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季札评传


作者:周群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4:24


  虽然对于徐国的疆域尚不能有确切的结论,但徐国曾是历史上一个与西周相抗衡,在诸侯国中影响力甚大的国家,这是有文献可稽的,尤其是徐偃王时更是如此。如《史记集解》载:“传云昔周穆王巡狩,诸侯共尊(徐)偃王,穆王闻之,令造父御,乘?之马,日行千里,自还讨之。或云命楚王帅师伐之。”但“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随而从之万有余家”。《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更为详细:“及武王灭纣,肃慎来献石□、□矢。管、蔡畔周,乃招诱夷狄,周公征之,遂定东夷。康王之时,肃慎复至。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⑨《淮南子·人间训》亦载:“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有二国。”虽然史籍对于徐国的记载甚少,但出土的徐国铜器则颇丰。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西高安曾出土12件徐国铜器。因而有学者认为徐人曾到赣西北部地区。可见,徐国在东夷具有重大的影响。春秋前期,徐国国势依然颇盛。周惠王二十年(鲁□公三年,前657年),徐国曾统一了淮南的群舒,对此,《春秋经》载:“徐人取舒。”⑥对于群舒的位置,杨伯峻注曰:“大致宗国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而散居于舒城县、庐江县至巢县一带。”这一时期江、淮之间争疆夺势的战争主要发生在楚与徐之间。文献记载鲜见,或许是因徐国曾经作为抗击宗周的主要力量,因此受到正统史家的轻忽。但其后楚国渐强,逐渐征服了巢、舒、蓼等国。同时,吴国自寿梦以来国力得到了增强,吴、楚争霸成为南方诸国关系的中心,徐国的国力逐渐浸微,而屡受吴楚侵夺,如,《左传·成公七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吴于上国。”①据《左传》记载,徐国被灭在周敬王八年(鲁昭公三十年,吴王□庐三年,前512年)冬十二月:“吴子怒,冬十二月,吴子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灭徐。”当季札于襄公二十九年聘问中原时,徐国虽然国势衰微,但毕竟还是吴楚竞相争取的一个诸侯国。徐国因与楚国同属于殷商直系,关系较吴国更为密切。因此,在吴、楚争雄的过程中,徐国成为两国争取的重要对象。徐国世为楚国所制,但当时的徐君又是“吴出也”,亦即其母为吴国之女。吴国为了实现霸业,必然需要北进中原,徐国则地处吴国北上的必经之路。季札此次北上“通嗣君”,亦即与北方诸国进行政治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其中一个虽未明确记载,但于情理可以推测的目的,是要争取使徐国在吴楚相争中更倾向于吴国。因此,季札心许徐君,践约而挂剑,除了体现季札笃诚守信的品质,还体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智慧。事实上,季札道经徐国之后的六年,周景王七年(鲁昭公四年,吴余祭十年,前538年)《春秋经》即有“楚人执徐子”的记载。《左传》亦记之日:“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可见,楚王因为怀疑徐国通吴丽拘徐君,而此之“徐子”,当是刘向《说苑》中记载的徐之嗣君。徐之嗣君不敢受剑,季札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对此感人的敦信守诚之举,徐人嘉而歌之,日:“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徐之嗣君必然感佩于心。楚王“以为贰焉”的反应,从侧面印证了季札过徐之后徐君与吴国联系的加深,或者说,楚人将“徐子”“执诸申”的结果,乃导因于季札挂剑。对此,明人姜宝在释解《春秋经》中“楚人执徐子”时已有体认:
  《史记》札使北过徐,还而挂剑徐君之墓,可见吴通上国,道
  必由徐,今执徐子,为其不能闭吴通上国之道,为贰已也。①
  可见,此次季札出聘中原,道经徐国,虽然文献没有翔实的记载,但季札不以生死为碍,不以色欲心约无凭为托辞,毅然践约,挂剑墓树,留下的是后人的不绝赞叹,也留下了徐之嗣君深深的感怀以及吴国与中原诸国无碍的交通,为吴王成就霸业作了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明人田艺蘅诵季札挂剑时所说的“审音惟妙解,挂剑有深衷”②,可谓触摸到了季札的心海微澜。
  正因为挂剑之举体现了诚信守诺与外交智慧两方面的含义,因此,挂剑所寄寓的除了酬心守信的含义,其伤悼情怀也不应为后世所忽视。从这个意义上说,季札之剑,又是痛悼徐君的祭品。季札挂剑往往作为痛悼故人的高行,而见之于挽诗,这其实是符合季札做此惊人之举的本意的。如宋人孙应时《挽徐居厚寺簿》诗云:“有怀终挂剑,雪涕独难禁。”③宋人王炎《宋可挹挽诗》云:“林间谁挂剑,清泪堕悲歌。”④季札挂剑既是其敦信守义的品行使其然,同时也是其卓越的政治外交智慧的结果。
  P44-P46
  《季札评传》是常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软件工程项目,是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编撰的季子文化研究丛书的第三部著作,由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周群教授撰写。
  季札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是吴文化的杰出代表,常州的人文始祖。两千多年来,季札的让国家风、博学多才、然诺重信精神始终是常州精神的重要核心,是常州城市文化积淀与传承的主要内涵。季札的精神和文化遗产既是常州的、江南的,也属于全国、全人类的。由于时隔久远、史料偏少等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季札的研究比较薄弱,成果相对较少。本书作为第一部关于季札研究的评传,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季札的精神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群教授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明代思想文化史、明代文学批评史。著有《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袁宏道评传》、《刘基评传》《徐渭评传》、《宗教与文学》等著作。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江苏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周群教授参阅了大量史料,严谨治学、不辞辛劳、精心写作,并对书稿作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常州市政协主席邹宏国、市委副书记戴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副市长方国强、市政协副主席居丽琴对季札研究项目十分关心和支持;薛锋、谢达茂、蒋英慧对书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建议;张尚金、沈建钢对书稿进行了终审。在此,我们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诚请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上一本:当代神农 下一本:李黎明李黎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季札评传的作者是周群,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