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国学大师丛书:柳诒徵评传


作者:孙永如     整理日期:2015-04-25 14:58:15

本书以流畅的文笔,较为全面的叙述了柳诒征的生平事迹,展示了柳诒征通过刻苦自学、勤奋努力成长为著名国学大师的人生道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的评价了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揭示了柳诒征的学术思想、学术特色和治学精神。本书立论充分,分析中肯,观点新颖。作为一本颇具学术价值的人物评传,填补了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目录:
  专功/1626.2版本精识/1686.3书法名家/1726.4诗歌妙才/175第7章简评/179附录柳诒徵学术年表/184后记/186前言中西文明大潮的冲撞与交融,在今天仍是巨大的历史课题。如今,我们这一代学人业已开始自己的学术历程,经过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规模空前的学术文化积累(其表征为:各式样的丛书大量问世,以及纷至沓来名目繁多的学术热点的出现),应当说,我们这代学人无论就学术视野,抑或就学术环境而言,都是前辈学子所无法企及的。但平心而论,我们的学术功底尚远不足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我们仍往往陷于眼花缭乱的被动选择和迫不及待的学术功利之中难以自拔,而对自己真正的学术道路则缺乏明确的认识和了悟。我们至今尚未创建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成就。基于此,《国学大师丛书》的组编者以为,我们有必要先“回到近现代”—回到首先亲历中西文化急剧冲撞而又作出了创造性反应的第三代百家诸子那里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与浮躁,我们也该着实潜下心来,去重新了解和领悟这一代宗师的学术生涯、为学风范和人生及心灵历程(大师们以其独特的理智灵感对自身际遇作出反应的阅历),我们这代学人方能于曙色熹微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学术位置。我们应当深信,历史是不会跨过我们这一代的,90年代的学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学术建树。
  我们将在温情与敬意中汲取,从和合与扬弃中把握,于沉潜与深思中奋起,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便是组织编辑《国学大师丛书》的出版宗旨。当我们这代学人站在前辈学术巨子们肩上的时候,便可望伸开双臂去拥抱那即将到来的中华学术新时代!
  中西文明大潮的冲撞与交融,在今天仍是巨大的历史课题。如今,我们这一代学人业已开始自己的学术历程,经过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规模空前的学术文化积累(其表征为:各式样的丛书大量问世,以及纷至沓来名目繁多的学术热点的出现),应当说,我们这代学人无论就学术视野,抑或就学术环境而言,都是前辈学子所无法企及的。但平心而论,我们的学术功底尚远不足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我们仍往往陷于眼花缭乱的被动选择和迫不及待的学术功利之中难以自拔,而对自己真正的学术道路则缺乏明确的认识和了悟。我们至今尚未创建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成就。基于此,《国学大师丛书》的组编者以为,我们有必要先“回到近现代”—回到首先亲历中西文化急剧冲撞而又作出了创造性反应的第三代百家诸子那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与浮躁,我们也该着实潜下心来,去重新了解和领悟这一代宗师的学术生涯、为学风范和人生及心灵历程(大师们以其独特的理智灵感对自身际遇作出反应的阅历),我们这代学人方能于曙色熹微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学术位置。我们应当深信,历史是不会跨过我们这一代的,90年代的学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学术建树。我们将在温情与敬意中汲取,从和合与扬弃中把握,于沉潜与深思中奋起,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便是组织编辑《国学大师丛书》的出版宗旨。当我们这代学人站在前辈学术巨子们肩上的时候,便可望伸开双臂去拥抱那即将到来的中华学术新时代! 《国学大师丛书》表现了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了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张岱年柳诒徵讲课深受学生欢迎。他身着青布长衫,面庞清癯,一双稍稍内凹的大眼,总是那样炯炯有神,颔下一抹黑髯,随风飘拂,俨然有道骨仙风;渊博的知识,缜密的思维,滔滔不绝的谈吐,常常使学生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他认真指导学生读书,要求学生读原书,记心得笔记。学生的心得笔记,他总要逐字逐句地阅看,加以眉批,虽有一字之误,亦必勾出。他极力主张学生要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他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佛寺参观,讲解佛教艺术;去栖霞山游览,指点名胜风光;去清凉山扫叶楼登高,吟味“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歌意境。他大力倡导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向科学进军。他与同事吴光迪、吴宓等主办了《学衡》杂志,又与学生缪风林、景昌极等创办了《史地学报》、《文哲学报》。凡是学生的习作,他总要认真评审,择优选出,推荐在刊物上发表。 正当柳诒徵满怀热情在东南大学努力工作之时,一场突起的事件,使他愤然抛弃了东南大学的饭碗。1925年,北洋军阀段祺瑞操纵的北京政府教育部宣布免去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的职务,改任胡敦复为校长,引起了部分师生的不满。①当胡敦复奉命到职时,部分师生拥入校长室,对胡敦复进行围攻,胁迫他在事先准备好的不予接任的纸上签字,并强行拉手打上手印。一时风潮迭起,校内拥郭、拥胡派纷争不绝,上报电文交驰,投书上海各大报纸。教育部迫于风潮,只得改派江苏省教育厅长蒋维乔暂代校长。柳诒徵在事件发生之前,对郭秉文为图学校发展,与地方军政势力勾连,久不报销学校决算经费的做法大为不满,并对校董会负责人沈恩孚操纵省教育会,拉拢社会名流、资本家为校董的权术深为反感,曾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论“学者之术”,不点名地批评了郭秉文、沈恩孚。事件发生后,他与萧纯锦、熊正理、段调元、徐韦曼等四位教授给段祺瑞和教育部总长章士钊发送了如下内容的电报: 东大学潮,纯由沈恩孚等造成,擅裁工科,不报教部,职查决算,久不报销,造法自违,而责部“违法”,以至酿成“三九”之变,实则沈恩孚等欲独立耳!江苏一省,现全在中央统制权之内,独教育不受中央统治,沈恩孚等是何居心?董职久停,哓哓无耻。乞发明令,以正是非。但问沈恩孚等:大学教授率领学生殴辱部聘校长,是何法理?沈等所董何事?则片言可析,公理立昭矣。① 明确表示了反对学生殴辱部聘校长及反对沈恩孚等人的意见。柳诒徵在事件前后的态度,引起了校内拥郭派的强烈不满和敌视。在拒胡学潮发生的当天,在群众云集的学校广场上,竟然有一个教授高声向大家扬言:“教部突然更动我们校长,是因为校内有内奸。内奸是谁?就是柳翼谋。”②这种公然的攻击,使柳诒徵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应该看到,东南大学所发生的学生风潮是复杂政治斗争的产物。当时,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正在试图巩固其在各地的权力,要撤换地方派人物;国民党左派正在采取暂时联段的策略;而地方实力派则力图保住自己的地盘。东南大学学生之所以掀起拥郭反胡风潮,表面上是出于对郭秉文的信任,对郭秉文办学成绩的肯定,但其中不乏政治人物的煽动。然而,持平而论,柳诒徵的反郭、反学生风潮,并不是出于政治上的投靠,为北洋军阀政府帮忙;也不是出于革命的自觉,要为国民党左派做一些工作;更不是要挖地方实力派的墙脚,为自己捞一点政治上的好处,而是一个缺乏政治嗅觉的学者,出于为政清廉、师道尊严的思想意识,秉着刚正率直的处世态度,所采取的非政治目的的良知举动。他反对郭秉文,反对的只是郭秉文的权术和经济上的舞弊。他曾在《日记》中写道,郭氏在任,“南高之腐败为尤甚”,切盼能革除其弊。他反对学生风潮,反对的只是学生殴辱部聘校长,认为此举有伤教育界正气,有违尊师道德,有伤学校风纪。他反对沈恩孚,反对的只是沈恩孚独断擅行,违法乱纪。他赞成教育归中央统辖,只是因为在他看来,全国既已统一,中央政府理当号令天下,地方不应自行其是。他所反对和赞成的这一切,可能客观上有助于某种政治势力,但与有意识地充当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奸,或与配合国民党左派的策略,挂不上一点关系。 





上一本:国学大师丛书:辜鸿铭评传 下一本:宋美龄的美丽与哀愁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国学大师丛书:柳诒徵评传的作者是孙永如,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