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局中局(诸葛亮)》由朱真编著。 《三国局中局(诸葛亮)》简介:遗憾的是,就因为黄承彦的一句话,让自己的女儿背上了一个“丑女”的名声。那时候就流传着一句话:“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直到今天,多少人都认为诸葛亮的老婆是一个丑女。实际上,诸葛亮的老婆并不丑。那只是黄承彦为了试探诸葛亮使出的一个小小的计谋。 “隆中对”为什么让刘备茅塞顿开?原因是“隆中对”对天下大势做了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而且对天下诸侯的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刘备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进行了探讨,是刘备走向成功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 《三国演义》为诸葛亮安排了一个经典的场景:舌战群儒!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因为当时,孙权还没有决定是否联合刘备,诸葛亮的到来属于秘密外交,不可能让诸葛亮站在朝堂上,把东吴的文武群臣一顿洗涮。 从公元214年进入成都,到公元227年开始北伐的这13年时间,是诸葛亮集中精力治理蜀汉的时期。诸葛亮治理蜀汉最重要的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理弱”。这里的“弱”指的是自耕农。诸葛亮十分善于运用他的“穷人经济学”。 诸葛亮对刘备的决策有很大影响力。可是,在刘备东征的决策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诸葛亮苦劝刘备,至少历史上没有这样的记载。赵云劝了,刘备没有理睬:秦宓劝了,蹲了监狱。以诸葛亮的智慧,他知道盛怒之下的刘备必定会东征,劝是没有用的。不仅不能让刘备回头,还可能招致刘备的反感。这样看的话,诸葛亮就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与他以前不计个人得失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简介: 朱真,湖南岳阳人。爱好阅读历史图书,活跃于各大史学论坛,在〈历史教学〉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乱世少年 一只能报时的公鸡 生于乱世之秋 祖上也有狠角色 一场由养老引发的血案 诸葛亮一家的尴尬 刘表:我一直都“以情感人” 第二章隆中岁月 叔叔诸葛玄的努力 逍遥的隆中生活 形象包装很重要 打开人际交往的圈子 与黄月英的政治婚姻 营销自己是一门艺术 出山?咱不着急第一章 乱世少年 一只能报时的公鸡 生于乱世之秋 祖上也有狠角色 一场由养老引发的血案 诸葛亮一家的尴尬 刘表:我一直都“以情感人” 第二章 隆中岁月 叔叔诸葛玄的努力 逍遥的隆中生活 形象包装很重要 打开人际交往的圈子 与黄月英的政治婚姻 营销自己是一门艺术 出山?咱不着急 第三章 刘备的折腾岁月 刘备:俺家有棵大桑树 从刘备的不明财产说起 刘备的社交清单 北方主题:抢地盘 刘备的《曹营生存记》 刘备:北方,我混不下去了 第四章 三顾茅庐 刘备在荆州的新生活 马跃檀溪 谁上刘备这条小船 诸葛亮“躲猫猫” “隆中对” 诸葛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 第五章 曹操得荆州 襄阳城内乱纷纷 投降来得太快 刀剑下的紧急会议 长坂坡:英雄、美女,还有传奇 张飞好声音,怒吼断桥 哥哥原来在东吴 曹操:实现梦想只差一厘米 第六章 赤壁之战 要命还是要面子 诸葛亮给孙权下套 刘备“望穿秋水” 诸葛亮随后就回 曹操:俺也玩玩“水军” 长江上的情报战 诸葛亮谋取荆州 二十七岁大战五十四岁 第七章 立足荆州 诸葛亮的安排 诸葛亮、鲁肃化解危机 诸葛亮经营三郡 刘备:和亲,年龄不是问题 周瑜的“隆中对” 第八章 进军益州 孙权:刘备,咱们一起取益州 俩丑男成了刘备的大救星 刘璋的困惑 诸葛亮的建议 刘备:我需要的是借口 刘备:孔明,速来 马超,极品官二代降临 第九章 初定益州 快来,分蛋糕啦 诸葛亮着手化解矛盾 诸葛亮:刘巴,你也在这里 妙用货币政策 谁得了“红眼病” 第十章 经营益州 诸葛亮的“法治”思想 诸葛亮立威 刘备、诸葛亮巡游 春风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穷人经济学” 诸葛亮:经济建设很重要 诸葛亮:紧抓“精神建设” 第十一章 汉中王诞生记 刘备:带上法正,带上祝愿,到汉中看看 诸葛亮:打汉中与我无关 夏侯渊,一味往前冲的悲剧 曹操应该出现了 汉中王诞生 官位大派送 第十二章 荆州之失 蜀汉的“老朋友”去世 吴下阿蒙成长记 关羽:拔“钉子户” 繁华和落寞只在一瞬间 “失荆州”总结大会 第十三章 猇亭之败 为关羽报仇 刘备称帝 进攻老婆他哥 孙权:面试陆逊 陆逊“零战事”,刘备束手无策 诸葛亮:要是法正在,就好了 在成都,诸葛亮很忙 刀光剑影中的温暖故事 第十四章 白帝城托孤 愁云惨雾中的蜀汉 诸葛亮来白帝城 刘备托孤 悬案,还是悬案 第十五章 蜀汉新页 诸葛亮,刘备治丧委员会副主任 诸葛亮:终于有了丞相办公厅 诸葛亮的干部会议 廖立:在刘备棺材旁玩刀 第十六章 重结东吴 冯熙:孙权伸过来的橄榄枝 总有一个人先敲门 孙权想起了卓文君 来而不往非礼也 “走亲戚” 第十七章 计定夷越 暗潮汹涌 写信,继续写信 南征蛮夷的战略 攻心为上,兵战为下 一个字:乱 第十八章 南中对策 本可以结束的故事 七擒孟获 民族政策之争论 民族政策取得的成效 民族工作先进工作者 做最坏的打算 第十九章 出师表 诸葛亮:孙权的感受很重要 曹丕去世 成功,需要和小人打交道 李严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北伐将领名单 《出师表》:另一种形势的新闻发布会 先将曹魏一顿骂 第二十章 挥泪斩马谡 北伐的战略路线图 孟达:蜀汉秘密战线上不靠谱的同志 诸葛亮劝架 占领凉州 “驻京办主任”降蜀记 挥泪斩马谡 第二十一章 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 曹休跟陆逊打起来了 又写《出师表》 陈仓故事多 蜀汉人民需要一场胜利 孙权称帝,蜀汉很纠结 老天也姓“刘” 木牛流马:三国前沿科技 第二十二章 李严疯了 第四次北伐:咱又去凉州 司马懿上阵 李严不想指挥木牛了 李严和诸葛亮,谁的问题 第二十三章 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第五次北伐 孙权:孔明,你先上,我在后面掩护你 进军五丈原 司马懿:深呼吸,沉住气 第二十四章 诸葛病逝 安排接班人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魏延反,马岱斩 一只能报时的公鸡东汉末年,一个叫水镜先生的老师琢磨着怎样让上下课的时间更标准。 那个时候,没有手表、没有闹钟,只能看日头作息。可是,遇到阴天就没有办法了。于是,聪明的水镜先生想了一个办法,他喂养了一只公鸡,用公鸡来报时。水镜先生怎么做的呢?他按照上下课的时间给公鸡喂食。因此,当公鸡饿的时候,就会呜叫。这时候,就是上课或者下课的时候了。 我们不得不说,水镜先生这个办法很妙。 不过,到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公鸡不按水镜先生的安排鸣叫了。刚开始,水镜先生没有察觉。等他讲课讲到口干舌燥,要讲的内容早已讲完,甚至天都黑了下来,也听不见公鸡呜叫下课时,他才慢慢发现不对。 水镜先生一时找不到原因。 时间一天天过去,机敏的水镜先生观察着他的学生。他发现有一个孩子早上到学堂的时候,袋子里装着什么东西,可是到放学的时候,这孩子的口袋却是空空的。 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水镜先生终于发现公鸡不报时的原因了。原来,是这孩子在公鸡饥饿要报时的时刻,给公鸡喂了粮食。公鸡吃饱了,也就懒得发出饥饿的鸣叫了。水镜先生听不到公鸡叫,这课也就一直上下去了。 水镜先生很生气,找到了那个孩子,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要知道,这公鸡可是水镜先生花很长时间才训练好的。 那个孩子低下了头说:我这么做,是想让公鸡不要鸣叫,这样老师你就不会下课,我们就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学习。 水镜先生明白了,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孩子就是诸葛亮!在历史上,诸葛亮以聪明、智慧著称。形容一个人有智慧,人们往往把他和诸葛亮联系起来。比如,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就被称为“小诸葛”,他也为这个称谓扬扬自得。这说明,对于诸葛亮智慧的尊崇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中。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181年。“孔明”又可以理解为“明孔”,即“明白孔子的道理”,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对儿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儿子诸葛亮聪明智慧,可谓用心良苦。诸葛亮没让人失望,如他父亲期望的,他从小就非常聪明,用今天的话来说,诸葛亮没输在“起跑线”上。 不过,纵观历史,像诸葛亮这样生来就很聪明的所谓“神童”不在少数。历史上不乏方仲永们,可以说他们一生下来,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不过,冲过终点的胜利者名单里却没有他们,为什么这些人沉寂了,“泯然众人矣”,而诸葛亮却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历史智慧的天空?原因是诸葛亮明白,后天不懈的努力才是根本,即使你生来就是天才。 生于乱世之秋诸葛亮的出生地是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在阳都,诸葛亮家族算是搬迁户,他们家族本来姓葛,祖籍在诸县。搬到阳都之后,发现阳都也有很多姓葛的。为了跟本地葛姓区别,叫起来方便,聪明的老百姓们就把诸葛亮这一家族取姓“诸葛”,意思是从诸县来的姓葛的人。 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的出生都被赋予了各种传说。不是母亲生他的时候出现飞龙,就是孩子坠地之时天象异常。几乎每个杰出人物来世间报到的时候,都被祥云笼罩。那么,大家一定好奇,作为千古贤相的诸葛亮出生的时候,天地会呈现什么样的异象。就没有电闪雷鸣?就没有星光灿烂?或者没来个六月飞雪?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出生的那一天天气有什么异常。估计天气晴朗,一切正常,PM2.5也在东汉人民能够接受的范围。民间倒有一个传说,说诸葛亮出生的那一天出现了日全食,明晃晃的天一下子黑了下来,吓坏了老百姓。老百姓纷纷感叹,出现这种天象不是有大凶,就是有天才降于人世!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正忙着护理呱呱坠地的诸葛亮,当然不知道天空是因自己的儿子而黑。他只是希望天能快点亮起来,方便给孩子喂奶,那时候没有电灯,照明是个问题。顺着这个意思,诸葛珪就给儿子起了“诸葛亮”这个名字。 不管诸葛亮出生的时候天气有没有怪异的表现,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他出生的时候,真不是好时候1181年,诸葛亮出生的这一年,正是汉灵帝刘宏在位。 汉灵帝刘宏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家伙!早在秦始皇时代,就有了买官卖官,不过那是比较低级别和低层次的,而且卖官所得主要用于赈灾,算是情有可原。刘宏也卖官,并且将卖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明码标价,挂牌出售!有一个叫崔烈的冀州名士,家里很有钱。本来他是不屑买官的,怕弄坏了名声。结果经不住小人劝,花了五百万买了个“大司徒”。大司徒位列三公,相当于今天总理级别。崔烈买官成功,灵帝刘宏去给他颁发证书。一看,崔烈精神状态不错,灵帝就后悔了,悔恨自己把价格定低了。他认为像崔烈这样有钱的人,不应该只收五百万,应该收二千万才行。刘宏想反悔,重新定价,多亏身边人极力劝说,讲了很多诚信做人的道理,他才罢休。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