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皇帝的族属,争议已久但鲜为人知。大致有三种观点:传统看法认为朱元璋是汉人;一部分人认为他是回族;民间则有十回保一朱的说法,认为朱元璋手下大将有多人是回族,回避了朱元璋本人的族属。朱元璋是回族的观点乍一听很雷人,其实一点也不新鲜,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海外广为流传,一些学者认为南宋以后汉人分别被蒙古人、回回人、满人统治,所以有“崖山之后无中华”之说。这一观点并非捕风捉影,持论者提出了许多有力的证据。比如《明史》中两次提到朱元璋“克葬”其母,而“克葬”是回族特有的丧葬方式,具体做法是用白布包裹逝者,而不用棺材。从开掘的明定陵中发现,万历皇帝和皇后采用了曲肢侧葬的方式,这一方式为古西域人的传统葬式而少为中原人士采用。 目录: 一、好人难做:元顺帝优待汉人反而引起民间大走 二、朱元璋被郭子兴看中缘于白莲教背景 三、朱元璋扑朔迷离的早期创业史 四、朱元璋为摆脱郭子兴的束缚不惜铤而走险 五、元军内讧在高邮城下一哄而散致形势糜烂 六、朱元璋擅作主张在和州试点自立门户 七、朱元璋私通郭子兴的仇人将其气死 八、巢湖水师借兵反被朱元璋利用渡江 九、朱元璋借元军之手铲除郭子兴的接班人 十、一封信导致朱元璋和张士诚交恶 十一、朱元璋的用人策略:猛士开疆心腹守城 十二、张士诚的好名声令朱元璋十分妒忌 十三、陈友谅靠杀人兼并发家却丧失人心- 十四、一脸福相的徐寿辉惨死在陈友谅的锏下 十五、谍中谍:陈友谅突袭南京却成自投罗网一、好人难做:元顺帝优待汉人反而引起民间大走二、朱元璋被郭子兴看中缘于白莲教背景三、朱元璋扑朔迷离的早期创业史四、朱元璋为摆脱郭子兴的束缚不惜铤而走险五、元军内讧在高邮城下一哄而散致形势糜烂六、朱元璋擅作主张在和州试点自立门户七、朱元璋私通郭子兴的仇人将其气死八、巢湖水师借兵反被朱元璋利用渡江九、朱元璋借元军之手铲除郭子兴的接班人十、一封信导致朱元璋和张士诚交恶十一、朱元璋的用人策略:猛士开疆心腹守城十二、张士诚的好名声令朱元璋十分妒忌十三、陈友谅靠杀人兼并发家却丧失人心-十四、一脸福相的徐寿辉惨死在陈友谅的锏下十五、谍中谍:陈友谅突袭南京却成自投罗网十六、朱元璋盲目招降纳叛引发危机十七、后宋还都开封的壮举如昙花一现十八、元将察罕被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十九、内斗使元廷错过了扼杀红巾军的最佳时机二十、南昌新城使陈友谅的蝎子战术无用武之地二十一、鄱阳湖大决战“航母”对群狼二十二、西线的胜利打破了东线的势力平衡二十三、张士诚羞辱元廷朱元璋却极力谄媚二十四、张士诚刚烈负气宁死不屈二十五、方国珍因身段柔软保命却难逃宿敌刘基黑手二十六、陈友定斩使饮血为落胆将士打气二十七、朱元璋捆住蒙元手脚后突袭斩首二十八、扫清蒙元残余后朱元璋高调封赏功臣二十九、朱元璋驾驭骄兵悍将的独家秘笈三十、朱元璋为篡权害老丈人郭子兴绝后三十一、朱元璋迫害异己的厚黑之术三十二、朱元璋军事胜利的背后是卓越的管理能力三十三、朱元璋仇视红巾军却对大元抱有不同寻常的感情三十四、李善长以文职位居功臣之首堪称奇迹三十五、刘伯温光说不练浪得几分虚名……六十二、李文忠因器量宏远被朱元璋修理了两次六十三、朱元璋最亲信的部将冯胜小毛病不断六十四、蓝玉深人极北犁庭扫穴六十五、蓝玉谋反案的真相六十六、朱元璋屠杀功臣之前已将军权转交给儿子六十七、明初开国功臣傅友德、冯胜被杀之谜六十八、朱元璋立朱允蚊为皇储的真实原因六十九、朱元璋对儿子们的教导用心良苦七十、朱元璋的政治遗产七十一、朱元璋轶事:圣心难测缘于较真精神元末是蒙古人骑在汉人(包括南人)头上作威作福的年代,他们有各种欺榨汉人的权力,类似于所谓的领主权:村民要把好吃好喝的拿去孝敬当地的蒙古人,甚至女孩的初夜权也要献给他们;法律规定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把汉人打死几乎不用负任何责任,只需赔偿烧埋费用,并从征入伍就可以了。色目人是蒙古人的帮凶,他们替蒙古人经营这个国家,享有类似的特权。由于蒙古贵族普遍懒惰,这个国家的大权基本上掌控在色目人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但有时压迫太大了反抗就放弃了,压迫减小了反抗倒是起来了。元朝末年顺帝统治时期,正是元代民族矛盾稍减的时期。元顺帝名妥欢帖木儿,是元朝最后一任皇帝,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统治了三十五年。元顺帝相对仁慈,性格投机,这和他早年的不幸经历有关。元朝中后期宫廷斗争十分血腥,皇帝大多不能寿终正寝,妥欢帖木儿也是宫廷政治的牺牲者,他的母亲被杀,他本人作为先朝皇帝的长子被流放,先是住在朝鲜北部的一个岛上,后又被安置在广西的桂林。1333年,十三岁的妥欢帖木儿突交好运,被他的婶母、太皇太后不答失里和权臣伯颜立为皇帝。但是在最初的七年里他只是一个傀儡,完全受制于太皇太后和伯颜。伯颜独揽大权,根本不把顺帝放在眼里,他甚至在1335年当着顺帝的面把他的皇后牵出去处死。统治阶层长期以来的内讧导致社会动荡,伯颜的对策是实行高压政治,他下令严禁汉人、南人私造私藏兵器和喂养马匹,禁止南人参政,取消科举,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甚至一度想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元顺帝对于伯颜的做法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妥欢帖木儿没有治国理政的本领,但是不幸的遭遇使他练就了机警圆滑的性格,适于生存,富有弹性,懂得将就妥协,擅长利用一个人物或某种机构去反对另一人物或因素。至元六年(1340年),元顺帝和伯颜的侄子脱脱联手发动政变,将伯颜和不答失里流放。脱脱掌权后采取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史称“脱脱更化”。这些宽政表明元顺帝试图通过缓和民族矛盾的方式消除动荡,他甚至还想利用汉人来牵制蒙古权臣,他坚持让一个汉人贺惟一做御史大夫和左丞相,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按照制度,这一职位只能由蒙古人或是色目人担任,顺帝则赐贺惟一蒙古名字太平,一定要他担任这个职务,他还诏令地方行政机构要兼用南人。但这些改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民族关系,反而给汉人松了绑,使不稳定因素不断滋长。后来的明帝国开创者朱元璋认为元朝以宽纵亡国,他吸取了这一教训,统治方式一直很严苛。元政府的宽纵表现在他们对于民间的宗教组织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为人民利用宗教组织反元提供了便利。当时社会上流行自莲教、明教、弥勒教,三者是各种宗教和现实需要杂交的产物,血统复杂但又混为一谈。它们的共同点是对现实不满,宣扬“弥勒下生,明王出世”拯救世人,一些异见者利用这个思想煽动人民起事,韩山童就是其中之一。韩山童是白莲教世家,其祖先因“妖言惑众”受到过处理(其先世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谪徙永年),韩山童继承祖业,到处传教并拥有一大批粉丝(鼓妖言,河南、江、淮间愚民多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