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亚裔球员突然在NBA赛场上爆发。他带领已沦为鱼腩的纽约尼克斯取得了七连胜的辉煌战绩,挽救回球队参加季后赛的资格。他的故事已经成为又一则励志传奇。传奇天才的背后是怎样的努力?他是怎样从一个人人看不上的瘦弱亚裔小个子成长为超新星的?除了汗水,他还有着什么样的付出?对他,父母、队友、教练、导师又有着怎样的评价?他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场下的他是乖乖仔吗?他的成功能否复制?这本《林书豪画传》可以告诉“御林军”一个完整的林书豪。 作者简介: 亚当?菲格曼,美版《扣篮》(SLAM)杂志副主编,美国著名篮球记者。《扣篮》是美国篮球杂志市场的领袖,以专业的视角、诙谐的风格向读者报道第一手的NBA、NCAA和背后的故事。第一章我是传奇 “杰里米!杰里米!” 这个声音,毫无疑问来自于球场上,或是距离球场很近的某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小女孩正坐在一张轮椅上,兴奋地大声喊着林书豪的名字。篮筐下,底线和边线旁,黑压压地聚集着一大群围观者——他们中有球迷、摄影师、记者、球童、约翰?斯塔克斯①和NBA工作人员,当然这个小女孩也身在其中。他们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瞄准了同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后,将成为这座城市、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数百万人共同关注的对象。 这位小女孩的偶像,用目光越过人群,向她匆匆地投去了一丝笑容,挥了挥手之后,很快就又重新开始了有条不紊的中距离投篮训练,好像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没有一丁点儿关系。此时,那个小姑娘就像所有处于青春发育前期,要么对篮球有所兴趣,要么属于流行文化发烧友的所有女孩子一样,在她所在的位置上,一下子晕了过去。 不久之前的2011年1月,除了这些花钱雇来与之配对或对抗的球员之外,没几个人(左图)林书豪在全明星周末被安排单独的亚洲媒体群访环节,盛况不亚于任何一位全明星先发球员。对这位六英尺三英寸(1.91米)的后卫有多少了解——包括已经打算将他从多如牛毛的自由球员群体当中“解脱”出来的尼克斯管理层,对他也是知之甚少。即便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以全方位了解球员为工作职责的尼克斯球探们,对他的认识恐怕也只是一星半点。他们知道林书豪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位亚裔美国籍球员,曾在金州勇士打过一个赛季,也在2010年年底和2011年被下放到NBA发展联盟;他们还知道他深深爱着篮球这项运动,并把篮球绣在了自己的袖口上,每天训练都早出晚归;他们还知道林书豪的启动速度很快,传球技术出众,这些素质结合在一起,意味着这孩子拥有打NBA的潜力,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他还没有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角色球员,他的能力也没有达到球队的要求。但如果就最后一点而言,他们这样判断就大错特错了。 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林书豪的短暂一瞥,还有那漫不经心的挥手,就足以让所有狂热的追星族流下狂喜的泪水,如同刚刚见到了贾斯汀?比伯一般。 没错,林书豪度过了一个无比神奇的2月。 2月15日星期三,距离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开球时间大约还有100分钟。强烈的光线从球馆上方投射下来,照亮了整个球场和周围的底层看台。球馆里已经星星点点来了一些球迷,他们站在各自的座位前,睁大眼睛想要一睹这座城市最火爆话题人物的风采,而他却一头扎进了小教堂,进行赛前例行的祈祷。专业摄影师们你推我搡地争抢着最佳的位置,准备将昂贵的镜头对准林书豪,而数十米外的“业余摄影师”们则纷纷掏出iPhone和黑莓手机,对准着同一个角度和方向。在球场中央,哈林篮球队员们有的正在转球,有的则在表演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篮球杂耍动作,但在这栋建筑里,却无法引起任何人的兴趣。 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媒体中心,没有一个空着的座位。通常这里都处于半闲置状态,而如今则挤得满满当当——就好像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大众传媒都争相把记者派到纽约自从林书豪进入了首发阵容之后,在全世界尼克斯球迷的见证之下,这支球队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而尼克斯每赢一场,对林书豪的关注就增加一分,这些将林书豪的成功演绎成2012年至今为止最炙手可热的体育传奇。 报道这场比赛,而原因只有一个,只为一名球员。这名球就在那一天早上爆出一条新闻,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员的面孔,已经占据了纽约多家报纸的头版位置,今天如原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林书豪的拥趸。几周之后,在此,昨天亦然,而且明天也不例外,因为尼克斯兵不血刃ESPN网站上的一条播客中,奥巴马亲口说道:“我早对杰地干掉了步履蹒跚的萨克拉门托国王,而林书豪拿到了10里米有所了解了,比大家都要早,甚至我要比全世界所有分13次助攻的漂亮数据。从跳球开始,一直到终场哨音人都要更早知道他的厉害,因为我的教育部长阿尔恩?邓响起的那一刻,尼克斯完完全全地统治了整场比赛,而这肯②曾经是哈佛大学篮球队队长。有一次阿尔恩和我一起一切都与林书豪的表现密不可分。只要球传到他的手中,打球的时候,他说,告诉你,在哈佛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后就必定会在场上掀起一阵旋风,他要么找到处于空位的队卫,名叫林书豪。后来我最好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当时在友,要么直接突破篮下,要么在三分线外精准远投。哈佛读一年级,他参加球队选拔比赛的时候,亲眼看到了林的球技。所以我早就是林书豪的球迷了。” 林书豪后来也对最初这则报道进行了简单的回复:“我是说,哇哦,总统先生,没有比这更棒的事情啦。” 绝对没有,这就是最棒的事。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林疯狂”的世界。 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证据:自2月2日到我写完这本书的这段时间里,在他上场25分钟以上的比赛中,尼克斯这支球队就如同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在这19场比赛中,林书豪18次得分达到两位数,尽管在一些比赛中由于出场时间不足,导致场均数据下降,但是场均拿到16分、6.4次助攻和1.7次抢断的林书豪依然无可指摘。 但最重要的是,他的出现填补了长久以来尼克斯阵容中的一大缺陷。尼克斯主帅麦克?丹特尼的进攻体系需要一位能够快速突破的组织后卫。有了他,以挡拆为基础的快速进攻效能就能达到最大,因为皮球能够更快地进入内线,或者传到处于空位的投手手中;而没有他,这个体系的运行则将步履维艰,传球犹豫不决,缺乏稳定性,就像一位只有17岁的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林书豪的短暂一瞥,还有那漫不经心的挥手,就足以让所有狂热的追星族流下狂喜的泪水,如同刚刚见到了贾斯汀?比伯一般。 菜鸟司机驾驶着一辆保时捷跑车,十分费力。本赛季,在林书豪崭露头角的前五周多的时间里,尽管尼克斯拥有两位货真价实的超级巨星——卡梅洛?安东尼和阿马里?斯塔德迈尔,还有另一位一流球员泰森?钱德勒,但是他们输球的场次还是要多于胜场。对于过去这一年球队阵容的不断变化,球迷们质疑声也是不断,连尼克斯超级球迷斯派克?李都不再到麦迪逊广场花园看球了,丹特尼的帅位可谓岌岌可危(译者案:林书豪最终未能挽救主帅下课的命运,3月15日,丹特尼正式宣布辞去尼克斯主教练职务)。 但是自从林书豪进入了首发阵容之后,在全世界尼克斯球迷的见证之下,这支球队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简直所向披靡。尼克斯每赢一场,对林书豪的关注就增加一分,人声鼎沸的新闻发布会、林林总总的杂志封面、连篇累牍的报纸头条,越来越密集的曝光,这些将林书豪的成功演绎成2012年至今为止最炙手可热的体育传奇。就在这本书即将完工的时候,3月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一年当中,不会有什么会比林书豪更热门的体育新闻了。 林书豪的魅力至今经久不衰,因为围绕着他,还有一个问题仍未得到解答。为了这个答案,记者们将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更衣室和新闻发布厅挤得水泄不通,距离答案仿佛越来越近,却始终不得其解。问题本身非常简单,却笼罩在一片无法消逝的谜团之中。 怎么回事? 一个瘦弱的哈佛毕业生,究竟是如何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身着尼克斯的蓝色战袍,完成职业生涯的大爆发,用无与伦比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就是这支NBA球队的救世之主? 对于林书豪的“一夜成名”,整个NBA难道没有任何先见之明?难道NBA没有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渠道,在公众的眼皮底下为各支球队输送年轻才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有完美答案,我们也根本想不出“林书豪现象”的根源到底在哪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回顾林书豪的成名之路,探究他从一位少年球痴成长为尼克斯首发控卫的来龙去脉,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些线索,追寻这样一个现实版“一球成名”的诞生过程。至少,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奇妙的故事,一个林书豪用勤奋与恒心实现最不可思议梦想的故事。或许,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还能发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