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傅斯年自述


作者:傅斯年,文明国     整理日期:2014-11-26 00:41:06

《傅斯年自述》是“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的一种,为中国现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教育家傅斯年先生的部分文集,内容既有其学术自述,又有其与时人的交往的记录和部分游记,还有自己撰写的序跋、评论以及对于教育的主张,文字体现了作者在历史考古和教育学等方面的深厚造诣,在中国现代文化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省聊城人,生于儒学世家。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师从刘师培、黄侃等国学大师,后到英德留学,回国后一直在教育与研究部门任职。他学识渊博,贯通中西,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与学校教育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成就,一生著述颇丰。他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中涌现出的一位著名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目录:
  第一编学术自述
  《新潮》发刊旨趣书
  《新潮》之回顾与前瞻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附录:《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发刊词
  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礅告河南人士及他地人士之关心文化学术事业者
  一吾等发掘之缘起及工作之宗旨
  二纠葛之突生
  三政府之主持及在开封之接洽
  四河南省政府之解决此事
  第二编人物与交游
  论伯希和教授
  追忆王光祈先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第一编学术自述
  《新潮》发刊旨趣书
  《新潮》之回顾与前瞻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附录:《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发刊词
  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礅告河南人士及他地人士之关心文化学术事业者
  一吾等发掘之缘起及工作之宗旨
  二纠葛之突生
  三政府之主持及在开封之接洽
  四河南省政府之解决此事
  第二编人物与交游
  论伯希和教授
  追忆王光祈先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
  丁文江:一个人物的几片光影
  一在君的逻辑
  二在君的几片风趣
  二在君与政治
  段绳武先生传
  倪约瑟博士欢送词
  我对萧伯纳的看法
  第三编游记
  欧游途中随感录
  北京上海道中
  留英纪行
  第四编序跋与评论
  中山大学民国十七年届毕业同学录序
  刘复《四声实验录》序
  跋《人境庐诗草》
  《殷历谱》序
  评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
  第五编见解与主张
  考古学的新方法
  教育崩溃之原因
  教育改革中几个具体事件
  论学校读经
  闲谈历史教科书
  一历史教科书和各种自然科学教科书之不同处
  二选择历史事件之原则
  三教育部设定之标准
  四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基础则律
  五活的教科书
  六辅助书
  七编西洋史教科书时应注意的几个大题目
  八民族主义与历史教材
  九结语
  漫谈办学
  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
  一史的略述
  二针对现局设立五个原则
  三方案
  四相对与均衡
  五编译
  六余义
  缺憾没有不可弥补的,我们不知道则已,既经知道,自然有弥补的必然。若是别人肯责备我们,发觉我们所不自觉的,我们尤其感激。有我们这一群最可爱的同社,必成一件最可爱的事业。
  自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的杂志停顿了。因为北京大学几个月里事故很多,同社诸君多在学校里服务,也有往上海的,就无暇及此了。现在大学恢复旧状,我们社员又集在一起,把几个月的苦斗生涯放下,再弄这笔杆下的苦斗。从今以后,我们得个新生命。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趋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雷,吓得清醒。北大的精神大发作。社会上对于北大的空气大改变。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我们在这个时候,处这个地方,自然造成一种新生命。况且现在同学入社的多了,力量自然比先厚些。又有《新青年》记者诸位先生,答应给我们投稿,更是可以欢喜的。同社毕业的有几位在京,有几位在外,加上一番社会上的实地考练,再做出的文章,当然更要成熟些。杨振声君往美国去,俞平伯君和我往英国去。虽有在外的,在内的,然而精神上一气,所以第二号第一期,不是泛泛的一面换卷数,是我们的一个新扩张。
  近两年里,为着昏乱政治的反响,种下了一个根本大改造的萌芽。现在仿佛像前清末年,革命运动、立宪运动的时代一个样,酝酿些时,中国或又有一种的平民运动。
  所以我们虽当现在的如此如此的南北两政府之下,我们的希望并不灭杀。不过就最近两三个月内的情形而论,我们又生一种忧虑。这忧虑或者是一种过虑;但是如果人人有这过虑,或者于事业的将来上有益些。我觉得期刊物的出现太多了,有点不成熟而发挥的现象。照现在中国社会的麻木、无知觉而论,固然应该有许多提醒的器具。然而厚蓄实力一层也是要注意的:发泄太早太猛,或者于将来无益有损。精深细密的刊物尤其要紧。就现在的出版物中,能仔细研究一个问题而按部就班地解决它,不落在随便发议论的一种毛病里,只有一个《建设》。以多年研究所得的文艺思想、人道主义精切勇猛地发表出来,只有一个《新青年》。此外以《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和短命的《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算最有价值。然而第一流的虽有多种,我总觉着为应现时所要求,为谋方来的扩展,还嫌实力薄些。我们原是学生,所以正是厚蓄实力的时候。我不愿《新潮》在现在铮铮有声,我只愿《新潮》在十年之后,收个切切实实的效果。我们的知识越进,人数越多,而《新潮》的页数越减,才见我们的真实改善。
  至于新潮社的结合,是个学会的雏形。这学会是个读书会,将来进步,有些设备了,可以合伙研究几件事务。
  最后的目的,是宣传一种主义。到这一层,算止境了,我们决不使它成偌大的一个结合,去处治社会上的一切事件。发布些小册子,编辑一种人事学科的业书,一种思想潮流的业书,一种文艺业书,和其他刊物,是我们的事业,此外也没有我们的事业。中国的政治,不特现在是糟糕的,就是将来,我也以为是更糟糕的。两千年专制的结果,把国民的责任心几乎消磨净了。所以中国人单独的行动十九卑鄙龌龊,团体的行动十九过度逾量——这都由于除自己之外,无论对于什么都不负责任。我常想,专制之后,必然产成无治:中国既不是从贵族政治转来的,自然不能到贤人政治一个阶级。至于贤人政治之好不好,另是一个问题。所以在中国是断不能以政治改政治的,而对于政治关心,有时不免是极无效果、极笨的事。我们同社中有这见解的人很多。我虽心量褊狭,不过尚不致于对于一切政治上的事件,深恶痛绝!然而以个人的脾胃和见解的缘故,不特自己要以教书匠终其身,就是看见别人作良善的政治活动的,也屡起反感。同社中和我抱同样心思的正多。常有一种极纯洁的结合,而一转再转便成政党的小体。如此一般人的结合,自然没有一转再转的危险。
  那么,我们是“专心致志”,办“终身以之”的读书会了。
  我希望新潮社员从今以后,时时刻刻不忘《新潮》的改善。知道它的缺陷极透彻了,然后可以“日新月异而岁不同”。一团体和一个人一样,进步全靠着觉悟——觉悟以前如何如何的不好,以后该当如何如何,然后渐渐的到好的地界去。天地间没有没有缺陷的人,所以我们对于我们自己,应该严格地自反,对于我们的缺陷,不特不必回护,而且无所用其恨惋。如此固是很好,不过仍不到理性的境界——应该从从容容地补上,改好。
  ……P14-16
  





上一本:今生今世张爱玲 下一本:两汉人物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傅斯年自述的作者是傅斯年,文明国,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