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历史,令人心生热望。常智山和孙建伟编著的《文武民国》轻松地刻画出了民国一大批武夫与文人的群体雕像,揭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隐闻秘事。历史的真相究竟在何处,这是人们重温历史时应思考的问题。不同的执笔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一个事件会有不同的评价,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读者对那段历史的看法。我们只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梳理史料,对这段历史进行重新的审视,期望抛砖引玉,以便更多的人们关注民国那一个个特立独行的名字……一起来翻阅《文武民国》吧! 作者简介: 常智山:博览群书,尤喜文史。从事过企业宣传、媒体运作和新闻出版,现在为自由职业者。出版有多部文史方面的畅销书。孙建伟: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学历史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性喜历史及传统文化,工作之余,出版历史作品多部,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上篇 武夫当国梦 袁世凯:北洋教父,最具争议 总督朝鲜,创立新军 “闲云野鹤”有玄机 神鬼之道的诱惑 注重做人,细节取胜 做人做事有余地 节日的渊上篇武夫当国梦袁世凯:北洋教父,最具争议总督朝鲜,创立新军“闲云野鹤”有玄机神鬼之道的诱惑注重做人,细节取胜做人做事有余地节日的渊源窃国称帝,最具争议段祺瑞:北洋之虎,三造共和克虏伯的赞赏制造惨案,尽失民心严谨治家,一生清廉痴迷对弈,围棋后台一生天津缘,荣耀与落寞冯国璋:毕生谋求“和平统一”朝鲜御日,小站练兵多方投资,敛财有方禁军统领,临危受命反对帝制,拥护共和宽厚待人,自有主见吴佩孚:秀才武夫,学者军阀洛阳祝寿,寿惊朝野保护故宫,远见卓识拒绝出山,惨遭毒手恪守“四不”,终生贯彻张作霖:乱世枭雄故事多东北称王,体恤下属以德报怨,以恩报恩粗通文墨,明辨是非少养五万兵,也要办教育孙传芳:枭雄末路,血溅佛堂与岗村宁次,不打不相识取缔裸模,反对旗袍五省联帅,登峰造极蜗居沈阳,位列上宾专心念佛,血溅佛堂冯玉祥:布衣将军结交法师基督将军白沙募捐官场轶事仁人之言阎锡山:民国政坛上的“不倒翁”驭下有术鸡蛋上跳舞“二”的做法治理山西李宗仁:青春戎马,晚节黄花杀出一片天扬名台儿庄夫人们的悲喜人生金兰之交,兄弟情深大树底下难乘凉白崇禧:一代战神,死于非命指挥卓越,战果累累拥李倒蒋,和平骗局大肆敛财,作恶多端合作无间,亲如一家一代战神,死于非命下篇名士自风流梁启超:经营天下,国家脊“梁”变法喋血,逃亡日本抛弃共和,倡导立宪“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一纸电报,点燃“五四”相知相惜,而不相娶章太炎:大师小事,魏晋风度流血从我,名闻天下疯言疯语,言辞犀利幽禁岁月,绝食抗议性情古怪,幽默风趣风气之先,登报征婚王国维:一代学人,孤寂人生科考失利,评点《红楼》学无新旧,学无中西悄然赴死,自沉湖底不问家务,贤妻相助陈寅恪:“读书种子”,踽踽独行只求学问,不受学位“教授的教授”字字精金,句句美玉天作之合,情深意笃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地位崇高,仁厚济困节约经费,讲义收钱三次婚姻,两登启示胡适:青年导师,运动领袖提携后进,延聘教授担任大使,步入政界一介书生,被选“总统”“哄堂听胡说,酒醉上海滩”新“三从四德”,始作俑者梅贻琦:维护“斯文”,尊重学术教授治校,无为而治联大八年,患难深情坚持原则,毫不客气终身校长,有口皆碑吴宓:治学严谨,做人耿介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即颂成章,过目不忘张元济:掌舵商务,为中华文明“续命”走进商务,“出版”救国在商言商,与时俱进参加世博,颇受好评钱穆:一代儒宗,自学成才及时反省,不迷信权威积极治学,不忘济世特立独行,人品颇好参考文献 袁保庆于同治五年(1866年)从家赴山东济南候补知府时,因年老无子,便过继袁世凯为嗣。袁世凯从小过的是寄生安逸的生活,任性而为,上学后仍顽劣如故,对读书毫无兴趣,却养成了纨绔子弟的习性。不过他对拳术比较热衷,练出了颇精的骑术,以致后来弃文习武。7岁时,袁世凯随袁保庆至济南。1868年冬,袁保庆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袁世凯随往,侨寓扬州,复移南京。袁保庆在江苏受委办理督标营务处,后又任江南盐巡道,与驻守浦口的淮军将领吴长庆过往甚密。由于咸丰年间,太平军围困吴长庆之父吴廷香于庐江,吴廷香派吴长庆向袁甲三求救,袁保庆主张救援,袁保恒则认为兵分则弱,力主不救。为此拖延日久,庐江被太平军攻陷,吴廷香被杀,从此,吴长庆与袁保恒绝交,而于袁保庆订“兄弟之好”。1873年,袁保庆因霍乱死于南京,吴长庆渡江视敛,抚棺痛哭,与刘铭传一起帮助料理后事。见到袁世凯时,均器重之。袁世凯扶柩回项城后,对他的教育责任转到袁保恒、袁保龄身上。这两个在京做官的叔叔对他的影响,较之生父和嗣父都更大。1874年舂,袁保恒已官至户部左侍郎,回籍探亲,把袁世凯带到北京,聘请名师教导。在内阁中书任上的袁保龄认为袁世凯天资不高,浮动异常,对他的督导尤为严厉。1876年秋,袁世凯回河南参加乡试,不第。年底,和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袁保恒刚刚调任刑部侍郎,工作繁忙,袁世凯一边读书,一边帮他办事,学得不少官场本领。两位堂叔夸奖他“办事机敏”,是“中上美材”。时华北大旱成灾,袁保恒奉命到开封帮办赈务,带袁世凯同行,遇有密要事案,均派他查办、参佐一切。1878年,袁保恒感染时疫去世,袁世凯返回项城,移住陈州。大约就在此时,袁家分析家产,袁世凯于袁保庆名下,得到一份丰厚产业,自为一家之主,自此更加放荡不羁,经常追欢逐乐。还组织“丽泽山房”、“勿欺山房”两个文社,自为盟主。此时,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于袁世凯结交,拜为金兰,从此成为袁世凯毕生重要的谋士。1879年,其姑丈张向宸办理河南赈务,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因他集款独巨,张就以袁保恒生前的捐款,移奖袁世凯一个“中书科中书”的虚衔。同年秋,袁世凯再次参加乡试,落第。袁世凯屡试不中,又以事积忤族里,众欲苦之,家乡不能再住,乃率旧部数十人,于1881年4月,前往山东投奔嗣父袁保庆的密友吴长庆。吴长庆将他留在营中读书,袁世凯谦抑自下,时作激昂慷慨之谈,很快取得吴长庆等人的好感,不久被提拔为庆军营务处帮办,踏上了仕途。1882年6月,朝鲜发生兵变。驻日公使电告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日本欲派兵侵台。朝鲜官员金允植也呼吁中国派兵干涉。张树声遂奏派丁汝昌、吴长庆率海陆军赴朝,以阻止日本借机生事。吴长庆仓促出发,军务繁杂,一切筹划都依赖张謇及其助手袁世凯。袁世凯当时的职务是“前敌营务处”,负责军需供应、堪定行军路线等。船抵朝鲜马山浦,一营官说多数士兵晕船,请稍缓登陆,吴长庆立即将此人撤职,命袁世凯代理,袁马上部署,两小时内完成了登陆行动,吴当众大加夸奖。登陆后,吴长庆、丁汝昌接受金允植的建议,诱捕朝鲜大院君李应,押解往天津,恢复国王的统治。并派袁世凯率兵镇压起义群众,杀数十人。朝鲜国王设宴款待,袁世凯备受礼遇,甚至为其设立生祠。清政府也对平定“壬午兵变”有功人员进行奖赏,袁世凯以同知发分省补用,赏戴花翎。9月,朝鲜国王派使者向清政府致谢,并要求清政府派出教习,帮助朝鲜训练新式军队。李鸿章命吴长庆筹划。吴长庆派袁世凯、朱先民、何增珠等办理编练朝鲜新军。选1000人,分左右营,按淮军操法训练,武器准备由中国供给。朝鲜国王检阅后,极为满意,称赞袁世凯训练有方。决定在江华沁军营中再选500名编为“镇抚营”,仍由袁世凯训练。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