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远古生命的守望者


作者:何琦     整理日期:2022-01-13 06:44:10


  何琦著的《远古生命的守望者》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文献法和访谈调查法。通过查阅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档案馆、图书馆、重庆大学档案馆等地相关资料,和李星学遗留的日记、手稿、信件等,对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后60多年里有关古植物学和陆相地层学的研究,以及涉及的学术成长中的关节点等历史文献资料逐一进行了梳理,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试图勾勒出李星学学术成长的道路,呈现其学术生涯中形成的研究特色和思想,从而还原中国古植物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其次,在我们的音频、视频外围访谈中,采访对象包括与李先生学术成长经历有关的国内外同行、学生、助手、家人等,力求涵盖影响其学术成长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他的助手、学生(年龄大都在75岁以上)进行了采访,取得了李星学“文革”之前研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全面了解他的学术成长过程提供了史实依据。
  何琦著的《远古生命的守望者》按照李星学学术成长经历的时间顺序,以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环境下古生物学科的发展历史为参照,共分为7个章节和结语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李星学的家庭背景和他在长沙雅礼中学的求学经历,并对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陈仁烈、晏阳初,关键事件“民训”进行了重点描述。第二章讲述了李星学如何在二舅朱森的影响下走上地质古生物学的研究道路。1938——1942年是抗日战争的重要阶段,对青年李星学影响至深,因此这一段历史背景是本章的关键。第三章是关于李星学在原中央地质调查所的经历。导师斯行健、妻子刘艺珍等是对他一生的科研生涯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第四章讲述了李星学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经历。这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巅峰时期,以他的几部代表性论著为主体,对他的学术成长进行了阶段性梳理。第五章对李星学在“文革”期间的工作进行了小结。第六章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李星学的研究工作介绍。李星学在这一时期的工作全面展开,除了本职的科研任务,他还放眼国际合作,培养人才,提高实验技术手段、加强薄弱领域的投入等,他的科研道路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第七章对李星学退休以后的工作进行了陈述,试图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他的科研人生历程。最后在结语部分,以“学贵有恒,业精于勤”、“爱国赤子心和民族责任感”、“个人志趣和国家需求”等几个小标题为支撑,分析、提炼、总结了李星学学术成长的重要特点和关键影响因素。





上一本:吴大羽研究 下一本:屠呦呦--理想治愈世界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远古生命的守望者的作者是何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