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彦涵--苦难风流


作者:孙志远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5:14


  一 会考
  讲述彦涵,应从一九三五年夏天的会考开始。正是那次会考,将他最初的人生理想,化为了泡影,并改变了他此后的命运。
  彦涵就读的学校,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分附中和师范,各读三年。一九三五年夏天,彦涵已经读完了三年附中,就要升入师范了。附中三年,费用自理,到了师范,不仅免交学费,还管吃管住。
  这对家境贫寒的彦涵来说,意义实在重大。它意味着,多年的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从今往后,他再不用为学费发愁了,父亲也不用到处借债,又到处躲债了。以后的事情,已经看得清清楚楚:再过三年,师范毕业,他就可以当个小学老师了。
  这是他当时最高的理想。
  从附中升师范,有个毕业考试,合格了才行。彦涵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向来数一数二,他有绝对把握考试合格,而且一定名列前茅。
  所以,一九三五年夏天,彦涵是以轻松的心情,并怀着美好的憧憬,来迎接考试的。
  他完全没有想到,考试前夕,事情却突然发生变化。
  离考试仅剩三天的时候,学校突然贴出布告,说,接省教育厅通知,今年的附中毕业考试,一律按江苏省教育厅的统一试题进行。
  学校立刻一片哗然。
  师范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教材有很大不同,因此,多年以来,附中毕业考试,一直由学校出题,从未搞过全省会考。根据往年经验,学校的试题比较容易,一般都能及格。现在改为会考,试题内容很可能超出所学范围,结果就很难说了。而且,只剩三天时间,让人措手不及。
  学校还制定了一个《会考规章》,其中规定:一门功课不及格,即取消升学资格。
  同学们议论纷纷,都为能否通过会考而担心。
  彦涵比别的同学更担心。万一有一门不及格,他就全完了。他比不了那些家境富裕的同学,升不了师范,还可以考别的高中。他不行,家里不可能再供他上学了,升不了师范,只能就此中断学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富安村里,养家糊口打零工,像他的父亲一样。
  果真如此,他就太愧对父亲了。
  彦涵的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乡下人,念过几年私塾,年轻时曾与人合伙,开过一个小麻绳铺,本小利微,又不善经营,在彦涵很小的时候就倒闭了。虽然家在乡下,却地无一垄,父亲只好到离富安村不远的新浦码头上,给人家打零工。
  富安村一带盛产鸡蛋,常有外地商人坐船来收购,先在码头上点数装箱,然后装上船,顺着村外的蔷薇河,运往上海。父亲就在码头上帮人家数鸡蛋。父亲是数蛋的高手,两手同时抓去,一手正好五个,又快又准。春秋是鸡蛋的旺季,数一天最多能挣五六毛钱,可以买回几斤糙米甚至白面。这是一年中最好过的日子。淡季就惨了,几乎挣不到钱,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父亲在外打工,经常回不来,家里的事情,全由母亲一人操持。母亲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前两个死了,剩下三女一男,都张嘴要吃的。沉重的生活,使她变得性情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经常骂骂咧咧。唯一能使她平静下来的事,就是烧香拜佛,祈求佛祖大发慈悲,以改变家中贫困的现状。
  父亲不信佛,他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他希望儿子能识字记账打算盘,将来有个体面的营生,不要再像他那样,苦挣苦熬大半辈子,却连个家也养不起。为此,彦涵七岁那年,父亲毫不犹豫地把他送进了学堂。父亲还给他起了个学名,刘宝森。
  刘宝森是彦涵的本名。彦涵是他参加革命以后的名字。
  彦涵先在村里念了几年私塾,识字没什么问题了,但是私塾不教算术,他还不会打算盘。也就是说,还无法实现父亲的梦想。后来,听说新浦镇上开办了新学堂,乡下人叫它洋学堂,洋学堂里教算术,父亲咬咬牙,带他去上洋学堂。洋学堂叫普爱小学,入学要考试,按彦涵的国文水平,考个四、五年级没问题,可他不会算术,结果考了个三年级。这年,彦涵十二岁。
  他在洋学堂里上了四年学,也受了四年罪。
  首先,住宿是个大问题。新浦镇与富安村之间,隔着蔷薇河,往来要坐渡船,实在不方便,家里有钱的同学,都住学校。彦涵住不起,靠着父亲一个朋友的帮忙,借宿在学校附近的澡堂子里。每天放学后,彦涵就去那个澡堂子,父亲也从码头上赶过来,陪他一起住。天天如此,像回家一样,却绝不像回家那么随便。
  住澡堂子,要等客人走光了,才能进去,而澡堂子要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关门,他就和父亲一直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等,有时要等两三个钟头。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父子俩就一直坐在外面等着,吹着,淋着,冻着。彦涵常常是坐着坐着,就睡着了。澡堂子里的床铺是给客人准备的,老板怕弄脏了不让睡,父子俩只能睡在湿乎乎的地上,呼吸着永远浑浊的空气。
  父子俩在澡堂子里睡了三年多,直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彦涵才搬到学校去住。P3-5
  彦涵教授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时代的一个革命艺术家,他的作品是战斗的人民生活的反映。作为木刻家,在三四十年代他就已经出名,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和革命战争。今天,这些作品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艺术价值。
  ————德国艺术评论家阿尔丰·皮尔曼博士
  对1957年中国美术界的反右运动,对“文革”中喧嚣一时的黑画事件,书中都有详尽而生动的描述。这是我所见过的关于它们的最为详细的文字。仅此一点,就使本书具有了相当宝贵的史料价值。
  ————王培公
  他的苦难经历,折射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的史诗般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美术精神。他把鲁迅提倡的版画的战斗精神,提高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使命感,他的骨气,他对自由的追求,他对艺术的探索,在同时代的画家里是少有的,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迷失的时代,就更显珍贵了。
  ————作者





上一本:闪光的足迹--我的人生历程 下一本:韦卓民年谱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彦涵--苦难风流的作者是孙志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