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王淦昌传


作者:郭兆甄     整理日期:2015-03-03 08:43:21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他们是钱学森、王淦昌、王大珩、彭桓武、邓稼先、孙家栋……这本由郭兆甄创作的《王淦昌传》讲述了王淦昌的故事。
  作者简介:
  郭兆甄(笔名陈仪箴)1941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市人。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曾在广州军区,军委工程兵文工团从事文艺创作,发表过大量的诗词、歌剧作品。1983年转业到中央歌剧院继续从事编剧1=作,后转为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作品问世。1996年退休,至今仍笔耕不辍。
  目录:
  第一章王淦昌和他的时代
  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世界
  首届清华学子
  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到贝努利原理
  血染的3月18日
  维护康普顿效应的天才学者
  吴有训“作坊”里的高徒
  一份优秀的实验报告
  第二章跋涉在欧洲大陆上
  雅克布尔赫尖塔遐想
  翻越威廉皇家宅院的围墙
  达列姆的遗憾
  初探中微子的奥秘
  战云密布时,游子思归
  登上卢瑟福光辉的陆岸第一章王淦昌和他的时代
  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世界
  首届清华学子
  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到贝努利原理
  血染的3月18日
  维护康普顿效应的天才学者
  吴有训“作坊”里的高徒
  一份优秀的实验报告
  第二章跋涉在欧洲大陆上
  雅克布尔赫尖塔遐想
  翻越威廉皇家宅院的围墙
  达列姆的遗憾
  初探中微子的奥秘
  战云密布时,游子思归
  登上卢瑟福光辉的陆岸
  第三章辛勤的园丁
  山东大学风云录
  受欢迎的“BabyProfessor”
  刀茅巷记事
  在尼尔斯玻尔来访的两天中
  第四章流亡的岁月
  云雾包藏不住山的宁静
  苦难中,小船咿呀咿呀呻吟
  一线银水贯串的珍珠
  泪雨浇湿了8月3日
  茅草盖起的大学
  宜山记住,那118枚炸弹……
  第五章追寻“物理美人”的芳踪
  遵义城的灯光
  中华天才的星群闪耀时
  湄潭的叹息
  在贵州的最后一堂课
  东归后,再度负笈远洋
  伯克利,一双黑眼睛注视着
  第六章新中国的曙光
  五月的黎明,沉思着
  东皇城根的回忆
  把宇宙放在心上
  在中美大较量的战场上
  原子时代的脚步声
  第七章辉煌的瞬间
  杜布纳的瑞光
  罗布泊的震波
  珠峰上的冰冠
  第八章开创和平利用核能的新纪元
  伟大而富有意义的转折
  重整旧部迈上新征途
  呕心沥血,建设核电
  第九章为解决人类能源探索新的途径
  创出激光聚变的“中国牌”
  高瞻远瞩的“863计划”
  鲜红的党旗在夕阳中飘动
  附录王淦昌年表
  此刻,他脑海里浮现的人物,不仅有领他进入中学校门的表哥崔雁冰,还有他敬爱的英语老师盛炎裴、严琬滋,以及数学老师周培,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他铺平了通向清华的道路,然而,更使他一想起便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是家乡的一族人。
  他们得知王老先生的第三个儿子王淦昌考入清华,便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到他家贺喜,放鞭炮,甚至要到祖宗牌位下烧香,说是祖宗的阴德,不然,王家怎会出这样的才子呢?无论是家乡族人的殷切希望,还是爱妻吴月琴多年的含辛茹苦,此刻都化作胸中的一腔豪情热浪,他不能辜负这位虽仅有小学文化,却温柔体贴备至的妻子的希望,不能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深情嘱托,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就要从今天开始,就从清华园一脚下这一方土开始啊!清华大学建校于1911年。据说是用美国退还中国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建校的。八国联军打败清王朝军队后,11国公使团强制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一个在35年内付清战争赔款4.5亿两白银及其利息的限期。本来已贫弱的中国,脖子上再勒条巨额赔款的背带,无异于身负重石落井,将无重见天日之时。美国议会里有些怕鲠喉的议员,力劝政府勿太贪心,并做出退还其所得的部分赔款,要清政府用于选派学生到美国留学的决议。清政府为满足美国要选派既会英语又懂点自然科学的学生赴美留学的要求,遂1911年在清华园王府内设立留美预备学校,取名“清华学堂”。这样,清华学堂截至1925年,共派送1200名留美学生。一些美国战略家原希望这些留学生喝了洋牛奶吃了洋面包,会变成很会听话的洋人,但闻一多、罗隆基、梁实秋、顾毓璜、叶企孙、周培源等学者,去了美国,头发还是黑的,双眼也未变成色盲,更未改姓为什么华盛顿、林肯,或者戴维斯·约翰。他们依然故我,中国人还是中国人。
  不过,中国文人到底觉得“庚子赔款”里有民族的屈辱在,吃去吃来,肠胃气胀不说,心上的阴影也是抹不掉的。原校长周贻春建议,停止招收留美学生,收取正式大学生。
  现任校长曹云祥认为此一举,可为清华大学正名,名正则不仅言顺,心气也顺,遂1925年执行老校长的建议。王淦昌幸好是清华大学新学制的第一届大学生。
  在清华园里,科学馆、图书馆是他最神圣的去处。王淦昌在课堂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两馆度过。据说,他连星期天的晚上也想在科学馆或图书馆里过夜,直到主管教授或管理人员来把他赶走时,他还请求延长几分钟。
  科学馆和图书馆不仅仅是当代科技成果的展览和科技资料的陈列。任何摆在那里的东西都是昨天的创造,是历史的遗产,是前人架设的桥梁。它活着的灵魂是暗示,是启迪,是基础和起点,是通向未知世界的幽径。凡是来采撷知识的学者,都应该借用这些活的因素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开去,在新的领域建造更为壮美的科学园林。所以,这两馆对王淦昌的吸引力还在于,它们是学术交流最活跃的知识园地。
  当时,在清华任教的多数是美国教师和在美国学成归国的学者。他们不仅给清华园带来大洋彼岸的新科学思维,也带来民主教学的新风尚。除开主修课,学生尽可自由选修其他学科。
  上课时也不点名,你爱听不听,无人问津,但优胜劣汰的校规却是严峻的。足见,清华园里的自由并非任由你无边际地泛滥,它有它的游戏规则,你如果自由玩到不及格,或玩不过那条高标杆,即被无情地淘汰。淘汰率往往高达百分之五六十。自由过头的人,到此就难过关。如此这般,由不得你不朝社会的价值取向去奋斗。P6-7
  





上一本:铁托传奇 下一本:纪连海正说康乾十三杰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王淦昌传的作者是郭兆甄,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