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才貌双全的“海归美女”到跃马持枪的红军女将领,张琴秋走过了怎样的坎坷人生路? ★ “500农妇剿灭川军一个团”的神话缔造者为何成为张国焘迫切拔掉的眼中钉? ★一代女杰战功赫赫,何以错失授勋加冕机会? ★数次深陷绝境而不死,为何却被“自己人”逼上了黄泉路? ★八路军神秘消失后最高统帅下落何方? ★张琴秋与陈昌浩有过怎样的爱恨纠葛? ★新文化运动闯将沈泽民与张琴秋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谁是张琴秋晚年的忠实伴侣?她是威震川陕苏区的红军唯一女将领,陈赓、许世友、刘华清等共和国大将都曾是她万千部署中的一员;她是漫漫长征路上的传奇女英雄,曾率500名农妇消灭川军一个团,令敌闻风丧胆;她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被徐向前称为“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中豪杰;生前,她因功绩赫赫而光环闪耀,晚年,她却身负“革命叛徒”的罪名饮恨离世,她曾与百年中国的命运同行,她的传奇却被遗忘了近半个世纪? 本书是第一部公开出版全面披露张琴秋一生的传记作品,也从侧面再现了红军曲折变化的历史。本书语言生动,感人至深,史料严谨,权威可读,真实披露了张琴秋与新文化运动闯将沈泽民、西路军最高统帅陈昌浩、中共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部长苏井观经历的三段婚姻和爱情,并独家揭秘了“张国焘的权术斗争”、“西路军大溃败”“陈昌浩最后的人生悲剧”等党内秘闻以及长征路上的尘封档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感人至深的作品。本书曾入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作者简介: 张琴秋(1904年—1968年),学名张梧,著名的红军女将领,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文革”爆发后的1968年,因受残酷迫害,这位杰出的女性毅然以死抗争;1979年平反昭雪,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了她的追悼会。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为了保存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机密,张琴秋只能向周总理办公室求救 已有人轻生而去。小车司机对她说:往后,我恐怕是再也不能给您开车了 她那笔记本的毛主席肖像上方有八个大字:夜郎自大,好大喜功 第二章 乖巧聪慧,两岁过目即成诵;成人之日,岂能闺中为秀娘 初识茅盾,爱上了与茅盾长相很相像的一个人 感受向警予。相识刘少奇。嫁给沈泽民 第三章 新婚燕尔,温柔之别。从上海奔向莫斯科 结识秦邦宪、王明、邓小平、叶剑英、杨尚昆。 留下“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阴影 “失踪”五年间,父母谢世。回到祖国时,女儿留在了莫斯科 第四章引子 第一章 为了保存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机密,张琴秋只能向周总理办公室求救 已有人轻生而去。小车司机对她说:往后,我恐怕是再也不能给您开车了 她那笔记本的毛主席肖像上方有八个大字:夜郎自大,好大喜功 第二章 乖巧聪慧,两岁过目即成诵;成人之日,岂能闺中为秀娘 初识茅盾,爱上了与茅盾长相很相像的一个人 感受向警予。相识刘少奇。嫁给沈泽民 第三章 新婚燕尔,温柔之别。从上海奔向莫斯科 结识秦邦宪、王明、邓小平、叶剑英、杨尚昆。 留下“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阴影 “失踪”五年间,父母谢世。回到祖国时,女儿留在了莫斯科 第四章 王明利用米夫的支持改组中共中央。她和丈夫被派往鄂豫皖 旷继勋、曾中生被张国焘免职,徐向前、陈昌浩接替了红四军军长和政委的职务 眼见红军名将许继慎惨死在张国焘的马鞭下,她痛苦地捂住了双眸 张国焘落入蒋介石的“口袋”。村道上,徐向前默默注视着英姿飒爽的张琴秋 沦陷的苏区遭到血洗,她没能说服丈夫沈泽民一同撤离。 别离的那个刻骨铭心的夜晚,天空没有星星,没有月亮 第五章 红四方面军向何处去? 她将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准备向中央“告状”的事透露给陈昌浩 新上任的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只能在梦里牵挂着丈夫和女儿玛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张琴秋虽然缺席仍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五百农妇缴一团白军的枪”盛传一时,街头“龙门阵”里的张琴秋像妖,又像神 秋后算账,张琴秋很快被撤销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陈昌浩的出现让她感到意外。巨大的不幸把她还原成一个柔弱的女人 第六章 最后一口粮食送给红军,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的妻子饿死在乞讨路上 徐海东只穿一条裤衩率兵击敌一个旅。 沈泽民一骨碌从担架上翻下来,非要等到徐海东再一块上路 沈泽民死前喃喃道:张国焘带走了红军主力,也带走了我的安娜 第七章 “向陈昌浩告密,出卖革命同志”,一个重大的疑点留在了个人历史上 担任红军妇女独立团团长,激战杂谷垴,受到总部嘉奖 红军大会师后,张国焘忽然提出了领导权问题, 张国焘接替周恩来担任了红军总政委 南下?北上?毛泽东致电张国焘:“万望兄等当机立断,则革命之福。” 毛泽东率领红一、三军连夜北上。陈昌浩对着话筒重复徐向前的话: “不能打,听见没有?无论如何,不能打!” 张国焘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博古的党籍,还对刘伯承怒吼: 要不是看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把你杀了 张国焘被迫取消另立中央的决定。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 美丽迷人的草地,随时都在吞噬着红军战士的生命 陈昌浩年轻英俊、有勇有谋,张琴秋文武兼备、 秀媚多姿,他俩的结合在红四方面军传为美谈 第八章 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被国民党重兵截断了首尾。黄河之西的部队组成了军政委员会,红军的历史上从此就有了一个西路军 红五军在高台失利,3800名战士捐躯沙场, 军长董振堂的首级被敌人悬挂在高台城头 她和陈昌浩爱情的结晶,在漫天遍野的厮杀声中降生,然而,坠地时就没有一声啼哭 警卫员帮陈昌浩和徐向前换上便装,她眼含泪水目送他们消失在夜幕中 两万多鏖战的西路军打得只剩下不到2000人。 师长熊厚发被马匪绑在填了炮弹的炮口上,壮烈殉身 她谢绝了苏井观和李先念的好意。 刘伯承当众宣读一封由西路军发来的电报,会场上一片呜咽声 第九章 王树声一路乞讨,终于过了黄河。张琴秋身处绝境, 抬起冰冷的枪口抵住了自己的太阳穴 马匪蜂拥而上。张琴秋和孔繁彬被押往甘州——那是杀害红军的屠场 她从容不迫地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我叫苟秀英,当伙夫的 每到天黑,都有女战士被强行掳走,第二天早上被拖回来时衣破发乱,奄奄一息 敌人对被俘的红军凶残杀戮,但没料到, 一心要找的张琴秋就是眼皮底下这个“做饭的” 马步芳惊喜异常,急忙下令,要像过筛子那样排查出陈昌浩的夫人 第十章 一场恶战,西路军前进剧团幸存的四十余人被俘。 马步芳用被俘者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新剧团” 党文秀拉起张琴秋大声说:苟大姐,走吧,我们走吧 得到马步芳赏赐的军官接二连三地前来领人。赵仰天提着鞭子,在被相中的女俘面前走着、晃着 为了掩护张琴秋的安全,虎穴里冒出了一对假夫妻 另一个女人出现了,她一下认出了隐姓埋名的张琴秋 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被惨杀,大伙儿更为张琴秋担忧。假夫妻真离别,从此人各天涯 第十一章 周恩来暗中营救西路军被俘同志,张琴秋见到了护送九世班禅进藏的特使随员 马步芳目送着李晓钟打马而去,张琴秋从他的眼皮下脱出虎口。 黄光秀失言,被马步芳秘密杀害 李晓钟神秘失踪显原形,张琴秋致信肖克求救 周恩来说,终于找到你们了!叶剑英悄悄塞给了张琴秋一张纸条 第十二章 总算回到了延安,张琴秋最难洗刷的是向张国焘“告密”之嫌 王明总抱以怀疑的眼光,时时提防着努力工作的张琴秋 陈昌浩对延安没有什么留恋,别时只留给她一句“多保重” 陈昌浩的发妻寻到延安,张琴秋与她结下了深情厚谊 她一身红妆和稻草人演了一场精彩的交谊舞。 与茅盾一家延安相逢,她禁不住热泪横流 得到陈昌浩与波兰籍女子同居的消息,这个从刀刃上一步步走过来的刚强 女人,有一种被深深伤害的难言的痛楚 中央批准了她与陈昌浩的离婚申请。她提醒自己, 婚姻爱情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 第十三章 “两个老家伙,一对新夫妻”,第三次婚姻来之不易,周恩来、邓颖超特意请他们吃饭 苦闷中想起了王泉媛。毛泽东带头鼓掌赞赏傅钟的发言,让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茅盾夫妇痛失爱女,张琴秋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误,向周恩来请求处分 第十四章 刘少奇见到她非常高兴,当年认识时, 张琴秋还是个热情洋溢的学生。刘少奇说,这些年有点对不起 她问玛娅,你怨恨妈妈吗?母女俩坚信,再相会之日为期不远 开国大典,走向天安门的毛泽东一眼就认出了张琴秋。她是共和国第一位女副部长 第十五章 陈明义将军代表西藏军区向张琴秋行了一个军礼 苏井观和张琴秋有了一个难得的六口之家,这是今生今世弥足珍贵的幸福时光 第十六章 “沈泽民同志之墓”,单是这“同志”两个字,就使她热泪涟涟,泣不成声 苏井观被确认患上绝症的那些日子,每时每刻她都承受着心似刀剜的痛苦 历经13年异域风霜的陈昌浩向她道歉:“琴秋,我对不起你!” 天下大乱,陈昌浩自觉地结束了生命 第十七章 张琴秋步履有点蹒跚,将她逼上绝崖的岂止是笔记本上那八个字 怎么办?流水落花春去也。翌日凌晨,张琴秋没有了 玛娅在绝命书中写道:“反正这样坚持真理而死比虚伪地活着好!”母女俩是一样的刚烈 第十八章 “愿她在天有灵,保佑我们大家吧!”杜师傅说的话让众人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张琴秋逝世11年后,追悼大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由79岁的徐向前主持,83岁的茅盾为她送行 后记1“无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她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1979年张琴秋追悼大会悼词 徐向前亲自主持 2张琴秋若还在世,应过一百岁了。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土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终于变成为一尊矗立于东方的历史巨人,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这个积弱甚久的民族为什么能顽强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读了这部传记,或许能从中领悟到几丝深邃而真切的历史消息。 ——著名军旅作家杨闻宇引子 天搓瑞雪兮琼花飞舞,地拥银山兮壮马骏奔。 一百年间,钱塘大潮轮回了一百次。每一次都是那么气势恢宏不可抗御,每一次又是那么真切缠绵情意缱绻,一如人的生命,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饱尝情感和苦难。所不同的是,人类的生命没有轮回,后人对于前人,只能寄期望于退潮后的沙滩,从沙痕里寻觅曾经有过的坎坷与神秘奇迹和短暂的灿烂。 张琴秋三岁那年,与她隔钱塘而居的女侠秋瑾,在一个尚未破晓的凌晨,身着一袭染血白衫,被斩杀于绍兴的古轩亭口。生于桐乡石门镇上的张琴秋,仿佛是缘着秋瑾的足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同一条道路…… “五百农妇缴一团白军的枪”盛传一时,街头“龙门阵”里的张琴秋像妖,又像神 随着部队的壮大,红四方面军中的女战士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女战士的作用,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一支独立的妇女正规武装——妇女独立营,张琴秋作为方面军总部唯一一位级别最高的女将领,她受总指挥部委托,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筹建工作。 经过慎重考虑,张琴秋选任曾广澜为妇女独立营政委,陶万荣为营长。总指挥部同意后,她便挨个找曾广澜和陶万荣谈话,征求她们的意见。陶万荣是一位湖北姑娘,高挑个头,身体健壮,有一定文化,加上在红军里的锻炼,进步很快,别看只有17岁,已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队的妇女队长。这是个苦大仇深的孩子,父亲、姐姐和哥哥都先后遭到敌人的残害,她发誓要为亲人报仇,感到在妇女独立营肯定比在宣传队更有机会和敌人刀对刀、枪对枪。可又担心,营长这个职务她干不好,她对张琴秋说,让我当个兵吧,不管谁当营长,我都保证遵守纪律,服从指挥。 张琴秋笑道,你倒会图轻松,那你说,谁来当这个营长合适?陶万荣被张琴秋点到了要害,有点不好意思,她嗫嚅道,我是担心干不好。 张琴秋说,不要担心,本事都是学出来的,干出来的,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干这干那。放在哪里都能行,那才是好样的。陶万荣低着头,还在思忖。张琴秋就想激她一下,说,小陶啊,不知你看到没有,刚来的这些女战士,不讲军容军纪,说话吵吵闹闹,头发长的长,短的短,有的还戴着耳环、手镯。列队的时候,站也站不正,立也立不直。要把这些普通的农村妇女培养成合格的红军战士,不是件容易的事呐。你胆怯了,是不是? 谁说我胆怯了?陶万荣不服气地说。 那你说,这个营长,你干不干? 陶万荣仍然有几分犹豫,说,张主任,那你可得帮着我。张琴秋一拍她的肩头,说,好,一言为定,让我们一起干! 张琴秋又拉起曾广澜的手,曾广澜朝她会心地笑笑。曾广澜和陶万荣在妇女独立营的工作,是从军风军纪教育入手,她们互相商量着,制定了最初的几条规章制度: 不留长发,领导干部要带头;着装必须要整齐,佩带要符合军人身份; 集合站队必须严格遵守队列纪律,不许说话,不许打打闹闹。 妇女独立营成立的那一天,在通江城一个学校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成立仪式。成千上万的苏区群众也不请自来,妇女独立营是个新鲜事,他们要看看这些昔日的普通妇女,如何变成为了不起的妇女武装。 妇女独立营全体指战员入场了,列队来到操场中央。她们身穿佩有红领章的灰色军服,头戴镶有红五星的八角军帽,一式的齐耳短发,她们有的手持长矛,有的持大刀或步枪,虽然武器不太统一,但步伐却整齐、有力。军委主席张国焘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把一面绣着“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字样的火红战旗,授予营长陶万荣,陶万荣神态庄重地接过这面旗帜,随着她一声口令,妇女独立营的全体指战员齐刷刷地“啪”一个立正,接受军首长的隆重检阅。 女兵们一个个屏住呼吸,脸热心跳,这些以往只识得耕田种地的巴中女儿,哪曾见过如此阵势?从小到大,没有谁把她们当人看,自懂事起,她们就要背着沉重的背篓,山上山下地奔波,家里家外地操持,没有青春,没有地位,没有人格,走祖祖辈辈女人走过的道路,直到累弯了腰,累驼了背……而从现在起,她们的命运发生了转机,她们成了红军,是红军给了她们做人的权利,她们从心眼里感到扬眉吐气!心跳得自己都能听得见。 妇女独立营是成立起来了,但违犯纪律的事情时有出现。这天晚上,刚端上饭碗,一个老乡跑来要筛子,又一个女战士借了老乡的东西忘了还。陶万荣当即火冒三丈,整天都在强调的事,还是止不住一犯再犯。她甩掉饭碗,饭也不吃了,带着老乡找到这个女战士所在的班,立即召开生活会,要那个女战士当着大家的面给老乡作检讨。老乡一看,反而挺不好意思,觉得无意中把事情搞大了,忙劝陶万荣道,陶营长,是我不好,我只是今晚急着用,才这么没头没脑地跑了来……那个女战士也认识到自己做错了,忙不迭地拿来筛子还给老乡,一边不住地向老乡道歉。陶万荣还是抓住不放,把这阵子的不满全都撒在了这个战士身上,认为她借筛子不还,就是破坏了红军的纪律,损害了军民关系。这个帽子确实有点太大了,女战士一听就忍不住呜呜地哭起来,一甩手一个人跑了出去,好晚好晚都没有回来,陶万荣又发动大家出去寻找。 张琴秋听说了这件事,她找到陶万荣,陶万荣气犹未消。张琴秋问陶万荣,你问清情况了吗?那还用问,不是明摆着吗?侵犯群众利益。那你也不能不让人吃饭呀。再说,你也没问问那个战士,是因为什么,没有及时去还老乡的筛子,我想,她总不可能是故意的吧。陶万荣没有吱声,不过她在心里暗想,她倒真是忘了这一层。 张琴秋说,这些战士都是刚刚走进革命队伍,散漫是有的,但她们一定不是存心要破坏纪律,损害红军形象。你的心思是好的,大胆管理也很正确,但不要过于性急,凡事都得有个过程,更不能靠处罚来解决问题,那是简单粗暴。陶万荣低着头。张琴秋又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胸怀大一点,你是干部嘛,再去和那个战士好好谈谈,沟通沟通,双方取得谅解,革命队伍就像一个大家庭,没有什么不好解决的,你说呢?陶万荣点点头,她很快意识到自己在工作方法上不够冷静,有点简单。 红四方面军总部根据妇女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妇女独立营的任务,即保卫后方机关、医院及仓库;清剿土匪;运输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转运伤病员……根据这些工作,女兵营又开始了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秦基伟调到妇女独立营来担任了军事教员,女战士们从最基本的稍息、立正、向左向右转等动作练起,然后练习射击、投弹和刺杀,学习如何利用地形掩护自己进入战斗,并组织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 田颂尧的部队又一次组织兵力朝川陕苏区扑来。妇女独立营接受了任务,护送总医院三百多名伤病员由通江毛浴镇向北转移。为加强领导力量,由张琴秋亲自带领着妇女独立营行动。时间紧迫,现有的担架又不够,张琴秋就带领着全营干部战士上山砍那些青杠棒做抬杆,割粗壮的葛藤编网子,自制担架,两人一副,落实到人头。一切准备就绪,妇女独立营就出发了。女战士们还把裤腿里灌满粮食,把裤脚扎紧,扛在脖子上,以保证伤病员路上的供应。 川北是个典型的山区,大山绵延,山连着山,岭连着岭,山路本来就曲折崎岖,又绵绵不断地下着毛毛细雨,脚下就更加黏滑泥泞。可妇女独立营的战士们不屈不挠,抬着伤病员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着,长长的队伍在崇山峻岭间时隐时现。遇到山高坡陡,为保持住平衡,走前边的人不得不用膝盖跪着走,抬后边的人就得把双臂高高举起。女战士们的衣服磨破了,膝盖和胳膊处鲜血淋漓,可她们不叫一声苦。张琴秋看到过川北人在抬滑竿时,喜欢喊号子,既可以连贯前后,协调动作,也很好听,能激发人的情绪。于是张琴秋就想,妇女独立营的这些战士,大多数来自川北农村,很熟悉号子的节奏,如果也能喊起号子来,一定也能收到效果。张琴秋这么一提议,大家就即兴编起词来,一人领头,大家应和。 一人领道:上山又上坡! 大家和:小心慢慢走! 又领:陡上又加陡! 大家和:越陡越好走! 又领:慢转十字拐! 大家和:前摆后不摆! 又领:天上一朵云! 大家和:道路展展平! …… 这样喊着走着,不仅使抬担架的妇女战士们忘记了疲劳,加快了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也转移了伤病员的注意力,减轻了他们的伤痛感。这样走了三天三夜,妇女独立营在赤北县的竹子坝歇下脚来。可是刚刚停下,就得到报告,田颂尧部下刘汉雄独立师的一个团正朝这里移动。 狭路相逢,躲是躲不过去的。张琴秋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命令妇女独立营全体指战员就地隐蔽伤员,准备进入战斗状态。妇女独立营大多数战士虽然接受过军事训练,但还从没有过实战体验,加上她们手中的武器也远不如敌人,因此人人显得紧张,甚至有些混乱。张琴秋一面从容镇定地布阵,一面指挥干部战士迅速占领制高点,没有她的命令,谁也不许放枪,要沉着冷静,注意节约每一粒子弹。 敌军越来越近,妇女独立营悄然不动,直等敌军进入了射程以内,张琴秋才果断地喊了一声,打!自己率先向敌人放出了第一枪,当头的一个敌人迎面倒在了地上。接着,陶万荣和曾广澜的子弹也在敌群里开了花,妇女独立营的战士们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立时一阵猛射,越打越过瘾,真正开了火,大伙心里反倒不惊慌了,把在日常训练中掌握到的知识全都用上了。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会在这里与红军遭遇,而且火力会如此之猛,情急之下来不及判断,以为遇上的是红军主力部队,于是迅速掉头,潜伏起来,不敢贸然行动。 妇女独立营见敌人撤了出去,张琴秋便命令停止射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静观了一会儿动静,张琴秋思索,从各方面条件来看,如果硬拼,妇女独立营取胜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她们最主要的任务是转移伤病员,不能顾此失彼。可是,怎么样才能巧取呢?她决定采用政治攻势,便发动和指挥四川籍女战士朝敌军喊话: “白军兄弟们,我们是红军;红军打日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白军兄弟们,不要为你们的长官卖命!” “欢迎你们参加红军,大家一起来抗日!” 对面的阵地上静悄悄的,没有人回话,也没有人放枪。张琴秋继续指挥着,喊话变成了一问一答的方式: 问:王老五,苦不苦? 答:黄连加上苦瓜煮。 问:今天你上哪里去? 答:投奔红军打官府。 问:官府衙门兵马多, 答:革命不怕掉脑壳。 问:打倒官府干什么? 答:夺得江山人民坐! …… 四川军阀混战,早就引起士兵的厌战情绪,往往找借口逃避去火线送死。最近又与红军作战,可听到的说法却是,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有的士兵家里专门捎信,叫别跟红军作对,打仗的时候把枪口朝天。现在又听到喊话的净是些女人,谁家里没有婆娘姐妹?士兵们的心思就有些摇摆不定。敌团长不想再听下去了,这简直是涣散军心,于是下令道,射击!齐放! 两军阵地相距不远,敌团长的声音妇女独立营听得一清二楚,奇怪的是,士兵们都呆着不动,没有人执行命令。敌团长大怒,提高了嗓门,大声叫骂起来,妈的,开枪,快,给老子开枪!再不开枪,老子就对你们不客气了!他手提轻机枪,亲自来到前沿督战。军阀部队里士兵的地位向来很低,长官对他们举手即打,张嘴就骂,所以官兵之间矛盾很深。当敌团长端着机枪往阵地前沿上一站,一副要兴师问罪的架势,士兵们的不满达到了极点,不仅没有朝对面的阵地开枪,几个胆大的士兵还公开发起了牢骚:开枪,开枪,老子当兵十几年了,天天打仗,就没见过哪一仗是为了保民为国。现在又跟一群婆娘家斗,自古就说是好男不跟女斗,就算把这伙婆娘打败了,又算得哪一路英雄好汉?羞死先人! 放着东洋人不打,专打自家人,算么子英雄! 敌团长恼羞成怒,骂了一声“他妈的,你们今天是吃了豹子胆啦!”对着领头抗议的士兵就是哒哒哒一阵扫射,两个士兵鲜血四溅,当场死亡。 敌团长本想以这种方式杀一儆百,没想到却引起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阵营登时大乱,士兵们纷纷倒转了枪口。张琴秋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不失时机组织女兵们发动了再次喊话: 白军长官打死人了,不顾弟兄们死活,还替他们卖什么命? 兄弟们,掉转枪口吧,欢迎你们到红军来! 敌军乱了阵脚,官兵之间吵骂声不绝,“格老子”、“那舅子”的传得很远。趁此机会,张琴秋带领着妇女独立营全体指战员高喊着冲啊,勇猛地朝敌人阵地上冲去。敌人乱了阵脚,自顾不暇,包括敌团长在内的大多数敌人做了俘虏,少数顽抗者被当场击毙……这就是盛传一时的“五百农妇缴一团白军的枪”的由来。 四川的《蜀笑通讯》上最先报道了这条消息,称赞“女将军张琴秋指挥如神”,然后上海的《中国论坛》英文版又作了转载。张琴秋自此名声大振,被传得神乎其神,由国内传到国外。 而在敌人那里就越传越离奇。有些国民党报纸居然把张琴秋说成是“青头红面一身毛,一天要喝一个小孩的血”,再加上当地民团和土匪的随意润色,街头“龙门阵”里的张琴秋变得既像妖,又像神,她的名字就像《封神演义》里的人物,传遍了川陕地区的角角落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