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霍松林先生于93岁高龄执笔写就的回忆录,从童年生活、求学经历、学术活动、创作活动、科研活动、教书育人诸多方面展现先生的人生状貌。这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国家民族的历史变迁,感受到先生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忠诚坚守,可以感受到老一辈知识分子崇高而质朴的人生情怀。 作者简介: 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著名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导,中国古文论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世界汉诗学会名誉会长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委、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等。著作有《文艺学概论》《历代好诗诠评》等四十多种。1988年应聘任美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指导委员会副会长,获颁“终身学术成就”金像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作协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获颁“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奖牌。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陕西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和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09年被评为陕西首届社科名家,2010年获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思想驱动奖。 目录: 第一章缅怀童年 第二章小学、初中、高中 第三章任教玉泉听雨巴山 第四章游学金陵 第五章流寓广州讲学南泉 第六章天师半载师院六年 第七章从“反右”至“四人帮”垮台 第八章南游北上以文会友 第九章培养首届硕士阐扬形象思维 第十章研讨唐诗编写教材 第十一章遍游五岳 第十二章浙游记胜 第十三章兰州敦煌南京扬州 第十四章两赴东瀛弘扬国学 第十五章澳门讲学常德评诗第一章缅怀童年 第二章小学、初中、高中 第三章任教玉泉听雨巴山 第四章游学金陵 第五章流寓广州讲学南泉 第六章天师半载师院六年 第七章从“反右”至“四人帮”垮台 第八章南游北上以文会友 第九章培养首届硕士阐扬形象思维 第十章研讨唐诗编写教材 第十一章遍游五岳 第十二章浙游记胜 第十三章兰州敦煌南京扬州 第十四章两赴东瀛弘扬国学 第十五章澳门讲学常德评诗 第十六章弘扬祖德拓新宇 第十七章创建学会弘扬杜诗 第十八章为振兴中华诗词效力 第十九章屐痕遍长安 第二十章致力学科建设培育华夏英才 第二十一章终生写字养性怡情 后记 5后记 人老念旧,经常思念父母,也怀念乡亲。没有父母的抚养、教育,哪有美好的今天!没有乡亲们的关爱、护持,也很难活到“四人帮”垮台。“文革”祸起,众乡亲即为我担忧。得知我的长子、女儿被打成“黑五类”,插队后备受欺凌,即由大队书记出面,将孩子转到老家插队;又与公社联系,推荐女儿上甘肃师大、儿子上兰州大学。这不仅为孩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又给我以极大的精神支持,使我能够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克服万难,活出十年浩劫。 我一贯热爱故乡,改革开放以来,我为家乡的建设做了不少工作。家乡人更对我关爱有加,逢年过节,乡长、村长都带上苹果、土豆之类的土特产来看望我;还修建了“霍松林故里”的碑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已是乡亲们集会的最佳场所。 好多年没回老家,乡亲们想见我。2007年6月中旬,乡长王彦军开车来接,便由小儿有亮陪同,回乡探亲。先在父母坟前磕头、默哀,然后到乡政府与众乡亲聚餐、叙旧、摄影留念。王乡长已经作好准备,要我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琥珀乡人民政府”三块牌匾,我写了,不久即刻制悬挂,给我寄来照片。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下午五点,只好赶回麦积。虽然来去匆匆,却感到极大的安慰。爱亲爱乡,是爱民爱国的根本。人,是要有“根”的,不能“忘本”。我的“乡根”扎得很深,长得很壮。 天水市也是我念念不忘的故乡。我在这里上初中、上高中,教小学、教中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我在促进天水市的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原任天水市委领导,现任天水师院党委书记的杜松奇同志在《殷殷深情系桑梓——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一文中作了过高的评价。我将三千多册图书、七十七件书画和一百多盒音响资料及其他文物捐献给天水师院,该院即创建“霍松林艺术馆”,我的儿子、儿媳和我的博士弟子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据说,开馆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已成为天水著名的文化景观,影响深远。 从1951年初到现在,我在我校任教六十多年,做了应该做的本职工作。校领导却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照,不但该退休而未让退,还为我祝贺八十、九十生辰。2000年10月举行的“庆贺霍松林先生从教六十周年及八十华诞学术讨论会”,省市领导、文化教育界名流,纷纷光临盛会;霍门博士弟子,也从全国各地赶来为老师祝寿。在大会开幕式上,省委栗战书常委、我校赵世超校长,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来宾也争先发言,场面热烈,盛况空前。学术讨论会有多人参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也开得很成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1999年开始,大陆、港、台,以及美、日、新加坡的友人不断寄来祝寿作品,包括诗、文、词、曲、书法、绘画;霍门弟子也寄来《难忘师生情》等三十多篇祝寿文章。诗、词、曲、文三百三十篇,对联五十副,编为《霍松林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八百一十八千字,精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诗、词、联中的一部分,是用毛笔宣纸书写的,有的已经精裱;绘画中的一部分,也已经精裱或装入镜框。深情厚谊,令人感动不已。书画作品将近二百幅,编为《庆祝霍松林先生八十寿辰书画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九十寿辰的系列庆祝活动分为“霍松林先生从教七十周年暨九十华诞庆祝大会”“《霍松林选集》出版座谈会”“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霍松林先生与弟子座谈会”“名家系列学术讲座”“唐音阁笔会”六个部分,规模宏大,《陕西师大报》出了专刊,用四个多版面作了报道。其《喜庆文宗大寿,勇攀学术高峰——我校隆重庆祝霍松林先生从教七十周年暨九十华诞》的报道占一个版面,摘录前数段如下: 10月18日,“霍松林先生从教七十周年暨九十华诞庆祝大会”在雁塔校区崇鋈楼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兄弟院校的领导、多家著名学府文学院的院长、著名学者、霍门弟子、校内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我校文学院师生代表二百四十多人出席了庆祝大会。原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副书记牟玲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专程赴会为霍松林先生贺寿。庆祝大会由党委书记江秀乐主持。 文学院学生代表向霍松林先生及夫人胡主佑教授敬献鲜花。陕西省文史馆馆长李炳武宣读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写给霍松林先生的信,陕西省委副秘书长杨志刚宣读了代省长赵正永和陕西省委副书记王侠的贺信,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庆宣读了霍先生故里甘肃省天水市委、市政府的贺电。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孟建国赋诗一首表示祝贺。 房喻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贺寿讲话。他从文艺理论及古典文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诗词及书法艺术创作、学风及人品等方面,对霍松林先生给予高度评价。他在讲话中表示,希望让学人们更强烈地感受到霍先生这一代学术大师的人格魅力。学习霍先生创新求是的开拓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经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坚持真理的顽强品格、无私奉献的学者风范,使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再上一个新台阶,让陕西师大多出学术大师。 萧正洪副校长宣读了《陕西师范大学关于设立“霍松林古典文学奖”的决定》。“霍松林古典文学奖”每三年评一次,对海内外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进行奖励。 陕西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张勃兴,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笃文,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钟明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主编、博士生导师陶文鹏,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分别发表讲话。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代表霍门弟子向霍先生敬献祝寿词。贺信、贺电、致辞和发言盛赞霍松林先生对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传承、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所做的杰出贡献,高度评价了先生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操,充分肯定了先生提倡并践行的“知能并重”“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高度赞赏了先生在诗词赋联及书法创作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对先生坚持独立思考、坚守学术良心、坚定道德操守的君子风范表示崇高敬意,衷心祝愿霍先生健康长寿、学术之树常青。 人逢喜事精神爽。九十初度的霍松林先生发表了满怀深情的即席讲话,对各级领导、有关方面和各位师友的祝福表示感谢。 十年前,霍松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曾有“高歌盛世情犹热,广育英才志愈坚。假我韶光数十载,更将硕果献尧天”的诗句。十年过去了,霍先生老当益壮,豪情依旧,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仅给学术界贡献了硕果,给国家培养了更多人才,也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巨大发展。在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先生谦称自己与大家给予的赞誉和评价尚有差距,他认为,这些赞扬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自己有信心在有生之年争取接近甚至达到大家期待的目标。他在讲话中,还对我校以及文学院近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感到欣慰。他表示,自己仍将只争朝夕,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育人到老,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人才,为学术研究、文化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他也发自内心热切期待我校加快发展,勇攀高峰,再创辉煌。霍先生的讲话不时激起会场内的阵阵掌声。 《陕西师大报》对“《霍松林选集》出版座谈会”的报道很详细,摘录两段: ……10月17日,作为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霍松林选集》出版座谈会在启夏苑多功能厅举行。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白云腾,陕西省文史馆馆长李炳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钟明善,我校校长房喻,副校长张建祥、萧正洪,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邓小军、李浩、杜晓勤、康震等五十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萧正洪主持。…… 《霍松林选集》是目前收录霍松林先生资料最多,由霍先生亲自编选的最准确、最权威的读本。选集总计六百余万字,从1957年7月的《文艺学概论》到2010年6月的“中华诗词文库”本《诗国漫步》,时间跨度极大,全方位展现了霍松林先生的学术成果。十卷分别为:《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诗词集》《鉴赏集》《随笔集》《论文集》《序跋集》《译诗集》《诗国漫步》《西厢述评?西厢汇编》《历代好诗诠评》等。 10月18日,“霍松林先生与弟子座谈会”在启夏苑多功能厅举行,《陕西师大报》“霍松林先生九十华诞专刊”作了生动的报道。使我非常高兴的是,霍门博士弟子除了个别出国讲学的,其他都来了。久别重逢,握手言欢,一室生春。每一个人的发言,都引起我的回忆,想起当年师生对坐,互问互答,赏奇析疑,谈笑风生的美好时光。李浩在发言中说“青出于蓝而未必胜于蓝”,同学们表示同意。我对他们说:“后来居上,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我比你们多学了几十年,自然比你们强。我老了,你们才是中年,来日方长。一定要加强信心,勇攀高峰。我一贯甘作‘人梯’,作‘人梯’,就是要教学生比我强,比我高。教出的学生比老师强、比老师高,才是好老师。”座谈会结束了,仍然依依不舍。西安的,附近的,见面不难。远在北京、南京、淮阴、武汉、厦门、广州、成都、河北、黑龙江等地的,但愿过几年还能见面! 近年崇尚“口述历史”,自己讲,别人写。我习惯于自己的事自己干,不麻烦别人。一只手,一支笔,几百张稿纸,两个月时间,写出了二十一章。叫什么名字呢?原来想叫《余生忆往》。我在“四人帮”垮台后所写的文章中曾自称“虎口余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人也活得旺旺的,何必还自称“余生”!还是叫《松林回忆录》,更切合实际。 我校出版社的领导同志得知我写回忆录,认为我在我校工作六十多年,回忆录的内容多与我校校史有关,所以登门约稿,并一再强调:不但无偿出书,而且出快出好。 这真使我喜出望外!既感激,又深感荣幸。 2013年3月8日写于唐音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