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以乐家传人乐崇熙的亲历和回忆为线索,以总分的叙述结构,客观生动地记叙了同仁堂三百余年的发展史。全书以乐家轶事为经、以同仁堂发展史为纬,为我们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让我们跟随作者所描述的一个个侧面,深入到大宅门的生活中,看到创建同仁堂这个民族品牌的乐氏家族的兴衰起伏,了解到乐家老宅生活的人和事及逸闻趣事。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深层的思考、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展现了同仁堂的历史面貌和当代风采。 作者简介: 乐崇熙,1932年出生,男,汉族,北京市人,同仁堂创立者乐氏家族第十三世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1987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兼任北京同仁堂顾问。曾四次出席国际会议并用中英文作报告,出访美、英、法、日、尼泊尔、缅甸、及加蓬等国。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楔子:乐家老铺的谱系与轶事 一、同仁堂中兴人物——乐平泉和许叶芬 二、乐平泉二去太原 三、进一步兴旺的起点——记曾祖母许叶芬 四、详谈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五、印川公到底长成什么样? 六、一副对联 七、一本药目 八、四个小故事 九、乐姓四代管理同仁堂 十、家族内部商战 十一、祁州药市与地道药材序一 序二 序三 楔子:乐家老铺的谱系与轶事 一、同仁堂中兴人物——乐平泉和许叶芬 二、乐平泉二去太原 三、进一步兴旺的起点——记曾祖母许叶芬 四、详谈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五、印川公到底长成什么样? 六、一副对联 七、一本药目 八、四个小故事 九、乐姓四代管理同仁堂 十、家族内部商战 十一、祁州药市与地道药材 十二、同仁堂的继承与发扬者——乐达义和乐松生父子 十三、四大房和乐家老铺 十四、大排行和小排行 十五、乐家风格 十六、大房轶事 十七、二房轶事 十八、三房轶事 十九、四房轶事 二十、几号乐家老铺及其员工们 二十一、儿时记趣 二十二、老宅忆旧 二十三、老宅生活掠影 附录 后记大宅门的真实故事 老北京的风俗民情 同仁堂的梦想与辉煌同仁堂药铺创建于康熙八年,雍正初期即开始供奉清宫御药房,直至宣统逊位,声誉始终颇为卓著,遐迩闻名。与此同时,市面上经常出现假冒同仁堂招牌、以伪充真的情况。因此乐氏祖先采取了“同仁堂只此一家(今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别无分号”的对策,相传下来也就成为一条祖训族规。 乐姓十世传人乐平泉(号印川)先生中兴了同仁堂,他用毕生精力排除了当时已占90%以上的外股,成功地逆转了岌岌可危的局面,使同仁堂又成为乐姓独家经营的殷实企业。他有四子:孟繁、仲繁、叔繁、季繁,即后来习称“老四房”的祖辈,他们四人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恪守祖训不设分号,自掌自东。 乐家老铺谱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新思潮的影响,乐家人不再墨守成规。宣统年间,乐氏十二世传人四老爷乐达聪(号敬宇)第一个在济南开设了个人独资的宏济堂药店并设胶厂,这是同仁堂以外乐家的人唯一开设的乐家老铺。此后,乐家后人多有留学海外,接受了不少新思想的熏陶,例如十二世老大房的的六先生乐达庄(号均士)到日本,老四房的七老爷乐达仁到德国,十老爷乐达义到英国游学。回国后他们纷纷开设个人或本房的药铺,其他人逐步效仿。十二世男性成年凡11人,除卒年34岁的老二房的十一老爷乐达康(号懿芝)早逝外,其他10人均开设了本人或本房的药铺,连同此后十三世乐氏后人开设的药铺,“乐家老铺”共有44个,除云、贵、藏、琼等省及两广地带外,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大城市。各房开设药铺时,店正门外都高悬“乐家老铺”字样,两旁分别悬挂“灵兰秘授”“琼藻新栽”。两侧门柱上悬挂各号××堂乐家老药铺,以彰显为乐家人开设的老药铺。 各自开设药店的另一原因是乐氏人口日繁,单靠同仁堂老药铺的收入已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了。 在“乐家老铺”名下,按照解放前的商誉与影响,顺序应是达仁堂、永仁堂、宏济堂、乐仁堂、怀仁堂、宏仁堂、乐舜记、宏达堂、继仁堂及沛仁堂。近年来恢复了一些知名老字号的招牌,前面六家乐家老铺均在此列,这也是对各家商誉的一个客观评价。 达仁创业泣血沪江 老四房的七老爷乐达仁创业并非一帆风顺,首先在上海开设的达仁堂营业欠佳,青岛开一分号业务仍不景气,在这种开一号黑一号的状况下根本无法偿还借款。为此,他曾和总管陈子明先生携手徘徊在黄浦江边。后来,他再次鼓足勇气又到汉口开设另一分号,一举成功。创业期间,乐达仁和店里的员工同甘共苦,晚上和他们一起搭铺睡觉,有时甚至还身先士卒。在天津达仁堂总号开张时,彩牌楼意外起火,他用菜刀切断电源才免去一场火灾。他在德国参观过很多大药厂,学到不少先进的管理方法,他讲究价高质优,达仁堂的饮片极为讲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先生一直要求病家要到达仁堂抓药,否则不负医责。达仁还鼓励店员多售货,月有月状元,年有年状元,分别赠予高额奖金。 由于受到欧西文化的影响,当时达仁认为中药业只能再经营20年,后将被西医药所取代,事实证明,他的推断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乐达仁之弟乐达义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从另一角度辅助了同仁堂及达仁堂。他对下层社会人士常能慷慨解囊。即使时局艰难时到天津躲债,遇人危难他依然不吝施舍。他曾纠正了同仁堂管理上的乱局并主持同仁堂日常事务多年,与员工关系很融洽,这与解放后大家拥护其子乐松生做同仁堂经理多少有些联系,可谓:躲债犹赈济,余荫蔽后人。 颐龄堂与其派生出的三堂 在20世纪20年代初,老二房的十五老爷乐咏西牵头在北京前门外廊房头条开设了颐龄堂,其子元可、孝先曾在此学徒,从而成为后来相当内行的铺东。该店由于时逾十载仍未分红引起内部矛盾而停业。与韩、赵、魏三家分晋相似,一个颐龄堂又派生出永仁堂、怀仁堂和沛仁堂。 永仁堂与一贴膏 永仁堂一度曾更名百草药店,位于北京王府井繁华闹市,首取地利,以创制的一贴膏销量最大。该膏以万应膏为基础在药剂上稍有加减,售价低廉,为劳动人民所乐用。每年仅农历四月二十八药王圣诞敞开供应,购者之众常不得不由公安人员维持秩序。 铺东乐咏西长于摄影,并于照片上加盖“永记照相”印章,当时他为京剧留影多帧,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琴鼓图》:梅兰芳先生操琴,余叔岩先生击鼓。 咏西长子乐元可从师京剧名家王瑶卿先生学唱青衣三年,经常粉墨登场,1949年春曾为庆祝北京解放演唱京剧《武家坡》。 20世纪40年代元可之家为地下党的活动地点,他夫妻俩为地下党保存经费,在物价一日三涨之期,他们常易款为药材或黄金以免党的经费过分贬值。故贤伉俪被地下党誉为“金库主任”。解放后有专文记述并拍成影片。 怀仁堂鲜药圃 老二房的十七老爷乐东屏是解放时同仁堂18位经理中的一位,是笔者的父亲。解放前后他对铺务始终兢兢业业,事必躬亲,长于细贵药材鉴别,尤其对牛黄有独到的研究。同仁堂进货牛黄时常以他的意见一锤定音。药界知情人士常称赞他有十分力气而做出十二分的努力。他于1934年元旦在北京西四开设怀仁堂,同年10月在济南开设分号居仁堂。怀仁堂除了避暑良药防疫丸非常著名外,很多儿科丸散,如安宫牛黄散,也为各大名医所推崇。怀仁堂有一特点,即大量种植鲜药,药店后院占地六分七厘,或开畦种植,或温室盆栽,其中藿香、佩兰、菖蒲、薄荷、香椽、佛手、枇杷叶、石斛等栽种最多,随用随采,有效成分毫无损失,有利于药效之提高,颇受药界同仁及患者之好评。冬日,盆栽诸药根据不同种类或移至暖房,或覆以苇席。管理药圃的王玉山师傅乃丰台花神庙人,他所种植的香椽、佛手常在冬日结果累累,清香沁人。 乐东屏先生热爱祖国,20世纪50年代他将珍藏多年的明清古玩及木器无偿地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将大桂花树等名贵花木送给颐和园;他送给动物园的短嘴名鸽是该园所养的第一批鸽子,其中一部分还与国外动物园进行了交换。 “琴师”开药店 乐家老二房的十一夫人请一管事人协助其子乐朴荪在打磨厂老宅附近的兴隆街上创建了沛仁堂。一条小街交通不便,条件已不理想,兼之主人乃琴票内行、管家外行,因此营业情况始终一般。主人也曾希望以自制的自由膏打开局面,每年药王圣诞都进行宣传。一年他使二男仆扮作孙悟空和猪八戒,沿街赠药;另年使一人藏于小车内,每至闹市即行抛散自由膏以赠行人,此种乳白色油膏只治一般皮肤病,销路自也平平。 乐朴荪于汉口及北京小市口开有沛仁堂分号,小市口分号开张时乐朴荪经常借票戏之便,广邀在京名票清唱京剧,一时锣鼓喧天,电声喇叭轰鸣,确实热闹了一阵。 朴荪早年为梅兰芳先生二胡琴师王少卿先生挚友,中年后又拜梅先生琴师徐兰沅为师,颇得梅派琴艺真传。他与天津京剧团丁至云女士一起票戏,中年后又一起进入文艺界。简言之,朴荪之兴趣在制琴和操琴,而不在中药业,其当年制作的琴成了今日琴友们收藏之所爱。正是:梅派琴技造诣非浅,乐家传统继承未深。 乐仁堂与宏仁堂 20世纪初,老大房在北京西单开设了乐寿堂,后来在天津等地开的分号均名乐仁堂,解放初期乐寿堂重张,亦更名为乐仁堂。大老爷乐达亨早逝,留下四子,长子乐佑申为乐仁堂的主要经营者,在乐达义之前,他曾掌管同仁堂长达20年;而大老爷其余三子则为宏仁堂的主要经营者。 老大房大老爷之弟乐达庄(号均士)生性恬淡,不重利禄,中过秀才,后又游学日本,接受西洋文化颇深。他不仅长于古文,而且精通英文,尽管他管理同仁堂、乐仁堂时间不长,但每当国内外药界专家询及药材原植物及炮制原理等较深问题时,往往请他作答。六七十年前他已经知道引用当归、大黄、人参、甘草等植物的拉丁学名来澄清一些问题。他的四子三女均留学法国,长子乐夔为早年留法药学博士,与北医前药学系主任薛愚是同班同学。乐夔回国后在天津开设中街药房,他的法国妻子在楼上看病,楼下即可买药。他曾用天然药物配制乐仁油,一度很是畅销。日本侵华时他曾有爱国行动,后为人胁迫而殉国。 乐寿堂及乐仁堂长期为长兄佑申掌管,小兄弟三人不甘寂寞而另起炉灶,遂开设了宏仁堂。大老爷的三子乐笃周能干且有事业心,敢想敢干,敢与先开的乐家老铺相抗衡。他主持的几家宏仁堂几乎都是对台形式,北京有两家宏仁堂,其中之一就开设在同仁堂的东侧。当时达仁堂就开设在同仁堂西侧,一条大栅栏街就有三家乐家老铺。又如天津东马路西侧开设了乐仁堂,马路东侧就开设了宏仁堂,这是亲兄弟之间的商业竞争。最值得一提的是乐达仁在上海南京路开设达仁堂后,乐笃周就在不远处开设了宏仁堂,四房又在宏仁堂对面再开一号,而且为了与宏仁堂竞争,专门取名“树仁堂”。竞争初期双方竞相减价,逐渐发展到细料免费,白送方中之犀角、羚羊,优惠之厚令人生疑。日久宏仁堂渐感不支,不得不有所提价,恰中上海人价高质优的心理,他们宁愿多花钱买好药。自此宏仁堂生意日隆,树仁堂就此收场。 无钱也能开药店 老大房、老二房、老四房都曾有过本房的药店,只有老三房所开药店都是个人的。老三房的四老爷乐达聪所开宏济堂长期由其长子乐铁庵经营。次子乐绍虞为人豪放,结交甚广,在资金极为不足的情况下硬要开店,主要措施就是高价赊购。坐落于西单商场的宏达堂开张时早已是债台高筑,但绍虞并不介意而且及时行乐,有一年春节前,债主盈门,按常人早就愁眉不展,但绍虞却笑请诸君宽坐,径自叫来出租汽车打道大商店,前往购买水獭帽。 乐舜记与继仁堂 老三房的四老爷开设宏济堂之后,其弟九老爷乐达璋(号舜慕)在西四西边开设了乐舜记药店,未久舜慕逝世,其妻掌管铺务。其独子乐鉴秋善写双钩字,继承父业后他又开设了继仁堂药店,乐舜记创建之始营业还不错。由于此支人丁不旺,鉴秋多年卧病,夫人孱弱又无子嗣,一应铺事均委他人,以致几个店铺都起色不大。 南京同仁堂 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政治中心南移,乐笃周作为老大房代表主张随着政府的转移,应在南京开设同仁堂分号。由于时代变迁及客观上的需要,乐姓族人开设乐家老铺已属从权,而开设同仁堂分号则是直接违反祖规的。经他再三说服,老二房和老三房算是勉强同意,而老四房始终反对,此后就在三房同意的情况下在南京开设了同仁堂分号,但只设门市不设药厂,全部丸散均由设在北京的同仁堂药厂制作供应,这是为了保全同仁堂的声誉而采取的措施,后来南京的同仁堂一直由乐笃周经营。 乐笃周曾经有过一个设想,把全部乐家老铺一律作为同仁堂分号,根据各药店具体情况按股分红,中药界戏称为“大同仁主义”。这一想法既违祖训,红利的分配又不能使大家满意,最终作罢。 国民党统治后期,乐笃周之妻前往台湾,旋即在台湾开设了同仁堂。若干年后其妻去世,子女赴美,由于无家属直接经营,据称此店后来采取联营形式,不久停业。 以上是乐家老铺谱系的主要情况。在40多家乐家老铺中除同仁堂外,最早在清末开设的是宏济堂,绝大部分乐家老铺都是在民国时期开设的,只有乐元可的恒仁堂是解放后在北京和沈阳分别开设的。 这里还应介绍一下北京崇文门的万全堂,该店为何也悬挂乐家老铺的匾额呢?乃因该店虽非乐家老铺谱系但与乐家深有渊源。创建大栅栏同仁堂的是乐家五世乐梧冈,字凤鸣,其弟乐凤仪应是创建万全堂之人,而且万全堂比同仁堂药铺开设年代还早些,但该店后来典让给他人。在同仁堂文献中存有乾隆时凤仪之孙乐毓秀等六位乐姓人将万全堂出卖倒租他姓的契约,嘉庆时又有乐凤仪之重孙将家产卖绝的字据。上述历史就是万全堂也叫乐家老铺的原因。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时,同仁堂受到战火波及,次年重修时,同仁堂主持特请一位王公爱新觉罗?寿岂草书十二字作为乐家老铺的标志,上联为“灵兰秘授”,下联“琼藻新栽”,横批是“乐家老铺”。此后,凡乐氏族人开设各自店铺时都遵循这样两条:一是使用同仁堂祖传丸散膏丹配本,二是店铺须悬挂上述十二草书字;而万全堂“乐家老铺”四字皆为楷书,故可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