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李鹤林传


作者:校忠仁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6:33


  一、出生地
  群山环抱之中,三官庙村的边沿,延迤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河畔的一座农家院落里,年轻的李姓夫妇迎来了长子的降生,取名李鹤林。那一天,是1937年7月5日。两天之后,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便告爆发,中华民族开始投入全面抗日战争。
  三官庙村,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协税镇。这一时节,山村已进入了夏天,在暖湿空气的吹拂下,田里的稻子长得十分欢实。李鹤林是这座四合院里出生的李家第三个男丁,在他前面,还有两位堂兄。随后的十年,母亲又接连生育了四个弟弟。李家院落,生有兄弟七人,足显家族之兴旺。
  此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汉中故乡,相比抗日烽火正熊熊燃烧的东北、华北,乃至华东,远离战区,依然保留着一片宁静与祥和。
  汉中这个地方,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若知晓,大约都来自《三国演义》,或所读的各类文本,或所听的戏剧曲艺。年幼便好文喜读的李鹤林,也是慢慢地先从老辈人的口里,后从书本之上,才知道自己的故乡原来是很有名的。
  历史名城汉中,为陕南重镇,因位于汉中盆地中心,“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此中之汉水即为汉江,古称沔水,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发源于汉中市宁强县的蟠冢山,自西向东横贯汉中盆地,越安康进入湖北,最终注入长江。处在汉江上游的汉中市,原名南郑市。相传西周末年,郑桓公被犬戎杀死,郑邑的一部分居民南迁居此,故称南郑。此地春秋战国时既已有名,一直为秦、楚、蜀争夺之地,可谓历史悠久。
  从小,李鹤林就常常听大人讲述刘邦受封汉王、设都汉中南郑,楚汉相争,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历史掌故;也知道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大败匈奴,四海臣服,周边民族皆称华夏民族为“汉人”。斯时起,“汉中——汉人——汉民族——汉字——汉文化”,一脉相承至今绵延不绝。
  而后,221年,刘备于沔阳(今勉县)即“汉中王”位,次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呈鼎立之势,史称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与魏于陇西拉锯,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
  这些故事渐渐地都印在幼时的李鹤林的心里,而对于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故乡之地,李鹤林也就加倍地喜爱和感到自豪。
  李鹤林的出生地协税镇三官庙村,原属褒城县。对于略知上古史的人来说,对“褒”字不会感到陌生。褒,为古国名,《史记·夏本纪》中载“夏封同姓为褒国君”,故夏、商、西周三代,皆称之为褒国。周幽王后褒姒,即其国之女。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亦耳熟能详,即史书所载“烽火戏诸侯”。褒城古县自唐贞观三年(629年)即列入建制,直至1958年被撤销,所属地域分别划归勉县、汉中市、留坝县和南郑县,协税镇则归属南郑县。(P5-7)
  为年轻时便相识和敬重的李鹤林院士作传,我是乐意而又犹豫的。因为自己一直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虽也常写一些文稿,但非写作专业人士,唯恐院士传记这样要求颇高的著作写不好,有负使命。所以,起初是以试写之心态受邀动笔的。
  1965年,我到宝鸡求学,学校是石油工业部批准创办的中专学校,归属李鹤林院士当年所在的企业管理,4年后毕业分配到厂。那个时代的青年有一特点,就是“远学英雄,近学先进”。耳闻目睹李鹤林院士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下,炼“志气钢”、搞“三吊”、培养青年自学成才的事迹,使我和许多人敬佩不已。时世造英模,英模出基层,李鹤林,正是眼前一位实实在在值得人们学习的先进典型人物。他创出的业绩,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由于为人低调,这个相当于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在他本人看来就是一种鼓励,藏于心即可。
  他看重的是科技事业,毕其50多年的风雨岁月,倾其所长和心智报效国家,终成人生伟业和大师级的科学家。
  为丰功伟绩的科学家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立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强国之梦,民族振兴,迫切需要他们这样的国之精英和栋梁。他们是人们尤其是科技人员学习的楷模。
  李鹤林院士就是这样一位值得立传的人。
  几十年的相识,我对他在石油机械用钢方面的功绩,同在一厂,知之较多;单位独立后,其事耳闻颇有,细则不详。
  2015年年初,我告别广州的亲人,只身回到宝鸡之家,往返于西安,开始采访,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和思路,草拟提纲。用时两年多,几易文稿,增删修改,以求真实。
  寒门出学子,事业见精神。从身世到求学,从普通的技术人员到著名科学家,翻阅他的人生轨迹和科技生涯,听闻他曾经的老师、同事、学生和亲人们的述说,我在深深的感动中撰写着。在此期间,共约谈过几十位相关人士,到访过李鹤林院士的故乡汉中及河北青县等地,与李鹤林院士本人进行了20多次的长谈,阅读了他几百万字的文集和相关资料,在放大镜下读摘了日久字迹模糊的日记与信件,获得许多第一手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的家世家事、个人成长、创业历程、敬业精神、治学态度、科技成就及为人处世等。
  本书中有关技术领域的事件和学术成就及人生经历,大都是从李鹤林院士厚厚的文集中摘录的,或是根据他的多次讲述整理的,或是经他亲笔修改的。尤其是他多次搬家,很多早年的资料依然完整地保存下来,使我有如获至宝之感。因而,传记在某些章节,便采用了不少的自述性文体。
  感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几名院领导并以讲叙或书面文字,表达了他们眼里和心中的李鹤林院士。院士助手杜伟对传记的编写做了大量协助工作,刘亚旭、吉玲康、李京川等对相关章节作了补充修改,贾立仁多次参与文稿的讨论与修改。李鹤林院士曾经工作过的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些老同志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特别要感谢北京的李联慧先生,前些年她以记者的身份,多次采访过李鹤林院士,发表过极为生动感人的长篇通讯,为我编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次她又在百忙之中,对本书文稿作了精心修改和润色。其深厚功力和匠心及不署名之举,令人肃然起敬。
  采编中还得到过王小宁、张毅、李喜梅、王生玉等和相关单位的帮助。客观地说,《李鹤林传》的完成,凝结各方多人之力,非我一人拙笔所成。在此,仅向所有关心支持《李鹤林传》编写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亦包括远在广州的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如有遗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谅解并赐教为盼。
  校忠仁
  2017年7月





上一本:大冶叶氏宗祠志 下一本:京剧名宿访谈续编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李鹤林传的作者是校忠仁,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