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炽热,此心独凉。她是张爱玲,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异数”作家。 她是民国的奇女子,不喜世间繁华与喧嚣,与浮华尘世冷眼相对。 《张爱玲(在最深的红尘遇见你)》再现张爱玲精彩的生命旅程,以清澈的文字,柔婉的笔法,重现出一个生动而充满香韵的张爱玲,书写绝代才女的一生传奇。 目录: 第一卷灰色年华:那么温柔的时光,那些难忘的过往 第一节繁华渐逝的家道 第二节那么美的童年 第三节最苦的别离 第四节在颓败中凋零 第五节一半光明,一半黑暗 第二卷斑驳青春:在喧嚣中静默,在沉寂中狂奔 第一节娇艳的初放 第二节在喧嚣中静默着 第三节失去的温情 第四节窘迫的生计 第三卷劫后重生:最美丽的开始,最意外的结束 第一节走入香港 第二节与青春相撞 第三节战争竟是如此残酷第一卷 灰色年华:那么温柔的时光,那些难忘的过往 第一节 繁华渐逝的家道 第二节 那么美的童年 第三节 最苦的别离 第四节 在颓败中凋零 第五节 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第二卷 斑驳青春:在喧嚣中静默,在沉寂中狂奔 第一节 娇艳的初放 第二节 在喧嚣中静默着 第三节 失去的温情 第四节 窘迫的生计第三卷 劫后重生:最美丽的开始,最意外的结束 第一节 走入香港 第二节 与青春相撞 第三节 战争竟是如此残酷 第四节 寂寞的病中岁月第四卷 倾城之恋:一半似海水般平静,一半如火焰般炙热 第一节 惊鸿一瞥,相识难忘 第二节 相逢是首欢快的歌 第三节 相知千丈红尘里 第四节 与你在最深的红尘相恋第五卷 尘埃落定:若即若离的距离,咫尺天涯的相离 第一节 伤情总是别离时 第二节 爱如风,忽飘忽定 第三节 那一场萎谢的绝恋 第四节 两两相忘,触心殇第六卷 华丽转身:翩然化作春江水,人生聚散两依依 第一节 出名要趁早 第二节 冬天已经过去 第三节 新恋,如虹 第四节 翩然作别,不起涟漪第七卷 异国天空:悲欢离合一场戏,传奇终究是传奇 第一节 重回香港 第二节 似一朵风花,飘走天涯 第三节 一座城,一生恋 第四节 尘埃里开出了花第八卷 离群索居:喧嚣归于安寂,繁华落入尘埃 第一节 岁月如流,人生如寄 第二节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三节 对照与回忆 第四节 繁花落尽 第一节繁华渐逝的家道剪一段历史,放在月光下晾晒,看那些不曾走过的路,听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拾起心动,嗟叹流年。再挥手告别,让那些往昔的繁华和落寞,随昨日之风远去。 时代的记忆是不公平的,因为它用很多刻骨铭心的人生故事做底,仿佛这世上的一些事,都是在为一个人的传奇埋下深沉的伏笔。 张爱玲说:“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人生无常,怪不得缘起。但血液里汩汩流淌的躁动,终归与古老的记忆脱离不了干系。 初秋,细雨微凉,一座民初式样的老洋房里添了女婴的声声啼哭,在家族层层叠叠的支脉下多了一个平淡的名字——张瑛。这个日后更名为“张爱玲”的女孩这样追忆她的童年:“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位于公共租界的这座老房子散发着迟暮的味道,就像是诉说着这个家族的命运。尽管家境还算殷实,但是命运抛物线的顶端早已成为过去。满清王朝的金色梦想已经落幕,剩下一些啃噬着记忆为生的人,守在老房子里,嗅着新的空气,反刍着曾经的显赫。 回忆固然美好,却也伴随着彻骨的惆怅和空虚。 街上行走着装扮新潮怪异的洋人,人们从开始的瞠目结舌,到后来的争相效仿,只隔了几个弹指。时代翻开了新的篇章,旧事便剔去了骨肉,剩下简明精准的梗概。 时光的褶皱里,总是隐藏着许多无法言说的暗伤。也有一些遗憾,被生硬的笔载入史册,供后人作谈资。晚清名臣李鸿章与张佩纶的起起伏伏,便在后人的口沫之中保留着一丝余温。他们分别是张爱玲的曾外祖父和祖父。 张佩纶是个脾气怪异之人,因此被称为相府的“怪味姑爷”。在官场上,他不是低眉顺目的应声虫,而是凭着一股子倔脾气,仗义执言,弹劾了不少官员的花翎顶戴,虽然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也因此博得了美名和尊重。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战败后,张佩纶逐渐仕途不济,至被朝廷发配后,一蹶不振。 幸运的是,李鸿章对他十分欣赏,不仅常常约他品酒论诗,还有意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他。得知张佩纶的继室在发配期间过世后,李鸿章便暗示张佩纶采提亲。 李鸿章的女儿名唤菊耦,这位相门千金知书达理,且正值花样年华。府里人都愤愤不平,想那张佩纶年届四十,脾气怪异,相貌粗鄙,还是一个结过两次婚的罪臣,落魄失意,怎么讲,也不与相府的小姐登对。但最后,菊耦自己应允了,因为“爹爹眼力必定不差”。 关于张佩纶与菊耦的结合,还流传着一段佳话,被曾朴写在《孽海花》里。 那目,日光温暖,微风徐徐,张佩纶应邀与李鸿章谈论政事。踏进房门,他却是一愣,面前竟伫立着一位绝色佳人,刚要回避,却听李鸿章喊道:“贤弟进来,不妨事,这是小女呀——你来见见张世兄。 ”佳人脸上泛起了红晕,侧身道了万福,飞快地逃离了。那窘态透露了些许心事,铺垫了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张佩纶看见桌子上有一本锦面的书,翻一翻,恰巧翻到两首有关中法战争的七律,读过之后,心头不免一震。 第一首是:基隆南望泪潜潜,闻道元戎匹马还;一战岂容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 焚车我自宽房瑁,乘璋谁教使狄山;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 第二首是:痛哭陈辞动圣明,长孺长揖傲公卿;论材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笔。 宣室不妨留贾席,越台何事请终缨;豸冠寂寞犀渠尽,功罪千秋付史评。 落魄英雄怎抵得了这体谅与理解的及时雨,心中的委屈和苦楚顿时翻腾了出来,一时间竟然红了眼眶。 李鸿章见状欣喜,说:“不过是小女的涂鸦之作,她因为有些小聪明,眼光便高了些,老夫倒着实为难,还请贤弟替老夫留意留意。”张佩纶听懂了李鸿章的言外之意,不久便托人上门提亲,八抬大轿娶回了二十三岁的相门千金。 小说中的演绎,总是与现实隔着距离。关于《孽海花》中的这段描写,张爱玲曾向父亲求证,但父亲的结论浇灭了她雀跃的兴奋之情。“他只一味辟谣,说不可能在签押房撞见奶奶,那诗也是捏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