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家三级运动员邹碧华,一向对健康很自信。他喜欢健身,身材挺拔,还时常劝告亲友要注意运动。这位壮实健硕的上海高院副院长临危受命,浑然忘我,休息与健康从此置之脑后。没有想到,死神就在2014年底那个阴郁的下午等待着他…… 且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他生命的最后三天,那是典型地诠释了他浓缩生命的三个日夜———— 12月8日,周一。上午7时30分,邹碧华准点出门。当天,分管司法体制改革的他,要主持召开上海高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专题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如何科学合理计算法官工作量及质效。”上海高院司改办副主任张新回忆,“邹院长让我们将上海4家试点法院所有法官5年来人均办案量梳理一遍,单看办案数量不行,还要计算案件质效。” 这是为细化法官员额制改革方案做准备。法官要压缩到33%,很难。邹碧华曾对最高法院法官何帆说:“避免搞‘一刀切’,不能为了图省事,就‘欺负’年轻法官,将助理审判员‘就地卧倒’转为法官助理,一定要有科学考核标准,让真正胜任审判工作的优秀法官进入员额。” 邹碧华深知:“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该担当时必担当。” 6年前,邹碧华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让时任法院信访办主任的滕道荣抓信访改革,每月做投诉率分析。“这不得罪人吗?”滕道荣有顾虑。邹碧华说:“我们的产品是司法公正,产品质量出问题,总得找原因,怕什么?” 12月9日,周二。上午,高院党组会议;下午,司法体制改革座谈会。“邹碧华从下午2时一直讲到5时。”张新说。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作为司法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地区的上海,相关改革方案全国瞩目。如何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上海司改何处着墨?如何从基础性建设做起,防范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每谈及此,邹碧华总是充满激情。上一个周日的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论坛、半个月前的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邹碧华都精神抖擞、妙语如珠,生动地介绍上海司改进程,谈司法公开,谈审判流程信息化…… “他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张新说,“可是这几天他确实累了,不得不调整了作息,晚上1时就睡下,比平时提前了一小时。’, 这一天的1l时45分,邹碧华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上海法院律师诉讼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运行的新闻。当然,他并没有说明这是由他主导推动的,只留下他在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一句话:“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这最后的留言,勾起许多律师的伤感。 “2010年,他推动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傅平律师说,“他还写过《法官应当如何对待律师》,阐述法官、律师职业共同体建设对中国法治的重要性。” 12月9日晚,他一如往常加班到9时才回家,又一头钻进家里那个由走道改建的小书房,准备次日的工作。妻子海琳提醒他,今天是儿子逸风的21岁生日呢!他面带歉意地从电脑前抬起头,赶紧给上大学的儿子打了个电话,笑着谈及自己21岁北大毕业到上海找工作的情景,“除了你妈妈,我谁都不认识,住在纺大学生公寓,一家家单位投简历……”次日,逸风悲痛地在微信朋友圈上写道:“爸爸还说,这里面有很多故事,下次有机会要和我细说,没想到却成了永别!”在儿子的镜头中,家中的书房有三面书墙,桌椅旁堆了满坑满谷的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撰写了《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 零时,他对海琳说了句“好累”,便一头扎进梦乡。这比他平时入睡时间早了两三个小时。 12月10日,周三。邹碧华忙碌如常,上午参加上海司法体制改革座谈会,匆匆吃过午饭,便乘车前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徐汇区法院,一场司改座谈会在等待着他。不料,一阵剧痛击中他的心脏,他软软地倒在后座,顶住意识的涣散,让司机打了个电话给上海高院政治部主任郭伟清请他替代出席下午的会议。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