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以一九三六年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景印的碛砂藏经本为底本。造是一种现在所知国内仅存 的宋刻本,基本上完整(仅首卷缺八页,以明永乐藏经本配补),故决采用之。二、参校的本子,我们采用:L江北刻经处刻本(简称扬州本)。此本流传普遍,虽源出明藏,亦有所校订,惟未明言之。么日本印大正藏经本(简称大正本)。此本附有校记,参校二种旧本:(一)宋本,八二)元本。它保存 了宋、元古本的部份异字,迄是很可贵的,虽然印本还存在若干缺点。明清以来其它刻本尚有数 种,其实多辗转翻刻,不外乎上述范围,故从简省。今凭扬州、大正二本及所附宋本、阮本作为参 校,考其异同,择善而从,并注明依据。三、此外,我们还旁搜和《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肉容有关系的资料,相互对比,作为辅校,问附考证,以利读者。四、《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分段,大体上按事按人按论述(如系或论)而分之,但较短的传则不分段,以免琐碎。五、凡原本不误,他本有异文而误的,不出校。一般通用的异体字,各存原字,不出校。原本常见而今 日已废用的异体字,径改为通行的字,不出校。避讳字缺笔的,如恒作恒,则径行补上,不出校。改字的,如恒作弘,镜作鉴等,则出校说明之,原文仍旧。 目录: 点校略例 上册 进高僧传表 大宋高僧传序 大宋高僧传卷第 译经篇第一之止堡二人附见一冬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浮传一 唐洛阳广福寺金刚智传二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三慧朗 大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 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一建摩掬多 唐洛京智慧传二 唐玉华寺玄觉传三 唐益州多宝寺道因传四嵩公宝遏点校略例 上册 进高僧传表 大宋高僧传序 大宋高僧传卷第 译经篇第一之止堡二人附见一冬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浮传一 唐洛阳广福寺金刚智传二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三慧朗 大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 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一建摩掬多 唐洛京智慧传二 唐玉华寺玄觉传三 唐益州多宝寺道因传四嵩公宝遏 唐波凌国智贤传五会宁 唐洛京白马寺觉救传六 唐五台山佛陀波利传七顺贞 唐尊法傅八 唐西京慧日寺无极高传九阿难律木叉师迦 叶师 唐广州制止寺极量传十 唐洛京大徧空寺实叉难陀传十 周西京广福寺日照传十二 周洛京魏国东寺天智传十三 周洛京佛授记寺慧智传十四明佺 周洛京寂友传十五 大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傅十四人,附铜见二人 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 唐京师奉恩寺智严传二 唐洛京天竺寺宝思惟传三 唐洛京长寿寺菩提流志传四 唐罗浮山石楼寺怀迪传五般若力董 唐京兆慈恩寺寂默传六 唐丘慈国莲华寺莲华精进传七 唐北庭龙兴寺戒法传八 唐莲华传九一 唐大圣千福寺飞钖传十 唐京师大安团寺子邻传十 唐醴泉寺般若传十二 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十三 唐京师满月传十四智慧轮 大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堡千人附见七人 唐京兆大慈思寺窥基传一 唐京师西明寺道世传二 唐京兆大慈恩寺普光传三 唐京兆大慈恩寺法宝传四胜庄 唐京师西明寺圆测传五薄廑灵辩 唐京师安圃寺元康传六 唐简州福聚寺靖迈传七 唐新罗国顺璟传八 唐京兆大慈恩寺嘉尚传九 唐淄州慧沼传十大废麈外 唐京兆大慈恩寺彦惊传十一 唐新罗国义湘傅十二 …… 下册才自长安而旋于塞上,既受虢公(一)乙知遇,大营福业,成此精庐,皆才之敦劝矣。勑谧,大师曰能觉,仍赐紫衣一副,追远之荣?声闻塞外。天复中廷尉评三一王儋焉碑颂德云。 唐京师章信寺道澄传 释道澄,姓梁氏上尿兆人也。父陟中书舍人。生而奇表,辄恶蕈肴,出家如归,无所顾恋。忽遇禅僧,摩顶与立名日道澄,鉼锡常随,冥合律范,号律沙弥也。受具之后,习听南山律于诸学处,微其玷缺。然性都率略,住寺不恒,或奉恩、庄严、草堂等寺,所到便居,护生为切。建申一年,坐夏于云阳山,有虎哮吼入其门。澄徐语之,其虎擂尾橇耳而退'徙居章信寺,或问其故,澄日:「出家者可滞一方乎?西域三时分房,俾无贪着,观门易立矣。不然者,岂通方广恕乎?贞元二年二月八日,帝于寺受菩萨戒,京甸倾瞻,赐赍隆洽,所受而迥施二田矣。五年,帝幸其寺,问澄修心法门。又勑为妃主嫔御受菩萨戒。十六年四唐钟陵 (一)龙兴寺清彻传 释清彻,未知何许人也。周游律肆,密护根门,郎无常师,唯善是与。初于吴苑开元寺北院道恒律师,亲乎阎奥,深该理致,而钟华望无不推称。宪宗元和八年癸巳中,约志着记二十卷,亦鸠聚诸家要当之说,解南山钞,号集义焉。或云后堂至十年毕简,今豫章、武昌、陪陵讲士三一多行此义。尝览此记,繁广是宗。彻未知其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