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胡雪岩传


作者:高文恩     整理日期:2014-06-15 11:11:35

本书分以12个章节34个部分,讲述了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如何从地位卑微的钱庄伙计步步经营到富甲天下的商贾,同时又是如何在其人生鼎盛时期最终导致郁郁而终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马道宗,陕西人,高级编辑,主要著作有《冰鉴》《沃伦·巴菲特投资圣经》《中国佛教养生秘诀》等。
  目录:
  第一章天生商才
  一、多梦少年
  1.钱庄学艺
  2.结识官吏
  3.资助“投供”
  二、塞翁失马
  1.赶出信和
  2.卖猫传奇
  3.指点老农
  三、时来运转
  1.承诺兑现
  2.官商之路
  第二章初显身手
  一、点化王有龄
  1.巧改潜运第一章天生商才
  一、多梦少年
  1.钱庄学艺
  2.结识官吏
  3.资助“投供”
  二、塞翁失马
  1.赶出信和
  2.卖猫传奇
  3.指点老农
  三、时来运转
  1.承诺兑现
  2.官商之路
  第二章初显身手
  一、点化王有龄
  1.巧改潜运
  2.初涉江湖
  二、东风之势
  1.米行斗法
  2.杀回信和第三章开创基业
  一、创业之初
  1.开设钱庄
  2.招牌制胜
  3.筹集本钱
  4.选用档手
  二、经营有方
  1.放长线钓大鱼
  2.哄大场面
  三、创业胆略
  1.信义之举
  2.动用“堆花”
  3.认购官票
  4.经营奇招
  第四章大展宏图
  一、联合商会
  二、操纵丝行
  1.用人有术
  2.目光远大
  3.渔翁得利
  三、开拓市场
  1.调停僵局
  2.涉足地产
  第五章济世善举
  一、发现秘方
  1.“认亲宴”
  2.筹措资金
  ……一、多梦少年
  1.钱庄学艺
  胡雪岩,名光塘,字雪岩。生于1823年,祖籍徽州绩溪。徽州自古多商人,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徽商。受经商影响,加之胡雪岩面临父死家贫的困境,在十二岁那年,胡雪岩不得不离开母亲,一个人去杭州信和钱庄里做学徒,一开始只是做一些扫地倒便壶的琐事。
  胡雪岩天生一双八面玲珑的眼睛,让人一看便知道他是个聪明人。他既肯吃苦,又能言善道,出手又大方,外加他有一张常开的笑口,所以人缘极好,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他。于是,胡雪岩在三年师满后立刻成了信和钱庄的一名得力的小伙计。
  最初,胡雪岩在店里站柜头,东家和“大伙”慢慢地都觉得这个小伙计顺眼,便把收账的活交给他。胡雪岩做什么事都很认真,从没出什么差错,东家非常信任他。
  但是胡雪岩并不想只当一个站柜头的小伙计,他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人。
  在胡雪岩的时代里,商人的发展受制于旧的制度。由于商人在封建社会中被排在最末的地位,“士农工商”的顺序深人人心。因此,商人的发展与旧体制产生了冲突。官吏大大危害了商人的利益,小小的守门吏便能利用职权左右小商贩的生意。大官吏就更不用说,他要么用一些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理由征收税款,要么干脆宣布该贸易为不合法。
  在这种状况下,商人要继续经营其生意,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应对策略。一般来说,商人通常避免与官吏接触,但这是一种消极应付的策略,因此有商人便想方设法与官吏阶层沟通起来,来获取保护。也就是说,商人要想增大活动范围就必须获得更大的官吏职位。
  胡雪岩恰恰用了这种十分有效的策略。在长期发展的封建官僚制度内部有着一套十分完整的升迁制度与习惯,尤其是在不成文的习惯部分,在大官僚的帮助下使自己顺利升迁,已经是世人皆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官相护”,或者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胡雪岩经常在外跑街,结识了许多挖空心思捐班升官的人,逐渐熟悉了这一套习惯。他心里很清楚,做生意要想获得更多的机会、承担更少的风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后盾。
  在与这些人长期交往的过程中,胡雪岩的朋友越来越多。而与捐班盐大使王有龄的相识,使他有机会圆自己多年的梦。
  2.结识官吏
  大多数走上仕途的人,一般也就是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是众多求学之人苦读圣贤之书,锥刺股、头悬梁,把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背得滚瓜烂熟,把八股文章做得十分熟练,吃尽千般苦头,逐步求取功名。通过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这四道关口才走上仕途。运气好的,中了状元,披红挂彩,这正如诗中所说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从穷书生一转眼便飞黄腾达,金榜题名的人是数也数不清。另一种是天下大乱,社程倾危,或社会动荡,或有外敌人侵,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这时候,血战沙场,抗敌立功,所以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如果成功而回,获取赏赐,那同
  样是平步青百,泽被后世,同考取功名是一样的。
  以上人仕者,或习武,或从文,为官作宦,来路光明正大,是不会招来非议的。但是还有一些人,既不会写文章,又不能沙场立功,这些人是不是就没有希望做官呢?事情并不是这样,只要有钱,照样能做官,甚至做大官!这说的也就是“捐官”。
  查历代捐官情况,其中就有记载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左右,关中飞蝗成灾,庄稼饱受咬噬,天下大饥,使国库空虚。秦始皇十分着急,为解决此事,采纳7}相李斯谏议,下诏曰:“凡百姓缴粟千石者,拜爵一级。”这样一来,有钱的人十分高兴,都纳粮求官,国库空虚的问题解决了,同时也缓解了社会矛盾。捐钱买官也从此深人人心。
  到了清代发展成两种:一种是做生意发了财,富而不贵,为提高身价而捐官。就拿扬州盐商来说,个个都是花几千两银子捐来的道台,做了官,便与地方官平起平坐,成了“绪绅先生”,在公堂之上自然不用跪着回话;再有一种,本是官宦家的子弟,饱读圣贤之书,就是运气不好,每次都考不取功名,年纪大了,家道慢慢衰败,只好变卖家财捐个官做。
  话说这年夏天,在“梅花牌”茶店里,胡雪岩与一名候补盐大吏喝茶聊天,这人便是王有龄,他正准备进京“投供”加捐。
  王有龄祖籍福州。因父亲到浙江做候补道台,便随父来了杭州。他父亲到杭州并没有得到过什么实惠的实缺,旧病复发,十分郁闷,不到一年就死在杭州。王有龄没有能力把父亲送回老家下葬,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只好呆在杭州。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也曾为他捐了一个盐大吏的官衔,但和其父一样未有实缺,原本想再捐个县令、道台,因为没有钱,只好作罢。这时候的王有龄,只剩下一个穷酸读书人的架子,无事可做,天天到茶馆消磨时光。
  胡雪岩和王有龄的相识是偶然的。离开了茶馆,胡便邀王到酒肆饮酒吃饭,王有龄也就欣然前往了。通过这次谈话,王有龄把自己空有一腔抱负、但苦无资本来开拓前途的心事告诉了胡雪岩。
  最初,胡雪岩打心眼里瞧不起王有龄,因为胡雪岩认为,读书人做官要走正途,而王有龄却只想拿钱买官做。虽然捐了官却无钱去“投供”。
  清朝时,捐官先是获得一个虚衔,有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才有做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补缺,首先到吏部报到,这叫“投供”,然后抽签决定到某省候补。王有龄还没有“投供”,更别说卒卜缺了。
  胡雪岩了解这里面的道道,不由灵光一闪,眼前的王有龄不是等闲之辈,我要是能帮他进京“投供”,以后他成功了,便是我发财的有力靠山!
  胡雪岩虽然读书不多,但很聪明,对“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这类话体会很深。他在钱庄干活,天天与钱打交道,对于那些一夜暴富、飞黄腾达的人,还有那些万贯家产毁于一旦沦为乞儿的人,不知看过了多少了!在他看来,当官也好,做民也好,都全凭一个命字。胡雪岩喜欢听说书,“昨日阶下囚,今日座上宾”、“落难公子,小姐赠金,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每当听到这些故事,胡雪岩就十分兴奋。
  胡雪岩认为只要有贵人相助,王有龄一定会飞黄腾达的。胡雪岩20出头,年龄尚轻,他把自己想象成救人危难的豪爽之士,虽算不上“贵人”,但有五百两银子还没给老板,可以用来帮助王有龄捐官。
  当时,胡雪岩手上刚有笔款子是吃了“倒账”的,对钱庄来说,要把它收回来是十分困难的,早就把它当“死账”处理,即使收回来,也只当是意外收人。
  ……





上一本:我的爱,我的自由 下一本:走近陈九霖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胡雪岩传的作者是高文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