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图说民国风云人物


作者:品墨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5:42


  末代秀才,投身革命
  第一眼看到王亚樵的照片:中等个头,脸色黑黄,双颊清癯,戴一副镀着金边的珐琅眼镜……照片中的秀才形象,使人很难相信他就是民国时期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暗杀大王。事实上,王亚樵真是秀才出身。那么,他是如何从一名秀才化身为杀手的呢?
  1889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地处安徽合肥北乡的王小郢村,乡民们正闹着花灯庆元宵。鞭炮声、喝彩声、欢笑声中,农民王荫堂家传来了一阵新生儿啼哭声。王荫堂世代务农,他本人粗读诗文,兼行医术,在乡里小有名望。他喜得长子,乡邻们纷纷前来道贺。王荫堂和其妻梅氏更是喜不自禁,为爱子取名亚樵,字九光。
  王亚樵自幼聪颖,7岁时,父母将他送进邻村私塾,并取别号擎宇,对儿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王亚樵不负父母的重望,日夜苦读,加之聪慧过人,因而学业优异,颇得私塾先生的赏识。13岁时,父母又将他送到离家30里路的对河张村,继续拜师攻经史,司书法。
  1906年,王亚樵参加了清王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中了秀才。王荫堂非常高兴,这是他们家族十几代中第一次有人考取功名。不过,王亚樵的求学之路也到此为止了,他在后来的举人考试中名落孙山。
  王亚樵怏怏不乐地回到家乡,在本村人开办的教馆任教,招收学生20余人。身着青衫,手执教鞭,不被日晒,不愁饭吃,在种田人眼里是很自在轻闲的生活,他们很羡慕王家出了一位先生。但是,17岁的王亚樵,少年志高,不甘心当足不出户的“孩子王”,他向往轰轰烈烈的生活,他要出去闯世界。
  安徽是李鸿章和不少淮军将领的家乡,在王亚樵所居住的磨店乡周围就有不少原来淮军的官兵,所以民风比较尚武。王亚樵从小酷爱武术,还拜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武师为师,学习了一手好拳脚,枪法也练得不错(当时民间枪支很多)。
  当时正值英、法、俄、德、美、日等国列强侵华,狼狈为奸瓜分中国。目睹了清廷腐败无能,一再割地赔款,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再加上亲眼所见清政府官吏豪强压榨人民,巧取豪夺,王亚樵对腐朽的清廷恨之入骨。每当与合肥、巢县、寿县青年志士在一起谈论国家时政,他无不慷慨陈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08年,他与许习庸等组织兴办了“正气学社”,名义上探讨文山公生平事迹,其实是以反清为宗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同盟会的王海卿、柏烈武、常恒芳等后来声名赫赫的人物。
  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让王亚樵看到了希望,他在合肥郊区成立了军政分府,积极响应起义。后来,由于受人迫害,王亚樵不得不逃到南京躲避。
  来到南京后,王亚樵偶然间看到了中国社会党的传单,被上面的内容所吸引,毅然加入了中国社会党。由于王亚樵善于演讲和交际,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在安徽地区发展了社会党员几万名。
  就在王亚樵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袁世凯抓获了中国社会党的创办人之一陈翼龙,并宣布中国社会党为乱党,予以取缔。王亚樵作为其中的骨干力量,自然在抓捕名单之中。无奈之下,王亚樵只好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
  辗转之中,王亚樵来到了有“冒险家乐园”之称的上海。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十里洋场,初来乍到的王亚樵刚开始生活的十分窘迫,后来只能靠给别人帮佣的姑妈接济。
  就在王亚樵最低谷的时候,他通过当年办“正气学社”时结识的同盟会元老柏烈武介绍,见到了当时住在环龙路44号的孙中山。一番深谈之后,王亚樵被孙中山“打倒军阀,扫清清朝余孽,统一中华”的理想所打动,毅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追随在孙中山身边,积极投身到护国讨袁的运动之中。(P3-5)





上一本:伪满洲国明贤贵妃谭玉龄传 下一本:路易十五的情人德·蓬帕杜夫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图说民国风云人物的作者是品墨,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