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纵浪大化中--二十一世纪章开沅在华师


作者:陈建平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4:31


  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04年12月7日,我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副市长刘顺妮、校党委书记丁烈云、校长马敏等出席了大会。
  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由副校长杨宗凯主持。章开沅、张正明、皮明庥、徐明庭等知名专家学者、武汉市有关局委主要领导、新闻界代表、校内相关院系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共七十余人与会。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特此发来贺信。
  会上,武汉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尹维真宣读了市政府关于成立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的批文,校长马敏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对此次共建致谢祝贺,并就研究院的发展构想作了扼要阐述。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原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学者皮明庥,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先后讲话,他们充分肯定了市校共建文化研究院、密切学术研究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深远影响,并希望研究院珍惜时机、开拓奋进,不断发展壮大。
  我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合作共建。此次共建社会文化研究院,旨在以新的机制整合资源,通过高水平应用型研究创新学术、繁荣文化,促进学科建设,丰富武汉和谐社会的发展内涵,实现双赢。
  研究院章程规定:该院为市政府直属的专门机构,挂靠我校并行政托管,接受市校双重领导:采取独立法人体制,实行课题(项目)运作方式。研究院的总体目标是成为武汉地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应用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市政府倚重的社会文化与发展工作之智囊团、思想库,成为武汉地区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实业界相互沟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为市校双方深化合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研究院院长由校长马敏、副市长刘顺妮共同担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任名誉院长,章开沅、冯天瑜、李宪生、张正明、皮明庥等担任顾问,我校发展办主任秦在东任常务副院长,具体负责日常院务。研究院将依托百年华师的学科优势,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武汉地区社会文化的历史传统、资源状况和潜在的经济能量;立足武汉地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发掘武汉地区智力资源和科技文化资源:着眼武汉地缘文化特色,整合武汉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强势力量,为建设文明、和谐的大武汉献计献策。
  研究院日常工作现已启动,该院有关专家目前正参与或主持百步亭社区文明建设、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等项目。
  珍惜时机走向繁荣
  章开沅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成立了,这是个大喜的日子。徐明庭先生今天也到了,在座的同行中间,大概除了徐老以外,可能就数我呆在武汉的时间比较久了。我于1932年随着父亲来到武汉,在武汉读小学;1949年我又随大军南下回到了武汉,此后一直留在武汉,在武汉工作生活了五十多年。根据我自己亲身的经历,我认为现在是武汉发展形势最好的一个时期,也是武汉市政府和武汉高校关系最融洽、最密切的一个时期。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成立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正如刚才马校长所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它一定会对武汉作出很大的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华中大学本身就有研究地方历史与文化的特点,韦卓民校长领导华中大学师生西迁到云南大理后,就研究过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特别是对语言,作出了很多很好的研究成果,很多著名专家的研究工作都是在那个时期做的。以前华中师范学院的院长杨东莼先生也一贯提倡要研究社会历史文化,当时在胡乔木同志的指示下,曾组织过中国社会历史调查委员会,而且将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华中师范学院作为主要依靠,希望联合来办这个事情,但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而无疾而终。
  我就任华师校长后,提倡一校一县模式,那就是与仙桃市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当时光明日报记者以“市校联姻”作了宣传报道,后来推广为全湖北省范围内的市校联姻。当时曾得到世界银行中国专家局的支持,他们希望中国能够有一百乃至五百所大学与对口县市进行全面合作,但后来因为一些政治风波及一些大的变化没能实现。现在大家可以看得很明显,地方政府跟当地的大学合作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潮流。一个地方政府能够运用当地高校的力量,运用得好、运用得多,而且是合理地运用,对地方的发展会有很大好处。但反过来讲对高校也有很大好处,高校就是应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这样才能使高校有很深的根基,才能繁荣成长。所以今天我很高兴地看到研究院成立,同时希望研究院能够很好地整合武汉的社会文化资源,包括校内校外的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合作。总而言之,希望武汉市繁荣发达,也希望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繁荣发达,而且关注武汉、热心武汉研究、关心研究院成立的学者不少,不仅是国内,国外还有很多著名学者也在关心研究院。我想以后研究院可以把这些国外的学者,像美国的罗威廉教授(他专门研究汉口),日本的野泽丰教授,还有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会、辛亥革命研究会及各方面的专家们,都可以聘请为研究员。当然也包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特别是台湾,那里有湖北文献研究会,有专门研究湖北现代化的专家,我们也应该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大家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真正堪称世界大都市的大武汉!P59-61
  本书的成型和出版,最要感谢的是好友————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张建平先生。由于他在章开沅先生身边工作了十几年,对章先生非常敬重。用他的话说,在这十几年中,他切身地感受到章开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对华师赤忱的爱,以及为学校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奉献。他希望我能够较全面地挖掘整理21世纪以来,章先生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和腾飞所做的工作,以教育感染更多的人。可以说本书如没有张建平先生的关心、支持、鼓励和指导,很难编撰出来。由于多次听取了张建平先生的建议,使本书的内容更为充实完整,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开始萌发整理一本章开沅先生的图片资料的想法是因为每年整理学校的新闻照片档案,其中有一个子栏目是名师图库,在学校的知名教授中,章先生参加活动的内容相对丰富。在2005年本科教学评估期间,我们摄影组为教育部专家组成员每人做了一本工作集锦,因此也想为德高望重的章开沅教授做一本工作集锦。当时这本集锦时间跨度是6年,照片只有50~60幅,有限的文字只是对照片的注释。原本也没想到真要编撰一本书。当得到《鸿爪印雪————章开沅的老照片》后,把想要编辑一本章开沅工作集锦的想法告诉了张建平先生,只是想作为对章先生赠书的一个回敬。张建平看了我收集的资料后,支持我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鼓励我编写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争取正式出版。这才促使我经过考虑后,定位编著一本《纵浪大化中————21世纪章开沅在华师》的画卷。
  第一稿于2008年寒假完成,交给张建平先生征求意见。为了慎重起见,他把文稿分别请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全体老师审阅,老师们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第二稿修改后,又增加了一些内容,于2009年底完稿。再次征求张建平先生意见时,他给我提了一个更宝贵的建议:建议这本书截止时间定在2011年底。因为这一年是辛亥百年,从2010年到2011年有很多纪念活动,章先生参加的活动是少不了的,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希望我再坚持两年,把这本书做得更完美。在张建平先生的支持、鼓励和指导下,这本书的第三稿终于在2011年底完成。
  张建平先生始终以策划者的姿态参与了这本书的编著,关注着这本书的进程,当得知这本书即将完成时,他又向有关领导汇报了这本书的情况以及编写过程,这才促成了这本书成为建校110周年的纪念项目而立项。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学校党委书记马敏教授的支持和指导,感谢马敏书记在百忙中为本书撰写的序言。感谢黄晓玫副校长在本书立项、发行过程中所给予的支持和提出指导性意见。
  还要感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老师们对我写这本书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严昌洪老师为本书中“辛亥百年”撰写综述。感谢刘丽老师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照片和资料。
  感谢宣传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感谢党波涛老师对本书的最后修订。





上一本:西子弦歌--百年杭师大的名人故事 下一本:追梦漫画60年--藤子不二雄A自述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纵浪大化中--二十一世纪章开沅在华师的作者是陈建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