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本书对七位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形骸放浪而不失忧国忧民之心;学问高绝,文采风流号为一时之冠,性情却又烂漫天真,质朴可爱……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本卷人物: 一、林语堂;二、梁实秋;三、张恨水;四、沈从文;五、郁达夫;六、周作人;七、鲁迅…… 那些思想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思想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出世、入世,进退自如,做学问与做人,结合得浑然天成:同侪间以道相交,重情重义……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那些国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唾珠咳玉,环佩叮当:学问超绝,而又骄纵自负;性格古怪而又蔑视权贵……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作者简介: 民国文林夫妻,居北京,律师行业,曾分别在人大、北大、北京工商大学、社科院负笈求学,业余皆好搜罗民国文人掌故逸事,遂合著此书,但愿终有一日,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目录: 那些文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林语堂 演讲……001 文学……003 风靡……005 教学……007 幽默……008 介直……009 纯厚……011 真稚……012 家园……016 新式……017 信仰……019 逸闻……021 嗜好……025 兴趣……027那些文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林语堂 演讲……001 文学……003 风靡……005 教学……007 幽默……008 介直……009 纯厚……011 真稚……012 家园……016 新式……017 信仰……019 逸闻……021 嗜好……025 兴趣……027 婚恋……029 恩怨……033 攻伐……039 爱国……040 立场……042 伤怀……043 离尘……045 评价……046 梁实秋 温润……049 笔战……053 自由……055 雅文……057 逸事……059 食趣……062 风趣……063 知己……065 爱恋……067 伤国……072 魂归……074 思忆……075 张恨水 文缘……076 著述……079 风靡……080 拥趸……083 泉涌……086 京味……088 报人……089 赤胆……091 立场……093 性情……095 姻缘……098 恨水……103 逸事……104 雅好……107 辞世……109 赞誉……110 沈从文 童年……112 谋生……114 困顿……118 著文……120 教学……122 妙语……123 文论……124 独立……125 感怀……127 浑朴……128 淡然……130 天真……132 仁厚……134 倔强……138 轻辱……139 恐惧……141 履冰……143 弃文……146 研物……148 晚景……151 逸事……155 纠葛……158 情爱……163 乡恋……168 归尘……169 赞誉……170 郁达夫 性情……172 畸零……176 颓唐……178 任侠……180 落魄……183 迷情……185 婚姻……188 忏悔……195 逸事……197 嗜好……200 求学……202 教学……203 文章……204 忧国……206 抗日……208 非命……211 评说……212 周作人 印象……214 淡漠……217 悲苦……219 人本……220 雅趣……222 性情……223 文艺……227 教学……229 少年……231 婚恋……233 怡怡……236 阋墙……238 疏离……245 自由……248 立场……249 附逆……250 受审……254 晚境……257 非命……261 评说……261 比较……263 鲁迅 印象……265 自陈……269 童年……270 少年……272 炽热……274 悲凉……276 质直……278 执拗……281 谨严……283 不羁……285 深情……286 刻……288 温厚……292 偏狭……298 率真……300 僻怪……301 洞明……304 经济……306 俯首……309 斗士……313 攻诋……317 爱憎……318 婚恋……322 怜子……333 逸事……336 嗜好……341 为学……343 文学……345 教学……347 魂归……349 身后……351 尊仰……354 世说……356 那些思想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 金岳霖 剪影 书呆 宽和 仁厚 逻辑 治学 授业 思省 逸事 癖好 钟情 赤心 诚服 晚景 长眠 享誉 冯友兰 境界 性情 求学 为学 传道 言论 执笔 沉痛 相轻 立场 自省 逸事 嗜好 偕老 坎坷 瑕疵 故去 评说 傅斯年 五四 壮怀 炽热 大炮 霸气 …… 那些国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 黄侃 狂戾 伐异 趣闻 嗜欲 风雅 婚姻 圣童 师徒 治学 传道 固守 大节 孝道 绝命 赞誉 刘文典 犯颜 傲睨 气节 奇貌 教学 学术 妙论 逸事 知遇 微瑕 评价 赵元任 荣誉 才赋 音乐 温润 逸事 爱侣 婚礼 谐和 至交 眷恋 赏誉 …… 那些文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编者显然是受了《世说新语》的启发。独摭拾人物生平诸多妙言异行、趣闻轶事,以及他人的品评,分门别类罗列在一处,一个个性格鲜明、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民国大文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胡庄) 这本书其实是一面穿越时光的镜子。书中甚至不包含哪怕一句作者的评论,它做的仅仅是记录,然而这已经是最好的评论。(caolei) 终于花一周时间将各位民国大师的其人其事看完,其间昏天黑地,不思茶饭,中瘾般地欲罢不能。作者尤其把鲁迅的性格彻底写真写活了,即使冒昧起先生于地下,也当颔首矣。(荆棘鸟在飞翔) 一看捧腹,再看沉痛,复看掩卷思考。作者搜集史料之全、编排之新颖、关键词之厚重,注定了这本书将在诸多讲述民国大师逸事的作品中,成为翘楚之作。(月光) 此贴害人不浅,我连看了三日,这些国宝级人物,在楼主笔下可敬、可爱之极!正如夜空明星闪烁,万世共仰!(深秋芦苇) 那些文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编者显然是受了《世说新语》的启发。独摭拾人物生平诸多妙言异行、趣闻轶事,以及他人的品评,分门别类罗列在一处,一个个性格鲜明、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民国大文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胡庄) 这本书其实是一面穿越时光的镜子。书中甚至不包含哪怕一句作者的评论,它做的仅仅是记录,然而这已经是最好的评论。(caolei) 终于花一周时间将各位民国大师的其人其事看完,其间昏天黑地,不思茶饭,中瘾般地欲罢不能。作者尤其把鲁迅的性格彻底写真写活了,即使冒昧起先生于地下,也当颔首矣。(荆棘鸟在飞翔) 一看捧腹,再看沉痛,复看掩卷思考。作者搜集史料之全、编排之新颖、关键词之厚重,注定了这本书将在诸多讲述民国大师逸事的作品中,成为翘楚之作。(月光) 此贴害人不浅,我连看了三日,这些国宝级人物,在楼主笔下可敬、可爱之极!正如夜空明星闪烁,万世共仰!(深秋芦苇) 那些文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玉霖、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著名文学家。 关键词: 演讲、文学、风靡、教学、幽默、介直、纯厚、真稚、家园、新式、信仰、逸闻、嗜好、兴趣、婚恋、恩怨、攻伐、爱国、立场、伤怀、离尘、评价 演讲 1936年,美国纽约举办第一届全美书展,主办者安排林语堂做演讲。时林的《吾国与吾民》正在热销,读者争相一睹其风采。林穿一身蓝缎长袍,风趣幽默地纵谈其作为东方人的人生观和写作经验。听众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正听得入神,林语堂突然收住语气说:“中国哲人的作风是,有话就说,说完就走。”说罢,拾起烟斗,挥了挥长袖,走下讲台,飘然而去。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好几分钟才反应过来,拿着纸片追了出来。 1939年,林语堂在纽约世界笔会上讲演《希特勒与魏忠贤》。他说,当今德国有人把希特勒比为耶稣,让他想起中国明朝一位读书人称颂魏忠贤与孔夫子有相当的地位。那时唯有这样歌功颂德,才能保住差事。魏忠贤当权时与今日德国如出一辙,声势显赫,但到头来免不了自杀身亡。最后,林语堂准确预言道:“自杀乃是独裁者的唯一出路。” 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但凡这种演讲如果不说夸赞祖先的话,同宗就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林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比干远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过大西洋的林白,可说人才辈出。” 林语堂常常强调,一篇成功的演讲,必先充分准备,才能得心应手。美国总统林肯最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讲,短短数百字,却是精心思索,反复推敲的结果。因此,林语堂最反对临时请人演讲。一次,林到一所大学去参观。参观结束后与学生们一起进餐时,校长临时起意请他和学生讲几句话。林就讲了一个笑话:“罗马时代,皇帝常把人投到斗兽场中。一次皇帝把一个人丢进斗兽场里喂狮子。此人走到狮子身旁,对狮子讲了几句话,狮子竟然掉头就走。皇帝极为奇怪,又让人放了一只老虎进去。那人又对老虎讲了几句,老虎也掉头走了。皇帝非常诧异,问那人道:‘你究竟对狮子和老虎说了些什么,竟使它们不吃你呢?’那人答道:‘我只提醒它们,吃我很容易,可吃了以后,你们得演讲!’”全场听罢哄笑,校长却啼笑皆非。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一位英文教授撰文回忆,他去巴黎参加国际语言学大会,坐在他前面的一位东方会员,站起来用流利畅达的法语发言。他询问邻座,才知道这位发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他大吃一惊,佩服林的语言天才,因为他知道林曾在美、德留学,如果是用英语、德语发言,他不觉得惊讶,但林用的是标准的法语,实在让他大感意外。 在美国,时常有大学请林语堂去演讲。他写演讲稿是快手,星期一晚上的演讲,他总是磨蹭到中午,才慢吞吞地点燃烟斗,仰坐在桌前深思默想,一袋烟吸完,腹稿也打完了。穿衣打扮似乎更费时间,妻子要他以最好的形象示人,他却像不愿上学堂的小学生,跟父母拧上半天,最终还得照办。 林语堂应哥伦比亚大学之请去讲中国文化。他从衣食住行谈起,一直讲到文学、哲学,大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美妙绝伦。在座的都是年轻气盛的美国青年,见林滔滔不绝地称赞中国之好,一位女生忍不住问道:“林博士,您好像是说,什么东西都是你们中国的好,难道我们美国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中国吗?”林微笑着回答:“有的,你们美国的抽水马桶比中国的好。” 在法国举行的世界笔会第三十六届年会上,轮到林语堂发言,他向主席要求讲十分钟,但主席拒绝了,说其他人发言都是五分钟,不可破例。林说五分钟我不讲。同去的马星野忙找主席商量,主席最终同意给林十分钟。林语堂登上讲台,全场鸦雀无声,他讲得十分投入,不知不觉,已讲满十分钟,主席提醒时间已到,请林结束发言。与会者正听得入神,对主席极为不满,于是一致鼓掌,希望林继续讲下去。主席颇为尴尬,只得默认答应。但林语堂愤而不讲,迳自走下台去。 1962年,林语堂携廖翠凤造访南美洲,所到之处,欢迎者如云。在巴西的一次集会上,听众太多,挤满了临街的大道,政府不得不出动警察来维持治安。林语堂在演讲中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 林语堂晚年定居台湾后,几乎每个星期都得例行公事讲上几次。国人演讲长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客气寒暄话起承转合,林语堂苦不堪言。一次,轮到林演讲时已是中午过半,与会者饥肠辘辘,又不得不装出饶有兴致的样子。他上台后说:“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迷人!”说完就结束了发言。 文学 在《生活的艺术》自序中,林语堂写道:“我的理论大都是从下面所说这些人物方面而来。老妈子黄妈,她具有中国女教的一切良好思想;一个随口骂人的苏州船娘;一个上海的电车售票员;厨子的妻子;动物园中的一只小狮子;纽约中央公园里的一只松鼠;一个发过一句妙论的轮船上的管事人;一个在某报天文栏内写文章的记者(已亡故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闻纸;以及任何一个不毁灭我们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或任何一个不毁灭他自己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 应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之邀,林语堂将旧小说《四杰传》中的故事“唐伯虎点秋香”改编成电影剧本。为契合西方习惯,把“唐伯虎”更名为“唐伯纳”,并把它作为剧名。 林语堂主张:“做文人而不准备做文妓,就只有一途:就是带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份自会高点。要有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份。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独来独往,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在文学的创作上,林语堂主张文章须以“清楚通顺”为第一,不要求摩登,不要讲洋化,他认为新的八股和抽象的写作都要不得,文字创作必须口语化才能感人,必须跳出传统“作文章”的错误文学观,避免文藻堆砌,才能发挥“自然国语的力量”。外国文学他推崇的是英国文学,而英国文学的特色就是清楚通顺。 对于翻译,林语堂主张科学的翻译应以“精确”为首要,通顺次之;其他外文译成中文则以“清顺”为要。据郑逸梅记载,林语堂身边常带着《牛津字典》,以备不时之需。 林语堂第一个将司马迁的《孔子世家》翻译介绍到欧美。他编译的英文本《大智孔子》于1938年在美国出版,被列入《世界哲学丛书》,后来,这本书又被翻译成中文本《孔子的智慧》。 林语堂说:“欲探测一个人中国人的脾气,其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有的喜欢晴雯,那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有的喜欢史湘云,他应该同样爱好李白的诗。” 次女林太乙回忆,林语堂写作时,家人都不敢打搅,廖翠凤有事要和他商量时,才会进书房去。林语堂习惯在床上打腹稿,或是熄掉屋子里的灯光,站在窗口,眺望窗外的风景。林太乙能看到他的烟斗在黑暗中亮起的火星,红红地在窗口闪动。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被称为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从1938年8月8日至次年8月8日,林语堂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完成了这部著作。此书用英文写就,英文名为“ThemomentinPeking”。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译为“北京一刹那”,也有人译为“北京一瞬间”,还有译为“瞬息京华”。虽然和原著词义相合,但并未译出原著的神韵。林语堂对这几个译名都不满意,在作品即将付梓时,他自己译为“京华烟云”。 林语堂说,《京华烟云》“全书以道家精神贯串之”。 写《京华烟云》时,林太乙每次放学回家,大衣都来不及脱就冲进书房去看林语堂当天写的东西。一次,林太乙没敲门便冲进书房,发现父亲热泪盈眶,问道:“爸,你怎么啦?”林语堂回答:“我在写一段非常伤心的故事。”这天他写的是红玉之死。 长女林如斯评价父亲的《京华烟云》道:“然此小说实际上的贡献是消极的,而文学上的贡献却是积极的。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生,非仅指在20世纪初叶在北京居住的某两家的生活。包括无涯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小说。” 风靡 1936年8月,林语堂接受赛珍珠邀请去美国。途中,他们乘坐的轮船在夏威夷停泊了一天。林本打算带着妻女好好游览一番,还没下船,就看见岸上二十多人,打着大块的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林语堂”。林家一行甫一露面,欢迎者蜂拥上来,给他们献上鲜花编成的花环。林氏夫妇脖子上各被套了七八个,三个女儿也接受了十来个。记者的镁光灯闪成一片,晃得林睁不…… 那些思想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 书呆 少时,金岳霖学习过于投入,晚上做梦说梦话时还在背书。一次,他在睡梦中背诵一篇古文,姐姐偷偷拿了书在一旁对照,发现他居然背得一字不差。1927年,徐志摩给梁实秋写信,叙述金岳霖之事:徐告诉金、徐家地址,但金与秦丽莲怎么也找不到,还来信抱怨徐的房子“究竟是在天堂上还是在地狱里”。金在信中并没有告知徐自己的住处,而是让徐到其一位张姓友人的家中找他们,徐按照金提供的门牌号四十九号A去找,却只找到四十九号没有A,敲门一问,这家亦不姓张。徐找遍了金可能去的所有的地方,也没有找到,于是请梁实秋在《青光》副刊上登一个寻人启事,并对梁说:“因为你想这一对天字第一号打拉苏阿木材(上海话,极蠢的人)可以蠢到连一个地址都找不到,说不定这三两天内碰着了什么意外,比如过马路时叫车给碰失了腿,夜晚间叫强盗给破了肚子,或是叫骗子给拐了去贩卖活口!谁知道。”徐还对梁抱怨道:“秋郎,看来哲学家是学不得的。因为你想,老金虽则天生就不机灵,虽则他的耳朵长得异样的难看甚至于招过某太太(按:指梁实秋的太太程季淑)极不堪的批评,虽则他的眼睛有时候睁得不必要的大,虽则他总还不是个白痴,何至于忽然冥顽到这不可想象的糟糕?一定是哲学害了他,柏拉图、葛林、罗素,都有份儿!…… 那些国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著名学者、评论家曹文轩、孙郁、吴福辉、贺绍俊、黄乔生联袂推荐) 黄侃 狂戾 黄侃参加县试,一场考完后,他在考场中闲逛,见有人架起锅烹煮鸭子,气不打一处来,便在一旁默不作声。等鸭子煮熟了,黄侃上前一脚将锅踹翻。煮鸭子的考生气急,动手要打黄侃,黄亦不示弱,说道:“不管你怎么样,今天你这鸭子反正是吃不成了。”考生无奈,只好作罢。 陈独秀在日本时,曾到东京民报社章太炎寓所拜访章,章命弟子钱玄同和黄侃到隔壁回避。陈、章二人闲谈,谈及清代汉学的发达,陈独秀列举戴、段、王诸人,多出于江苏、安徽,颇以自己为皖人而自豪。后来话题转到了湖北,陈独秀说湖北没有出什么大学者,章太炎亦附和。此时,只听隔壁屋子里的黄侃大声反诘道:“湖北固然没有学者,然而这不就是区区!安徽固然多有学者,然而这也未必就是足下!”陈独秀闻听此言,扫兴而去。 许金城在《民国野史》中记载:“(黄)季刚一身傲骨,满腹牢骚。他睥睨学术界二三十年,目空一切!……我记得马寅初博士有一次也来看他,谈到《说文》,他一概置之不理,再问,他便不客气地说:‘你还是去弄经济吧,小学谈何容易,说了你也不懂!”’ 黄侃与号称“两足书橱”的陈汉章同为北大国学教授。一次,二人胼手胝足地凑在一起讨论学问,然而“言小学不相中,至欲以刀杖相决”。据说,当时黄侃与陈汉章的辩论相持不下,黄侃便拿起一根手杖塞给陈,自己则执了一把短刃跳出门外,招手让陈汉章到外面去决斗。后来在同仁们的劝说下,黄侃才作罢。不过,黄、陈后在中央大学再为同事,二人又“善遇焉”。黄侃为陈的《史通补释》作序,在序中称陈为“魁儒”,是刘师培之外又一博学之人,自称“门下士”。后陈汉章患病,旁无童仆,汤水极不便。黄侃怜之,买了两瓶橘汁,让侄子黄焯送去。陈汉章辞职回乡时,黄侃准备送他一张床、一个菜罩,但因不知其门牌号,而没有送到,黄侃很是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