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英国大学女校长


作者:陈志娟,江舒雯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3:57


  从兴趣到研究
  布里斯托大学优质的师资资源和厚重的学术氛围使朱莉亚对自己的专业和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为她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大学期间,朱莉亚参加了各种学术活动,广泛地吸收了学术营养。也就是在这一期间,她认识了她的终身伴侣彼得·古德费罗(Peter Neville Goodfellow)。彼得·古德费罗与她同龄,是学校生物系的学生。
  年轻的朱莉亚渐渐地理解了父亲当初对自己专业选择的担忧。人们通常认为物理对于女生而言是很奇怪的专业,那些年,物理专业的女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通常是做物理教师。她周围的一些朋友也很难找到朝着常规的物理学家方向发展的工作。虽然现实不尽如人意,但大学期间跟物理学研究的亲密接触给她带来的快乐让她对科学研究魂牵梦绕。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期间,布里斯托大学第五任董事、英国第一位女性诺贝尔获得者多萝西·霍奇金(Dorothy Hodgkin)教授是不少女性,尤其是理科女大学生包括朱莉亚在内的榜样。朱莉亚希望成为多萝西·霍奇金教授这样的人。
  大学的最后一年,物理系学生需要做研究项目,朱莉亚的研究项目是在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小组进行的,主要是研究多糖的结构。在参与项目期间,朱莉亚发现自己十分享受做交叉学科研究带来的快乐,还写出了一篇有几分学术含量的论文。在科研上初试牛刀就取得了小小成绩,朱莉亚非常兴奋,发现了自己是有潜力做研究的。
  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过去了,朱莉亚顺利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21岁那年,朱莉亚与彼得结婚了。婚后,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决定同时攻读博士学位。1975年,年仅24岁的朱莉亚获得了英国开放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她回忆说,当时的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完成研究学位,但这个“意外的收获”最终为她未来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分子生物学作为交叉学科在学术上引起了不少争议,但这门学科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为了得到更多的学术训练,朱莉亚决定赴地球的那端————美国继续深造。这一次,她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1976至1978年,朱莉亚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做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这是为日后朱莉亚在生物物理乃至整个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奠定基础的三年。在美国的留学经历让了朱莉亚接触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获得了新的视角。高能电子与磁场相遇产生同步加速器辐射,朱莉亚通过这个来研究蛋白质结构。“我的研究围绕着斯坦福大学那个巨大的被称为‘同步加速器’的机器。这个机器的直径有1千米。它朝四周发出带电粒子,放出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然后你就可以选择你需要的波长。”回忆起那几年的博士后生活,朱莉亚的眼睛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并没有几台同步加速器,当然美国是少数拥有同步加速器的国家之一。在斯坦福的三年,朱莉亚对这一前沿的科学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物理生物研究有了新的领悟。通过同步加速器能看到物质的原子结构和蛋白质结构,这让她欣喜若狂。她也是世界上第一批使用同步加速器辐射来研究蛋白质结构的科学家之一。
  这是朱莉亚生活中难忘而奇妙的三年。虽然朱莉亚看起来有些腼腆,但她的幽默感和坦诚的待人方式为她在斯坦福大学赢得了不少朋友。年轻的朱莉亚、彼得夫妇收入开始丰厚,这使得他们不为生活所累,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能去相隔不远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和加州海岸游玩。这也是他们婚后第一次能支付得起这种闲情逸致的消费。
  加州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异国虽好,不是故乡”。斯坦福大学优厚的研究条件、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如诗如画的美景、加州的沙滩和阳光、斯坦福大学美丽的校园和长长的棕榈大道并没有让他们流连忘返。1978年,夫妇俩最终决定回到英国开创自己的事业。
  他们选择了伦敦,因为伦敦有很好的科研机会,当时英国的好几个结构生物学实验室都建在伦敦。这对于从事物理生物研究的朱莉亚·古德费罗和从事生物研究的彼得·古德费罗而言,都是很好的选择。朱莉亚选择到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University of London)工作,不过,更确切地说,这个工作是朱莉亚和伯贝克学院相互选择的结果。
  P9-11
  写到“后记”这两个字时,也意味着英国大学女校长传记项目即将结束。
  还清楚地记得接到这个项目时诚惶诚恐的心情。英国高等教育有着九百多年的历史,目前的英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剧变时期,把握这一宏大背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英国人以保守著称于世,要想从英国大学位居高位的女性领导处获取本项目需要的内容谈何容易。
  数次想过放弃,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或许是被本项目的发起人————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刘继南教授多年来对世界大学女校长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提升高等教育女性领导力的执着所感染,或许是被本项目的研究对象————肯特大学校长朱莉亚·古德费罗教授、林肯大学校长玛丽·斯图亚特教授、圣安德鲁斯大学校长路易斯·理查森教授和剑桥大学前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教授的精神所鼓舞,经过了种种艰辛,本书最终付梓。
  2012年1 2月,在江苏中外大学女校长教育发展基金的资助下,本人得以远赴英国,奔波于伦敦、坎特布雷、林肯、圣安德鲁斯,采访了本书中的四位校长,并查阅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12月的英国,下午4点刚过暮色便开始降临。出访日程紧张,任务艰辛,但最终还是顺利地结束了采访任务。直到现在,在英国度过的日日夜夜仍历历在目。还记得采访完肯特大学校长后,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布雷市经伦敦辗转坐火车到北部的林肯市的那段旅程。火车晚点,必须改变换乘车站,可换乘的火车因遭遇突发事故久久不至。在寒风中等候换乘的火车,暮色一点点降临,周围全是说着陌生语言的人,不知道火车什么时候到,更不知道要晚上几点才能到达那个陌生的城市,那种无助的心情刻骨铭心。在夜色中到了林肯,50来岁的出租车司机那句“姑娘,这就是你要去的旅馆”让人温暖至极。直至今日,那种到达彼岸的感觉依然亲切至极。
  这何尝不是承担英国大学女校长传记项目过程中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这一过程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会遭遇很多困难,会有突发的事情出现,会感到无助,甚至绝望,但经过长达一年的努力,书稿最终完成。尽管因作者的能力所限,本书会有种种不如意之处,但到达彼岸的感觉还是让作者欣慰不已。
  到达彼岸的路程中,有许多帮助过本书作者的人:
  首先是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刘继南教授,感谢她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宝贵的研究机会。同时感谢江苏中外大学女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主任刘利群教授,没有她的支持,作者无法在承担本职工作之余完成这个项目。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蔡翔社长、闵惠泉教授、李水仙编辑、蒋倩编辑的督促和指导。感谢传记丛书专家组各位专家高屋建瓴,为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高等教育管理学院院长罗斯玛丽·迪姆教授提供宝贵的资料和深刻的洞见,使作者对英国大学女校长这一群体在宏观上有了更深的把握。感谢肯特大学校长朱莉亚·古德费罗教授、林肯大学校长玛丽·斯图亚特教授、圣安德鲁斯大学校长路易斯·理查森教授和剑桥大学前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教授接受采访并提供资料,特别感谢玛丽·斯图亚特校长为作者的采访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感谢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院长玛丽·福勒教授在履新繁忙的工作之余接受作者的采访,使作者对英国高等教育女性领导力有了新认识。
  感谢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项目组各项目承担者们无私地分享宝贵经验,感谢项目组工作人员的支持。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但作者铭记在心。
  因材料所限,本书难免有种种不当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陈志娟





上一本:春天里放飞梦想 下一本:胡大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英国大学女校长的作者是陈志娟,江舒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