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潮涌中关村


作者:北京科技报社编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4:00


  互联网让出行更加美好
  跻身“独角兽俱乐部”,几乎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而从初创公司到成为“独角兽”,滴滴只用了三年时间。
  嘀嘀打车APP于2012年9月9日上线,后更名为滴滴打车,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打车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预约出租车。今天,滴滴与快的两家公司战略合并、全面品牌升级后的”滴滴出行”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在线出行平台,每天的订单数接近600万。互联网改变出行方式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远远超过以往互联网改变零售、餐饮等行业的速度。创业不仅是一次冲动
  中关村有一支创业“新四军”,以90后为代表的创业者、领军企业骨干创业者、连续创业者和海外创业者。程维应该属于第二类创业者。相比90后创业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蓬勃,这一类创业者更有沉着冷静的思考判断,在职场历练、人脉资源、资本来源等方面更有优势。
  2011年下半年,创业大势驱使而来。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的大势所趋下,搜寻着成为下一个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机会。创业需要冲动,但不能只靠冲动。程维对创业最初的目标,慎之又慎。
  慎于行动,但不止于思考。家居电商、企业管理培训、本地生活服务的点评网站,等等,很多创业方向被一一放弃,再从衣、食、住、最后到行,程维经过9个月的思考,终于确定用互联网改变出行的目标。
  像诸多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一样,滴滴的模式也并非独创,其灵感来源于英国的出租车应用程序Hailo。
  至2012年底,Hailo的名气在业内也少有人知。包罗万象的维基百科上,都查不到关于Hailo的故事和历史。彼时,距离Hailo于2011年11月在伦敦发布智能应用已经一年有余。
  嗅觉敏锐的媒体最先挖掘出Hailo的消息。BBC以一篇科技专栏感慨到,一个三三组合的业务,即将成为极少数的能够进军全球的英国科技公司。三三组合指的是三位企业家和三个伦敦出租车司机开启的出租车应用程序。Hailo成为一种趋势,科技对传统行业渗透和改造的趋势。
  Hailo模式测试着创业者的敏感,从少数媒体只言片语的描述中,程维敏锐洞悉互联网+出行的趋势,“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互联网平台能够把所有的交通工具整合起来,能够根据需求去快速高效率调度交通,使大家体验好起来,使整个交通的效率高起来,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是有价值的。”
  看到机会的程维,决定着手创业。2012年6月,程维和吴睿、李响一起创办了小桔科技公司,开始打车软件的研发工作。
  阿里巴巴前高管、天使投资人王刚对《福布斯》回忆当时的情景。滴滴是他离开阿里巴巴后孵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最终决定创业后我出资七十万,程维出资十万,他从杭州回到北京,开始创业。”一句“垃圾”骂醒了我
  一开始,滴滴面临两个紧迫的问题:开发软件和线下找司机。程维是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线下执行力没问题,问题在于没有技术合伙人。
  程维找到以前的同事,发动亲朋好友,到腾讯、百度约人吃饭喝咖啡,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还是没找到技术合伙人。
  由于缺乏技术经验,外包公司做了一个演示和勉强上线的产品,王刚和程维就开始融资,目标是500万美金。
  主流VC都找遍了,还是没有结果。
  P18-19
  全球化人才“布局”
  2015年11月6日,一款名为“小鱼在家”的智能化交流软件产品在晚六点半《北京新闻》前的公益广告时间段亮相。
  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创新改变生活》主题公益广告片系列中首先推出的产品,“小鱼在家”刚一亮相即引起业界关注。根据介绍,这款产品能通过一台放在家中的智能设备,提供实时音视频交互、对话,创造“3秒钟回家,随时随地陪伴家人”的通信体验。
  不过对于中关村而言,“小鱼在家”的意义远不止此。它在技术上的创新无疑进一步丰富了“智能化生活”的内涵,成为中关村科技创新又一新作。而其另一重意义在于,产品的推出者宋晨枫所代表的二次及多次创业者的“成功”。
  在中关村,宋晨枫既是一个创业者,一名CEO,同时也是一位父亲。由于工作忙碌,四处奔波,宋晨枫与年幼的女儿难得见面。这种可能引起共鸣的经历或许成为了他二次创业的初衷。
  在此之前,宋晨枫先是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习计算机和电脑工程,毕业后进入微软做产品经理。2008年,宋晨枫回国开始第一次创业,打造了世界首款网页3D虚拟世界平台“游秀世界”。在“游秀世界”创业成功并被欢聚时代(YY)收购后,他又开始谋求二次创业。“小鱼在家”的诞生,成为了宋晨枫二次创业的代表作。
  在宋晨枫运筹帷幄之下,“小鱼在线”品牌影响力迅速提高,新成立的小鱼儿科技公司也得到快速成长,几轮融资过后,俨然已成为业界的先锋型企业。宋晨枫这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行动深深地刻上了中关村的烙印。在这里,他被纳入了连续创业者系列。这类创业者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创业当成职业,不断地创办新的公司,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从事新的创业。
  在中关村,这一类创业者的代表性人物还有孙陶然等人。孙陶然毕业于北京大学,连续创办了5家企业,最新的企业是拉卡拉。2015年6月,拉卡拉宣布成功融资15亿元,公司估值超过100亿,正谋求在A股上市。中关村的人才系列还有很多种,在各种利好因素的推动之下,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在不断攀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人才都是关键要素。中关村业已聚集起来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在良好的创新创业体系支撑之下,共同将中关村打造成了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中关村的活力,对全国而言既是一个示范引领,更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已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而言,意义不言自明。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正席卷而来,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关村要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必须成为全球创业中心,因为创新需要创业来驱动。创业往往是新技术、新模式包括商业模式的有机结合,能够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
  而这需要更多的资源要素,尤其是人才的聚集与融合。要吸引或培育更多、更具创新创业潜力的人才,需要有面向全球的眼光,立足于全球化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构建。简言之,吸引人才,全球化布局是必经之路!形成人才谱系,成就全球创新创业潮流引领者地位
  中关村30年的发展证明着一个道理:人才决定着中关村的成败。今天,中关村无论是在科技创新还是在创业引领等方面,都已成为全球潮流的引导者,这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打破中关村人才壁垒的先行者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叫陈春先。作为原中科院“体制内”的科研人员,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提出在中关村建立“中国硅谷”,随后辞职创办了“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被称作“中关村创业第一人”。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关村走出传统体制,开展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伴随着各类创业活动的日渐兴起,各类前沿的新技术与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在中关村涌现出来,一批批标志性的企业开始活跃在中关村,其中的一部分如今已成为世界性的行业巨头。
  比如个人计算机时代,柳传志等人打造的联想、方正、同方;互联网时代,张朝阳、李彦宏等创办的搜狐、新浪、百度;移动互联网时代,雷军、刘强东等人创办的小米、京东。这之后,乐视贾跃亭、拉卡拉孙陶然、去哪儿网庄辰超、爱奇艺龚宇等又结合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和观念。
  随着创新与创业的不断兴盛,中关村创新创业的人才谱系不断延伸,由此拓展出来的业态也愈加丰富。除了连续创业者,还有另外几类创新与创业者系列在中关村渐趋形成,比如大企业离职创业者、90后创业者、海外归国创业者等。其中尤其以大企业离职创业者人数最多。中关村2014年新创办的1.3万家企业中,近半数要归功于规模以上企业的高管、骨干离职创业。就如古永锵离开搜狐创办“合一网络”,陈本峰离开微软创办“云适配”,郭列离开腾讯创办“脸萌”……
  当然也有一些国外大企业精英离职后,来到中关村加盟了新的团队,在新平台上大显身手。比如小米从谷歌挖来雨果·巴拉担任全球副总裁,百度引进微软公司原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又在硅谷聘任国际人工智能权威学者吴恩达作为“百度大脑”计划首席科学家……这些来自国际大企业的精英加盟中关村企业,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不仅有利于相关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关村人才层次的提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业的变革。
  在中关村,90后创业者可谓是一大特色,并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新生事物。比如曾经疯狂的少年程序员季逸超,在高中时就独立开发了猛犸浏览器和最早的手势键盘Rasgueado,在19岁时便登上了《福布斯》杂志的封面,20岁创立巅峰实验室(Peak Labs)。对于季逸超,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评价,“在技术上和产品上,绝对不比同龄时的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逊色。”
  ……
  硅谷是全球创新中心,更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实际上,原创技术的发源地并不一定是原创产业的发源地,很多重大的原创技术来自于硅谷以外的其他地区,但这些区域并没有成为原创产业的发源地。硅谷之所以成为原创产业的发源地,关键在于其吸引和聚集了全球一代代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带去了全球的思维、理念、资源,通过创业活动吸附和整合了全球的原创技术。
  未来的中关村,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必将遇到一系列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中关村提出的实现路径是:掌握一批世界重要学科和产业话语权,产生一批改变人类工作生活的颠覆性技术,成为国际重要原创思想汇聚地和发源地之一,需要在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集聚人才智力顶尖资源、提升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扫除人才体制机制障碍羁绊上取得更大突破。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关村还需要摸索,谋机制,谋产业,更关键的是谋人才。
  人才的竞争,最终也是一种制度的竞争。在这方面,我国早已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并对未来全球化的人才资源竞争进行了有效布局。“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特别是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6年3月发布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该《意见》还强调,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意见》同时提出,要加大力度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万人计划”),完善政策支持,创新支持方式。同时要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拓宽培养渠道。
  北京市的“十三五”规划同样对中关村的人才及创新创业颇多期望。该规划提出,中关村要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和创新链条,加强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中关村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品牌,加快融人国际创新网络。
  规划还提出,要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人才集聚政策,继续实施“海聚工程…‘高创计划”,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有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消除人才流动障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在未来,中关村将利用国家及北京市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结合国际人才资源竞争特点与自身优势,来构筑起助推协同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跨境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纳全球拔尖领军人才,在中关村共圆创新创业、人才强国的“中国梦”!





上一本:李达画传 下一本:粉香情浓三尺戏台--梅兰芳和他的女人们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潮涌中关村的作者是北京科技报社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