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张继青评传


作者:田志平,刘诗嘉,夏源编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7:11


  对一应小事都做得认真又负责的张忆青,一到场边负责拉幕,就会出现“反常”举动;这种情形被剧团管事李丹翁老先生看在眼里。
  李丹翁先生是苏剧老艺人,每到排戏时,他负责掌控排练的进程,指挥演员们何时上场,何时下场。在剧团演员们和张忆青的眼里,排戏时的李老先生,总是手里拿着几张飞马牌香烟纸壳子,烟纸壳子背面参差不齐地写着许多唱词;李老先生不时看看这些唱词,然后适时指挥着演员们的排演进程。一到演出的时候,李老先生又总是站在侧幕边上,沉稳地注视着舞台上下发生的一切情况,准确地通知演员们按时候场、按时出场,从而确保每一次演出的圆满完成。
  李丹翁老先生在当时民锋剧团里担负的责任,有一部分相当于后来出现的导演和舞台监督的工作范围。因为当时的戏曲社团并没有普遍设立导演和舞台监督的工作位置,一般习惯安排一些具有“管事”身份的有能力的演员来负责这些工作;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民锋剧团里,李老先生就自觉地充当起排演指导和舞台监督的责任,不知疲倦地为剧团的演出和演员们服务。剧团的人们对李老先生不求回报的辛苦付出给予好评,根据当地社会风俗,大家亲昵地戏称他为“众家娘舅”,充分肯定他像一个好的“娘舅”一样,具有乐于担当责任的品格,并且在与人交流时有着犹如家人般的亲切。
  李老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看出了张忆青向往舞台表演的那一份心思。在许许多多老一代的艺人心里,对于向往舞台艺术的下一代会产生特殊的好感,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格外重视自己所钟爱的表演艺术,并期待着这一份事业代代传承,永续辉煌。李老先生原本对舞台演出的一切事情都洞察分毫,不允许出现些微的失误,但对于张忆青拉幕的屡屡失误却没有责怪。不久,他在香烟纸的背面上抄了几句唱词给张忆青,告诉她剧团要新排一出戏《鸳鸯剑》,要她扮演一个小’广头,并且还要唱几句。
  张忆青参加的民锋剧团,当时一直为了生存而四处奔忙,居无定所,艰辛地在苏锡常、杭嘉湖四乡八镇“跑码头”演出。当时,艺术市场就是剧团的生存之地,观众就是演员们的衣食父母。为招揽观众,剧团必须天天变着花样地更换戏码,保持观众欣赏的新鲜感。当时各剧团之间也围绕艺术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每个剧团都讲究自己上演的剧目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翻头”重复,否则就很难在一个演出地点长久立足。
  为了丰富剧团的上演剧目,民锋剧团总是挑那些演起来好看又通俗易懂的作品进行移植,在演出的间隙抓紧排练,适时推上舞台。1953年3月5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民锋剧团演出的游乐场得到通知要停演二天,于是,剧团趁这个时间空档排演了新剧目《鸳鸯剑》。张忆青获得了人生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机会。
  《鸳鸯剑》的演出开始了。受剧团装备条件的限制,没有找到适合张忆青穿的服装,她就在头上竖着两条扎蝴蝶结的辫子,身上穿一件中式长衫,腰里系上一条绿色的丝带。站在侧幕边候场,看着舞台上强烈的灯光,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张忆青心里不禁一阵阵紧张。从一个站在幕布后静静看戏的观众,忽然转变为即将登场的表演者,她的脑子里此时一片空白。迎着那一片突然变得格外闪亮的灯光,面对那个似乎突然变大了的舞台,她使劲按压着自己不断跳跃、晃动着的心神,努力把心思收拢到曾经反复练习、反复高唱的那几句唱词上。
  不知是不是李丹翁老先生他们的有意安排,苏剧老前辈陈月蟾先生,就饰演了剧中张忆青所扮演小丫头的父亲。剧情的安排,是父女两个人物同时登场一一这位舞台经验丰富的老演员,镇定自若地先安慰安慰为初次登台演唱而十分紧张的张忆青,随后搀住她准时无误地走上了舞台。于是,在一段伴奏音乐“过门”响过之后,年少的张忆青迅速找准音调,平生第一次在舞台上张口高唱:“随便哪里不肯去,情愿饿死在家里……”
  第一次站在舞台上,面对自己向往已久但又格外陌生的观众亮开歌喉。张忆青这一唱,犹如向自己即将立身的这个舞台、向自己即将终生投入的这个艺术世界,发出了一次高亢的报到声。
  P2-3
  撰写《张继青评传》有一个难度一一被誉为“昆曲皇后”的张继青,她的生活形象和她的艺术形象有一种明显的反差:生活中的张继青是那样的平实、朴素,她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几乎让人难以想象到眼前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表演大师;而艺术中的张继青則光彩夺目、技艺惊人,她的表演可以迅速把观众征服。不仅使观众当场折服,她表演艺术中还有一种能量,可以让你在观摩之后还不断地回味,越回味越兴奋,结果就是对她创造的艺术形象高度认可,同时,对于她的表演艺术更是佩服至极!
  这样的一位表演艺术家,应该如何来借“传”做“评”呢?
  我们采用了专题方式来布局,根据张继青老师在艺术上和生活上几个突出的方面,尝试以五个章节的篇幅,来勾画这位表演艺术家主要的艺术人生经历.
  对张继青表演艺术特征的评述,有诸多前辈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的论述可供参考与引用。为了精炼篇幅,我们把重点放在“神形兼备重体验”这个角度,融合诸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和观众的精彩评述,主要以张继青舞台创作的代表作“三梦”为例,来具体评述她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贡献。这里运用的观点,乃至不少具体的评述文字,可以说是采于众家而汇于一文;为此,需要向诸多喜爱张继青表演艺术、对昆曲艺术坚定支持的前辈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观众致以敬意!
  本书编撰过程中,重点参考了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青出於兰一一张继青昆曲五十五年》以及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笛情梦边一一记张继青的艺术生活》。这两册书籍,对张继青的艺术与人生做了高水平的描述,本书大量事件內容均从中获得。我们向这两册书籍的编撰者致以敬意!
  当这本书将要结束的时候,总觉得言犹未尽。细想还有什么话不吐不快呢?看来还是禁不住要对张继青老师的个人特色再评述一下,因为我们在她身上发现了一种高度融合的现象。简单地说,她把中国传统艺术的制约与自由融为一体,把昆曲表演技艺的繁难与简洁融为一体,把艺术形象创造的高雅与通俗融为一体,同时,她也把人生的伟大与平凡融为一体。
  为这样一位表演艺术家写评传,是我们的荣幸!





上一本:讲名医学中医 下一本:我们会再相见--一代才女李清照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张继青评传的作者是田志平,刘诗嘉,夏源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