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中,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考取了千年科举制的最后一届贡生,但却积极投身于推翻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他成为民国初年首届山西省议会议员,又愤然退出官场,甘做一名教师;他后来成为国民政府的要员,但他的家却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他虽然流亡异乡,却毅然挺身救助并不相识的中共领导人王若飞;他作为山西著名开明绅士被写入《毛泽东选集》,实际上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他,就是《刘少白传》的主人公刘少白。 张铁锁、牛崇辉编写的《刘少白传》分十三章。 目录: 引言第一章家乡与童年1.家乡2.家族3.童年第二章清末与民国初年1.读私塾入书院2.西安应举3.太原求学4.在山西大学堂5.投身辛亥革命6.民国初年第三章执教生涯1.在五四运动中2.亚雄北平求学3.执教与办学4.亚雄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5.三叫\惨案第四章大革命失败之后1.风云突变2.从太原到北平3.亚雄回国4.出任天津商检局局长5.继续战斗的共产党员6.傅作义退守绥远,刘少白“封金挂印”7.共产党就在自家中8.北平虎坊桥的“刘公馆”第五章艰难的岁月1.营救革命志士2.竞雄临危传信救父3.草岚子监狱中的中共党员4.为了英特纳雄耐尔的实现5.营救王若飞6.茫茫革命路7.在绥远第六章黄河在咆哮1.华北危急2.民族危亡时刻3.1937年春天4.少白与若飞5.奔赴敌后抗日战场6.“动委会”经济部长第七章创办兴县农民银行1功、银行2.巧印农币,智搬奇兵3.赴延安、西安4.毛泽东、王若飞、刘少白一席谈5.农民银行与新运书社第八章度过艰难的阶段1.阎锡山从联共抗日到限共反共2.“晋西事变”中的兴县农民银行3.从兴县农民银行到西北农民银行4.在抗日战火之中5.艰苦奋斗,战胜困难6.山沟里的银行7.抗战女专员刘亚雄8.晋东南的“刘氏三雄”第九章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1.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访问延安2.相聚在宝塔山下3.“我的誓也宣了,职也就了,人民献的花也戴了,就只丢下我对人民要负的责任了”4.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副议长5.欢庆抗战胜利第十章为了新中国的解放1.王若飞遇难2.与毛泽东的临别谈话3.投身于人民解放事业4.晋西北土改开始5.“左”倾的危害6.暴风雨过后7.向毛泽东倾诉衷肠8.走进新中国第十一章新中国的春天1.就任山西省协商委员会副主席2.在“三反”、“五反”运动中3.大会发言引起的风波第十二章光明与曲折1.工资制改革2.在“大跃进”中3.困难时期4.全国政协特邀代表5.山雨欲来风满楼第十三章让黄河见证1.疾风劲草2.少白之死3.在少白身后4.黄河奔流不息刘少白年谱(188主要参考资料后记这些店铺的掌柜有两类。一类是当地坐商,自已出资,自己经营;另一类是河北武安,河南商丘,山西榆次,陕北榆林的有钱人投资做股东,请黑峪口的人当掌柜。此外,还有官盐店、当铺、澡堂。还有昔阳人的染房、定襄的铁铺、晋东南的补锅坊,共同构成了黑峪口繁荣昌盛的商业贸易网络。每逢集会,酒楼、商铺、旅店、码头,热闹非凡,生意延续到深夜。次日天还未亮就又重新热闹起来。 几百年经商的历史让黑峪口人懂得了思谋长远、待人以诚。正是如此的眼光和信念,吸引着各种资源不断汇集而来,使这里成为方圆百里之内昌隆兴盛的商业重镇。 对于清朝晚期山西的民风社情,当时的山西巡抚刘于义认为是普遍重商轻文,他在奏折中写道:“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而以商贸繁荣著称的黑峪口则不然,早在明清时期,黑峪口二三百人口中,有文字记载的举人、贡生、庠生、儒学、监生就有近20人,他们大都进入朝廷官场。即使到了山西商帮鼎盛时期的清末民初,黑峪口仍有生员40多人,秀才25人,贡生1人。 新中国诞生后,从这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有100多人,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国家干部有50余人。黑峪口人并没有只盯住钱财,他们也向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境界与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 这里庙宇甚多,有河神庙、禹王庙、土地庙。大都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清康熙五十七年三月,村民捐资在青龙山修筑了无量寿佛寺庙、关帝庙、文昌楼,兼配以火神庙,财神庙,工程浩大,历经十多年才竣工。每年“三月三”的庙会,则是辐射和影响数百里的一次黄河宗教文化的集中展现。庙会举办三天,起会前,庙会先要举行请水神,迎财神的活动,气氛热烈,场面隆重。众僧穿着红袍、黄袍,打着五颜六色的纸幡、幔帷,护神侍卫高举金瓜、钺斧、伞扇、朝天蹬,几班民间鼓手相随吹奏,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民众熙熙攘攘,拉开盛大庙会的序幕。庙会期,各地商人、游僧,云集古渡。 善男信女,求神拜佛。各种戏班,杂耍,更使古渡口显现出勃勃生机。 兴县山多石多,石山、石岭、石川、石崖,随处可见。村落大都以“石”、“崖”为名。从县城到乡村,民宅十之八九是用石条镟筑而成的窑洞。黑峪口亦是如此。在那鳞次栉比的窑洞群中,最出名的是谭姓的“三层楼院”,任姓的“旗杆院”(中了举人可以在院门口筑造旗杆斗子,称为旗杆院),刘姓的“十六眼窑院”。 1883年6月30日,刘少白就出生在“十六眼窑院”。 刘少白兄弟三个,他为长子。少白出生时算卦说他命里缺金,故取名象庚(庚,即太白金星),字少白;老二出生时算卦说他命里缺土,故取象坤(坤,即土地);老三取名象文。 少白祖辈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人丁不旺,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单传。发家致富始于曾祖父。 生于晚清时期的曾祖父,本为靠体力吃饭的农民,但他勤奋精干,不安于现状,渴望发家致富。最初他在自家种粮的地里,捎带栽种了几十棵枣树,几年后枝头就开始挂果。黄河岸边的石坡上,满是梢林灌木,生长着甘草、知母、细辛、柴胡等多种药材,于是他利用早午的农闲时间去刨药。黄河两岸的农村缺医少药,这些药材便成为抢手货。别人见他刨药材赚钱,也都跟着干开,他便开始卖烧饼。黑峪口是黄河渡口和商贸集镇,逢双赶集的人南来北往,烧饼卖得很快,开始有了积蓄。他又开一间药铺,以诚待客,颇有口碑,渐渐积累起资金。 不久,他又开了一家骡马大店开展河运业务。这时的他既开店悬壶卖药,又行船贩运煤炭木材,还捎带卖些瓷器百货,生意日渐兴隆,逐渐成为黑峪口的首富。 曾祖父尊崇礼教,恪守经世持家理念和传宗接代孝道,讲究家教家规。媳妇们每天早起后,要去给老人磕头请安;逢年过节,儿孙要给祖先烧香礼拜。光绪二十九年,他老人家去世后,在家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一直等到曾祖母过世,才一起安葬。 少白曾祖母郭氏虽不识字,但她心地善良,为人大度,性格沉稳,遇事不惊。有一年,家里的运货船在黄河上遇风浪触礁撞毁,几万元货物全部沉没,其中多半货款是借贷来的。沉了船几乎就是倾家荡产,爬上岸的船工们都吓得失魂落魄。她却神态镇定,一面安抚船工换衣吃饭不要声张,一面不动声色地到各商铺筹款借钱。给债主赔款时她一盘子一盘子往外端银元宝,竟然是手平脚稳,仪态如常,令家人感佩不已。 旧时家庭的婆媳关系向来紧张,一句“十年媳妇熬成婆”道出了其中多少艰辛。但郭氏却和婆婆、儿媳以及孙媳和睦相处,对年轻守寡居的儿媳,更是关爱有加,使她一直生活在刘家,再未改嫁。曾祖母善待邻里,对上门求助者尤其慷慨。光绪初年黄河水患,灾民纷纷来黑峪口逃荒乞讨,她总是亲自接应,济舍粮食。如遇有老人小孩,还要添些热食。家里置有百十余件粗细瓷器,村里凡有红白事务需用者,都来借用,用完还回,她又洗净摆放整齐,办事极有条理。 到了祖父这一代,刘家开始走下坡路。生于顺境的祖父为人平庸,不懂得创业与守业的艰辛,不具备曾祖父勤劳自信的禀性和才干,后来又染上大烟,患有肺病,不到30岁便撒手人窝。 ……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