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需要提到赵国,一个对苏秦十分重要的地方,提到赵国就不能 不提到当时战国初期的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是这样的:自从三家灭晋,韩赵魏十分团结,通过和平瓜分晋国,三国的关系反而变得越来越亲密,这当然是利益使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其实战国就是这样的,冷战热战,和平与战争。复杂交错才叫战国。 这时候有一个人开始不安分起来,魏文侯。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利益。他费尽心机当上了三晋的领导人,他上任只有一个目的:瓜分中原各国。当时三国的计划是这样的,从齐楚秦下手,灭掉最强的气焰,然后统一剿灭其他小国。自从瓜分了晋国,韩赵魏的自信心爆棚,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自身的实力范围。 为了抵抗强大的三国联盟,齐楚秦进行了相应的变革策略。 先看秦国的改革:在秦国,十分有才略的商鞅被秦孝公重用。从公元前356年开始,秦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了发展地主阶级经济,商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的政策。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坚持重农抑商,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为商鞅看到,土地私有已经是一个潮流了。另外,为了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商鞅推行十分先进的县制,还编订户口,加强刑罚,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给各项政策的实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军事上的变革,秦国的处境上面已经说了,战国初期它并不是很强大。为了加强军事,商鞅冒着非常大的风险废除世卿世禄制,加大对军功的奖励。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社会风俗上的变革,商鞅推行一夫一妻制,以收税来强制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居,这样户口变多,生产的积极性就被迫提高了。 商鞅变法中有一个十分有名的故事:南门立木。为了体现自己执法的公正,对于诚信的追求,商鞅设了一个计策。他把一根三丈高的木头立在南门,发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移动到北门,就奖励给他十金。当时当官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慵懒贪婪的,谁也不相信商鞅会这么讲究诚信,于是大家只是把这一件事情当做一个玩笑来谈说。商鞅见没人来移动木头,心中十分酸楚,在人们的心里我们就这么没有诚信吗?他想出一个更妙的办法,将奖励增加到了五十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人很轻松地将这根木头移动到了北门,果然得到了五十金,众人既懊悔没去搬又十分惊奇。这件事很快传播到了全国,人们心里知道,商鞅这次是说到做到的。这使以后的变法措施得以快速实行。 之后是楚国的变革。在楚国,战争使得民不聊生,路上经常有饿死的人,最为讽刺的是,楚声王竟然被盗贼杀害。一时间,所有的诸侯都将策略对着楚国,妄图分一杯羹。面临严峻的形势,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 吴起变法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打击旧贵族势力。在当时,楚国的爵禄制度…… P62-63
|