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安德鲁·卡内基传


作者:纳沙,赖希倩     整理日期:2015-01-19 17:32:16

安德鲁·卡内基,从一文不名的苏格兰移民,到富甲天下的钢铁大王,从散尽家财的慈善家,到极力反战的和平斗士……安德鲁·卡耐基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与美国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段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传奇,洛克菲勒家族、摩根财团、美国多任总统等等,一系列撼动美国历史的重量级角色在书中一一登场,共同演绎了横跨两个世纪的恢弘历史。与其他卡内基传记不同,本书引用了大量未曾曝光的信件、照片等资料,还原一个真实多面的钢铁大王和一段真实的美国历史。适合各方面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戴维·纳沙(DavidNasaw),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传记类得主,美国历史著作的最高奖——班克洛夫特奖(BancroftPrize)得主。现任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历史学教授。他的作品曾发表在《纽约客》、《国家》、《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知名刊物上。
  目录:
  导言
  第一章邓弗姆林1835-1848年
  第二章到美国去1848-1855年
  第三章上升期1853-1859年
  第四章战争与财富1860-1865年
  第五章扩展期1865-1866年
  第六章时代骄子1867-1868年
  第七章“卡内基先生现在35岁,据说身价100万美元”1870-1872年
  第八章“我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1872-1875年
  第九章领航1875-1878年
  第十章环绕全球1878-1881年
  第十一章扬名立万1881-1883年
  第十二章斯宾塞先生和阿诺德先生1882-1884年
  第十三章“这位星光灿烂的苏格兰人”1884年
  第十四章繁荣与衰败1883-1885年导言
  第一章邓弗姆林1835-1848年
  第二章到美国去1848-1855年
  第三章上升期1853-1859年
  第四章战争与财富1860-1865年
  第五章扩展期1865-1866年
  第六章时代骄子1867-1868年
  第七章“卡内基先生现在35岁,据说身价100万美元”1870-1872年
  第八章“我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1872-1875年
  第九章领航1875-1878年
  第十章环绕全球1878-1881年
  第十一章扬名立万1881-1883年
  第十二章斯宾塞先生和阿诺德先生1882-1884年
  第十三章“这位星光灿烂的苏格兰人”1884年
  第十四章繁荣与衰败1883-1885年
  第十五章“百万富翁社会主义者”1885-1886年
  第十六章分崩离析1886-1887年
  第十七章婚礼与蜜月1887年
  第十八章平克顿警卫与“布拉多克战场”1887-1888年
  第十九章权高位重的朋友们1888-1889年
  第二十章安德鲁·卡内基的福音1889-1892年
  第二十一章在霍姆斯特德的妥协1889-1890年
  第二十二章“现在是用斗争解决的最佳时机”1890-1891年
  第二十三章霍姆斯特德之战1892年
  第二十四章兰诺赫湖1982年夏
  第二十五章后果1892-1894年
  第二十六章“高兴起来,我们将很快渡过危机”1893-1895年
  第二十七章60岁1895-1896年
  第二十八章“不可动摇的地位”1896-1898年
  第二十九章“我们现在想安家落户”1897-1898年
  第三十章反帝国主义者1898-1899年
  第三十一章“世界上最富有的人”1899-1901年
  第三十二章“最伤心的日子”1901年
  第三十三章“一段美好的友谊”1902-1905年
  第三十四章“和平的信徒”1903-1904年
  第三十五章“天生的乐观主义者”1905-1906年
  第三十六章和平会议1907年
  第三十七章关税与协定1908-1909年
  第三十八章“就这样吧”1908-1910年
  第三十九章最好的计划1909-1911年
  第四十章“高兴起来”1912-1913年
  第四十一章1914年
  第四十二章最后的日子1915~1919年
  致谢在这本清晰、严谨、翔实的传记中,戴维·纳沙交出了一份我们期待已久的关于安德鲁·卡内基的权威作品。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抓住了这位精力充沛又多变的人物的多面性——残酷的工业家、开明的慈善家、积极却常常自欺欺人的作家与政治辩论家,从而为美国镀金时代的历史文学宝第一章邓弗姆林1835-1848年
  安德鲁·卡内基出生在苏格兰邓弗姆林的一间灰色石头小屋里。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卡内基是镇上坦率直言的政治激进分子汤姆·莫里森的女儿,父亲威廉·卡内基是一名优质锦缎的手工织布工。遵照苏格兰的传统,家里出生的第一个男孩以祖父的名字来命名,于是他的名字随他的祖父被定为安德鲁。由于请不起助产士,玛格丽特·卡内基只得请她少女时期的好友、同为孕妇的艾丽·法基来助产。几个月后,艾丽临产时,玛格丽特前往帮助她生下了儿子理查德。
  卡内基出生的石屋(现被保护成为卡内基出生地博物馆)空间极其狭小,只有两层楼两个房间。一楼几乎全被他父亲的织布机给占了。楼上是生活区、厨房和餐厅,摆下一张床后几乎就没有其他空间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间小屋,人们不禁疑惑两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是如何在这儿生活的。
  卡内基的出生地邓弗姆林位于爱丁堡以北14英里、格拉斯哥以东40英里。在1835年的时候,这里就是一场社会大变革——我们现在所说的工业革命——的中心。卡内基在自传中称其为“心爱的邓弗姆林”,作为苏格兰王国的古都,邓弗姆林历史悠久,是成长的理想之地。就在邓弗姆林,马尔科姆三世在结束17年的流亡生涯后于1057年回到这里,从篡权者麦克白手中重新夺回王位。马尔科姆三世在一条小河下游的土岗上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城堡,这座城堡见证了邓弗姆林这个小镇的过去,也是它名字的来源。“邓弗姆林”(Dunfermline)源自凯尔特语,是一个合成词,意指“控制或者看守”(faire)一个“池塘”(linne)或一段“水流”(loin)的“城堡”(dun)。1070年,在“征服王”诺曼底公爵威廉打败英格兰军队、成为英格兰新国王的四年后,马尔科姆娶了被迫流亡在苏格兰的撒克逊王族成员玛格丽特。就是这位玛格丽特王后、后来的圣玛格丽特协助马尔科姆三世在这个只有一个堡垒的地方建立起基督教中心,并且给这片蛮荒的北方土地带来了少许所谓的英格兰文明。在之后的漫漫岁月中,苏格兰王位的继任者与马尔科姆三世和玛格丽特王后一样,在邓弗姆林统治着整个苏格兰王国,并最终安息于此。
  到了1835年,邓弗姆林的昔日辉煌只残留在马尔科姆塔和修道院的废墟中。然而即便是废墟,它们依旧矗立在地平线上,显得高大而醒目。1818年,工人们在清理地表以便在旧址上兴建一座新教堂时,突然挖掘出一个七点五英尺长的古代墓穴,里面是一具约六英尺长、安置于铅棺中的尸骨。经过对发掘现场、墓穴以及尸骨的仔细研究,这具躯体被毫无疑问地认定为罗伯特·布鲁斯——于1314年在班诺克本之战打败英格兰军队、恢复苏格兰主权的英雄国王。
  卡内基在其自传中如是告诉读者:
  拥有这样的祖先和出生地,我感到无上荣幸。一个人的出生地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环境和传统会潜移默化地吸引并且影响一个孩子。拉斯金确切观察到爱丁堡的每一个聪明男孩都受到城堡景致的影响。同样,每一个邓弗姆林的孩子都被那尊贵的修道院影响着……雄伟的修道院以及数代君王诞生的宫殿遗址依然矗立在那里。布鲁斯之墓位于修道院中心,圣玛格丽特陵墓位于附近,还有其他许多“皇家人物”安眠于四周……所有的一切不禁令人想起邓弗姆林曾经作为苏格兰政治与宗教中心的光辉历史。一个孩子能够成长在如此环境中是他的荣幸。他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的诗意与浪漫,吸收着环顾四周时随处可见的历史和传统。这些都成为他孩提时代的真实世界——理想化的永存的真实。直到进入充满严酷现实的工作生活后,他才发现真正的真实世界。
  卡内基的反思证明他意识到了其自传中对邓弗姆林的描述是片面且过于理想化的。工业革命带来了苦难与动乱,小镇的纺织工们被剥夺了生计,生活在贫困与恐惧之中。只有对上述一切都视而不见时,邓弗姆林才能称得上成长理想之地。
  在卡内基出生时,邓弗姆林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小镇。那时的人口比19世纪初增加了一倍多。小镇的商铺以及三家银行都位于主街之上,在主街周围的街巷中坐落着许多类似卡内基家的精心修建的纺织户石屋。世代以来,小镇的主要工业只有一个——优质亚麻纺织。
  纺织工们整天都在他们的织布机上千活,这些织布机非常笨重,只能放置在石屋的底楼。纺织业(包括棉布、羊毛、丝绸和亚麻纺织)在19世纪前期成为苏格兰以及整个大英帝国最大的就业行业。在通过设立进口限制摧毁东印度的纺织行业以及在拿破仑一世战争期间垄断了拉美贸易之后,英国人将他们的纺织品销向世界各大市场。在18世纪以及19世纪初期,大量的无地移民从苏格兰低地、高地以及爱尔兰涌入苏格兰南部的城镇和乡村,其中许多人开始从事纺织业。1780~1820年,手工纺织工的数量增加了三倍以上。
  彼时纺织业的精英当属能够纺出“精细”或者“华丽”丝绸与亚麻制品的纺织工。将棉纱纺织成适于做衬衫和披肩的粗布只需要最低的技术水平,将细线纺成有装饰花纹的桌布和餐巾需要一定的经验、灵巧度以及相当的腕力和臂力。可想而知,在邓弗姆林只做最上等锦缎的手工纺织工拥有引以为豪且极具保护性的手艺。镇上每一个纺织工都可以说出近代纺织发展史:詹姆斯·布莱克是如何大智若愚般爬到爱丁堡的锦缎织布机下掌握并记下其构造秘密,而后回到邓弗姆林仿制了自己的织布机;布里奇大街的约翰·威尔逊是如何发明了飞梭,使得单人操作织布机为可能;亚历山大·罗伯逊、克尔是如何引进了法国里昂织工雅卡尔发明的提花机。在提花机发明之前,亚麻织工每换一种花色都得重新设置织布机,费时又费力。提花机的发明使得准备工作时间从五至六周缩短到了一天甚至更短。
  卡内基家族是在18世纪中期迁至邓弗姆林地区的。卡内基家族刚至南方时,他们的领主——十一世埃尔金伯爵安德鲁认为他们是在“觊觎者”斯图加特王朝查尔斯王子失败的1745起义后被迫举家逃难至东北邓迪地区的。英格兰人查抄了造翻领主的地产,使得许多像卡内基家族这样的佃户不得不迁往更南方避难。
  1759年,由于詹姆斯·卡内基给女儿伊丽莎白洗礼,卡内基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邓弗姆林户口登记簿上。那时卡内基一家安顿在归属埃尔金伯爵的布鲁姆霍尔(Broomhall)、紧靠邓弗姆林皇家自治市城边的小村庄帕迪斯摩尔(Pattiesmuir)。我们之所以知道卡内基一家是纺织工,是根据埃尔金夫人掌管的布鲁姆霍尔“家庭支出明细”,里面记录了为“卡内基家粗布织物劳作”于1768年5月支付的2英镑以及于1769年1月支付的14先令的费用。1771年的埃尔金领地地图显示卡内基一家在村里租用着极小的一块地,带着一个花园和旁边的一小块田地。
  詹姆斯最大的儿子安德鲁出生在1769年,他被称为“疯子安德鲁”。像他的父亲一样,他将织布机放置在帕迪斯摩尔。安置在城外的原因或许是为了避免加入自治市的纺织者协会、逃避交纳会费以及遵守会规。根据一位当地历史学家在1916年的记载,“疯子安德鲁”是“一个为自己考虑的‘聪明’人”(以其名字命名的孙子卡内基声称继承了祖父的“开朗性格”,以美化自己的过去)。“疯子安德鲁”聚集了镇上具有激进思想的纺织工,他们称平时聚会的酒吧为“学院”,称花最多时间在那儿的“疯子安德鲁”为“教授”。不知是因为他热爱喝酒胜于织布,还是由于他待在、“帕迪斯摩尔学院”的时间远远超过他在石屋纺织作坊的时间,“疯子安德鲁”欠下领主一屁股债。七世埃尔金伯爵托马斯(其本人也因耗费巨资把帕台农神殿的大理石从雅典卫城搬到伦敦而负债累累)的房产登记簿上有一条记录显示,老安德鲁·卡内基“拖欠房租”34英镑10先令被视为“呆死账”而注销,因为老安德鲁“太穷以致无力支付任何费用”。
  1804年,老安德鲁的儿子威廉在帕迪斯摩尔出生,他已经是这个来自苏格兰低地的纺织户家庭的第三代成员。但是,威廉长大后离开家搬入了邓弗姆林,因为在19世纪20年代,邓弗姆林拥有大量的工作机会,即便是纺织者协会以外的纺织工也可以在这里拿到很多活。1834年,威廉已经成为纺织好手,他的高超技术让他在那年娶到了邓弗姆林的玛格丽特·莫里森。一位邓弗姆林的邻居回忆说,玛格丽特比她丈夫高,“举止高贵端庄,皮肤黝黑,有着黑色的眼睛和小巧的手脚”。而威廉则是一个小个子金发男子,长得还好,有自己的特色,但不是特别出众。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安德鲁在婚后一年出生,继承了卡内基家族小个子、金发的样貌,但同时也继承了莫里森家族的火暴性情。
  ……





上一本:一个真实的奥巴马 下一本:袁宏道评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安德鲁·卡内基传的作者是纳沙,赖希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