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便纵有千种风情》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作者简介: 木溪:迷恋漂亮的字迹、纤细的手指、美丽的人,喜欢艳阳、流水和让人舒服的声音。典当文字,换一段不期而遇的梦。著有《愿时光清浅,许你安然:李清照的词与情》、《无限江山,一晌贪欢》。 目录: 第一章一路北上,崇安少年郎 金鹅峰下,少年初显锋芒 功名与艳科,都是心头好 佳人才子,人间双美 轻负深情,多因名利故 钱塘醉了崇安郎 绮罗丛里万柳千花 第二章风流才子汴京客 至汴京,帝里风光好 莫道千金酬一笑 生死无常实可哀 朝野多欢民康阜 荆棘丛中坎坷求仕 美人伴,夜明如昼冬暖若春 誓言不兑现,如同谎言第一章一路北上,崇安少年郎 金鹅峰下,少年初显锋芒 功名与艳科,都是心头好 佳人才子,人间双美 轻负深情,多因名利故 钱塘醉了崇安郎 绮罗丛里万柳千花第二章风流才子汴京客 至汴京,帝里风光好 莫道千金酬一笑 生死无常实可哀 朝野多欢民康阜 荆棘丛中坎坷求仕 美人伴,夜明如昼冬暖若春 誓言不兑现,如同谎言 青春都一饷,何须论得丧第三章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 美人的倾慕,是温柔的陷阱 烟花柳巷寻香客 且来醉倒温柔乡 奉旨填词,移宫换羽 见娼门负心,不见恩客薄幸 喜欢你,这是你不在乎的事第四章十年漫游,浮华若梦 唱罢一曲雨霖铃 黄昏旧事,不叹不留 谁家红颜命薄 寄书千里,满纸翰墨皆是情 浅山瘦水中的流浪 别来岁久,旧人何处寻 关中行,长安古道马迟迟 登高望远,不见天际归舟 浣花溪畔景如画第五章春风得意,耆卿已老 策马返瑶京,得意马蹄疾 漫漫功名睦州始 游宦区区成底事 心事销磨,却唱煮海歌 最是难猜帝王心 老来畏疾惧死,且抛浮名轻负深情,多因名利故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不论古今,很多文人都揣着一个出走的梦。逃离熟悉的地方,到陌生处寻找风景,似乎他乡的土壤里,必定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有人会对陌生产生恐惧,更多的人,因陌生而心安——毕竟那些陌生的目光,纵如利剑也不易刺穿防备重重的心房,不像熟悉的人,常常轻易戳中死穴。 至于那遥不可及的地方究竟有什么让人心驰神往,说不清。因为未知,才要去探寻。于是,他们有一千种理由,告别家乡,踏上征途。 周游列国,把思想的种子撒播在每寸沃土,期待有朝一日破土冲天,泽及当世,荫庇后人,这是孔子疲马凋车流离辗转的初衷,他由此成为圣人;攀上峭壁悬崖,穿过险滩急流,山脉就是骨骼,河流就是血管,手中那叠厚厚的纸簿,书画着万里神州的经络,古来哪位旅行家,还能如徐霞客一样,把人生几十载活得霞光绽放,意气风发。 出走的理由千种万种,但如孔圣人与徐霞客一样胸怀如此伟大理想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如柳七一样,是奔着功名去的。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十九岁的柳三变在故乡通过了乡试,准备离开崇安,前往汴京应礼部试。 召唤着柳七的,除了京都的一顶乌纱帽,还有路途上可能遭遇的无尽奇遇。幼年时还不懂体会途中的悲欢离合,长大后却对未知的地方充满好奇。每次出发都是一次探险,冒险是男人的天性,无论是征服一个女人,还是征服一条路,都足够令人血液沸腾。此时唯一令他眷恋的,便是已征服的温柔乡。 启程的日子一天天迫近,分离之苦一日日聚合,痛似凌迟。年轻贤淑的妻子为柳七打理好行装,嘱咐的话已说了一遍又一遍,令人耳中生茧,她忍不住要再次说起,又怕对方厌烦,一寸柔肠百转千回。柳七这么一个温柔体贴到极致的男子,自然能领会妻子的心思,但却没有点破——越劝慰越会勾起更多的伤心,不如装作不知。 古时的男子为了功名而离乡,乃是举家支持的大事。妻子纵然不舍,也不能以儿女私情羁绊他为家族荣耀而奋斗的双脚,否则便是不识大体。个人的情情爱爱,必须为前途大计让路,这是封建社会的生存法则。那些在历史上留下美名的女子,哪一个不是含泪挥别远行的丈夫,不仅不敢要求他此生不负,还要信誓旦旦地保证会照顾好家中老小,让远行者不必挂怀。 柳氏也是这样,咽泪装欢,在乡野岔路口送别丈夫。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惨愁颜、断魂无语。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伤心脉脉谁诉。但黯然凝伫。暮烟寒雨。望秦楼何处。 ——《鹊桥仙》 柳七从儿时起就经历了太多离别,以往的惆怅如夏日骤雨来得快去得也疾,不像这次远行,太想去,不忍去,左右撕扯,才会伤筋动骨。他没有许下功成名就后将如何如何的誓言,似乎早已预知世间易分难聚,所以不敢轻易许诺,何况,新婚时“今生断不孤鸳被”的温存期许现在已被打破,他自觉无颜再轻易承诺。 他胸怀凌云壮志,还盼着此行能消融父亲仕途不遇的遗憾,于是携书带剑,告别崇安,也告别了此生尽爱一人的纯情少年时代。 “书剑”寓意文韬武略,古人出行,往往随身携带此两物。唐代孟浩然曾有诗曰:“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发愤读书三十载,在四十岁时满怀信心到长安应举,最终却落第而归,不由作此激愤语。风华正茂的柳七正如钻天白杨、盎然修竹,一心憧憬青云而上,断然没有想到,之后他的大半生,竟也落得剑满尘埃书生蠹的命运。 对前途尚且不需考虑过多,此刻最让人神伤的,无外乎离别。情爱至深至笃,也改变不了出发的意志。缱绻多情的佳人,安稳温暖的家园,都抵不过远方的召唤。种种美景良辰,终究要被辜负了。最让柳七不安的,是对妻子那一腔真情的辜负。 距理想越来越近,离家乡越来越远。害怕看到妻子的满面泪痕,柳七心有千思万绪也不敢回首,只是扬鞭催马,想尽快逃离这离别的伤心地,也逃离轻负前言的内疚。直到暮色起,烟雨浓,他才勒住缰绳,回头黯然伫立,此时早已望不到夫妻共居的凤楼,昨日的举案齐眉、琴瑟相和,全都化作此时的脉脉伤心。 他虽然伤心,但离开得却毫不迟疑。 读书、科举、入仕,这是渗入古代文人血脉的念头,是解不开的心结。虽然科举路上自古就尽是悲壮之事,仍有文人如扑火飞蛾,前仆后继。 自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从此给天下寒门学子铺设了一条飞黄腾达之路,也设下了令文士耗尽毕生心血的陷阱,难怪唐代诗人赵嘏曾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不知是衷心的赞誉,还是无奈的嘲讽。通向无限荣光的仕途像一座奈何桥,无数人拥挤而上,向死而行。 对那些暮年白首才换一袭青衫的旧典,柳七自然不会陌生,但他此时一点也不担心。自觉有惊世之才,还有大把韶光可供挥霍,他踌躇满志,相信自己定能在庙堂上一鸣惊人。可是,古来但凡踏上科举之路的人,有几个不是这样想的呢?不过最终多成了空想而已。 梦想催促脚步,轻负深情,多因名利故。年轻时的柳七还不太懂,不能轻易辜负一颗真心,待他懂得深情的珍贵时,已不再年轻。 刚刚踏上寂寞路途时,柳七思乡心切,也曾以妻子的口吻,谴责自己的薄情。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昼夜乐》 喜结连理后,妻子理所当然地认为此后两人必然“长相聚”。谁料好时光竟然短暂到如小会幽欢,然后便是长久别离。他在春色阑珊时策马款款离去,身后是马蹄在泥土小径上踩下的深浅痕迹,还有用残花败絮碾作的一缕芳尘。 他走了,还把好风光一并带走,从此昏天暗地。 事实上,美好的春景定不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不过是因为眼前少了那个聚拢光华的人,天地间的一切就变得黯淡无光了。他走之后,她的世界只剩黑白两色,白昼也如一场梦魇。 有人颐指气使地主宰,有人心甘情愿地崇拜,在爱情里,这就是神话。 孤独而生恼,恼他轻负前约,恼他久去不回,怨极也生不出恨,不舍得恨他,索性对自己生了恼意——“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所有怨语、悔语,全部因爱而起。这爱深刻到何种程度?一日不思量仍然攒眉千度,实际上她却日日思量,这怨悔之深、相思之重,怕是车载斗量而不能了。 柳七这一番细腻的揣测,固然是对妻子及其所代表的家园的思念,实则未必没有被人深爱的沾沾自喜。不能否认词中情感的真挚,也不能否认宠爱总易让人心花怒放——被宠爱的目光轻抚,被仰慕的视线簇拥,连心都要融化了。 被宠爱,然后被宠坏。崇安柳七,未许再见,就这样匹马迢迢地上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