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陈清机实业救国
作者:郑君平,阮孟婕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5:19
生平事迹 少年时期苦辗转 2015年,泉州的冬天并不太冷,风吹打在脸上,没有大西北那样的凛冽粗犷,也没有大江南那样的温文尔雅,只不过带着全中国冬天标志性的凉意与寒意,不愠不火地告诉泉州人,冬天确实来了。如果将时光倒退一百三十四年,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冬天也许就和如今一样,低调而内敛,而我们的主人公陈清机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季节里。和普通孩子一样,他的出生没有传说中的祥兆,也没有奔走相告的庆贺,估计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初生婴儿柔嫩的躯体里,隐匿着生机,蛰伏着力量。 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冬天,在晋江安海镇上,冬天的寒风肆意刮过凌乱而无序的街道,逼迫光秃秃的枝丫冷冰冰地盯着劳碌的穷人。穷人的劳碌不分季节,冬天依旧奔波在生存线上,为吃饱而攥紧手头,为穿暖而紧锁眉头。这座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的小镇,走过了悠远而漫长的历史,经受住一年又一年冬天的考验。这一年,四季轮回,生老病死,一切如故。就在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一个新生命诞生在晋江安海镇,取乳名为火萤、官篆、经纶,号穆亭,大名陈清机。初看他的乳名,颇有书香风味,会误以为他出生在书香世家,但追踪他的家世,才知道其是出身寒门。陈清机的父亲陈锡云,曾是一名小贩,而后成为厦门一家香楮店记账员,再后来经过艰辛积银,捐纳一名国学生。虽然家庭经济颇为困顿,但年幼的陈清机相比同龄人,他已表现出过人的成熟与聪慧。 庆幸的是,年幼的陈清机被家庭宽裕的姑父王春牧送入私塾读书两年。第一次捧起书本时,陈清机一种无以名状的快乐袭遍全身。他惊奇地发现,四四方方的纸页上,一笔一画构筑的字体里,居然有许许多多自己从未见过的道理和知识。日复一日,他饥渴地读着,疯狂地想着,目光日渐长远,胸襟日渐宽广。应该说,陈清机的少年时代,始终在贫困清苦的日子里生活。但可喜的是,他从不抱怨生活,从不放弃生活,知识陪伴他成长,文化赋予他远见,他平静地接受生活给予的所有状况,努力地迎接命运下达的所有挑战。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似乎也被他的顽强打动,认定其是个可塑之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也就是在他二十三岁时,他再一次得到姑丈王春牧的资助,在镇上开了“鸿泰号”干果店。拥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是陈清机梦寐以求的,他死死抓住这个机会,孜孜不倦地学习与求教,还夜以继日地思索与创新,不久在经商方面很快崭露头角。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时期,也是一个人记忆中难以遗忘的篇章。陈清机的少年时期苦涩而艰辛,没有父母的溺爱,更没有家族的庇护,从小就要面对亲人分离与流离失所。爱别离,这是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痛苦,更何况是一个稚嫩的孩子。陈清机是不幸的,他的童年没有阳光与彩虹,只有雷电交加、霜雪相逼;可他也是幸运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总有援手伸出,给他一个挡风避雨的屋檐,给他一本幻想未来的书籍,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有屋睡,有书读,有活干,这是老天给予不幸的陈清机最好的恩赐。陈清机没有挑剔。更没有浪费,他用智慧把自己充实起来,把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这正印证了一句俗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鸿泰号”干果店的磨砺中,陈清机愈发成熟与干练,他从不幸的童年阴影中苏醒过来,梦想与抱负撞击着他厚实的胸膛。他依然常常望着天空,但此时的目光中已经没有了悲哀与荒凉,取而代之的是憧憬与向往。他想像鲲鹏一样展翅遨游在天宇大地之间,看见更高、更远、更广的世界。P8-10 历时近年,经多方征询、收集与编撰,《陈清机实业救国》一书终将付梓。尽管只是一册薄薄的人物传记,但开卷之余,仍可透过纸墨之传递,深切感受到先贤的大家风范、大智之思与大爱之举,从而反观与审视我们今日之所言所行。 毋庸置疑,陈清机是晋江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名流,他的实业救国抱负,他的慈善大爱以及爱国情操,不仅为晋江父老乡亲所美谈,更是文人墨客笔下之诗篇,但纵览目前散佚民间关乎陈清机事迹之史料,以及晋江图书馆藏,均较为零散且大同小异。因此,在编撰过程中,为了尽量客观地展示陈清机的生平史迹,诠释其爱国爱乡之情怀,我们不仅参考查阅了《泉州文史资料》《晋江文史资料选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晋江县分卷》《闽南掌故传说》《风雨如磐话安海》《晋江民间传说》《安海乡土史话》《泉州市华侨志》《民国时期泉州华侨档案史料》《福建名人故居》《华侨史》等二十余种文献资料,还征询了晋江地方史志专家、学者以及陈清机的后人。其间,得益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晋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颜长江先生,晋江市博物馆馆长吴金鹏先生,晋江市图书馆采编中心主任苏梅珍女士,晋江地方史志专家粘良图先生,以及陈清机第四代裔孙、晋江安海飨保堂慈善会副会长陈松年先生等人无私帮助与不辞辛劳,陈清机事迹才得以较为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借此谨表谢意! 本书主要按生平事迹、传说故事、遗存史迹、人物综述等四部分进行编撰,侧重介绍陈清机的苦难童年、革命征程、实业救国、投身公益等历史时期。同时,为了存史之必要及增加传记的生动性,还补录了有关陈清机的民间传说故典、留存史料史迹,纵向剖析与展示一代爱国华侨从成长到成熟的艰辛历程。如此谋篇,旨在叙述之句读问,重现历史人物之风采,感受峥嵘岁月之温度。如今,斯人已逝,一代侨领陈清机留给晋江的,不仅仅是清机桥、故居、泉安公路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形态,更留下了铮铮的民族气节和博大的大爱胸襟这些可意会、可言传的精神财富。今朝为其著书立说,即是发扬其高风亮节,让斯人于册牍书卷里,世世铭记;在历史长河中,代代流芳。 作者 2015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