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蒲宁与纳博科夫--一生的较量


作者:(美)马克西姆·д.施拉耶尔     整理日期:2022-01-13 06:36:16


  在由王方翻译的《蒲宁与纳博科夫:一生的较量》一书中,马克西姆·д.施拉耶尔细致的描述、缜密的考证将蒲宁与纳博科夫每一处谨小慎微的心理加以放大,一部“较量史诗”生动又活泼。这不仅是二人复杂的文学关系史,也是一部丰富的流亡文化史。
  这部“较量史诗”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止于1933年蒲宁凭借《米佳的爱情》获得诺贝尔奖之时,这一年,蒲宁与纳博科夫终于在柏林会面,后者对前者的敬仰不由分说;第二阶段始于1933年,止于40年代纳博科夫移民西欧,此时的纳博科夫正开启着一个新的“文学界”,一流的声誉不禁让“老师”蒲宁黯然失色;第三阶段始于40年代,止于1953年蒲宁逝世,这一时期,蒲宁凭借小说集《暗径集》激起了最后一片涟漪,在向着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前辈回归的同时,也追逐着自己的“子侄”纳博科夫,着实是一场欲罢不能的角逐赛。蒲宁逝后,纳博科夫凭借新作《洛丽塔》又一次游弋到了浪潮的峰尖,他说:“世上只有一种艺术流派,那就是天才派。”
  伊凡?蒲宁(1870-1953年),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主要作品有《落叶》《松树》《新路》《乡村》等。1933年其作品《米佳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年)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他在美国创作了文学作品《洛丽塔》,这是一部在二十世纪备受关注并且享誉全球的小说。
  他们生活于同一时期,也同样是流亡同胞。他们是艺术天才,纳博科夫和蒲宁是传统的自由主义者,是坚定的反布尔什维克者,也是极其复杂的个体。在由王方翻译的这本新作《蒲宁与纳博科夫————一生的较量(精)》中,备受赞誉的作家学者马克西姆·д.施拉耶尔(Maxim D. Shrayer)将两人复杂的文学关系与个人关系娓娓呈现,书写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俄罗斯。
  聚焦于俄罗斯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丰富移民史(从德国和法国移民到美国,后又移居瑞士)。他们的文学传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铸就的?文学天才的较量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纳博科夫和蒲宁之间的较量揭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俄罗斯,鲜活了移民文化历史,也给文学蒙上了一层迷人的面纱。这本书既是一本传记文学,也是一部流亡文化史,将对全世界的读者产生广泛的吸引力。





上一本: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 下一本:你的建筑有多重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蒲宁与纳博科夫--一生的较量的作者是(美)马克西姆·д.施拉耶尔,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