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孙家栋传


作者:王建蒙     整理日期:2015-03-24 19:25:08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王建蒙所著的《孙家栋传》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作者从业航天事业多年,以亲身的经历与体会,用朴实无华语言展示了孙家栋无私奉献、勇于负责、全身心投入航天事业的人生轨迹。书中披露了中国航天成功与失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航天人工作与生活的场景,亲身体会其中的甘苦喜乐与惊心动魄。
  目录:
  第一章乱世逢机
  求学之路
  毅然从军
  第二章留学
  皮箱情深
  留学苏联
  八年寒窗
  荣登榜首
  第三章聂帅钦点
  施展才华
  幸遇恩师
  结缘导弹
  神剑冲天
  第四章面对总理讲真话
  突破空间第一章乱世逢机
  求学之路
  毅然从军
  第二章留学
  皮箱情深
  留学苏联
  八年寒窗
  荣登榜首
  第三章聂帅钦点
  施展才华
  幸遇恩师
  结缘导弹
  神剑冲天
  第四章面对总理讲真话
  突破空间
  卫星上天
  直言总理
  第五章“停止发射”“再调5度”
  实践卫星
  遥感卫星
  通信卫星
  二代卫星
  巴西卫星
  第六章外星内发
  发射外星
  合作险阻
  外星升空
  第七章奔月三步:绕、落、回
  启动绕月探测
  实施奔月
  “嫦娥一号”当自豪
  人类登月辛酸泪
  第八章深空探秘
  嫦娥远征
  探秘月球
  总理赞赏
  第九章北斗导航
  卫星定位
  惊心动魄
  坐镇发射
  宏图告成
  第十章造一辈子“中国星”
  国家大奖
  终身姻缘
  永不停歇
  附录孙家栋年表
  后记
  前言写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是件有意义的事情,跨学科用朴实的文字、翔实的内容写好科学家孙家栋确实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但这却是我愿意做的事情。尽管每天上班会议不断、事务繁多,但还是喜欢把孙家栋的事情、把他为国家航天事业所做的那些大事情通过文字的组合呈送到千万读者面前。
  我认识孙家栋已经有30多年了,那时我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事卫星发射工作的航天新兵,孙家栋是我国通信卫星总设计师;之后我调到北京总部机关火箭卫星发射部门后写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是件有意义的事情,跨学科用朴实的文字、翔实的内容写好科学家孙家栋确实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但这却是我愿意做的事情。尽管每天上班会议不断、事务繁多,但还是喜欢把孙家栋的事情、把他为国家航天事业所做的那些大事情通过文字的组合呈送到千万读者面前。
  我认识孙家栋已经有30多年了,那时我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事卫星发射工作的航天新兵,孙家栋是我国通信卫星总设计师;之后我调到北京总部机关火箭卫星发射部门后,在参加会议、卫星总装厂房、发射现场接触孙家栋的机会陡然增多;尤其是中国航天对外开放、用中国火箭实施发射外国卫星那段难忘的日子,孙家栋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树立了独特的光辉形象;在中国亚太移动卫星通信项目技术经济论证以及方案实施阶段,我有了更多接触孙家栋的机会,这期间我有幸随同孙家栋数次去美国、新加坡等地出差,这也使得我有了写孙家栋的机遇。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年复一年挑灯夜战书写孙家栋和航天的那些事情。这之中有航天的情结、人生的追求、感情的抒发等多种因素,但孙家栋等一批科学家崇高信仰的影响却是我坚持不懈写作的重要因素。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我在大学本是学发电的却搞了一辈子航天发射,本职工作本是搞科学技术的却从写孙家栋开始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写到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在孙家栋对我的交谈中,他多次说:“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绝对不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航天事业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绝对不可能是某个人起了多么特殊的作用。”这简短的话语折射出孙家栋内心的谦逊和人格。我非常幸运大学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使我在卫星、火箭、导弹发射场结识了许多科学家,在卫星和火箭旁、在发射塔架上有幸与他们交往。火箭专家任新民、电子专家陈芳允、光学专家王大珩、导弹专家黄纬禄、航天专家孙家栋,他们都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是我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光辉典范。我还结识了航天测控及管理专家沈荣骏、导弹控制与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栾恩杰、导弹火箭专家龙乐豪、航天飞行力学及弹道专家余梦伦……他们既是孙家栋时常提及、共事数十年的朋友,也是我一生中有幸遇到的贵人。在我心中的这些贵人都具有助人为乐、心地善良、能力超强、知识渊博、意志如钢、不畏艰险、敢为敢当等等不一般的品质。上述科学家与孙家栋都是共和国航天的创建者、亲历者、见证者,也是与孙家栋一起奋斗成长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在中国伟大的航天事业进程中,都起过各自不同的关键作用,而这些杰出人物,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却谦虚和蔼、风趣幽默,不论职位如何变化、地位如何提高,却始终不摆架子,宽以待人。他们的思维、语言、行为、感召无不对我产生无声的鞭策,影响至深,终身受益。透过文章中对孙家栋的描述,实际是对这些科学家、广大航天大军的颂扬,这也是驱使我能坚持业余写作此书的强大动力。
  有着传奇经历、大智大勇以至中共中央宣传部号召学习的孙家栋,初次见面,你肯定看不出他与常人有什么不同,慈眉善目,相貌朴实,待人和蔼,工作细致认真。旁人很少能看出他有什么大喜大怒的表情。当卫星发射成功时,他没有喜形于色,当工程遇到困难时,他能泰然处之,给人沉稳、厚重、宽和的感觉。孙家栋的举止言谈验证了一句古语“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有一篇关于孙家栋的文章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工作严谨敬业,对名利淡泊知足,对他人宽和谦逊……在孙家栋自己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并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崇高”,只要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一个恪尽职责、恪守良知的科学家。
  2010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爱国奉献的楷模》指出:民族需要脊梁,人生需要信仰。
  孙家栋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爱国奉献的崇高信仰,始终是他人生的坚固基石。当每个人追寻人生意义、当民族复兴需要脊梁挺起,树立爱国奉献的理念是一切的开始。这是孙家栋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启示。
  脊梁,是指人的脊背,常常用来比喻做支撑的人或物。“山有脊梁不塌方,虎有脊梁敢称王,人有脊梁腰杆硬,顶天立地响当当!”这是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大型系列专题片《脊梁》主题曲中的歌词。
  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常常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有一种力量是信仰,信仰让人坚定信念奋发向前。信仰是人生的历史使命,也是人生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
  脊梁、信仰,这两个词是何等的高尚,当这两个高尚的词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必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令人敬仰的人,也是一个无愧于榜样的人。这是我在写孙家栋时的聚焦点,也是我写孙家栋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特殊感触。
  通过写孙家栋,让我感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佩服和崇拜的东西。他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航天成果和历程,其实我更想写的还是他的人生启迪,他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心路历程,更想写他对航天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同志的真诚。实际上,这些特点用四个字是完全可以概括的,那就是“脊梁、信仰”!
  第一章乱世逢机求学之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孙家栋的父亲出生后,祖父给他起名为孙树人。当时,孙家正值好光景,但却没有一个入过学堂的。别看孙家祖上目不识丁,但潜意识里敬佩那些有文化的读书人,孙树人到了读书的年龄即被祖父送进学堂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刻苦学习,孙树人学业有成,后进辽宁省盖县盖平师范当上了教员,教书育人算是遂了家父的愿。
  1929年的春节后不久,孙家上上下下正在为即将出世的孩子忙碌。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公历4月8日)这一天,随着一声接一声婴儿有力的啼哭冲向天空,孙家又添了一口人,是个期盼之中的儿子,这便是以后成为著名航天工程技术专家的孙家栋。孙家栋降生于盖县盖平师范学校,他在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之后排行老六。
  听人们说,宁静中出生的孩子聪明、头脑清楚。
  可也有传说,这种孩子长大后话语少,人也会显得安宁。或许这句话还真的应了验,孙家栋自小聪慧少让大人操心,从识文习字读书开始,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在日后的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也一直保持着脚踏实地的安宁习惯。长大后,他即便遇到了比较急的事情,也不显山、不露水、不惊慌。从他平静的外表能够看到他内心的镇静和刚毅。
  孙家栋刚降临人世,就得到了人们的一番议论,大家纷纷说这孩子有好命,这辈子都不会挨饿了。原来这里面有一段故事,老孙家当时本来正在酝酿按人头分家,孙家栋4月8日刚出世,恰逢祖上4月9日正式分家,所以孙家栋这张嗷嗷待哺的小嘴刚一张开,就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一份口粮。
  孙家栋在辽宁省盖县盖平师范学校度过了三年童年生活。
  在这三年里,孙家的日子过得还算相对安定,孙家栋的父亲主持学校工作已经是得心应手,孙家栋的母亲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家整得红红火火,很令周围邻居羡慕。此时由于工作的变迁,孙树人要离开盖平师范学校前往哈尔滨,就职北满政府设在哈尔滨市的地亩管理局职员。1932年,孙家栋随父亲举家迁往哈尔滨市。1936年3月,7岁的孙家栋就读于哈尔滨离家不远的建设小学,后来又转入一家条件好些的六年制教会小学读到了五年级,1939年再一次随父亲工作调动离开哈尔滨迁居营口市,转学入同德学校读完了高小。
  1942年6月,13岁的孙家栋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被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录取。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是一所四年制的专科学校,分有电器系、土木系和机械系三个专业。
  那时,孙家栋一门心思要学好本事成就将来建高楼、筑水坝、修大桥的宏伟理想,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日后会走上与航天打交道的通天之路。
  此时全国的抗日烽火风起云涌,作为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哈尔滨人民更是对日本侵略者怀着满腔仇恨。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是一所由日本人开办的学校,日本教师在授课中的侵略者本性以及奴化意识引起年少学生心中的强烈愤恨,孙家栋为流露出的不满情绪也吃过不少苦头。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战争使学校停课,城里的战乱环境尚未平息,父母亲回老家去了,孙家栋也无书可读。这一年的寒冬,他也踏上了回老家的路,他穿过大片桦树林,滑过一望无际白雪皑皑的山坡,沿着铁皮木轱辘车碾压出来的羊肠道,一路摸索回到了从未来过的草甸子村。
  孙家在村里已经成为大家庭,堂叔、大伯家兄弟们的亲情和热情,乡村的泥土芳香,这远离城市喧闹的自然风光都未能使孙家栋求知愿望迷失。抗日战争一结束,孙家栋心里就萌动着继续走求学的道路。
  P1-3
  





上一本:自我的现代觅求 下一本:秋杰老师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孙家栋传的作者是王建蒙,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