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这巍峨的山、潋滟的水、丰茂的树,呼吸着最纯净的空气,享受着舒适的气候,格鲁吉亚人津津乐道的“上帝后花园”果真名副其实。置身其中,不由令人想起那个“烟销日出不见人,钦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的渔翁,在清丽的山水问不被纷扰世间所羁绊的那份洒脱与爽然。 地处欧亚交界的格鲁吉亚是连接欧洲、亚洲两块大陆的天然纽带,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现代也是欧亚交通走廊上的重要一环,东西(黑海和里海)、南北(俄罗斯和土耳其)四个方向在此交汇。拥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又具备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优良的自然条件,却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在格鲁吉亚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其他国家入侵或吞并。 长期遭受的入侵,为格鲁吉亚人带来了屈辱与痛苦,另一方面,却也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融汇之地,造就了格鲁吉亚多彩和独特的文明。在格鲁吉亚的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基督教,就是伴随着战争进入的。 地理环境使格鲁吉亚无法逃脱被入侵的历史命运,却也赋予了格鲁吉亚人如高山那般坚强刚毅、如阔水那般爽朗真挚的民族性格,其中又夹杂着些许由优越的生存条件带来的闲适与自在。曾有人调侃,与国土面积弱小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格鲁吉亚人心胸的“大气”。格鲁吉亚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很高,这其中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满足与自由。 对于格鲁吉亚人来讲,有两件事情特别重要。一是喝酒。葡萄酒是谈到格鲁吉亚无法避过的关键词之一。在“上帝后花园”的故事中,格鲁吉亚人因为它错失了上帝赐封土地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它才得到了这片最美丽的土地。 考古学家曾在格鲁吉亚境内发现了迄今7000——8000年前石器时代的葡萄酒遗迹,被世界公认为是葡萄酒的发源地。这一方面是因其具备了最适合的自然条件,如纯净的空气、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气候、充足的日照,但更重要的是,格鲁吉亚人性格中的悠游自在、热情好客与葡萄酒的优雅浪漫、醇厚芳香有着天然的契合。对于格鲁吉亚人来讲,葡萄酒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而是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无须正式场合的宴会,亦未必是高朋满座的聚会,只是一时兴起,便可端起酒杯让一时的兴致发酵至沉醉。酿造葡萄酒更是如做饭一样,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度假。无论贫富贵贱,对于任何一个家庭与个人来讲,度假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夏季开着二手车奔向黑海,在岸边不远处的古老森林间寻到两棵高大的树木撑起吊床,然后换上泳衣趴在黑色沙滩上晒日光浴,细沙的温热透过肌肤舒适无比。孩子们在海边捡贝壳或堆沙堡的清脆笑声荡漾在耳畔,从海面上袭来的凉爽海风轻轻拂去空气中所有的燥热,此刻的惬意确实无与伦比。冬季则更不能辜负了世界顶级滑雪胜地的名号,高空缆车会平稳快速地送你直上海拔两三千米的雪山顶峰。凝望着远处白雪皑皑的起伏峰峦,呼吸着冰凉纯净的空气,然后脚踩滑雪板一冲而下,在数千米的滑道中感受障碍滑雪、越野滑雪、大小回转,在无垠冰雪中随心变幻着身姿,该又是怎样的激情与刺激! P5-6 格鲁吉亚大学校长玛娜娜·萨那泽的传记终于完成,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也颇有一丝失落。这一年以来,早已习惯了在工作的间隙打开电脑搜集任何关于格鲁吉亚的资料,或是写上几句再涂涂改改。 格鲁吉亚,一个遥远的国度;玛娜娜·萨那泽,一个陌生的女子。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样一种缘分。 2013年的夏天,在格鲁吉亚短短十天的采访中,我完全抛却了自身,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异国杰出女性的世界中去:她的家人、她的朋友、她的同事、她的学生、她童年时的旧居、她少年时的学校、她结婚时租住的房子、她创办的大学、她海边的别墅……将近一百个小时的采访资料完整地记录了那段时间马不停蹄的节奏。 感谢玛娜娜,愿意对我这样一个来自万里之外的陌生闯入者敞开心扉,并且按照我的需要联系了所有能够接受采访的人。尽管由于时间是暑假,许多重要的当事人因为在外地度假无法接受采访,为这本传记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是总体而言,采访工作非常顺利。当我即将离开之时,玛娜娜看着我的眼睛:“我不会影响你的写作,只希望你能客观写出你所了解到的玛娜娜。”这样的真诚信任几乎让我受宠若惊。 感谢阿依格丽,我的俄语翻译,陪我一同经历了这段难忘旅程。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依格丽那时只有19岁,是中国传媒大学大一的留学生,却熟练地在汉语、英语、俄语之间自由转换着,成为采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值得感谢的人有许多。如果没有我的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与师兄周建新的鼓励,还有课题项目负责人刘继南校长与出版社编辑李水仙老师的信任,我很难有机会加入到一个如此规模庞大的课题项目中去。感谢责任编辑李艳华老师为这本传记做的许多努力。还要感谢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馆的Archil在签证、信息等方面给予的友好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让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我同样难以完成这本传记。尤其是我的先生,帮我字斟句酌地提炼标题,并提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所用的老照片全部由玛娜娜本人提供,部分校园照片来自格鲁吉亚大学的官方网站,作者是米切尔·彻彻波什维利,其余由作者本人拍摄。 至于说到个人的一点小遗憾,便是没能抱着欣赏的眼光好好领略一下格鲁吉亚的美景,不论是古香古色的第比利斯,还是现代时尚的巴图米都是匆匆而过,至于闻名遐迩的博尔若米矿泉疗养区、斯大林的故乡哥里更是无缘一见。 期待再会吧! 王 锟 2014年6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