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韩信传奇


作者:明河在天     整理日期:2014-10-05 23:48:36

淮阴少年韩信自小便胸怀大志,任何环境的压抑也无法磨灭他的那颗勃勃雄心。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以后,他先是投军项梁、项羽叔侄,后又归附汉王刘邦,并在汉相国萧何的鼎立举荐下被任命为汉军主将。他智虑宏远、首建大策,从此便开始了他辉煌至极的军事统帅生涯……
  小说将古典历史与现代精神融合为一,以增强读者的历史临境感;及着重抒写了韩信的心灵史,并分别讲述了他先后同几个女子的感情纠葛,但人物形象却始终着眼于表现一位英气勃发、沉毅大略却又不失敏感、深情的军事奇才!
  小说在竭力刻画一种冷峻、多彩、立体的历史真实的同时,更重在表现一种艺术真实,亦即表现一种人物的悲剧性格——韩信骨子里的傲气!这既是他生命走向成功、辉煌的人格要素,又是促使他最终走向爱情悲剧、人生悲剧的深刻渊源。
  
  作者简介:
  明河在天,本名周龙,男,1983年生人,孔子同乡。
  其人好学多思,用心读书多年,拥有文学、哲学、历史、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酷爱写作,尝试过很多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创作,包括《爱是一种愿》等当代题材的长篇小说两部。
  自从2008年以来,先后创作了历史读物《中国人的人格》(当代中国出版社)、《天子爱风流:中国的文人皇帝》(豆瓣阅读)、《大转折1937: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始末》,人物传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上下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4月版,有繁体版)、《恺撒:从人到神》、《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东方出版社2013年5月版)、历史小说《兵仙纪》、《大明开国风云》等。
  目前多部作品正在不断出版及影视改编之中。
  
  目录:
  第一章少年心事
  与父同游/2
  与母相依/7
  三载游学/12
  惠赐龙渊/18
  高地葬母/27
  从人寄食/30
  胯下之辱/35第一章少年心事
  与父同游/2
  与母相依/7
  三载游学/12
  惠赐龙渊/18
  高地葬母/27
  从人寄食/30
  胯下之辱/35
  一饭之恩/39
  第二章从商奇遇
  初识知己/44
  艰危之路/50
  慨然入关/54
  秦始皇陵/58
  指点迷津/62
  变身红装/66
  身陷囹圄/70
  飞来横祸/75
  幸逢游侠/79
  惨痛身世/84
  斯人已去/87
  第三章落魄江湖
  血葬知己/92
  恍然如梦/95
  秋儿妹妹/98
  老来侠骨/100
  疑似故人/103
  结交报仇/106
  韩信受辱/110
  凶器无双/113
  一怒之下/117
  急中生智/124
  翩然起舞/127
  第四章仗剑从军
  群雄方起/132
  定陶之役/137
  老人救命/143
  再会英乔/146
  欢喜女婿/152
  新人诀别/155
  第五章多情郎中
  英雄初会/160
  愤然敢死/164
  美人如花/168
  破釜沉舟/171
  巨鹿之战/175
  佐命红颜/180
  刘邦入关/185
  新安惨祸/189
  第六章登坛拜将
  分封天下/198
  因祸得福/205
  谈兵论道/211
  月下追贤/218
  首建大策/223
  暗度陈仓/231
  顺天者昌/236
  彭城折戟/242
  半路惊魂/249
  美人心事/254
  第七章北地扬威
  奇袭破魏/260
  凉夜如水/267
  宏图远略/271
  兵发井陉/276
  背水一战/281
  雨雪霏霏/289
  第八章显功齐王
  假势灭齐/296
  决战潍南/303
  横断潍水/310
  雪上加霜/319
  见封齐王/322
  三分之议/328
  旧人憔悴/335
  第九章垓下悲歌
  汉兵齐集/344
  似曾相识/349
  诱敌深入/353
  十面埋伏/357
  四面楚歌/362
  魂断垓下/368
  抚今追昔/375
  夫妻重聚/382
  第十章孤星坠落
  楚王还乡/388
  忌杀钟离/392
  天人永隔/399
  蜗居长安/402
  大势不妙/408
  败亦萧何/412
  死生有命/416
  后记/420
  这个时节正是春意盎然,下邳城中可比淮阴城里热闹得多,但是应该还比上韩信小时候去过的彭城。只是,秦帝国高压的空气仿佛一天天的浓厚了起来,秦始皇专任狱吏、以刑杀为威,赋役、苛罚二十倍于古,愁云惨雾已分明掠上了不少人的表情。
  少年韩信根本无心流连于市井的喧腾和热闹,而是在一路不间断的打听之下,就直接到了那城郊甚显僻静的先生家。
  就在进门的那一刻,他还真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一脚没踩塌实,竟差点跌出个狗啃泥。
  这先生家中非常简朴,但是又透出一种逼人的整肃之气,房间里里外外除了讲学要应用的物什,并无什么多余的东西。
  这老先生大约六十多岁,头发、胡须已经斑白,然而精神却很矍铄的样子。乍看之下,并无异样,可是当先生起身取东西时,韩信才分明地注意到,先生原来是个跛子。
  根据韩信听闻过的那些带有神秘感的奇人异事判断,先生也应该是一位传说中的高人。至于到底有无真才实学,那倒是人们其次关心的了。
  “小子,你打何处来?”中气十足的先生问初见的韩信道。
  “回先生,小子家在淮阴。”韩信彬彬有礼地躬身向先生答道。
  “淮阴——,好!小子姓甚名谁?”
  “回先生,小子姓韩名信,字重言。”
  “好名字,大丈夫就应该一诺千金,不过也要因人因时,灵活机变,不可一概而论!哦,小子,你说你姓什么?”
  “回先生,韩,战国群雄中的那个韩。”
  先生顿时抿住嘴一笑,他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上去有些纤细的后生还挺有些锋芒的。接着他便仔细地上下打量了一番韩信,可是韩信这时候站得太远,于是先生唤他上前来:“小子,你过来!到我身前来!”
  韩信恭敬地来到了先生身边,他双腿像先生一样跪伏在地上,双手按于膝盖,两个人中间隔着一条长长又低矮的桌案。先生看了韩信好一会,顿时面色上似拂过一阵春风,他一只手拍着自己的膝盖,一只手捋住自己的胡须,但颔首不语。
  韩信还不好意思盯住先生的眼睛看,他只注意到先生单薄的衣衫,感觉到先生那举止从容的神态。
  就这样,一老一少对观了良久,还是先生首先打破了沉默:“小子,韩喜是你什么人哪?”
  韩信听到“韩喜”两个字,先是一惊,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只有老实交代:“正是家父,怎么,先生居然认得家父?”他也挺惊喜的。
  “呵呵,何止认识”,说着先生便赶紧起身,兴冲冲地晃晃悠悠跑出去吩咐家人备饭,转身回来后他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不过,还没有忘记继续刚才的话题:“我和你父亲那可是军中的老交情了,呵呵……想当初我们两个,平时都喜欢研习兵学,多有来往切磋。他是都尉,我腿脚不行就跟在军中参赞戎机,管管钱粮什么的……哎,这仿佛还是昨日之事……”
  韩信一听先生竟是父亲军中的故人,情急之下便向先生打探起父亲的下落:“先生,小子失礼了!敢问先生可知家父的下落否?”
  先生方忍不住叹息了一回,毫不加掩饰地说道:“王翦老儿奸滑之至,秦贼六十万伐我,我军准备不足,焉有不败之理……秦贼又历来神速,不容我军喘息……韩都尉怎忍偷生,乃至力战而殁!只我小老儿打仗没用,就先撤下来了……你父亲是咱楚国的英雄啊,大英雄!”其实这先生是被秦军俘虏后才放归的,他不便旧事重提而已。
  两个人相对黯然了很久,尤其韩信本来还隐约地抱着的一线希望,就这样被彻底地粉碎了,他头一回流下伤心的眼泪,然而他更是因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位临难不苟、慨然敢死的父亲而感动。大丈夫死得其所,又何恨焉?
  “信儿——”,先生也开始这样称呼他:“莫要伤心,男儿有泪岂可轻弹,能够战死沙场,那才是一个军人的本分!等着吧,力不能屈人,势不可用尽,木强则折,物极必反,秦贼终会有遭报应的一天……”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韩信攥紧了拳头说,这一刻他倒愿意自己是楚人的一员了。不过,那毕竟是术士(楚南公)说过的话,于是他又最后补充道:“我大楚纵横五千里,物产富饶,英杰辈出,自当有否极泰来之日!”
  先生用力地抚了一下少年韩信那结实的后背,然后向天仰首大笑道:“后生可畏啊,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接着,他便把韩信引领到自家的后房去用饭,先生今日该高兴地多饮几杯了,他实在没想到今日能够有幸得见故人的后代。韩信自然也是大喜过望,一扫丧父以来的沉痛、孤寂之感。
  先生又问起韩信家里的详细情形,他都一一地做了爽利的回答。先生于是说:本来应该不收韩信学费的,只是现在来求学的后生们实在太少,聊聊十数个而已,而他又要养活几口子人,所以就答应减免了韩信一半的学费。
  韩信说不上是感激还是亲切,那天他一反常态地跟先生聊了很多,而先生也愈来愈发觉这孩子竟是一块浑金璞玉,假以时日,或有所成也未可知。
  最后,师生两个都喝得大醉。
  韩信的同学的确没有几个,而且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要去到其他学馆修习纵横之学、儒学、道学、墨学等等,尤其还要到县吏们那里学习刑名、法家之学,谁让那是整个秦王朝的御国之术呢,自然要踏破铁鞋了。
  韩信和几位同学就租住在先生家附近,虽然他也禁不住好奇,去到其他学馆听几天讲,可是他毕竟志不在此,不甚用心,实在空闲的时候他宁愿四处游逛,或者冒险去一窥某个近处秦军的营地。可是,在先生跟他们仔细讲过了名将吴起的生平事迹之后,韩信才对于出将入相有了一种深深的向往,他觉得,那才是一个大丈夫应该孜孜以求的。
  “吴起者,卫国人也,好用兵”,那一天的午后,天色突然显得阴霾,但先生的兴致却很高,他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着简册,一边在向学生们用心地细述着他所衷心崇拜的那个天才:“其先师乃隐居于卫国的高士,熟谙孙子十三篇与姜太公兵法。吴子年二十,始慕其名而从其学,又六年成,乃拜别恩师下山,欲干诸侯。然不见用,吴子无奈之下,方投充于孔门高徒曾参,事鲁国君……”
  “先生,学生有一事不明,当吴子之时,鲁国国力何如?”这时一位学生发问打断了先生。
  “问得好!当吴子之时鲁强亦弱,鲁系周公嫡传,强在礼仪之邦、仁义之师,疆域尚辽阔,带甲十数万;然鲁国政出多门,季氏专权,人心不齐,其势又可谓弱也。是故吴子愿倾力辅弼鲁君,以创强鲁之业……小子,明白否?”
  “学生明白!”
  先生便又接着刚才的话讲了下去:“不数年,齐人攻鲁,鲁国君臣皆已知吴子贤能,欲立吴子为鲁军主将以拒齐军;然吴子有妻乃齐国女子也,是以鲁人又皆疑吴子亲齐,不敢重用也。吴子既知鲁人之意,有难色,然成功之机亦殊为难得,扬名诸侯,在此一朝,故吴子终忍心杀其妻,以明己志也……”
  吴起竟亲手杀了自己的老婆,学生们听到这里大多唏嘘不已,看来成功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韩信也不禁心中猛地一颤,他在思忖:究竟何为“大丈夫”?先生先前也说过,大丈夫成事当不拘小节,然果如是也?
  先生却未有片刻的迟疑:“鲁国遂以吴子为主将,吴子不负鲁君所望,一战而大破齐军……然则福祸相倚,其时有嫌恶吴子为人者,其言于鲁君曰:‘吴起之为人,多疑而残忍。其年少之时,家累千金,然其游仕多方而不得遂愿,终破其家!乡人笑之,而吴起愤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后东出卫郭门。临行之时,与其母诀别,更咬破手臂向其母盟誓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来我鲁地随事曾子。居有数载,其母死,而吴起竟不归葬其母,岂不悖乎人情!曾子亦鄙薄之,乃与吴起绝……今者,吴起又杀其妻,岂偶然也?且夫我鲁实为小国,而有战胜之名,诸侯疑惧,必群起而图谋削弱。又鲁卫两国实为兄弟之国也,而国君任用吴起,则是为背弃卫国也。望国君三思。’……”
  讲到这里,先生倏地坐起,学生们很是吃了一惊,但无一人多言语。沉默了半晌的先生最后方感叹道:“水流湿,火就燥,风从虎,云从龙,君臣相得,琴瑟合鸣,亦可遇而不可求也……”
  说完,先生的老泪仿佛都要流出来了。
  后来,先生稳定了一番情绪,才得以继续刚才的话题。原来是先生又禁不住在感怀吴起不得善终的可悲遭际:耳根子极软的鲁君,最后果真把吴起打发出了鲁国。
  再接下去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后来,吴起听说当时的魏文侯有贤名,想要去投奔。而魏文侯既知吴起之名,于是便向他的臣下李克询问吴起的为人,李克道:“吴起贪婪而好色,然用兵如神,虽前代名将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好在这魏文侯重才甚于重德,于是他便起用吴起为将,一战就击败了秦国,并夺取了秦国五座城池。吴起带兵也很得人心,尤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几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士卒中有病疽者,吴起亲为吮之,是以得士卒死力。
  魏文侯非常赏识吴起之才,专令他在形势险峻的黄河以西防备秦国、韩国,而吴起不负所望,更为魏国训练出了一支威震敌国的精锐之师——魏武卒。后来,魏文侯死了,其子魏武侯当政,吴起伺机向新君建言道:“人君当不独恃山河之固,而重在修德以立身立国”。魏武侯深以为然。然而,此时吴起因为名高而再次受人谗害,不得已去魏而亡楚。
  楚悼王也一向非常欣赏吴起,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用为相,接着楚国便在吴起的主持下开始了一番变法图强,明法审令,裁撤冗官,还取消了一些远支公族的特权及其福利待遇,以抚养战斗之士。不久,楚国便初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力挫三晋,西伐秦,一时间楚国竟成为了诸侯们的心头大患。可是好景不长,不久楚悼王又死,宗室大臣作乱而讨伐吴起,得罪过很多人的吴起因此被杀。
  “吴子说魏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纵观吴子之所行事,以刻暴少恩而亡其躯,可不谓悲夫!然吴子在鲁则鲁胜,在魏则魏强,在楚则楚霸,出将入相,实百世之真人物也!自当为尔辈不二之楷模也……”先生这样为学生们总结道。
  虽然韩信以前就听闻过吴起的一些事迹,可是却都不如今日来得这般震撼,来得这般激动人心,它仿佛北斗星一般,指明了那行者前进的路途。
  也就是从这天起,韩信的人生目标似乎更明确了,而他钻研兵学也更为用心和自觉了,尤其他还多为涉猎,以广己才。在那几个年头,翩翩少年几成了一个书痴。
  只是,无奈一场剧烈的政治风暴猝然来临,竟使得韩信从此无书可读了。
  十面埋伏
  “好吧,你项王就放马过来吧,我先让你三招!”韩信暗自道。
  如此,气势汹汹、似乎怒不可遏的项羽便得以轻而易举地连续突破了齐军的几道防线,而后他又在齐军的一步步引诱下,逐渐朝敌纵深发展,他要像一根楔子一样狠狠地嵌入韩信的肉中。当齐军的中路防御稍显出些空隙时,已经满怀侥幸心理、急于求战的楚军随即在项羽的率领下迅速向齐军中央阵地扑去,虽然有些冒险,但以眼下这种情形看,毕竟是值得的。
  倒是项羽身边所剩无几、已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季布等人始终觉得齐兵规避得有些蹊跷,好像在专门跟楚军兜圈子似的。于是在部署新一轮的攻势之际,季布也便像钟离昧一样提醒项羽不要轻易向(超出楚军数倍的)齐军的中心发起全面突击,因为经验表明:韩信的用兵是很诡诈的,他的兵也一向是很能打的;楚军不妨稳扎稳打,先从试探齐军的两翼开始,再慢慢扩大战果,以免虎陷狼群。
  然而已经被全然撩拨起杀心的项羽哪里经得起诱惑,他道:“此番敌以虚代实,有疲我之心,其实这分明就是他韩信使的拖延之计,故而本王才更当一气杀他个片甲不留……且本王自与汉军战,从无败绩,愿诸君共勉之!成败在此一举,勿须多言……”而且今日若不能决出个生死,恐怕楚军大兵回营都可能吃不上一顿饱饭,算了吧,大不了就是一死,得意一时、纵横数载也值得了。
  当然,他项羽还没有傻到只作无谓的冲动,他只是觉得韩信肯定是有些打心底惧怕和忌惮自己的,或恐他们之间还有些可怜的情义。所以他便想先从气势上把韩信的齐军压下去,令其知难而退,这样也许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单凭一个说客办不到的事情,很多时候应该用拳头就可以办到。
  无疑,项羽的决断还是不失英明的,他从来都不是草莽。
  因此很快的,项羽就率军杀入了齐军的中央阵地,这样便容易迫使齐军不得不与楚军展开死战。
  可是没想到,刚一交手,韩信竟主动把它让了出来,而他自己则迅速退到了一处高坡之上,命人挥舞令旗开始做出了合围楚军的架势。虽然这招在项羽看来已不新鲜,但却很容易引起士兵们的恐慌情绪,而且虚虚实实,本来就是用兵的常例。
  果然,刚才还多少显得仓皇和凌乱的齐军一下子就恢复了严整的秩序,这时候项羽才觉得的确是很有些不对劲,齐军频繁变换的组织布防开始令他有些眼花缭乱,可是后悔也已经晚了,再说他项羽又怕过谁。于是,他就准备如当初的龙且一般向着齐军主帅韩信处发起猛冲,集中兵力就只认准敌人一个点①,因为他确是需要迫使齐之生力军跳将出来,然后便可力争打疼韩信、打退韩信……
  不过,韩信这小子到底技高一筹,“十面埋伏”阵的灵魂就是要以灵活多变、避实击虚来达到挫敌锋锐的目的——以战车、刀车等可以随意移动的辎重物先行一步步地阻止住敌骑兵发起的猛烈冲击,再辅之以士兵们各自携带的大块木石等所灵活地堆起的一道道障碍、加以弓弩配合以便阻止住敌步兵发起的冲击……如此一来,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紧密配合,环环相扣,不仅可以实现在运动中分割敌人的意图,更可以伺机慢慢地蚕食、消灭敌人。
  总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如此复杂、严密的阵形配合,韩信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来思考它,又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来演练它——三十万众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指挥得了的,大兵团作战需要的是极其高超的指挥、协调艺术;而因此,韩信后来才勉强地许以汉王刘邦不过可以领兵十万,而自诩自己将兵乃“多多益善”。
  
  ①毛泽东说:“反对两个拳头打人”,就是要(在总体劣势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以形成局部的相对优势,而被称誉为“百万军中取敌之上将首级”的孟良崮战役就是这一用兵原则的经典体现;法国著名军事家、皇帝拿破仑也是这一战术原则的提倡者和成功实践者。
  
  当然,韩信也不是凭空就完成了如此天才的构想的,那前人所创制的“八阵②”之类正是他很好的参照,不过这“十面埋伏”更是作为一代军事奇才的韩信、专为对付那霸气冲天的项羽而量身定制的,根本意图就在于也消解项羽、楚军的爆发力。而且齐军的阵形运动分合、变幻不定,既让楚军摸不清虚实,同样也就让他们无从形成战场上的相对优势。
  尤其那作为战场上之焦点和重要攻击目标的韩信,更是来去飘忽、行踪诡秘,一会在这边露一下脸,一会又在那边摇一下旗,仿佛那只可见其首而不可见其尾的神龙。如此一来,也就把个一心要韩信好看的项羽给累坏了,苦苦折腾了大半天,愣是没伤到人家韩信的皮毛,倒让自己的兄弟们赔进去不少。终于,他萌生了来日再战的念头。
  可是,正待项羽的攻势减缓下来的时候,突然齐军中就传来了一阵接一阵的奇怪的喊叫声,但细听那喊叫的言辞,却是令项羽如此得熟悉:“有种的,今天就别当逃兵……”
  “韩信孺子,欺人太甚!”虽然项羽明知韩信在使诈,可他又毕竟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不得已他便改变了进攻的策略:他也不再追着韩信打了,而是准备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全军龟缩为一字长蛇阵,就专等着齐军来主动拔掉他这颗已紧紧地楔进来的钉子。
  然而项羽又失算了,齐军很快便组织起了几股强大的突击兵力,他们竟以令项羽也吃惊的速度愣是把楚军给斩断为了几股,这样他们便不得首尾相顾了,而齐军则可以逐一集中优势兵力对其进行围歼。此时项羽才真正开始惧怕起来,他也顾不得要面子了,于是开始下令全军突围。
  可是,既已中了人家的套,想走哪有那么容易,不然韩信的阵法还会以什么“十面埋伏”来命名吗?终于,几股被分割开来的楚军陷入了敌阵中而进退不得,而且齐军还在紧紧地将他们往一处挤压,一俟他们再也动弹不得,接着便是前后左右被齐军投射来的标枪、箭石等撂倒了一片又一片,那鬼哭狼嚎之声几动于天外……
  然而项羽这边倒还在苦撑着,先易后难、先去其羽翼嘛,韩信只会在最后时刻才会来集中全力收拾项羽,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项羽不是那身陷绝地的龙且,尤其他更可以凭着自己的超世之材力,任谁也休想挡得住他的去路;因此,韩信便只能从打击项羽的信心着手,让他输得口服心服。
  但以攻为守、以进为退,此时的项羽却还没有放弃希望去趁乱以对付韩信本人,只是等到他最后发觉齐军的防守依然一重盖过一重的时候,他也才彻底丧失了信心!前前后后不过才三个多时辰,他就已经感觉无比的疲惫了。他于是又在徒劳地努力过几番之后,便也顾不得那些被围的兄弟们了,只带着自己手下仅剩的数万之众开始了艰难的突围转战。
  齐军当然是不会轻易放他走的,他们又令楚军拼命地折腾了一个多时辰,困兽犹斗,再加上齐军的体力也已经有所不支,于是韩信便发号施令慢慢地放开了围困楚军的一角,这样才让项羽缓过来一口气。
  尽管如此,仅仅才一战下来,楚军就已经伤亡过半了,其中更有大部尚处于被分割包围之中,以至最终投降被俘达万余之众。
  项羽到底还是尝到了他韩信的厉害,但他却绝不服输:“小子,这次先便宜了你!”
  
  ②据称这是当年孙膑破庞涓时所用过的阵法。而且,后来诸葛亮的“八阵”可能便与这里的“十面埋伏”阵有点联系吧,尽管后世对于它们的认识都并不确切。
  
  然而,项羽放松得还太早了些,韩信是绝不会给项羽留下以任何喘息之机的,尤其灭楚之功他也不能独占,他要给足汉王面子。
  于是,正当项羽兴冲冲地看到自己要杀出重围时,这个时候已经等待了许久、酒足饭饱的汉军又蜂拥而至。汉军以逸待劳,而且乘敌不备,结果对楚军一阵猛杀猛冲,自然很快就占据了明显的上风。刘邦这一次的确大大地挽回了不少昔日丢得净尽的颜面,直把个项羽打得叫苦不迭。
  双方又激战了一个多时辰,项羽就是项羽,他还在勉力支撑着,只要他不倒,便是楚军不倒!而楚军将士们也的确是一块块硬骨头,个个都似乎已经杀红了眼。韩信怕再有什么意外和闪失,于是便又指挥着数万已饱餐过的齐军预备兵团向楚军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双方鏖战至黄昏时分,在钟离昧的全力接应下,项羽才终于得以带着他的那不足两万众的残兵败将突围回到了自己的壁垒中,这一刻,他的身心、意志均已消沉到了近乎极点!
  而汉联军对其穷追不舍,步步进逼,很快便将楚军紧紧包围了数重。看来,他项羽的末日就要临头了。
  在这关键之际,是绝不能再出任何差错的,否则一旦再让项羽逃身到了淮南或者江东,那么便又将是一场苦斗。且项羽生就天纵英才、天之骄子,只有让他明了上天已抛弃了他,从根本上瓦解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才算真正地打败了他!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项羽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便是攻其心!
  如此,接下来就是韩信对楚军尤其是项羽所施展的攻心战术了。夜幕降临,汉联军在楚军的四围燃起了熊熊的密密篝火,而今晚夜色深沉之际,他们更要为楚军兄弟们带去一个永生难忘的不眠之夜了。
  那便是大唱楚歌,大发悲声……
  





上一本:钱昌照回忆录 下一本:左宗堂评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韩信传奇的作者是明河在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