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散淡清丽的文字完美再现了张爱玲特立独行的一生,她的年少时光,她迷途般的爱情,她在炮火中的洗礼,以及远渡重洋的漂泊,还原一个不在传说中而在我们身边的传奇,走近真实的张爱玲,体味她繁华背后的苍凉。但愿我们都能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最美的爱情。 作者简介: 曼梅,文学青年,细腻婉约的80后女子,喜读书,善文辞,对女性类文学作品尤为喜爱,已编撰多部女性传记类作品,文风唯美动人,颇受读者好评。 目录: 第一卷斑驳 003第一节流年 009第二节秋千 015第三节破碎 020第四节覆辙 026第五节明暗 第二卷伤逝 035第一节萌动 041第二节寒夜 046第三节迷宫 053第四节窘迫 第三卷火焰 061第一节逐梦第一卷斑驳 003第一节流年 009第二节秋千 015第三节破碎 020第四节覆辙 026第五节明暗 第二卷伤逝 035第一节萌动 041第二节寒夜 046第三节迷宫 053第四节窘迫 第三卷火焰 061第一节逐梦 065第二节闺密 073第三节炮火 085第四节生死 …… 小说中的演绎总是与现实隔着距离。关于《孽海花》中的这段描写,张爱玲曾向父亲求证,但父亲的结论浇灭了她雀跃的兴奋之情。“他只一味辟谣,说不可能在签押房撞见奶奶,那诗也是捏造的。”与小说去较真,实在算不得什么聪明做法。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在时代风云的浪尖上,李鸿章和张佩纶都留下过他们真实的身影。 末世权臣的命运总是多舛,他们被时代拉扯着,今朝天堂,明日地狱。《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成了丧权辱国的罪人,他的名声一落千丈,不久后便撒手归西。张佩纶也一蹶不振,终日愁苦。 临死之前,张佩纶幽幽地说:“死即埋我于此。 余以战败罪人辱家声,无面目复入祖宗邱垄地。”落叶却不能归根,张佩纶的决定带有如此悲壮的意味,铺就了家族的苍凉底色。 繁华落幕,张爱玲出生的时候,清王朝的大门已经关上了十年。守着祖辈们的遗产,老房子里的人们麻木地生活着,想要抓住已经气若游丝的浮华,又无能为力。 他们时而慵懒,时而恐慌,仿佛站在过去与未来的分界线上,不知所措。闲谈之时,口中常出现‘‘我们的老太爷”或“相府老太太”这样的字眼,饱含着对过去的眷恋不舍。 像《红楼梦》中的贾府一样,家族大厦的坍塌只在一夕之间,曾经的显赫成为现在的嘲讽,更加深了生活的悲剧底色。到了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这里,祖辈们的辉煌戛然而止。家族的没落投射到了张爱玲的血液里,她就像是一朵开在废墟里的花朵,太过艳丽,更显悲凉。 唱不尽的浮世悲欢,道不完的风尘悲凉。读张爱玲的文字,就像是在阴冷的月光下听老人讲述往事。 讲故事的人神色恍惚而绝望,听故事的人被传递到彻骨的寒,继而从血液里钻出一阵酸涩的噬咬。那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味道,像极了老房子里的阴冷和沉重。 追根溯源,很多老宅都有着灰暗的色调,像是暮光里飘散的鸦片烟雾,诉说着奢靡与沉沦。不论是((1顷城之恋》中的白公馆,还是俭锁记》中的姜公馆,都有被历史车轮碾碎的痕迹,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但是灰蒙蒙地失去了光泽。 张爱玲从不炫耀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一度刻意回避。对于她来说,那些不是荣耀,反而是不快的往事。不过在作品中,她却不免拿了身边的素材,透露了不少家族隐情。 对于祖父张佩纶,张爱玲是十分崇敬的。尽管家人都觉得他与高贵又美丽的祖母并不般配,但是她曾在漫漫长夜里仔细读过祖父的日记,被那种才情和文字中透出的孤独所打动。 他们在时间的洪流中擦肩而过,没有面对面地交谈,但却通过文字架起了心灵对话的桥梁。她说:“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前尘忆梦,往事俱成风。踏着先人足迹向前走,已是悬崖峭壁。醉的人始终醉着,醒的人始终醒着。 世间总无绝人之路,张爱玲用一生的挣扎与梦幻谱写了自己的传奇,也再次点亮了家族的历史,让曾经的故事生出了更加妖娆缠绕的枝枝蔓蔓。 人生的旅途只卖单程票,只能回望,却不能回到原点。 ……P6-P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