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笔墨之道--书法背后的故事


作者:徐刚编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5:21


  书法字体的演变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
  篆书是甲骨文、金文和秦代小篆的统称。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是中国历史早期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因当时书法还处于萌芽阶段,字体鲜有精美整齐者。不过,甲骨文的本身构形还是具有美感的,如对称、平行、均衡、整齐等都带有一定的艺术性。金文,又称“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的形体结构有疏有密,比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的分布更讲究均匀对称,而后世书法的主要章法布局形式。在金文中都已有雏形。小篆是在秦国流行的文字(大篆)基础上制定而成,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官方标准字体。小篆字体呈长方形,笔画粗细等匀,圆活流畅,整体结构环抱紧密.显得规整端庄、静穆凝重。在风格多样的中国书法中,小篆独具面貌,直到现在仍然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隶书为汉代的通用字体,但在战国后期就已经萌芽,也是秦朝民间的通用字体,便于书写。隶书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使书法艺术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在用笔上,隶书出现了真正的方折之笔,与圆转之笔交错相杂而相互融合,笔画特征丰富多彩。点画间开始有粗细较为明显的变化与差别,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布局。与篆书严谨沉着的静态美相比,隶书表现出了张扬放逸的动态美。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楷书产生于汉末,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渐取代隶书而成为中国通行的正式字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风格最多变的书体:从字形的大小上分为大楷、中楷、小楷;从时代风格上可大致分为“魏碑(魏体)”和“唐楷”;从名家的个人风格上分,则有“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等。楷书虽然脱化于隶书,但又具有隶书明显不同的风格特点,不仅基本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有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点画,而且体势多呈长方形,结体也比隶书紧密。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形式,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之所以取名为“行”,是根据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生动活泼的风格特点来定的。行书从字形结构到点画用笔都力求比楷书省简、便捷,同时在书写的字里行间经常表现出一种流动的形态。行书又是一种形体灵活多变的字体,在保持楷书体势的前提下,行书的结字很自由,有时连字的笔画也可多可少,因此往往一个字就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它可以含楷书的成分多些,称为“行楷”;也可以含草书的成分多些,称为“行草”。
  现在一般所说的草书是专指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与隶书和楷书相对应的快写形式。草书以其时代和体势的不同,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产生并流行于汉代,是对隶书有条理、有法则、潦草而明快的速写体。章草字基本保持了隶书的体势和用笔,而且字的大小均匀,字字独立,上下两个字绝不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今草到魏晋时已发展成熟,是楷书(包括行书)的辅助快写字体,一经出世就受到书家们的青睐,沿用至今。狂草是比一般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书,它表现地不只是单个字的体势,更着意于表现通篇气韵的豪迈奔放。P2-4





上一本:胡适--人生是一件最严重的事实 下一本:林语堂--所有的幸福均与尘世须臾不离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笔墨之道--书法背后的故事的作者是徐刚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