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作者:张明转     整理日期:2015-02-18 19:56:14

    这本《李书福的偏执智慧》由张明转编著。每个著名企业家都有其独步天下的“秘技”,这也是其最耀眼的闪光点。李书福以其敢想敢做的冒险精神立足汽车领域。从120元创业起家、在冰箱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在海南地产热中摔过大跟头,到投身汽车制造业,创办吉利集团,李书福缔造了一个草根创业的神话。2009年成功收购沃尔沃,让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企业家李书福如何经营吉利这家民营汽车企业,并成功做大做强?《李书福的偏执智慧》的作者深入分析了李书福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和经营之道,从案例入手,解析李书福在企业战略和经营中的独到智慧,提炼出他特有的企业家精神。
  作者简介:
      张明转先后在国内知名杂志社、大型出版公司从事策划等工作,并在多家商业杂志社担任过记者、采编,热衷于探索国内外企业管理规律,长期跟踪研究企业案例,对企业管理及发展史有独到研究。
  目录:
  前言:偏执也是一种生产力
  第一篇不折不扣的创业者:只想做汽车
  第一章执著——顽强的“造车梦”
  偏执梦想:“不抛弃,不放弃”
  案例1·汽车——我选择了你
  案例2·巧为无米之炊
  案例3·艰难的准生证
  本章启示
  第二章跋涉——征战记
  “三无”草根企业的崛起
  案例1·一把榔头敲出来的汽车
  案例2·价格战打开市场
  案例3·征战全中国
  本章启示
  第三章坚持——扛着吉利的牌子走下去前言:偏执也是一种生产力
  第一篇 不折不扣的创业者:只想做汽车
   第一章 执著——顽强的“造车梦”
     偏执梦想:“不抛弃,不放弃”
     案例1·汽车——我选择了你
     案例2·巧为无米之炊
     案例3·艰难的准生证
     本章启示
   第二章 跋涉——征战记
     “三无”草根企业的崛起
     案例1·一把榔头敲出来的汽车
     案例2·价格战打开市场
     案例3·征战全中国
     本章启示
   第三章 坚持——扛着吉利的牌子走下去
     做强做大不是“迷梦”
     案例1·200万辆目标背后
     案例2·“让全世界都跑上吉利车”
     案例3·造车不仅为利润
     本章启示
  第二篇 固执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
   第四章 “管理人性化,执行军事化”——吉利内部管理
     偏执的内部管理真经
     案例1·“三链协同”——无缝对接
     案例2·“5S”管理——要的是顾客满意度
     案例3·“全矩阵式”项目管理——形成研发任务流
     本章启示
   第五章 不仅仅是价格战——吉利品牌管理
     注重品牌的价值
     案例1·性价合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案例2·汽车≠洋图纸+中国造——“中国创造”是硬道理
     案例3·吉利≠低端——改变低端竞争态势
     本章启示
   第六章 招贤纳士,人尽其用——吉利人才管理
     人才是企业的原动力
     案例1·三顾茅庐
     案例2·借力尹大庆——用人不疑
     案例3·一个企业,一座大学
     本章启示
  第三篇 偏执的行动者:打破“蛇吞象”的失败魔咒
   第七章 以小搏大——李书福的资本博弈战略
     不可或缺的“赌性”
     案例1·120元淘来第一桶金
     案例2·装潢材料起家的二次创业
     案例3·1亿元撬起的汽车帝国
     本章启示
   第八章 合纵连横——扩张之路
     选择“冬泳”,让“冬天”不冷
     案例1·上市——资本造血药方
     案例2·趁“危”扩张——反其道而行之
     案例3·圈地的险招与奇招
     本章启示
   第九章 步步为营——鲸吞沃尔沃背后
     艰难却不失稳健的并购
     案例1·盲动,还是棋局?
     案例2·艰难谈判——沃尔沃心动了
     案例3·最后一搏——赌赢明天
     本章启示
  后记前言偏执也是一种生产力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在1996年出版了一部自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部书中的诸多观点给那些对创业充满憧憬的人们带来一种启发,让他们对企业家的另一种气质——偏执,刮目相看。格鲁夫的一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让人们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偏执与科技、人才等因素一样,也能成为一种生产力,比如领导者的偏执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成功的机遇和可能。李书福的成功,除了智慧、勇气、魄力等禀赋外,更得益于此。
  作为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偏执也是一种生产力。
  偏执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大抵含有一些贬义,多指片面而固执。心理学上,偏执则多倾向于一种病态。偏执型人格又称妄想型人格,特点为自我评价过高,好胜心强,固执己见,多疑敏感,过分警惕。但是,在管理学中,它被赋予另一层含义。具有偏执特质的企业家,我们往往能从他们身上嗅到一股充满着对未知世界无限的好奇,拼命寻求刺激与兴奋,甚至带有一些隐而不露的恐惧感等异于常人的气味,偏执会刺激他们的“商业荷尔蒙”以最快的速度进发。
  在商业领域中,除了高超的管理能力,于混沌之中的先见之明,在机遇面前敢于孤注一掷的勇气同样至关重要。    偏执也是一种生产力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在1996年出版了一部自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部书中的诸多观点给那些对创业充满憧憬的人们带来一种启发,让他们对企业家的另一种气质——偏执,刮目相看。格鲁夫的一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让人们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偏执与科技、人才等因素一样,也能成为一种生产力,比如领导者的偏执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成功的机遇和可能。李书福的成功,除了智慧、勇气、魄力等禀赋外,更得益于此。
      作为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偏执也是一种生产力。
      偏执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大抵含有一些贬义,多指片面而固执。心理学上,偏执则多倾向于一种病态。偏执型人格又称妄想型人格,特点为自我评价过高,好胜心强,固执己见,多疑敏感,过分警惕。但是,在管理学中,它被赋予另一层含义。具有偏执特质的企业家,我们往往能从他们身上嗅到一股充满着对未知世界无限的好奇,拼命寻求刺激与兴奋,甚至带有一些隐而不露的恐惧感等异于常人的气味,偏执会刺激他们的“商业荷尔蒙”以最快的速度进发。
      在商业领域中,除了高超的管理能力,于混沌之中的先见之明,在机遇面前敢于孤注一掷的勇气同样至关重要。
      这种偏执的勇气,在商业巨子李嘉诚身上时有体现:做生意时,他不是等到稳赚不赔的绝好时机才投注,而是只要有六成的把握,就不会让机会溜走,因为他知道,“未来是难以预测的,等到我们完全有把握的时候,机会已经走了。从这个角度讲,做生意是要有天赋的,这个天赋一是感觉,有人称之为‘商魂’,MBA课上不讲,因为无以言传;二是赌性,那种破釜沉舟的魄力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赌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拒绝平庸。我看过李书福的访谈,他说他小时候喜欢赌,而且很敢下注,往往是把赢来的再统统投下去,直到输光。当时听着不以为然,因为我对赌是抗拒的,一旦上了赌桌,早晚会输光。但是,现在想来,正是因为这种赌性成就了他,让他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福特,我希望这样。”具有偏执个性的李书福,选择造汽车时,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如果当初等到各种条件都具备之后,再涉足汽车行业,恐怕早已错失市场。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连同他之前涉足的多个行业也是如此。他往往先人一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是因为他条件比别人好,而是他有赌性,敢于冒险。
      因为偏执,李书福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一名“颠覆者”。他用一个亿撬起了一个汽车帝国;价格战一出,又让中国虚高的车价市场开始还原本来面目:注重自主品牌的研发,尊重人才,践行“一个企业,一座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如今,成功并购沃尔沃100%股权,他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佬。
      李书福不是那种可以用管理学中常用词汇来描述的企业家,他对汽车的“疯狂”以及很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彰显着偏执——偏执在这里成为一种生产力,推动着吉利不断向前发展。除了李书福,很多中国企业家也完全或部分认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看法。因为偏执,使他们具备了一些赌性和冒险精神,没有坐等机会溜走,斩获了更多成功的可能。
      李书福的偏执是有道理的,疯狂中不乏理性。选择进入汽车行业这片蓝海,制定200万辆目标的企业“生死线”,以及预言并购沃尔沃等,都离不开他对汽车市场的精准把握。除此之外,对商业模式的娴熟运用、恰到好处的政商关系等,也是偏执促进成功的重要保障。
      其实偏执并不难,难的是偏执要能够直抵成功的彼岸。吉利的李书福,做到了!    一首《老男孩》让很多人潸然泪下,那是青春与梦想碰撞的共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梦,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寄予一定的期许,也曾为心中的那个梦想奋斗过、拼搏过。然而,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实现了梦想,迎来了梦想在现实扎根的喜悦。这是因为,我们之中很多人在奋斗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自己的初衷,抛弃了原来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他们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相反,他们的梦想足够远大,然而他们缺少对梦想的执著,不具备许三多式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和不服输精神,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执行力不足。
      成功者需要有坚定追求梦想的勇气,不被现实的残酷所吓倒,无论前方道路有多艰险也不选择退缩,认准了目标就一路走下去。他们在苦难中保持足够的韧性,能够承受一切不可知的打击和磨难……李书福19岁开始下海经商,从做照相生意开始,到涉足冰箱行业掘得第一桶金,再到搞房地产栽了一个大跟头,从而坚定了走实业之路,然后进军摩托车制造业。1994.年之前,李书福的汽车梦还没那么清晰,起码人们还未看出他想造汽车的端倪。但从他“屡败屡战”中,可以看出他对创富愿景的偏执。
      1994年,李书福一头扎进汽车行业,开始践行一场旁人看来天方夜谭般的“造车梦”。造车,这个梦,一做就是数年、十几年,直到现在,李书福还在追随他的“造车梦”。
      2005年,由w.钱·金、勒妮·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在全球管理界引发了一场轰动,先后获得“《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全美畅销书”等称号,并迅速火遍中国,给中国企业家灌输了“蓝海”这个前所未闻的“舶来”词汇,“蓝海战略”也随之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这本书告诫企业家们,在商业竞争中要开拓思维,不必死守固有市场;应跳出传统的“红色血腥”竞争,大胆开辟新的“蓝海”,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
      早在“蓝海战略”问世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选择了投身“蓝海”。李书福就是其中一员。民营企业家选择造车,他是第一人,汽车行业对于当时的中国就是一片蓝海。有时候,商海中缺少的不是蓝海,而是发现蓝海的敏锐眼光。李书福盯准了这片蓝海,并让自己的“造车梦”稳稳地走进了现实。
      但在政策不允许民营企业生产汽车的年代,李书福无法获得汽车“准生证”。这种来自政策的障碍,往往是最难以突破的,也是最容易让企业家灰心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压力很大,其致命根源在于民营企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开放中,缺乏自主人格。很多政策走走,看看,停停,甚至有时会骤然更改风向。而脱胎民间的民营企业,很多时候站在政策风险的第一线,他们反复突破旧政策,又反复违规,极有可能背负上原罪,于是无数悲剧上演。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规避政策壁垒的过程中都会上演悲剧。李书福采取“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的“赌博”策略,一路闯“红灯”,最终为自己的“造车梦”杀出了一条生路。
      实现梦想不是一时兴起、瞬间点燃的星火,也没有任何捷径可循,梦想的实现需要长期细致、踏实、毫不畏惧的坚持。同时,破釜沉舟的勇气、卧薪尝胆的隐忍以及坚忍不拔的追逐,也是必不可少的。
      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充满传奇的一生印证着他的那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而李书福的造车之梦也印证了这句话。这位从浙江台州一个贫困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家,用他那偏执的特殊性格,为我们抒写了一个由草根走向富翁的传奇故事。他像“疯子”一样,顽强地追逐自己的“造车梦”。
      他无所畏惧,自然可以甩开膀子大胆地大干一场。商海如战海,一旦踏人,就是一片汪洋恣肆,而最终的成败往往就在于能否坚持到最后。
      人与人之间差别并不大,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是一个人的耐力和坚持力。这个“草根”民营企业家的造车梦想就是凭借他与生俱来的偏执实现的。他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的这种个性会让他走得更远。P005-007





上一本:鲁迅是谁? 下一本: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陈其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的作者是张明转,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