字的不同;有的认为今古之分当以是否立于学官为断;有的以师说的不同作为今古之分的标准;有的主张应以出书早晚区分今古两家;有的认为今古之分在口说与载籍的不同;甚至有人以为讲圣人无父而生就是今文经学,说圣人有父而生就是古文经学;还有人据解《尚书》“稽古”有同天、顺考的不同,而用以解释今古之分,其说之多,殊难一一枚举。而最有代表性与最有影响的是前三种理论,廖平主要辨析的也是前三种说法。以文字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说,最早源自《汉书·艺文志》。书中曾比较今文经与古文经的文字异同,如论《易》:“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论《书》:“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后来,人们根据《史记·儒林传》载:秦时,伏生壁藏《尚书》。又言:“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孔)安国以今文读之。”以及《汉书·刘歆传》载,鲁恭王“得古文于坏壁之中”等材料,而认为古文经是壁中藏书,由先秦古文写成;今文经则是汉代通行隶书写成,并认为今古二家之分即在于此。清代此说尤甚,最有代表性的是龚自珍在《太誓答问·总论汉代今古文名实》中的说法。其中说: 请纵言今文古文。答曰:伏生壁中书,实古文也。欧阳、夏侯之徒,以今文读之,传诸博士。后世因曰伏生今文家之祖,此失其名也。孔壁,固古文也;孔安国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何以异?而曰孔安国古文家之祖。此又失其名也。今文、古文同出孔子之手,一为伏生之徒读之,一为孔安国读之。未读之先,皆古文矣;既读之后,皆今文矣。唯读者,人不同;故其说不同。源一流二,渐至源一流百。此如后世翻译,一语言也,而两译之、三译之,或至七译之。译主不同,则有一本至七本之异。未译之先,皆彼方语矣;既译之后,皆此方语矣。其所以不得不译者,不能使此方之人晓殊方语故。经师之不得不读者,不能使汉博士及弟子员悉通周古文故。然而,译语者未曾取所译之本而毁弃之也。殊方语自在也。读《尚书》者,不曰以今文读后而毁弃古文也……此今文古文家之大略也。 





上一本:一个逃难儿的人生 下一本:国学大师丛书:刘师培评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国学大师丛书:廖平评传的作者是黄开国,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