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品诗词,悟人生:陶渊明诗传


作者:昊文     整理日期:2015-01-02 11:41:32

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可是,如果我们只是单单地阅读这些诗词,或许只能理解其中不到一成的意境,比如他在写《归去来兮辞》时发生了什么?他写《桃花源记》的时候又遭遇了怎样的心理变化?《止酒》一诗是否真的是戒酒诗,他最后戒酒成功了吗?这些问题,只有在我们彻底了解陶渊明,深入他的故事后才能得出答案。要知道,只有了解陶渊明的故事,才能了解一个真正的陶渊明,一个真正的田园诗人……
    就让我们翻开下一页,深入陶渊明的生活,透过层层时间的迷雾,看一看在古老的东晋,这个胸怀天下的诗人曾有过什么惊人的举动,他的生平或许能为你提供另一种人生选择。
  本书带你走入这个胸怀天下诗人的人生与精神世界,感受他的谜样人生、与众不同的思想情趣和特立独行的人生抉择。
  作者简介:
  昊文,历史学硕士,喜欢沉溺在典籍长河中找寻心灵的家园。向往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每每在现实生活中效其心态以处琐碎。
  目录:
  第一卷宦官世家,奇才出于乱世
  柴桑故里,名将之后/003
  传统家学,素养深厚/006
  外祖孟嘉,入世遗风/010
  乞食少年,命运沉浮/014
  第二卷游学求仕,归来兮赋闲情
  孤独游历,看尽炎凉/021
  无妄之灾,仰睇天路/026
  情思邈邈,爱意浓浓/030
  夫唱妻随,相敬相知/034
  第三卷初仕政坛,报国之志难酬
  生路多艰,济世安民/041
  勉强出仕,身不由己/045第一卷宦官世家,奇才出于乱世
  柴桑故里,名将之后/003
  传统家学,素养深厚/006
  外祖孟嘉,入世遗风/010
  乞食少年,命运沉浮/014
  第二卷游学求仕,归来兮赋闲情
  孤独游历,看尽炎凉/021
  无妄之灾,仰睇天路/026
  情思邈邈,爱意浓浓/030
  夫唱妻随,相敬相知/034
  第三卷初仕政坛,报国之志难酬
  生路多艰,济世安民/041
  勉强出仕,身不由己/045
  祖辈恩怨,刺史难保/049
  不堪吏职,辞官归乡/054
  第四卷丧妻再娶,今生有你相伴
  发妻过世,平添心痛/061
  厚望稚子,庸碌无为/065
  续结翟氏,半生陪伴/069
  第五卷再度出仕,桓玄记室参军
  世道崩坏,觞纵遥情/075
  复起之时,义投桓玄/079
  政治虞诈,归家耕田/084
  第六卷屡仕屡辞,心系山泽之居
  为母守孝,止酒止忧/091
  无悔无怨,回乡归田/096
  老友来访,共叙友情/100
  桓玄篡位,悲悯黎民/104
  重入参军,投奔刘裕/108
  第七卷辞彭泽令,鸟倦飞而知还
  为生存计,重返仕途/115
  拒绝行贿,挂印而去/119
  羁鸟旧林,心灵故土/122
  胞妹离世,悲泣伤怀/125
  山野林间,亲情意浓/129
  吾生行休,不悲不喜/133
  第八卷田居遇火,一宅无遗片瓦
  采菊东篱,悠然悠哉/139
  风起微末,乐不自胜/144
  六月野火,天降灾祸/147
  吾心弥坚,住进渔船/152
  生死了然,移居南村/156
  第九卷人生追问,不悲喜亦不惧
  堂弟早逝,祭弟敬远/163
  形影神现,追问人生/169
  形影可离,生不可言/174
  遵循自然,万物皆善/179
  第十卷易代悲歌,失君亡国之叹
  生活困顿,不恋仕途/187
  伤时感事,心有寄托/191
  神鬼莫近,精神巨人/196
  关心时局,刘裕建宋/200
  真实洒脱,怡然自得/204
  第十一卷更名明志,贤者避世隐居
  晋民渊明,宋人陶潜/211
  述酒言事,悲欢几何/216
  人间仙境,世外桃源/221
  第十二卷隐士归去,千载仍留余情
  易代之悲,无人诉说/227
  陋室会友,断然诀别/232
  生亦何欢,死亦何悲/236
  第一卷宦官世家,奇才出于乱世
  陶渊明(约公元365—427年)出生于柴桑(现江西九江),这里是他生命的起点,也是终点,他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陶渊明的生命轨迹与其祖父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虽出身贫寒之家,地位低下,却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挤进仕途,在获得了社会尊重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落叶归根,在经历了坎坷不平的人生之后,他们又都选择了柴桑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可以说,在陶渊明的一生中,他的故乡和祖辈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心目中影响着他,作为他精神的支柱一直陪伴着他。
  柴桑故里,名将之后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馀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
  据史料记载,柴桑是我国古代江南一带浔阳郡的治所,位于今江西九江西南边上,因为旁边有一座名为柴桑的山,所以人们便以此来命名此地。柴桑的北边是四大名山之一的庐山,庐山之北紧挨长江,柴桑的西南方和正南方也都有山有水。在这样一个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的地方,柴桑也具有了诸多灵性的特质。
  在中国文人的心里,“柴桑”二字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地名,而是一个充满了很多复杂感情、带着特殊文化意味的境地。它就像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英雄,呼唤着人们内心深处的赤子之心。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访陶公旧宅》一诗中这样描写他在游览柴桑时的心情:“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这首诗不同于一般游记,并没有着重于对景物的刻画。诗人借助在柴桑的所见所感,深深地缅怀了这位大诗人。诗中所指的“姓陶人”,或许就是陶渊明的同族后代。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里,他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对于陶渊明来说,柴桑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无数次地想离开这里去创建一番功名,可是每当遇到仕途的不如意,又都无数次地抛下一切回到这里。每一次出走,他都会特别地想念这片故土;每一次回归,他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望投入到故乡大自然的怀抱。
  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桃红、柳绿、紫葵、青松,景色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等到丰收时节,更是硕果累累,稻谷飘香。在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人们相约一起登高赏花,三三两两,踏着节拍,听着泉水叮咚,一路吟诗饮酒,好不惬意。如此怡心养性的好地方,可谓“山拥千嶂,江环九派”,确如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
  由于地处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省的交界处,四面又环山环水,柴桑一带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军事上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所以,从古至今,柴桑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西汉刘邦派灌婴追击英布,到东汉末周瑜在此操练水军,这里留下了许多古战场的遗迹。三国时代,这里还连番上演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群英会蒋干中计”、“柴桑口卧龙吊丧”等好戏。东晋年间,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起兵十万,聚众造翻。孙恩去世后,他的妹夫卢循继续率领余部攻打朝廷,最后为刘裕所灭。这期间,还发生了桓玄篡晋,与刘牢的军队混战。之后,刘裕又征讨桓玄,将其歼灭,军队、朝廷、地方豪强之间的争夺和讨伐之战愈演愈烈。据后人的统计,在晋安帝义熙六年这一年,光是朝廷军队讨伐卢循叛军,就进行了六次比较大的征战。东晋时代,柴桑隶属于浔阳郡,这些大的战役基本上都发生在浔阳或是与这里有直接的关系。可想而知,浔阳一带在几十年间持续地遭受人祸,没有太平之日,普通老百姓只能跟着饱受战乱之苦。
  身处这样的环境时代,陶渊明亲身经历了他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所经历过的水深火热。那时候的他正值青壮年,在自己的家乡亲眼目睹了无数的权力争斗和战争祸乱,无数人妻离子散,痛哭流涕。这时的他内心充满着矛盾和挣扎,他想像曾祖父一样出去干一番事业,在乱世之中为家国贡献一份力量。可是,现实常常让他无所适从,他的本性与周遭的一切相冲突,他渐渐对这个时代丧失了信心和耐心,遁世之心日渐强烈,越来越不想与世俗为伍,无时无刻不想回归山野隐居起来,祈盼自己的身心都投奔到故乡的怀抱中去。
  





上一本:宋词是一杯清酒5:小山词传 下一本:英国复兴领袖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品诗词,悟人生:陶渊明诗传的作者是昊文,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