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我的美国奋斗史:爱德华·波克自传


作者:(美)波克,王建琪     整理日期:2014-11-08 05:25:34

   他出生在荷兰,6岁移民美国时家贫如洗;
      他只念过6年书却自学成为美国史上最牛主编;
      他20岁公开发行了自己的第一份杂志;
      他22岁创立美国最早的新闻通讯社,给各大报刊供稿;
      他26岁执掌一家女性杂志,仅几年就让它的订户超过百万;
      他游说海伦·凯勒写作并发表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他推动美国制定《食品和药物法案》,启动国民“性教育”;
      他是环境保护的积极分子,成功挽救了尼亚加拉大瀑布;
      他创立“美国和平奖”、“哈佛广告奖”等,投身慈善和公益;
      他被认为在宣扬美国价值观上与本杰明·富兰克林比肩;
      他曾是十多位美国前任、在任或未来总统的座上宾;
      ……
      他是谁?他就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编辑家、出版家、作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爱德华·波克。
      这部第三人称自传体作品介绍了他在美国50年的奋斗历程,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一个6岁的荷兰穷男孩在移民美国后,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生。全书趣味盎然、充满智慧、催人奋进、给人启迪,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怎样用勤奋改变贫穷;怎样开发个人潜能,勇于创造机会;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编辑人;怎样经营新闻通讯社,提供市场欢迎的稿件;怎样办好杂志的内容和广告经营,增加版面的机动性与广告的阅读率;媒体和媒体人怎样承担社会责任,为民众发声;政治家、作家和出版界的各种逸闻趣事;节俭的积极意义;对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考;对财富和回报社会的看法,等等。此外,在美国崛起阶段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轨迹中,中国读者还可捕捉到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本书被称为“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阅读的书”;曾荣获美国“普利策最佳传记奖”(Pulitzer Prize for Best Autobiography)和“政治和社会科学院金奖”(Gold Medal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位列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第14位、百大经典著作第98位。
  
  作者简介:
  爱德华·波克,荷裔美国作家、编辑家、出版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主编《妇女家园杂志》(TheLadies'HomeJournal)的30年间,他创造了全球首次单期销量高达100万份,并最终达到近200万份、广告收入突破100万美元的奇迹,使这份杂志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他撰写文章,重点直指新闻界之前很少关注的青年和妇女问题,倡导自由企业、公民责任与社会改革,呼吁为移民创造同等机遇。他还出资设立奖项,奖励公共服务、公民行为、世界和平和教育事业。他是“美国进步时代”(ProgressiveEraAmerica)的理想化身。他的自传《我的美国奋斗史》获得1921年的普利策奖。
  自很小时候起,他就努力创造机会与各类知名人士成为笔友,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人脉支持;他对今日美国家庭住宅在美观实用上享誉世界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他的夫人创立的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InstituteofMusic)已成为全球顶尖专业学府,培养了包括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内的大批人才;他的孙子德里克·波克(DerekBok)曾在哈佛大学担任了长达20年的校长。
  王建琪,东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获香港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文凭。有着丰富的出版从业经验,现任英国企鹅出版社中国区营销兼数字经理。
  于占英,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曾先后就职于管理培训公司和驻华使馆,现任教于山东英才学院。   爱德华·波克,荷裔美国作家、编辑家、出版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主编《妇女家园杂志》(The Ladies' Home Journal)的30年间,他创造了全球首次单期销量高达100万份,并最终达到近200万份、广告收入突破100万美元的奇迹,使这份杂志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他撰写文章,重点直指新闻界之前很少关注的青年和妇女问题,倡导自由企业、公民责任与社会改革,呼吁为移民创造同等机遇。他还出资设立奖项,奖励公共服务、公民行为、世界和平和教育事业。他是“美国进步时代”(Progressive Era America)的理想化身。他的自传《我的美国奋斗史》获得1921年的普利策奖。 
      自很小时候起,他就努力创造机会与各类知名人士成为笔友,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人脉支持;他对今日美国家庭住宅在美观实用上享誉世界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他的夫人创立的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已成为全球顶尖专业学府,培养了包括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内的大批人才;他的孙子德里克·波克(Derek Bok)曾在哈佛大学担任了长达20年的校长。    王建琪,东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获香港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文凭。有着丰富的出版从业经验,现任英国企鹅出版社中国区营销兼数字经理。    于占英,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曾先后就职于管理培训公司和驻华使馆,现任教于山东英才学院。
  目录:
  开篇我的祖辈第一章初到美国第二章挣钱养家第三章如饥似渴第四章结识总统第五章剧院之行第六章思想迷雾第七章试水华尔街第八章报业辛迪加第九章比彻之交第十章女性专题第十一章成功的机遇第十二章烈焰洗礼第十三章出版轶事第十四章再见,纽约!第十五章成功的编辑怎么做?第十六章女性杂志第十七章恶作剧第十八章巩固事业第十九章个性文字第二十章遭遇挫折第二十一章美化建筑第二十二章艺术探险第二十三章总统的影响第二十四章一位不署名的编辑第二十五章总统和小男孩第二十六章文学没有后门第二十七章妇女事务第二十八章送吉卜林回家第二十九章女人的天性第三十章为公众的健康发声第三十一章民间活动第三十二章音乐的迷惘第三十三章百万发行量第三十四章战时工作第三十五章探访前线第三十六章编辑生涯的终结第三十七章第三阶段第三十八章美国的缺失第三十九章感谢美国附录爱德华·波克大事年表提及对美国建筑之改善最有贡献的者,除了爱德华·波克之外,我还不曾听过有其他的人。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我们现在所吃的食品大抵是卫生而合乎健康的,这乃是爱德华·波克努力要求对食品安全立法的结果;我们现在所住的城市之所以能够这么清洁整齐,也是因爱德华·波克注意到各都市的肮脏、丑陋,而勇敢、毫不留情地展开反对运动之故;我们现在所住的房子都可说相当舒适美观,这同样要拜爱德华·波克所赐。
  ——美国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
  
  爱德华·波克是第一位把广告和文章放在同一页的杂志出版人。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新举动,阐释了他如何从贫穷走向这个行业顶峰的一切含义。
  ——杂志从业者
  提及对美国建筑之改善最有贡献的者,除了爱德华·波克之外,我还不曾听过有其他的人。——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我们现在所吃的食品大抵是卫生而合乎健康的,这乃是爱德华·波克努力要求对食品安全立法的结果;我们现在所住的城市之所以能够这么清洁整齐,也是因爱德华·波克注意到各都市的肮脏、丑陋,而勇敢、毫不留情地展开反对运动之故;我们现在所住的房子都可说相当舒适美观,这同样要拜爱德华·波克所赐。——美国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 爱德华·波克是第一位把广告和文章放在同一页的杂志出版人。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新举动,阐释了他如何从贫穷走向这个行业顶峰的一切含义。——杂志从业者    
      这本书可称得上是每个美国人的必读书籍,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阅读,甚至在哈佛大学,因为您知道爱德华·波克的孙子曾是那里的校长哦!独自阅读或给孩子们大声朗读这本书,你会笑,会哭,也会简直不相信波克曾结交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名人(包括马克·吐温、吉卜林、路易斯·卡罗尔,甚至西奥多·罗斯福)。我14岁时读过这本书,40岁时它仍是我的最爱。
                                                                                            ——本书读者朱莉·琼斯爱德华·波克自称根本不了解美国女性喜欢阅读什么,但他所主编的妇女杂志却是全世界发行量最高者,而且份数不断地增加。当他退休时,其销售量已达200万份,广告收入每期就有100万美元。同时,他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念兹在兹,终生为民众建言献策,慷慨做慈善,积极参与公益。他是奇迹的创造者,也是榜样的树立者。——本书中文版编辑者兄弟俩帮忙做家务确实让毫无经验、疲惫的母亲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家里的日子依然拮据。尽管年纪还小,不过爱德华·波克想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打工赚钱。可是,怎么赚?到哪儿赚?一天下午,他在家附近一家面包屋的橱窗前找到了答案。面包屋的老板在橱窗里摆放了圆面包、小烘饼、馅饼后,走出来看效果时发现饥饿的男孩正一脸渴望地注视着这些诱人的美食。
  “看起来不错,是吧?”面包师问道。
  “如果橱窗能干净一些,会更不错。”这个荷兰男孩带着自己民族的洁癖说。
  面包师若有所思地说:“是这么回事,也许你愿意把它擦干净?”“我愿意!”爱德华·波克干脆地回答说。此时此刻,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进了面包屋,取来梯子,把荷兰人的力气用到极致,擦拭巨大的橱窗。面包师当场决定让他每周二和周五下午放学后来帮他清洁橱窗,工资是每周50美分。
  一天,波克清洁完橱窗后,一位顾客走了进来。面包师正在店铺后面忙活着,于是波克硬着头皮招待顾客,他麻利地帮客户把芳香四溢的葡萄干圆面包包裹起来(这是幼小的心和胃一直渴望得到的)。面包师在一边观察着波克,看他如何快速而友好地为顾客服务,于是向波克提议,如果他每天下午来店里当柜员的话,每周可以多赚l美元。波克马上讨价还价,除了每周1.5美元的工资,他还要在每天下午从没卖掉的好东西里拿一个差不多的给母亲作为礼物。面包师同意了,波克答应除了星期六他每天下午都会来。
  “嗨!想玩球吗?”面包师提议道。
  “想啊,我想玩球。”波克回答,但他一直没占用星期六的时间,虽然男孩子都喜欢玩球。
  现在,爱德华·波克每周六早上(当然这不是上课时间)都去投递《南布鲁克林代言人》。他负责这份周报在整个社区的投递工作,报酬是1美元。
  他的赚钱能力增加到每周2.5美元。
  那时,布鲁克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离波克家最近的史密斯大街的马车线路通向康尼岛。马在长途跋涉途中,会在波克家所在的街角停下来饮水。波克注意到,夏天男人们从敞开的车里跳下来,放好饮马的水槽,然后就跑到雪茄销售店,在店门口附近的冷藏箱旁大口灌上一通水。但是,妇女和孩子就没那么容易喝到水了,因为他们在坐长途车时不允许喝水。波克把周六下午的时间预留出来不去玩球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件事。
  这就是机会,波克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他买了一个闪亮的新水桶,在桶的边上拧了3个吊钩,挂上3个干净闪亮的杯子。周六下午,一辆车刚停下来,爱德华就跳上车,巧妙地问售票员要不要喝一杯,然后就开始卖水,一杯1美分。很快,他就发现两辆车就能卖掉一桶水,净赚30美分。星期天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上午从主日学校(SundaySch001)回来后,继续做安息日服务:以一杯1美分的价格让驶往康尼岛的马车上疲惫的母亲和口渴的孩子恢复精力。
  此时,波克每个周六和周日下午都能从自己发掘的“金矿”中赚到6美元。其他男孩也很快发现了这座金矿。一个周六的下午,小“冰水男孩”(爱德华’波克)发现了一个竞争者,然后是两个,很快又出现第三个。波克马上就解决了这一挑战。他在每桶水里挤上6个柠檬的柠檬汁,加些糖,然后价格提高到3倍,他通过卖“柠檬水,3美分一杯”继续垄断冰水市场。不久,更多的乘客要求喝柠檬水,不要普通的饮用水。
  一天晚上,波克去参加一个年轻人的聚会,隐藏在他身上的新闻嗅觉告诉他,年轻的女主人可能会希望她的社交活动见报。波克回到家,详细描写了这次聚会,谨慎地将所有出席的男孩和女孩的名字都写在了报道里。
  第二天早上,他把自己撰写的报道拿给《布鲁克林鹰报》的城市主编。
  这实在是个明智的选择:报道中提到的每个人都将是这份报纸的购买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见报;如果这份报纸能够吸收足够多这样的报道,就很容易增加报纸的发行量。主编很快看到了这一点,他提议波克来撰写此类报道的专栏,每次3美元。在回家的路上,波克算了算他每周要参加的聚会数量,决定组织一个私人记者队。他马不停蹄地找到所有他认识的朋友,说服每个人都帮他写关于他们参加和举办过的聚会的报道,并强调报道中要包括所有参加聚会的人的名字。短短几周之内,波克提交给《鹰报》的报道量就从每周2个专栏增加到3个。他的收入也从每个专栏3美元提高到4美元。由于开设了一个其他报纸尚未涉足的专栏,《鹰报》的编辑得意洋洋。出席各种聚会的“与会人员”都纷纷购买报纸,因为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使他们特别满足。
  每个人都很满意,爱德华·波克,成为了一个羽翼日渐丰满的记者,他的新闻事业也从此时开启了。
  他对于新闻出版业的热爱和喜好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在其早年时期就体现出来,这着实令人惊奇。之所以使用“令人惊奇”这个词语是因为爱德华是波克家族有史以来第一个涉足新闻界的。父系这边曾经出过一些法理学家,而母系的家族里从来没出过新闻工作者。
  爱德华·波克曾经在卡露公园(CarrollPark)的美以美会主日学校学习,埃尔金斯(Elkins)先生是这所学校的负责人。P11-13





上一本:毛泽东在重大历史关头 下一本:唐朝的那些诗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我的美国奋斗史:爱德华·波克自传的作者是(美)波克,王建琪,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