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巴金的似水流年


作者:周立民     整理日期:2014-11-24 21:38:34

    周立民是研究巴金的著名学者,创作出版了《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巴金<随想录>论稿》等多部专著。《巴金的似水流年》是作者研究巴金的最新成果。作者用抒情的文笔,选取了巴金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段的经历,对他的思想感受和情感变化进行了大胆的剖析和描述,作者文笔老练,描写准确,议论得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专著。
  目录:
  引言:激流涌入大海
  上编编年巴金
  寒夜苦梦
  ——1937—1949年的巴金
  朝鲜的梦
  ——巴金在1952
  热情的赞歌与沉痛的悲歌
  ——巴金在1958
  前夜
  ——巴金在1977、1978
  下编闲话巴金
  读《灭亡》札记
  读《激流》札记
  读《憩园》手稿札记
  读《寒夜》手稿札记引言:激流涌入大海
  上编 编年巴金
   寒夜苦梦
     ——1937—1949年的巴金
   朝鲜的梦
     ——巴金在1952
   热情的赞歌与沉痛的悲歌
     ——巴金在1958
   前夜
     ——巴金在1977、1978
  下编 闲话巴金
   读《灭亡》札记
   读《激流》札记
   读《憩园》手稿札记
   读《寒夜》手稿札记
   读《再思录》札记
   读巴金日记札记
   读巴金书信札记
   读巴金译文札记
   巴金与二十世纪青年读者
   后记(一)
   后记(二)二、理想与庸常抗战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战争改变了作家和读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使得文学出现了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那种书斋式的平静生活早就被战火打乱了,作家们都被推到了最混乱最沉痛的现实中了,梦想粉碎了,生活凌乱了,甚至连生命都没有了保障。此时作家所感受到的现实,土地和人,乃至对于个体生命的沉思,与在北京的“太太客厅”、上海的亭子间中高谈和写作时迥然不同。特别是告别了最初那种宣传和抗议式的文字,中国新文学以更切近现实和人生的形式来刻画着时代的变动。
  卢沟桥事变后,战火迅速燃遍全中国。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巴金等人立即担负起文化人的使命,他与茅盾、靳以、黎烈文、黄源、冯雪峰等于当日下午就协商,并决定《文学》、《中流》、《译文》、《作家》等四家刊物同人自办宣传抗战的新刊《呐喊》。
  8月25日,这份小小的周刊出版了,主编人为茅盾,发行人是巴金,两期后改名《烽火》,在上海一直出到lO月21日被租界当局阻挠停刊。次年,巴金到广州后于1938年5月1日又继续出版,直到当年10月11日广州沦陷前停刊。
  上海成为“孤岛”之后,一时离不开的巴金只好拣起抗战前就开始写的《春》,直到写完它才离开。孤岛的生活让人有一种愤怒淤积于胸不得抒发的愤懑,巴金说:“在这里空气太沉闷了。有人把这里称作‘孤岛’,但我说,它更像一个狭的囚笼,有时我觉得连气也缓不过来,在这里真可以说是有一只魔手扼住我的咽喉。”①1938年的春天,他终于离开孤岛,与靳以经香港奔赴广州,并在那里设立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在日军的炮火轰炸、战乱物资匮乏以及人心惶惶中艰难地开展着文化工作。从此,他也开始了抗战八年间颠沛流离的生活。1938年6月23日,他离开广州回到上海,修改了《爱情的三部曲》,7月16日又离开上海,22日返回广州,同行的有高中毕业的萧珊,还有他们的朋友靳以、陶肃琼。9月初,巴金还到汉口一次,月底返回广州。10月20日在广州沦陷的前夕,他与萧珊、弟弟李采臣、林憾庐等人离开广州,26日达梧州,月末到柳州,11月中旬抵达桂林。1939年2月下旬,巴金偕萧珊从桂林绕道金华、温州回到上海。当年7月萧珊赴昆明西南联大读书,巴金仍旧留在上海修订和出版克鲁泡特金的旧译,翻译赫尔岑的回忆录《一个家庭的戏剧》,写作长篇小说《秋》。直到《秋》出版,他才于七月初经香港到海防,搭滇越铁路车于月底抵达昆明。在昆明的一段安静的日子里,他完成了长篇小说《火》的第一部(后记作于1940年9月22日)。10月下旬,他由昆明飞赴重庆,11月中旬又到江安曹禺处小住六日后返回重庆。1941年1月初,他回成都住了五十天,这是他离家十八年后第一次回乡。这期间,他一直在重庆经营着文化生活出版社。5月23日《火》第二部完稿。1941年7月第二次去昆明看望萧珊,在金鸡巷四号三楼住,并完成了《龙·虎·狗》中的大部分篇章,8月5日作序,编成此集。9月8日偕萧珊离开昆明到桂林,萧珊于月末返回昆明,巴金一直到1942年3月中旬才从桂林经过河池到贵阳,当月末再回到重庆。当年4月底,他再次返回成都,7月回到重庆,10月14日又离开重庆去桂林。1943年9月《火》第三部完稿。1944年5月初,偕萧珊离开桂林到贵阳。5月下旬,他在贵阳中央医院做矫正鼻中隔手术,6月上旬出院。7月《憩园》完稿。7月上旬他到达重庆,与萧珊在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内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就是巴金在抗战中奔波之大体。
  在这些日子里,他目睹了手无寸铁的百姓被轰炸致死的惨剧,看到了一座城市变成废墟的景象,也经受了生命随时会被炮火夺去的惊恐,还有逃难路上的艰辛。这些都化成了文字写进了他的《旅途通讯》、《旅途杂记》①等书中。“这些全是平凡的信函。但是每一封信都是在死的黑影的威胁下写成的。这些天来,早晨我见到阳光就疑惑晚上我会睡到什么地方。也许把眼睛一闭,我便会进入‘永恒’。
  ”②在他经历的一场场轰炸面前,他强烈地感受到人的生命在这种随时可以到来的钢铁怪物面前显得无比渺小,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心理被随时而至的防空警报完全打乱。巴金曾这样描述他1938年8月8日在广州所经历的大轰炸:一个朋友在窗前惊讶地叫道:“飞机!”我们并不注意,因为先前没有听到警报(其实是发过紧急警报的)。我们仍旧在谈话,但是高射炮响了。街上有人在跑。门口一个年轻人指着天空低声叫着“飞机”!我和那位新朋友走在门口去看。三架飞机在对面屋顶上飞,飞得很高,看起来比我们屋子里挂的玩具飞机还小。飞机向着我们这面飞来,三架之后又是三架。于是轧轧声大响,高射炮也连珠似的放起来。高射炮似乎没有效力,轧轧声越来越近了。我想大概要落弹了罢。并不要我们等待。一阵恐怖的“飒飒”声就压倒了摩托的响声。这声音自上而下,由远而近,像一簇簇树叶从天空落下来。我仿佛看见一颗炸弹在空中旋转而下,我知道它会在不远处爆炸,甚至会落在我们的头上。我在这里度过不少轰炸的日子。可是这种声音我只听见过一次。
  今年六月六日三颗炸弹在我们住的巷口附近爆炸时,我在事前听见了那奇怪的声音。
  ……P15-19





上一本:爱国的“叛国者” 下一本:水滴石穿:沈福存的艺术人生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巴金的似水流年的作者是周立民,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