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尔雅风流:林徽因


作者:田时雨     整理日期:2014-08-20 10:33:26

本书是由田时雨编著的人物传记《尔雅风流:林徽因》。《尔雅风流:林徽因》的内容提要如下:
  林徽因作为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不仅在专业领域内成就骄人,更以自己优雅迷人的气质,明澈清新的见识,机智幽默的谈吐,真诚宽容的为人,吸引着大家对她“太太客厅”里“精神盛宴”的向往。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中国三位天之骄子心仪的女子;还是传咏至今的几部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
  目录:
  绪论永远的徽因
  父亲的掌上明珠
  诗坛新秀
  一路上有你
  爱情的迷茫
  生活的困苦
  她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共赴国难
  一家庭的阳光与阴影
  二初次相识
  三再见康桥
  四爱的抉择
  五松竹梅
  六留学美国
  七父亲的死绪论永远的徽因
  父亲的掌上明珠
  诗坛新秀
  一路上有你
  爱情的迷茫
  生活的困苦
  她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共赴国难
  一家庭的阳光与阴影
  二初次相识
  三再见康桥
  四爱的抉择
  五松竹梅
  六留学美国
  七父亲的死
  八婚礼
  九白山黑水
  十诗坛新秀
  十一悼志摩
  十二太太的客厅
  十三寻访古建筑
  十四美国友人
  十五活跃于北方文坛
  十六发现佛光寺
  十七流亡
  十八温暖的昆明
  十九潮湿的李庄
  二十中国学者
  二十一远离故土的相聚
  二十二养病清华园
  二十三感受新时代
  二十四丰碑由于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加上离家已久,徐志摩“正感着苦闷想换路走”,十分思念妻儿,因而盼望张幼仪能早日来到自己身边。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林徽因相识。
  关于第一次见面,林徽因在《悼志摩》中说,“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影响他迁学的狄更生先生。”1920年秋天,徐志摩为了与英国文学家和“中国迷”狄更生认识,想请林长民作介绍,因而到林家去拜见林长民。在那里,他不但结识了狄更生,而且与林长民相谈甚欢,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更为重要的是,他见到了让他倾慕一生的人——林徽因。可以说,正是这次见面,改变了徐志摩今后的人生,使他的生命得到了绚烂但却短暂的绽放。
  很快,徐志摩与狄更生成为好友,并在他的推荐下,在第二年春天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当了一名特别生,随意选课听讲。在这里,徐志摩开始比较广泛地接触英国文学,并为此深深着迷。可以说,狄更生带领徐志摩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一个可以让徐志摩找到回家的感觉的世界——文学。
  由于性情相近,都十分浪漫潇洒、率真幽默,从第一次见面起,徐志摩与林长民就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从此,徐志摩成为林家的常客,一有空就跑去找他的老朋友聊天。林长民告诉徐志摩,他在留日期间曾经爱上一个日本女孩,并向他倾诉自己对婚姻的感受。徐志摩则向他讲述留美的经历、对学业的厌倦,等等。这种忘年的友谊在短短的时间内突飞猛进,甚至发展到二人互通“情书”的地步。徐志摩扮一个有夫之妇,林长民则扮一个有妇之夫,假设两人在不自由的情况下相爱,只能互通书信倾诉绵绵情意。更有意思的是,徐志摩在回国之后还将一封林长民给他的“情书”公开发表。可以说,林长民的浪漫才情进一步激发了徐志摩内心的激情,使他更加开放、活跃。他说,当时他们两人“彼此同感‘万种风情无地着’的情调。这假惺惺未始不是一种心理学叫做‘升华’的”。
  在林长民死后,徐志摩曾做一篇感情沉痛的悼文。在文中,他详细地谈到了对林长民的认识、敬佩,以及二人真挚深厚的友谊,一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让人唏嘘不已。他说:“早年在国外初识面时,你每每自负你政治的异禀,记得年前避居津地时你还以为前途不少有为的希望,直至最近政态诡变,你才内省厌倦,认真想回复你书生逸士的生涯。我从最初惊讶你清奇的相貌,惊讶你更清奇的谈吐,我便不阿服你从政的热心,曾经多少次我讽劝你趁早回航,领导这新时期的精神,共同发现文艺的新土。可惜当时不曾记下你摇曳多姿的吐属,蓓蕾似的满缀着警句与谐趣,在此时回忆,只如天涯远处的点点航影,再也认不分明。你常常自称厌世人。果然,这世界,这人情,哪禁得起你锐利的理智的剖析与抉剔?你的锋芒,有人说,是你一生最吃亏的所在。但你厌恶的是虚伪,是矫情,是顽老,是乡愿的面目。那还不是该的?谁有你的豪爽,谁有你的倜傥,谁有你的幽默?你的锋芒,即使露,也决不是完全在他人身上应用,你何尝放过你自己来?对己一如对人,你丝毫不存姑息,不存隐讳。这就够难能,在这无往不是矫揉的日子,再没有第二人,除了你,能给我这样脆爽的清淡的愉快。再没有第二人在我的前辈中,除了你,能使我感受到这样的无‘执’无‘我’精神。”也许,只有他们这种具有真性情的人才能有这么独特的友情。
  这年冬天,张幼仪来到英国,与徐志摩居住在离剑桥不远的乡下沙土顿。对于这段生活,张幼仪说:“我来英国的目的本来是要夫唱妇随,学些西方学问的,没想到做的尽是清房子、洗衣服、买吃的和煮东西这些事。”“他的心思飞到别处去了。放在书本文学、东西文化上面。”“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我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时候。情况总是:‘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张幼仪说。他们结婚以来夫妻之间很少说话,关系冷漠。徐志摩说她是“乡下土包子”,“观念守旧,没受教育”,甚至曾对她说过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沉稳柔婉、性格内敛,主要接受传统教育的张幼仪,难以吸引天性浪漫天真、自由开放,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熏陶的徐志摩,而且,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成见从一开始便有,这种成见顽固地阻止他对张幼仪作进一步的了解,因而。尽管张幼仪试着做种种努力,精心料理好家庭生活,但始终得不到徐志摩的认可。到了1921年的春天,他们这种本来就冷漠的关系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林徽因第一次与徐志摩见面,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表的美丽,蕴于内而体现于一颦一笑的大家闺秀的气质都让徐志摩赞叹不已。而且,随着交往的增多,林徽因的聪慧、幽默、追求独立、坚持己见等等内在的品质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光辉。让徐志摩深深折服。在很多的闲暇时间,他们一起谈论各地见闻、风土人情、文学艺术、故家旧事等等,而其中最令两人着迷,让两颗心灵激动的,应该是文学的迷人殿堂。P10-12
  ……





上一本:一生半累:陆小曼 下一本: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尔雅风流:林徽因的作者是田时雨,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