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雨果回忆录:敢于冲撞命运才是天才


作者:雨果,高岩     整理日期:2014-07-15 18:30:09

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活动长达60余年。对整个19世纪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雨果漫长跌宕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文学和政治、宫廷和民间、议会和剧院,充满辛劳、战斗、流放与成功。
  《了如指掌·雨果回忆录:敢于冲撞命运才是天才》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日记,是雨果信手写下的编年史,只记录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把19世纪整个时代的生活面貌跟雨果本人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跟随历史事件的发展前行,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非凡的讲述者,在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中。他本人亦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卓越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一生精力旺盛,才思过人,文学生涯长达60年之久,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领域都有重大建树,一生作品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有:诗集《颂歌和杂诗》,剧本《欧那尼》,中篇小说《穷汉克洛德》,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目录:
  前言
  兰斯,1823—1838
  见闻录
  壹处死路易十六
  贰1815年拿破仑重返巴黎城
  现实的幻象
  壹陋舍
  贰洗劫,圣多明各的叛乱
  叁梦
  肆带纹章的嵌板
  伍雏菊
  剧院
  若阿尼前言
  兰斯,1823—1838
  见闻录
  壹处死路易十六
  贰1815年拿破仑重返巴黎城
  现实的幻象
  壹陋舍
  贰洗劫,圣多明各的叛乱
  叁梦
  肆带纹章的嵌板
  伍雏菊
  剧院
  若阿尼
  马尔斯小姐
  费德里科·勒梅特
  喜歌剧院
  乔治小姐
  活人画
  法兰西学术院
  囹圄中的爱
  壹
  贰
  叁
  肆
  伍
  杜伊勒里宫,1844—1848
  壹国王(路易一菲利普)
  贰奥尔良公爵夫人
  叁亲王们
  贵族院
  1848年革命
  壹二月的那几天
  贰驱逐与逃亡
  叁流亡中的路易一菲利普
  肆热罗姆国王
  伍六月的那些日子
  陆夏多布里昂
  柒六月那些天国民议会的辩论
  1849年
  壹冬日花园
  贰杀害布雷亚将军的凶手
  叁安托南-穆瓦纳的自杀
  肆参观旧贵族院
  国民议会速写
  奥迪隆·巴罗
  梯也尔先生
  杜弗尔
  尚加尼耶
  拉格朗热
  蒲鲁东
  布朗基
  拉马丁
  布莱·德·拉·默尔特
  迪潘
  路易·波拿巴
  壹首次登场
  贰登上总统宝座
  叁第一次官方晚宴
  肆第一个月
  伍摸索前进
  巴黎之围
  日记摘抄
  波尔多的国民议会
  日记摘抄
  处死路易十六的某些独特的细节,历史没有记录下来。一位目击者(该目击者是一名屠夫,1792年12月从布尔日到巴黎,观看了路易十六被处死的过程。1849年他向维克多·雨果讲述了行刑过程中的大部分细节。不难想象,这些细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细节告诉我,这是我第一次将其公之于众。
  断头台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竖在广场的中心点上,也就是现在方尖碑矗立的地方,事实上它建在临时执行委员会用精确的语言指定的位置上——“在基柱和香榭丽舍大街之间”。
  这个基柱是什么?现在的一代人,目睹过太多事件,太多砸碎的雕像,太多推倒的基柱,不清楚这个模糊的定位的意思,如果知道这块被革命执行委员会简单称作“基柱”的神秘的石头是哪座纪念物的基柱,定会感到羞愧。这块石头上曾经立着路易十五的雕像。
  顺便提一下,这个奇怪的广场曾被叫作路易十五广场、革命广场、协和广场、路易十六广场、王家宝藏库广场和香榭丽舍广场,不仅名字保不长久,连纪念碑也保不住。广场上曾先后矗立过路易十五的雕像,如今却踪影全无;一座赎罪喷泉,计划用来洗刷血淋淋的广场中央,但最后连一块石头都没立起来;一座宪章纪念碑的粗糙模型,除了纪念碑的基础外,其他部分我们从没见过——就在代表1814年宪章的青铜雕像即将竖立起来的时候,七月革命带着1830年宪章一起到来;路易十八雕像的基柱,跟倒塌的路易十五雕像的基柱一样,也荡然无存;现在这个地方我们立了一座方尖碑。大漠花了三千年的时间才吞噬了它的一半,革命广场要花多长时间才会把它整个吞下?共和国二年(1793年),执行委员会说的“基柱”只是一大块样子丑陋、不成形的石头。它是王权不祥的象征。大理石和青铜饰件已经挖掉,光秃秃的石头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裂缝。基柱四面有巨大的方形的凹陷,这是被毁掉的浮雕原来的位置。基柱的顶部还能依稀分辨出柱头,檐口下方是一圈圆凸的脚线,已经损坏残破了,脚线上部是建筑师所说的“念珠饰”的装饰花纹。在基柱的上面人们能看见一堆碎石残片,长着一丛丛的杂草。这堆无名的东西代替了原来的国王雕像。
  断头台立在离这堆废墟几步远的地方。断头台上横向铺着长木板,挡住了木架结构。后部是一架没有扶手的梯子,据说这部可怕的机器的头部朝向王家宝藏库。一个圆柱形的筐,里面垫着皮革,放在国王的脑袋将会落下的地方,用来接住它。在檐部的一角,梯子的右边,能看到一个准备装尸体的长条形柳条筐。在等待国王的时候,一名刽子手把帽子放在了筐上。
  现在,想象一下,在广场的中央,路易十五的基柱和路易十六的断头台相距不过几步之遥,即死去的王权的废墟和活着的国王的殉难地。在这两样东西的周围,是四圈令人生畏的武装人员,在人群中留出了一大块方形空地。断头台的左侧是香榭丽舍大街,右侧是杜伊勒里宫——无人问津,任公众摆布,只是一堆由土堆和壕沟组成的难看的废墟。在这些令人感到悲伤的建筑上面,在这些没有树叶的黑黝黝的树木上面,在这群阴郁的民众的上面,是冬日清晨寒冷、阴暗的天空。人们会知道,1793年1月21日上午10点多,当路易十六身着白衣,手攥《诗篇》,坐在巴黎市长的马车里,来到这里受死时,革命广场呈现的就是这一番景象。
  屈辱和苦难无以复加。这位众多国王的后裔,像埃及的法老一样被绑着,一样神圣,却将被两层生石灰吞噬,对于这脉法国王室来说,他们在凡尔赛拥有过黄金的御座,在圣德尼拥有过六十个花岗岩石棺,而在那里只留下一个松木台子和一具柳条棺材。
  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四个刽子手,其中两个负责行刑,第三个守在楼梯下边,第四个待在负责运送国王的尸体到玛德琳公墓的四轮马车上,马车停在离断头台几步远的地方。
  刽子手穿着马裤和大革命时期改良的法式外套,戴着装饰着巨大帽章的三角帽。
  他们给国王行刑时戴着帽子,桑松没有摘帽子,他一把抓住路易十六的头发,把脑袋展示给大家看了好几分钟,让血从脑袋上滴到断头台上。
  与此同时,他的仆人或助手解开所谓的“绷带”(皮带)。人们轮流观看国王的尸体:身着白衣,这我已经说过,双手反绑在后面,还躺在滑板上,在杜伊勒里宫雾气氤氲的树影衬托下,国王温柔、和蔼的侧脸显得特别突出;两位神父——革命委员会的代表——作为市政官员参加行刑,他们坐在市长的马车上,大声说笑着。其中一个——雅克·鲁——嘲弄地让另一个注意看卡佩肥壮的小腿和肚子。
  包围断头台的武装人员只佩着剑,持着长矛,很少带火枪。大部分人戴着大圆顶帽子或红帽子。这群人中间,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几排穿制服的龙骑兵。整队的龙骑兵按战斗方队列在杜伊勒里宫的台阶下。广场的一面列着所谓的马赛营的人马。
  断头台(写到这个可怕的词,总是心生厌恶)在今天匠人的眼里是做得非常粗糙的。
  固定在上梁中间的滑轮上悬着铡刀。滑轮和拇指粗的绳子构成了整部机器设备。铡刀不是非常重,尺寸也不大,刀口呈弧形,整个铡刀看起来像一顶倒扣过来的弗里吉亚帽。没有头罩遮住国王的脑袋,同时限制脑袋滚落的方向。围观的人群可以看见路易十六的脑袋落下来,谢天谢地,也许是因为铡刀不大,减小了冲击力,被砍掉的脑袋才没有从篮子里弹出来,落在地上。在恐I-布时期行刑时这种可怕的事故经常发生。现在杀人犯和投毒犯被砍头时,更体面一些。断头台已经改进了不少了。
  ……
  





上一本:杜月笙正传;哈同外传 下一本:胡适新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雨果回忆录:敢于冲撞命运才是天才的作者是雨果,高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