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作者:徐钧     整理日期:2014-08-20 10:41:44

  这本小书以轻松的故事为我们开启了管窥心理咨询和治疗发展历史上大师们人性的一道门缝,无论这些人性是光彩熠熠的,还是如常人般也是有阴影的,它们都是鲜活的、生动的,让人可以深思和反省的。
    弗洛伊德是个怎样的父亲,他还有过一个小女儿苏菲?《爱的艺术》影响了无数西方人的爱情观,它的作者弗洛姆又经历过怎样的爱情呢?萨提亚家庭治疗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咨询大师里有谁是久病成医?为何说佛陀是东方古代杰出的心理治疗师?此书为你讲述35位治疗大师的人生片段,带你理解心理疗法背后的人性。
    本书的后记“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历史发展”清晰地梳理了百年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和流派脉络,亦是专业工作者的必修课。
  作者简介:
  徐钧
  全球聚焦心理疗法学会(TFI)训练师、协调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督导及讲师
  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
  南嘉心理咨询师部落机构创办人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
  教学和研究领域
  自体心理学、聚焦取向疗法、正念取向疗法、佛学与心理治疗对话
  徐钧
  全球聚焦心理疗法学会(TFI)训练师、协调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督导及讲师
  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
  南嘉心理咨询师部落机构创办人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
  教学和研究领域
  自体心理学、聚焦取向疗法、正念取向疗法、佛学与心理治疗对话
  目录:
  推荐序一:意外推荐序二:认识“翠花”真面目推荐序三:人性的门缝自序前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弗洛伊德与女儿推荐序一:意外推荐序二:认识“翠花”真面目推荐序三:人性的门缝自序前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弗洛伊德与女儿苏菲弗洛伊德之死兰克(TheodoreReik,1888—1969)内在的声音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波林根与中国村庄的故事太阳父亲荣格与爱因斯坦的互学之苦乘火车的治疗防御性的自我分析报告费伦齐(SándorFerenczi,1873—1933)费伦齐治疗一匹马拒绝精神分析克莱因(MelanieKlein,1882—1960)在命运中的努力霍妮(KarenHorney,1885—1952)仨女孩大战俩母亲大师弗洛姆(ErichFromm,1900—1980)弗洛姆的爱情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1895—1982)安娜和父亲的外套安娜的个性特质森田正马(MoritaMasatake,1874—1938)“豁出去了”神经症的自我疗愈正马与其妻费尔贝恩(WilliamRonaldDoddsFairbairn,1889—1964)会关怀人的费尔贝恩小便困难想要自杀赫伯特·罗森费尔德(HerbertAlexanderRosenfeld,1910—1986)抛弃病人的痛苦温尼科特(DonaldWoodsWinnicott,1896—1971)所有治疗的开端—倾听愿我死时是生机勃勃的甘崔普(HarryGuntrip,1901—1974)火车上的牧师一次无声的治疗比昂(WilfredBion,1897—1979)容器理论拒绝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梦一样飘然而至的记忆科胡特(HeinzKohut,1913—1981)科胡特的追求—“nucleaelf”放下自我人性能如是巴史克(MichaelFranzBasch,1930—1996)细腻的共情从未解决问题的治疗师卡尔夫(DoraKalff,1904—1990)每一粒沙子都找到了它们的位置两位心理学家的倒霉事河合隼雄(HayaoKawai,1928—2007)找回根基马丁·布伯(MartinBuber,1878—1965)我与你罗杰斯(CarlRoge,1902—1987)人性需何者来访者教会罗杰斯咨询大师的有限性简德林(EugeneT.Gendlin,1926—)考验了一把罗杰斯简德林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师罗洛·梅(RolloMay,1909—1994)与死神相遇的梅离婚后写下爱的经典之作莱因(RonaldDavidLaing,1927—1989)令人震撼的真实案例演示欧文·亚隆(IrvinD.Yalom,1931—)遭遇真实的自己保持初学之心弗兰克尔(ViktorE.Frankl,1905—1997)弗兰克尔和悖论治疗美学意义的精神世界莫雷诺(JacobLevyMoreno,1889—1974)莫雷诺创立心理剧小28岁的妻子—哲卡萨提亚(VirginiaSatir,1916—1988)萨提亚治疗的诞生家庭治疗大师哭了弗雷德里克·皮尔斯(FrederickSalomonPerIs,1893—1970)坏孩子皮尔斯被弗洛伊德伤害了艾瑞克森(MiltonHylandErickson,1901—1980)策略的智慧吉米的故事艾利斯(AlbenEllis,1913—2007)朗克斯公园的男孩狗屎主义贝克(AaronT.Beck,1921—)有个抑郁的妈妈贝克告别精神分析夏皮罗(FrancineShapiro,1948—)发现“苹果”的秘密海斯(StephenC.Hayes,1948—)久病成医平衡的生活佛陀(Buddha,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4年)东方古代杰出的临床心理学家复活生命的芥子复活生命的芥子的故事之前慈悲:治疗的共情舍利弗的智慧中道菩萨的恐惧卡巴金(JonKabat-Zinn,1944—)火星人占领地球卡巴金的博士论文答辩后记: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历史发展  一般意义上的意外,即出乎意料、碰巧,都发生在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身上,比如兰克为职业选择困扰时,在街头巧遇弗洛伊德;又比如森田正马在投入学习之后,意外地脚气与神经衰弱没有恶化;再比如卡巴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分子生物学的教授们绕有兴致地讨论论文开头的一句格言……
    本书的诸多传说是真值得去细细品味的。同理,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他们个人史中的故事、经历的片断,具有寓言的性质,也需要反复解读。文艺理论家认为文学是生活陌生化或戏剧化的结果,其实,生活本身即是意外的戏剧,如果浸泡在来访者的故事之中,去充分感觉、描述,总会有超乎想象的发现,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由此得以体认自身的独特性与丰富性。
  ——吴和鸣我与你
    “人无它不可生存,但仅靠它则生存者不复为人。”
  这句格言来自著名存在主义关系哲学大师马丁·布伯,它涵盖了生活的两个层面,呈现着人性的真实。
    “人无它不可生存”中的“它”,代表着我们为了存在的生活而不得不去进入的物化世界,这包括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距离尺度、工作技能、社会常识、生存知识、合理的认知、道德礼仪的适应等。这些物化世界中的不适应也导致一些心理困扰的产生。
    “但仅靠它则生存者不复为人”,则代表作为存在于世的人,不能仅仅为适应以上这些而生活,而忘记自己内心的亲密感、意义、超越等的真正需要,不然一个人活着岂非太累,或者岂非行尸走肉?
    马丁·布伯虽然不是心理治疗大师,但他深蕴人性之精髓,年轻时曾经师从当时著名的精神科专家,也因此对于心理治疗有着深刻的领会。他的思想灵感又成为许多现代心理治疗大师的源泉,包括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以人为中心疗法创始人罗杰斯、完形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等,他们的疗法本质上都是在实践马丁·布伯的哲学。
    他中年时期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犹太教哲学,晚年移居到以色列生活。在《我与你》的作品中,他直接谈及心理治疗,表明他如果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许他将是一个真正的大师。
    “真正的心理分析医生与其病人的关系,它同样充分表明了相互性的标准局限性。
    如果他只是满足于‘分析’病人,即从其心理世界中挖掘出无意识的要素,并把通过这种程序加以转变了的心理能量投放到有意识的人生工作中去,那么,也许他的治疗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在最好的情况下,他能帮助心理紊乱无序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调整自己、整合自己。
    但是他却无法完成自己真正的任务—让萎缩的人格中心获得再生。
    唯有这样的医生方能胜任此任务:他以深邃的眼光洞见到病患心灵中潜伏的统一性,但若欲如此,医生必要与病人建立人格与人格间的伙伴关系,切不能把他当做观察、研究的对象。为了把这一统一性解放出来,为了让病人建立与世界的新和谐并实现其统一性,他的一生必须像教师一样,不仅仅拘泥于两极关系中的自己一方面,且同时要凭借‘现时性’的力量站到另一极去,设身处地地体会治疗效果。同样,倘若病人竟然进行‘总结’,站在医生的一极来体验效果,则这样的特定的‘治疗’关系便不复存在。
    在人际关系中,既亲若兄弟,又落落寡合,唯此种人才可治疗他人,教育他人。
    如果在一种关系里,其中的一方要对另一方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则这种关系里的‘我—你’态度所依据的乃是一种不完整的存在,一种注定了不可能至于完善的相互性。”推荐书目
   1.[德]马丁·布伯著《我与你》,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2.[美]波士顿变化过程小组著:《心理治疗的革命:心理治疗中的转变—一种整合的模型》,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上一本:陈赓大将画传 下一本:陈布雷与陈伯达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的作者是徐钧,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