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资生堂名誉会长福原义春的自传,曾在日本《东京新闻》等报纸上连载,后由日本著名出版社岩波书店结集出版。 资生堂成立于1872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生产销售化妆品的企业之一。公司名取自中国《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意为大地山川载物,孕育新生命,创造新价值。 福原义春继承了福原家族的热衷文化及剑新精神,学贯东西,兼具读书、养兰、摄影等多种情趣,他善于将东方美学、西方科研及商业技巧糅进资生堂的企业文化中,由此树立起公司引领潮流的经营哲学和文化理念,进而把资生堂打造成著名的品牌。 在这本自传中。作者按照时间流变,举凡家族经营、科学管理、连锁制度、进军海外,扩大外延、进入中国的脉络步步推进,既展示了自己五色缤纷的多轨人生,又演绎了资生堂百年基业的发展历,同时折射出日本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多彩风貌,书中不乏轻松有趣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哲理,字里行间彰显其精深的文学功力,实为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福原义春,资生堂名誉会长。193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供职于资生堂公司。历任资生堂美国公司法人总经理、资生堂商品开发部部长、董事外国部部长等职。在法国、德国建立了当地法人公司,推进实施包括进军中国在内的扩大海外市场战略。19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户籍落银座出生在神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投降 三十年代的日本 多疑的一代 我的祖父 我的祖母 我的父亲 二·二六事件 学习长歌 抽象拼贴画 家庭沙龙 小学恩师 小学时代 银座 战争与学童序言 第一章户籍落银座出生在神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投降 三十年代的日本 多疑的一代 我的祖父 我的祖母 我的父亲 二·二六事件 学习长歌 抽象拼贴画 家庭沙龙 小学恩师 小学时代 银座 战争与学童 伊藤先生 疏散离京 第二章时代不同了——从校园走向社会 日本战败 中学时代 择业 时代变迁 大学生活 摄影俱乐部 应聘考试 参加工作 销售公司 负责发货 第三章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 五十年代 消费热潮 湖崎夫妇 操办会务 父亲去世 口红促销 美国考察 产品开发科科长 书生堂 福原私塾 总经理职务科长待遇 筹划“远东节” 胜者为王 派驻美国的日子 克利夫顿市 兰馨结友 男女协作 干部培养 欧洲旅行 企划部副部长 产品开发部部长 镰仓兰友会会长 外国部部长 第四章文化的力量才是资本——在国外学习传统和创新 就任董事 创业者一族 神行太保 移师海外 进军法国 卢丹诗先生 入驻巴黎 SHISEIDO 文化资本 迈向中国的一步 中国市场 登上长城 开业北京 常务董事 现代诗歌花椿奖 企业文化史 收视率之争 前卫艺术展 铃木治雄先生 世界兰花会议 日法文化交流 大野总经理之死 第五章改造公司转变自我——踏上经营者之路 就任总经理 就职宴会 削减库存计划 下调经营指标 发布减益公报 纽约股票暴跌 经营改革 GoldCard 记者围攻 统一敬称 现场采访 总经理的信 日法文化峰会 率先垂范 与员工交流 美丽年华 防止紫外线 与兰为伴 兰馨之谊 连续休假制度 无缘高尔夫 第六章在社会上生存——资本与文化的融合 经济界的工作 前辈的教诲 企业文化协会 企业文化部 公司的品德 布卢瓦城 麦克斯先生 志愿者 赔偿损失 化妆品标准 种树的人 密涅瓦塾 《HOHODUWE》 接受判决 网站主页 褒曼永生 苏卡瓦提 巴厘岛上的鸟鸣 第七章顿悟——享受多轨人生 总经理更迭 日法文化年 创建K-FACE 达沃斯论坛 文化经济学会 驹井哲郎 接掌摄影美术馆 服务社会 公益法人改革 荣获嘉奖 开卷有益 著书立说 享受假日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展望日本的未来 抚今追昔 絮语代跋 后记第一章户籍落银座出生在神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投降 《多疑的一代》 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能够印证日本后来的命运。 一边是前途未卜、时局动荡的现实生活,一边是对于美好事物和人生的憧憬。当年的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夹层当中,包括我在内,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是多轨的。 人们还没来得及担心社会局势,就被国家全体主义重重地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令人窒息的感觉,就连我这个孩子也能深深体会到。 即便如此,当时的人们还是挺懂得自得其乐的。《东京狂想曲》《旅途夜风》《雨中蓝调》《谁能不思乡》《喝上一杯咖啡》《湖畔之宿》等抒情类歌曲直到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仍然不断涌现并广为传唱。我并不认为当时的人们在一味逃避现实,毕竟很多歌曲抒发了人们真实的感受。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德国和奥地利的合拍电影《未完成的交响曲》(LeiseflehenmeineLieder)在日本公映,并风靡一时。当时的音乐评论家野村胡堂发表评论文章,对影片中的场景进行了描写。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描写的场景应该是荞麦面店送外卖的少年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吹着口哨哼唱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这就是昭和年代初期的真实写照。 没过多久,鼓吹战争大义的社论、军国歌曲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就连我当时看的小学生报纸——《东日小学生新闻》上也全都是这些内容。 终于熬到了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已经是初中生的我开始多愁善感起来。看着世事变幻莫测,内心不禁阵阵忧郁。那种感觉,至今都无法忘却。 昭和堪称“变幻莫测”的年代。不知何时,“鬼畜美英”成了美国和英国的代名词。原本还是日本同盟国的英国,一夜之间就成了敌国。没过多久,美国居然接管了日本。日本的粮食生产无法自给自足,美国一下子从“鬼畜”成了能给日本供粮的“上帝”。人们刚刚觉得“提倡消费是一种美德”,可一转眼,因为资源短缺,提倡消费成了挖社会墙角的浪费行为。那些曾经精于市场运作的优秀企业一眨眼成了教唆浪费的黑典型。曾几何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经营者,擅长利用闲置资金投资金融资产成了必备条件。可就在大家纷纷效仿的时候,这些“合格”的经营者发现,按说应该开始赢利的企业,账面上居然出现了不少不良资产。 我得益于当年的这些阅历,才真正领悟了什么叫“世事变迁,,和“此一时彼一时”。今天能上报纸头条的大新闻,二十年之后可能连新闻都算不上。在昭和初期出生的那一代,因为经历了太多变故都成了“多疑的一代”。 《我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和祖母早已过世,无缘和他们见面。尽管如此,两位老人对我的成长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六五年(昭和四十年)的某一天,我正和家人在逗子海边的一处餐厅吃饭。隔壁餐桌突然传来一位老者大声说话的声音,“过去这一带可是福原家的别墅。福原先生可是位顶天立地的大人物!” 扭头一看,是第三十四代武田流镰仓派的“流镝马”掌门人——金子有邻老先生正在向他的孙儿们讲述我祖父的故事。也许是因为太专注了,金子先生没认出我来。要知道,明治可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我祖父算不上什么大企业家,可连金子先生这么有身份的人都这么抬举他。看来,祖父确实有过人之处。 我家祖上是现在千叶县馆山市附近的乡士,世代行医。祖父年轻时只身闯江户(现东京地区),进入德川幕府的医学所后专心研习荷兰药学,后出任明治新政府的海军医院医药局局长。后来,萨摩藩的势力逐渐渗透到海军内部,祖父开始萌生退意,并于一八七二年辞去军职开始经营自己的药房。一八七二年(明治五年),银座街区的木结构房屋因一场大火全毁。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新建房屋全由木结构改成了砖瓦结构。重建的银座街区同年完工,“银座砖瓦街”也由此得名。祖父就在新建的“银座砖瓦街”的把角处开了日本第一家西式药局——新桥资生堂。随着合作伙伴的不断加入,资生堂药局在日本全国开了多家分号。一八七二年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思想在日本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祖父取意《易经·坤卦》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为药局起名为“资生堂”,其理想就是经营质优价廉的好药。 据说祖父辞去海军职务时,上司和同事们都一再挽留他。后来由于资金紧缺,祖父曾经在大年三十那天向上门逼债的债主们低头恳求,“烦请看在我福原的面子上再宽限一年”。到了明治中期,资生堂除了出售药剂,还卖些牙膏、化妆品,经营状况还算不错。那时候,药局的日常经营都是祖母在打理,祖父则全身心扑在了推广医药分离的事业上。 一八八七年(明治二十年)是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祖父和以前的军中好友合伙推出了“生命保险”(人寿保险),并于一八九三年(明治二十六年)出任“帝国生命保险株式会社”第三任总经理。 一九○○年(明治三十三年),当时的欧美地区早已普及了人寿保险,祖父为了拓展业务、开阔视野,决定远赴欧美进行考察。恰逢第五届巴黎世博会召开,在这届被誉为“拉开了二十世纪序幕”的博览会上,祖父亲眼见识了“光和能源”的力量。那些代表了当时欧洲最高科技水平的展品,让祖父深深体会到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这也是资生堂在后来的经营过程中不断积极进取的原因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